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

釜(fǔ),中國漢字,是古代一種炊器的名詞。該器物圓底而無足,必須安置在爐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體支撐煮物,釜口也是圓形,可以直接用來煮、燉、煎、炒等,可視為現代所使用「鍋」的前身。釜的形制近似於現在的罐,斂口束頸,口有唇緣,鼓腹圓底,口徑小於腹徑甚多,肩部有兩個環狀耳。鑊與釜沒有嚴格的區別,西漢《淮南子‧說山訓》注曰:「有足曰鼎,無足曰鑊」,實際是鍋子的一種,材質有銅、鐵、瓦等,今日南方人還稱鍋子叫鑊,在古代甚至被拿來當作刑具,所謂的鑊亨,就是將人丟入鑊中烹煮的酷刑。

基本信息

漢字“釜”

fǔ ㄈㄨˇ

圖

〈名〉

(1)(形聲。從金省,父聲。本義:古炊器。斂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於鬲,置於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於漢代。有鐵制的,也有銅或陶製的)

(2)同本義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詩》

掃我壇,滌我釜。―― 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3)又如:釜中生魚(釜魚甑塵,釜中已生出魚來。謂生活清貧,斷炊已久);釜魚假息(比喻不能久存);釜底遊魂(比喻行將滅亡、苟延殘喘的人);釜鬲(陶製炊器)

(4)古量器。春秋、戰國時代流行於齊國。現有戰國時的禾子釜和陳純釜,都作壇形,小口大腹,有兩耳 [a kind of jar]。如:釜庾(釜和庾,均古量器名。引申指數量不多);釜鼓(釜和鼓。古代量器名);釜鍾(釜和鍾,皆古量器名。亦指數量不多)

(5)釜是戰國時期秦人使用的一種炊食器。《孟子·滕文公》中曰:“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其中釜、甑指帶炊具中的蒸煮器,而這兩種器物形態上也非常接近。類似的烹飪器具還有鑊、鍪等。

釜的形制近似於現在的罐,斂口束頸,口有唇緣,鼓腹圓底,口徑小於腹徑甚多,肩部有兩個環狀耳。戰國時期的釜多設一耳,秦漢時期的釜為兩耳,往往一耳較大,另一耳較小。

筆劃:10

部首:金五筆輸入法:wqfu

筆順編號:3434112431

先關詞條

釜底抽薪

fǔdǐ-chōuxīn

[take away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fig) take a drastic measure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 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軍事上是指從根本上打敗敵人的謀略

如今有個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釜底游魚

fǔdǐ-yóuyú

[like a fish in the pot without hope of escape;though living but not long] 比喻身臨絕境、生命危在旦夕的人。也可說“魚游釜中”

相關詞語:資釜 灶釜 魚釜塵甑 玉釜 魚生空釜 魚游沸釜 魚游釜中 魚游釜底 魚游釜內

甑塵釜魚 魚游燋釜 魚釜 懸釜 土釜 瓦釜 瓦釜雷鳴

翻譯

cauldron

注意,有譯者將釜譯為kettle,這是錯誤的。

劍橋高階英語詞典中,對於kettle有如下解釋: a covered metal or plastic container with a handle and a shaped opening for pouring,used for boiling water. 牛津高階英語詞典解釋為:

a container with a lid,handle and a spout,used for boiling water

可見kettle是做水用的水壺,並且有把手有壺嘴

因此無論形態和用途最接近最準確的譯法是cauldron

酒器“釜”

釜

釜,圓底而無足,必須安置在爐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體支撐煮物,釜口也是圓形,可以直接用來主、燉、煎、炒等,可視為現代所使用「鍋」的前身。仰韶文化時期,便出現與陶灶相配合的陶釜,秦漢以來陶磚製造的進步,促成爐灶的普及,釜直接置於爐上烹煮食品,比起三足鼎、鬲更為集中火力,可以節省時間和燃料;加上冶鐵業的發展,鐵制釜的耐火、導熱性能更好,而逐漸取代鼎、鬲成為主要炊器。魏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變佐證了魏晉時代釜的普遍使用。

