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條毛膚石鱉

紅條毛膚石鱉

紅條毛膚石鱉身體長橢圓形,長28毫米,背部八塊殼板。環頻寬具密集的棒狀棘刺,並有18叢針束。鰓21~24對。鰓列長為足長的2/3。生活於潮間帶岩石間。【主 治】:適用於久瘧、瘧母、經閉、症瘕諸症,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作痛,用於麻風。【形體特徵】:身體呈長扁形,殼片中部有3條紅色色帶,環帶較寬。頭板半圓形,表面布有粒狀突起,嵌入片中有5個齒裂。中間板的寬度與長度相近,峰部具有縱肋,翼部具有較大的顆粒狀突起。【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本信息

鱉科動物

紅條毛膚石鱉紅條毛膚石鱉

環頻寬具密集的棒狀棘刺,並有18叢針束。鰓21~24對。

鰓列長為足長的2/3。生活於潮間帶岩石間。

藥用價值

紅條毛膚石鱉紅條毛膚石鱉

【門,綱】 :軟體動物門,多板綱

【藥 名】:紅條毛膚石鱉

【來 源】:為隱板石鱉科動物紅條毛膚石鱉的全體。

【功 效】:軟堅散結、活血止痛、清熱解毒。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於慢性氣管炎。

【主 治】:適用於久瘧、瘧母、經閉、症瘕諸症,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作痛,用於麻風。

【形體特徵】:身體呈長扁形,殼片中部有3條紅色色帶,環帶較寬。頭板半圓形,表面布有粒狀突起,嵌入片中有5個齒裂。中間板的寬度與長度相近,峰部具有縱肋,翼部具有較大的顆粒狀突起。尾板小,前緣中央微凹,後緣弧形,蓋層布有顆粒突起

紅條毛膚石鱉常態下照片紅條毛膚石鱉常態下照片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於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間帶。

【性味歸經】:苦、鹹,寒。入心、肝、脾三經。

紅條毛膚石鱉近照紅條毛膚石鱉近照

】:內服:研粉或壓片後煎湯,2一6克,分2~3次服。

【別 名】:海石鱉、石鱉、八節毛(《中國藥用動物志》)

紅條毛膚石鱉紅條毛膚石鱉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春秋均可捕捉,海水退潮海灘或岩石縫捕,捕後洗淨,沸水中

略燙,取出陰涼通風處乾燥,用時置瓦上焙乾,研末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紅條毛膚石鱉紅條毛膚石鱉

相關條目

動物 植物 大海 陸地 珊瑚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