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鱗帶石鱉

朝鮮鱗帶石鱉

朝鮮鱗帶石鱉(學名:Lepidozonacoreanica),中國大陸稱作朝鮮鱗帶石鱉,台灣稱作銼石鱉。主要分布於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間帶、潮下帶的岩石、低潮區至水深5米。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朝鮮鱗帶石鱉鮮鱗帶石鱉
身體為長扁橢圓形,長約22毫米,寬15毫米。全身呈灰黑色,背部8塊殼片呈覆瓦狀排列,上面具不規則的斑點。頭板表面具有細小粒狀的放射肋多條,嵌入片有10-14個齒裂。中間板肋部具有細小顆粒組成的縱肋,翼部具有粒狀的放射肋(數目常因個體大小有變化),嵌入片後部有1-2齒裂。尾板小,中央區大,具有細的縱肋;後區較小,具放射肋,嵌入片12-14個裂。環帶較窄,滿被小的鱗片。足部發達,鰓約34對,鰓列的長度與足的長度近等。

生活習性和分布

朝鮮鱗帶石鱉朝鮮鱗帶石鱉

生活在海水和鹹水生中,潮間帶岩礁比較常見。在低潮區岩石間或石塊的下面,水深28米也有棲息。中國沿海皆有分布,北方沿岸較普通,南方沿岸雖有但較少見,屬於中國海濱習見種類之一。此外,朝鮮半島、日本自北海道九州以南都有分布。

軟體動物門(十)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