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品

福建御茗茶業公司簡介

”乾隆御品“品牌創立於2003年,歷史可以追溯至乾隆年間的“壹品香”茶棧。是福建御茗茶業有限公司旗下的高端品牌,公司通過了茶葉QS的企業註冊認證,主要經營鐵觀音、武夷岩茶、紅茶、天峰雪茶、台灣高山茶等。公司發展至今採用現代科技與傳統的加工工藝相結合,現擁有一批高級品茶師、評茶師及專業的制茶專家,成為國內專業集種植、科研、生產、加工、銷售和茶文化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連鎖企業。創辦至今,公司秉承“分享尊貴,共贏未來”的經營理念,以“中庸中和”為處事之道,以“御”文化為核心創百年品牌,以弘揚茶文化為己任,致力於打造中國茶產業的頂級品牌。
2003年公司在福建省福州市金山新區成立了全國配送中心,並先後在河南、上海、湖北等城市建立了區域行銷中心,2010年11月13日福州金山全國總店盛大開業,迄今,公司已發展1000平方的區域總店3家,5家直營店和4家加盟店。

乾隆御品金山總店乾隆御品金山總店

名稱來歷:

史上記載“乾隆御品”於乾隆四十九年(1794年)三月,乾隆第六次到浙江巡遊,到達浙江時已是午時,正感口乾舌燥之時,忽然聞到一股聞所未聞、清香四溢的茶香,真是讓人垂涎欲滴。命令隨從人員順香而至,最後駐足於名為“壹品香”一家茶棧。“壹品香”里的壹品茶是此茶棧的金字招牌茶,此茶是該茶棧高氏茶膳師精湛的泡茶技巧泡出來的極品香茶。當乾隆皇帝品嘗之後,讚不絕口。並提筆將“壹品香”的“壹”字改為“御”字,於是“御品香”便因此而得名。後事,“御品香”更名為“乾隆御品”茶棧。

乾隆皇帝回京後,對香茶念念不忘,常感其他茶飲之無味,於是便招茶棧茶膳師進京,並封為御用茶膳師,這位御用茶膳師便是高氏先祖。此後,乾隆皇帝日飲香茶而不覺煩膩

 乾隆晚年退位後仍嗜茶如命,在北海鏡清齋內專設“焙茶塢”,悠閒品嘗,其長壽當與之不無關係。中國古代的許多防老術效果並不好,一些“丹藥”之類更是弊多益少,唯有飲茶可能是唯一能夠長年不厭、裨益多多的嗜好。

乾隆皇帝品茶

江南出名茶,西湖的龍井,洞庭的碧螺春,有口皆碑。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自然是為了巡視督導為了游山玩,乃至為了“尋尋爺老子,看看俏妹子”,但不乏也有嘗嘗江南名茶的意思。
乾隆皇帝巡杭州時,曾在獅峰山茶園搖頭晃腦,一杯接一杯地啜飲“色香味形四絕”的當地龍井。喝過之後,餘興未盡,又揮毫題詩,中有“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之句,足見乾隆皇帝品茶功底不凡,堪稱行家。當時茶農為感恩這位皇帝知音體己,就把乾隆皇帝“垂青”過的十八棵茶樹圍作“御茶園”,以志紀念。這些茶樹至今猶在,清明前後,枝盛葉茂,茶香飄逸。
乾隆皇帝在太湖邊品嘗了一種叫“嚇煞人香”的綠茶後,對其沖泡出來的綠湯澄汁,“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大加讚賞,只是稍嫌其名粗俗,不中聽。遂據茶葉外形狀螺,改稱為“碧螺春”。從此碧春,名聞天下。碧螺春的脫俗揚名,當與乾隆皇帝的一解頤一蹙眉大有關聯。
“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後來跟“龍井茶葉虎跑水”並稱為茶水雙絕。對於這樣的絕品,作逍遙遊的乾隆皇帝自然不會等閒視之。這位大清皇帝到了四川,又是嘗, 又是評,硬是把個蒙山山茶喝得有聲有色。到了福建,又慢條斯理地酌起青茶極品鐵觀音……乾隆皇帝一路游江南,一路呷香,既大飽了眼,又大飽了口福。作為風流君王,乾隆皇帝真會“好享受”。
乾隆皇帝不但品茶,還別出心裁地評水。茶聖陸羽在他的專著《茶經》中曾把煮茶用水分為二十等,其中無錫惠泉名列第二。乾隆皇帝則用銀斗測水,把天下奇水一一注入量斗,以輕者為佳,重者為次,居然輕而易舉地評定了名爾座次,並賜北京玉泉為“天下第一泉”、鎮江的冷泉為“天下第二泉”,無錫的惠泉為"天下第三"。好此“輕重測定法”,真叫前人後人一時驚嘆莫名!
乾隆皇帝嗜茶如命,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歲高齡時,乾隆皇帝作引退讓位之舉,有大臣叩頭面呈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皇帝聽後,哈哈大笑,這位皇帝老兒一邊捋著銀須,一邊不無幽默的說:“君不可一日無茶啊!”乾隆皇帝真有意思!