鑊與釜沒有嚴格的區別,西漢《淮南子‧說山訓》注曰:「有足曰鼎,無足曰鑊」,實際是鍋子的一種,材質有銅、鐵、瓦等,今日南方人還稱鍋子叫鑊,在古代甚至被拿來當作刑具,所謂的鑊亨,就是將人丟入鑊中烹煮的酷刑。

陝西鹹陽茂陵無名冢和河北滿城漢墓所出釜、甑上均蓋有盆,可見釜、甑、盆相組合的形式。甚至釜自中部分為上下兩部,兩部分用銅釘鉚合,必要時可以拆開,以解決釜口小、不便清除腹內水垢的困難。滿城的釜、甑、盆,在釜、盆內壁和甑箅面均鎏金,目的是利用金的化學穩定性,可避免食物的污染。另外,陝西扶風出土的一套釜、甑,雖無蓋甑的盆,卻在釜下配有四足的爐,非常罕見。傳世品的漢釜中,有的把通體做成獸頭狀,造型尤為別致。

西晉時期的銅釜,圓形、大腹、直口、圓肩、腹部下收、平底,腹中心處有寬平沿,更便於提拿。

茶具

一手壺 | 三足帶杓茶葉罐 | 上杉瓢簞 | 東本茶硯 | 五彩八仙慶壽盅 | 五彩花卉紋茶壺 |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 仿供春樹癭壺組 | 冰裂茶具 | 沖泡盅 | 玄機噴水壺 | 初花肩沖 | 盧葵生刻烹茶圖錫茶壺 | 取茶器 | 古逸壺 | 奉茶盤 | 孟臣罐 | 宜興紫砂壺 | 寒玉壺 | | 嵌螺鈿人物漆碗 | 工夫茶具 |建窯兔毫斑茶盞 | 弦紋金錢如意壺 | 歸復初制錫茶壺 | 歸復初款錫茶壺 | 彩瓷茶具 | 彩陶圈足碗 | 徐麗豐 |德化窯杯 | 把杯 | 把缸 | 掇球 | | 揭鹺簋 | 搪瓷茶具 | 收口杯 | 敞口杯 | 鬥彩歲寒三友壺 |日本茶具 | 明代茶具 | 更香茗茶 | 木魚石茶具 | | 朱泥壺 |杯托 | 松花 | 柿形壺 | 陶器茶具 | 水方 | 汝窯茶具 | 沈存周刻詩句錫茶壺 | 沈存周款錫茶壺 | 泡茶巾 | 泡茶杯 | 活瓷茶具 | 消毒櫃 | 滌方 | 清代茶具 | 清宮大宴乳茶碗 | 滓方 | 漆器茶具 | 漉水囊 | 犀角雕花卉蟠螭杯 | 玻璃茶具 | 玻璃茶壺 | 珏窯 | | 瓷器茶具 | 甜白僧帽壺 | | 白壇盞 | 白瓷茶具 |竹製茶具|竹木茶具|粉彩過枝瓜蝶紋蓋碗 白瓷茶臼 | 百折杯 | | 蓋杯 | 蓋碗 | 蓋置 | 盛具 | 直口杯 | 石茶盤聚石緣 | 石雕茶具 | 石雕茶盤 | | |素漆托盞 | 紫砂之家 | 紫砂八瓣瓜棱形功夫茶具 | 紫砂茶具 | 紫砂陶茶具 |綠玉斗 | 綠茶品茶茶具 | | 羽暖杯 | 翻口杯 | 茶具珍賞 | 茶具選配 | 茶則 | 茶匙 | 茶葉罐 | 茶器 | 茶城線上 | 茶壺 | 茶巾 | 茶巾盤 | 茶托 | 茶挾 | 茶斗 | 茶杯 | 茶海 | 茶焙 | 茶盂 | 茶盅 | 茶盤 | 茶碗 | 茶筒 | 茶箸 | 茶籯 | 茶罏 | 茶罐 | 茶船 | 茶荷 | 茶蟲 | 茶針 | 茶食盤 | 蓋碗 | 歸牧圖汝窯茶具 | 藏族嵌瓷陶壺 | 藏族黃釉注壺 | 衡州窯 | 計時器 | 許四海壺具 | 越窯蓮花紋碗 |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 | 越窯青黃釉盒 | 遲櫻肩沖 | 都籃 | 醬釉 | 釉里紅碗 | 金屬茶具 | | 鏨花銅提梁壺 | | 鎏金銀荷葉托盞 | | 鐵觀音初制茶 |銅荷花瓣托盞 | | 銀茶具 | 鑲錫 | 長流銀注壺 | 聞香杯 | 陶土器具 | 陶瓮 | 陶瓶 | 陶瓷茶具 | 陶瓷茶壺 | 陶碗 | 集慧工藝茶盤 | 青白釉 | 青白釉碗 | 青磁砧大內筒 | 青磁砧馬蝗絆 | 青花三羊開泰杯 | 青花書法蓋盞 | 青花壺 | 青花蓋罐 | 青花碗 | 青釉 | 青釉盞托 | 青釉雕花三足蓋罐 | 風爐 | 飲具 | 饒平縣新豐楊大彩瓷廠 | 骨質瓷咖啡具 | 鹺簋 | 黑瓷茶具 | 黑釉 | 黑釉執壺 | 紫砂壺 | 廿碗頭茶壺 | 早船 | 湖月 | 面影 | 北野黑 | 樂燒 | 東陽坊 | 戰國原始瓷鼎式爐 | 南朝青釉點褐彩茶托 | 南朝青釉點褐彩碗 | 漢青銅獸耳釜 | 銀鑲金鏨花馬黛茶具 |日本老鐵壺 | 麥傳亮 | 清乾隆青花釉里紅山水人物紋茶葉瓶 | 清康熙五彩描金花鳥紋茶壺 | 清粉彩折枝花卉紋梨式壺 | 宋龍泉窯青釉瓜形壺 | 玉蓋包錫壺 | 茶夾 | 玉冰花 |茶暖 | 茶室四寶 | 茶盞 | 功夫茶具 | 煮具 | 嵌玉扁圓形刻詩錫茶壺 | 青磁千鳥 | 蘆屋真型釜 | 潮汕爐 | 乙御前釜 | 嵌玉八棱形及扁圓形刻詩錫茶壺 | 橋立 | 四十石 | 黑樂大黑 | 一重切園城寺 | “孟臣”壺 | 達磨堂釜 | 清琺瑯彩瓷開光仕女茶壺 | 三島桶 | 紹鷗茄子 | 九十九發茄子 | 珠光小茄子 | 稻葉瓢簞 | 曜變稻葉天目 | 魚屋飯櫃高麗 | 二重切夜長 | 松屋肩沖 | 制茶 | 清紅木茶籝 | 素雅 | 掌盤 | 泥繪方壺 | 鈞窯小碗 | 黃釉托杯 | 粉彩方壺 | 唐鞏縣窯外茶葉末釉裏白釉茶鐺 | 唐邛崍窯黃釉茶銚 | 漢典茶禮 | 水缽 | 提梁紫砂壺 | 泰一石 | 泰一石茶具 | 五代越窯青釉水方 | 唐鞏縣窯黃釉風爐及茶釜 | 清紫金釉開光粉彩人物紋茶壺 | 清松石綠地粉彩花蝶紋茶船 | 清康熙青花花蝶紋鈴鐺杯 | 清乾隆豆青凸白花茶葉瓶 | 清黃地粉彩帶托杯 | 唐越窯青釉撇足碗| 陶瓷茶壺鞋 | 乾隆御品 | 手繪茶具 | 鈞窯罐 | 茶道組 | 山間集 | 玳瑁盞 | 百卺雙桃杯 | 建窯茶具 | 茶拖 | | 鎏金折枝團花紋銀碟 | 紫檀六用 | 榧木茶盤 | 茶備 | 陶茶具 | 紫砂壺 | 紫砂陶 | 瓷茶具 |茶洗

拼音是f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