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東風螺

泥東風螺

泥東風螺俗稱“南風螺”,是一種經濟價值高的食用貝類。近些年來,由於資源衰退,市場供不應求,因此開展泥東風螺的人工育苗和增殖技術研究,有重要意義和前景。

基本信息

人工繁殖

泥東風螺泥東風螺

親螺應採集臨近產卵期的野生體質較好,平均殼長6cm的,雌雄比約1:1。放養在經過濾消毒的產卵池中,池水比重1.018~1.022,水溫28~31℃,池底鋪一層8cm細沙,保持微流水適當充氣,每天餵切塊小雜魚1次,及時清除殘餌。產卵時親螺緊貼池壁,產出卵囊粘附在池壁上,呈乳白色,連成片,透過包膜可見到龍褐色的受精卵。收集卵囊用過濾海水沖洗去除污物,再用聚維酮碘消毒沖洗乾淨,入進20目網箱,然後垂吊浸泡在經400網目過濾海水的孵化池中進行孵化。在海水溫度28~31℃,比重1.018~1.022,池水微充氣微流水條件下,5天幼體可出膜。幼體出膜後,移掉孵化網箱,用200μm尼龍篩絹收集浮游面盤幼體,用過濾海水沖洗3遍,放入過濾海水的培養池,邊續充氣。幼蟲密度控制在10~20萬個/m3,每天輪流投餵金藻、小球藻2次,日投餵量為2×104個/mL。剛孵出的面盤幼體有一個透明的薄殼,一對翼狀的面盤,趨光浮游。經過8天培育,面盤逐漸退化,可見吸管觸手,緣膜裂片脫盡,出現足並游近池底。用撈網撈出放入大盤集中攪拌一次,誘導其慢慢附著沉澱,再放入底鋪一層5cm細沙的育苗池,附著後的幼貝部分埋在沙里,大部分時間靜止不動。

苗種培育

泥東風螺泥東風螺

變態後幼貝行底棲匍匐生活,將稚貝放養在流水育苗池,緩緩衝氣,放養密度一般1~2萬個/m2為宜,密度過高易爬離水面,影響生長及成活率。要經常用水淋池壁,避免貝苗爬高缺水而死亡。在苗種培育過程中,如果餌料不足會導致自殘,餌料過剩易使水質惡化,因此掌握合理投餌量十分重要。從投餵單胞藻到改投碎魚肉,攝食率隨個體增大而提高,前期每天投餵2次,後期投餵1次,餵飽為止。撈殘餌時要小心,一般都有稚貝附著在殘餌上面。在苗種培育過程中,要注意防止纖毛蟲的危害。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