櫛江珧

櫛江珧

櫛江珧,中國大陸稱作櫛江珧,台灣稱作牛角江珧蛤,是貽貝目江珧蛤科曲江珧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間帶到20米深的淺海的砂泥底質中。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殼喙位於前端位置。殼薄。真珠層並未延伸到末端。絞齒缺乏。前閉殼肌痕小,位於前端,後閉殼肌大,位於中央。沒有水管。用前端的足絲附著於底質,以後緣朝上的方式埋於底質。
櫛江珧櫛江珧

殼形如一直角梯形,從殼頂到背部平直,這平直線就是連線雙殼的韌帶。殼為黃綠色,殼上有生長輪。自殼頂有十五到二十條明顯的放射肋。殼內面的背側後端有不發達的真珠層。

貝殼極大,一般長達30厘米,殼呈直角三角形。殼頂尖細,位於殼之最前端。背線直或略彎;腹緣前半部較直,後半部逐漸突出;後緣直或略呈弓形。殼表面一般的有10餘條放射肋,肋上具有三角形略斜向後方的小棘。棘狀突起在背線最後一行多變成強大的鋸齒狀。殼表面顏色,幼體多呈白色或淺黃色,成體多呈淺褐色或褐色。殼頂部常被磨損而露出珍珠光澤。殼內顏色與殼表略同,其前半部具珍珠光澤。韌帶發達,淡褐色,其高度與背緣相等,自殼頂至背緣2/3處韌帶較寬,顏色亦較深。閉殼肌巨大。

經濟價值

櫛江珧是一種很有經濟價值的貝類。其後閉殼肌(肉柱)極發達,約占體長的1/4和體重的1/5,且味鮮美,營養豐富。除鮮食外,可加工乾製成著名的“干貝”,也可製作罐頭。貝殼可作貝雕原料。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櫛江珧櫛江珧
牛角江珧蛤通常產於日本及中國大陸,而台灣則自台中、台南安平、高雄興達港、中洲、東港直到恆春以及澎湖一帶均有採收到的記錄,尤其以台南到高雄一帶的海域出現最多。

台灣分布

台南市安平,台南縣中洲,屏東縣東港,屏東縣恆春半島,恆春,大樹房,屏東後灣,澎湖,蘭嶼,高雄縣,金門金寧,金城,金沙。

習性環境

通常生活在潮間帶到二十公尺深的淺海的砂泥底質中,將背側後方的尖端插入砂泥中生活,以過濾水中浮游生物為主,通常都是由拖網船撈獲。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