茶具

一手壺 | 三足帶杓茶葉罐 | 上杉瓢簞 | 東本茶硯 | 五彩八仙慶壽盅 | 五彩花卉紋茶壺 |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 仿供春樹癭壺組 | 冰裂茶具 | 沖泡盅 | 玄機噴水壺 | 初花肩沖 | 盧葵生刻烹茶圖錫茶壺 | 取茶器 | 古逸壺 | 奉茶盤 | 孟臣罐 | 宜興紫砂壺 | 寒玉壺 | | 嵌螺鈿人物漆碗 | 工夫茶具 |建窯兔毫斑茶盞 | 弦紋金錢如意壺 | 歸復初制錫茶壺 | 歸復初款錫茶壺 | 彩瓷茶具 | 彩陶圈足碗 | 徐麗豐 |德化窯杯 | 把杯 | 把缸 | 掇球 | | 揭鹺簋 | 搪瓷茶具 | 收口杯 | 敞口杯 | 鬥彩歲寒三友壺 |日本茶具 | 明代茶具 | 更香茗茶 | 木魚石茶具 | | 朱泥壺 |杯托 | 松花 | 柿形壺 | 陶器茶具 | 水方 | 汝窯茶具 | 沈存周刻詩句錫茶壺 | 沈存周款錫茶壺 | 泡茶巾 | 泡茶杯 | 活瓷茶具 | 消毒櫃 | 滌方 | 清代茶具 | 清宮大宴乳茶碗 | 滓方 | 漆器茶具 | 漉水囊 | 犀角雕花卉蟠螭杯 | 玻璃茶具 | 玻璃茶壺 | 珏窯 | | 瓷器茶具 | 甜白僧帽壺 | | 白壇盞 | 白瓷茶具 |竹製茶具|竹木茶具|粉彩過枝瓜蝶紋蓋碗 白瓷茶臼 | 百折杯 | | 蓋杯 | 蓋碗 | 蓋置 | 盛具 | 直口杯 | 石茶盤聚石緣 | 石雕茶具 | 石雕茶盤 | | |素漆托盞 | 紫砂之家 | 紫砂八瓣瓜棱形功夫茶具 | 紫砂茶具 | 紫砂陶茶具 |綠玉斗 | 綠茶品茶茶具 | | 羽暖杯 | 翻口杯 | 茶具珍賞 | 茶具選配 | 茶則 | 茶匙 | 茶葉罐 | 茶器 | 茶城線上 | 茶壺 | 茶巾 | 茶巾盤 | 茶托 | 茶挾 | 茶斗 | 茶杯 | 茶海 | 茶焙 | 茶盂 | 茶盅 | 茶盤 | 茶碗 | 茶筒 | 茶箸 | 茶籯 | 茶罏 | 茶罐 | 茶船 | 茶荷 | 茶蟲 | 茶針 | 茶食盤 | 蓋碗 | 歸牧圖汝窯茶具 | 藏族嵌瓷陶壺 | 藏族黃釉注壺 | 衡州窯 | 計時器 | 許四海壺具 | 越窯蓮花紋碗 |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 | 越窯青黃釉盒 | 遲櫻肩沖 | 都籃 | 醬釉 | 釉里紅碗 | 金屬茶具 | | 鏨花銅提梁壺 | | 鎏金銀荷葉托盞 | | 鐵觀音初制茶 |銅荷花瓣托盞 | | 銀茶具 | 鑲錫 | 長流銀注壺 | 聞香杯 | 陶土器具 | 陶瓮 | 陶瓶 | 陶瓷茶具 | 陶瓷茶壺 | 陶碗 | 集慧工藝茶盤 | 青白釉 | 青白釉碗 | 青磁砧大內筒 | 青磁砧馬蝗絆 | 青花三羊開泰杯 | 青花書法蓋盞 | 青花壺 | 青花蓋罐 | 青花碗 | 青釉 | 青釉盞托 | 青釉雕花三足蓋罐 | 風爐 | 飲具 | 饒平縣新豐楊大彩瓷廠 | 骨質瓷咖啡具 | 鹺簋 | 黑瓷茶具 | 黑釉 | 黑釉執壺 | 紫砂壺 | 廿碗頭茶壺 | 早船 | 湖月 | 面影 | 北野黑 | 樂燒 | 東陽坊 | 戰國原始瓷鼎式爐 | 南朝青釉點褐彩茶托 | 南朝青釉點褐彩碗 | 漢青銅獸耳釜 | 銀鑲金鏨花馬黛茶具 |日本老鐵壺 | 麥傳亮 | 清乾隆青花釉里紅山水人物紋茶葉瓶 | 清康熙五彩描金花鳥紋茶壺 | 清粉彩折枝花卉紋梨式壺 | 宋龍泉窯青釉瓜形壺 | 玉蓋包錫壺 | 茶夾 | 玉冰花 |茶暖 | 茶室四寶 | 茶盞 | 功夫茶具 | 煮具 | 嵌玉扁圓形刻詩錫茶壺 | 青磁千鳥 | 蘆屋真型釜 | 潮汕爐 | 乙御前釜 | 嵌玉八棱形及扁圓形刻詩錫茶壺 | 橋立 | 四十石 | 黑樂大黑 | 一重切園城寺 | “孟臣”壺 | 達磨堂釜 | 清琺瑯彩瓷開光仕女茶壺 | 三島桶 | 紹鷗茄子 | 九十九發茄子 | 珠光小茄子 | 稻葉瓢簞 | 曜變稻葉天目 | 魚屋飯櫃高麗 | 二重切夜長 | 松屋肩沖 | 制茶 | 清紅木茶籝 | 素雅 | 掌盤 | 泥繪方壺 | 鈞窯小碗 | 黃釉托杯 | 粉彩方壺 | 唐鞏縣窯外茶葉末釉裏白釉茶鐺 | 唐邛崍窯黃釉茶銚 | 漢典茶禮 | 水缽 | 提梁紫砂壺 | 泰一石 | 泰一石茶具 | 五代越窯青釉水方 | 唐鞏縣窯黃釉風爐及茶釜 | 清紫金釉開光粉彩人物紋茶壺 | 清松石綠地粉彩花蝶紋茶船 | 清康熙青花花蝶紋鈴鐺杯 | 清乾隆豆青凸白花茶葉瓶 | 清黃地粉彩帶托杯 | 唐越窯青釉撇足碗| 陶瓷茶壺鞋 | 乾隆御品 | 手繪茶具 | 鈞窯罐 | 茶道組 | 山間集 | 玳瑁盞 | 百卺雙桃杯 | 建窯茶具 | 茶拖 | | 鎏金折枝團花紋銀碟 | 紫檀六用 | 榧木茶盤 | 茶備 | 陶茶具 | 紫砂壺 | 紫砂陶 | 瓷茶具 |茶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