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拼音:fù,本義“給予”的意思,含有多個引申意思。“付”姓通“傅”,“傅”與“付”同祖同宗,在當代“付”是“傅”字的白字。這是歷史的動盪及文化的不濟所至。而被認定是姓,只不過是建國後文化落後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階段,人們濫用,使得許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錯字套用於戶籍、檔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慣用字。《姓纂》記,鄭國人史付的後代有取付姓者;《一統志》記,永樂年間有叫付吉者。它的曾經存在是與否我們暫且不去論證,也無法考證。目前為止,至少沒有確切證據可以證明“付”姓更早的存在,更不用說“付氏”家譜了。請使用“付”字的宗親們參考。

基本信息

概述

付

”姓通“”,“傅”與“付”同祖同宗,在當代“付”是“傅”字的白字。這是歷史的動盪及文化的不濟所至。而被認定是姓,只不過是建國後文化落後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階段,人們濫用,使得許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錯字套用於戶籍、檔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慣用字。
目前,許多找到早期家譜或尋到早期離散的大家族後,方知曉原來自己本來就是“傅”。當然,由於套用量太大,進入戶籍已經成了事實,法律已經認可,修訂字典中已經將其解釋為姓。所以建議,寫法歸寫法,祖先不會變即可,不提倡改戶口。
《姓纂》記,鄭國人史付的後代有取付姓者;《一統志》記,永樂年間有叫付吉者。它的曾經存在是與否我們暫且不去論證,也無法考證。目前為止,至少沒有確切證據可以證明“付”姓更早的存在,更不用說“付氏”家譜了。請使用“付”字的宗親們參考。
傅姓宗祠通用對聯

傅氏源流

(Fù)姓源出有五:
1、出於殷商名相傅說(Yuè 音悅)的後裔,以地名為氏。據《史記·殷本紀》和《通志·氏族略》所載,商高宗武丁在位時,國勢衰微,於傅岩(今山西省平陸東南)找到說,說幫助武丁興國,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說的後裔以其居地為姓,形成傅氏。
2、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大由之後,以邑名為氏。黃帝(一說堯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其子孫以邑名為姓,稱為傅氏。
3、出自姚姓,為舜帝之後裔,以國名為氏。據《姓源》所載,古有傅國(故城今山東省棗莊南),舜之裔也。以國名為姓,稱為傅氏。
4、出自賴姓,源自為避難改姓傅氏而來。據《賴氏族譜》所載,賴氏族人為楚靈王所害,改羅、傅二氏,故有賴、羅、傅聯宗之說。
5、出自清代有少數民族改姓傅。如滿洲人傅恆(本姓富察氏)、傅開(本姓郎佳氏),還有高麗、蒙古、回、馬、土等少數民族改為傅姓。
得姓始祖:傅說。商朝從盤庚將商都遷至殷墟以後,只興旺了很短的一個時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繼位時,國力已經很是微弱。武丁決定振興朝綱,可是朝中卻找不到一個能協助他改革國政的大臣,為此他一直憂慮。一日晚,武丁夢見了一個叫說的聖人,此人狀如囚徒模樣,卻口稱腹有良謀,武丁笑醒後,命人按夢中模樣畫成圖像,四處尋訪。結果在一個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個叫說的奴隸,他們把他帶回朝中。說給武丁提了不少關於治國方面的建議,武丁便任命說為宰相。說執政以後,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發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說的輔佐下,商朝後期達到了極盛,武丁也因此被譽為“中興明主”。因說曾居於傅岩,所以稱他傅說,傅說就成為傅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付
雖說傅說出生地在今山西平陸以東之地,但是其得姓則在商的都城殷,故我國傅姓最早的發源地應當是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漢晉之際,傅姓人是以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東部、寧夏等地為遷居地,爾後便東遷移居河北、山東,北地(治今甘肅慶陽西北)傅姓始於西漢中葉的傅介子,為傅姓家族始盛。其曾孫傅長,復封義陽侯,長曾孫傅允仕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北)太守,這一支派顯貴者多,多人做官或封侯,這說明,在漢朝傅姓已開始自北地大舉經陝西遷居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此時北地傅姓形成許多分支:河內(今河南省溫縣)傅姓,是西漢大司馬傅喜之族所在;浦江(今屬浙江省)傅姓,是西漢人傅柔之族所在;扶風(治今陝西省興平東北)傅姓,是東漢人傅毅之族所在。兩晉時,傅姓在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得到了迅速發展,也是傅姓家族有史以來繁衍最為旺盛的時期,為東漢漢陽太守傅燮(扶風傅姓)發展而來,稱盛於“清河”一帶的傅姓,後成為我國東部地區傅姓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江南各地的傅姓,大都因世事動盪而從清河遷去江南,在此之前的漢代已有傅姓遷居貴州,三國已有傅姓入川。大舉南遷則始於魏晉南北朝之際,或遷會稽(今浙江省紹興),或遷上虞(今屬浙江省),至唐末,唐御史傅實避難入閩,為傅姓入閩始祖。靖康之變,有清河傅姓南遷泉州,到南宋末年,清河傅姓又有一支遷入福建上杭之蛟萍鄉,不久即興為望族,後廣東興寧之傅姓,便是蛟萍分支而出。宋代以後,傅姓人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如今,傅姓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南等省。傅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五。

歷史名人

傅毅:字武仲(約47-92),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東漢文學家。朝廷求賢不誠,士多隱居,遂作《七激》、《迪志》詩,諷世明志,後被召為蘭台今史,以文顯於朝廷。著有《舞賦》等作品。
傅寬:北地(治今甘肅省慶陽西北)人,漢高祖時開國功臣,被封陽陵侯,曾任漢丞相,顯赫非常。在楚漢戰爭時隨韓信、曹參平定齊地。漢高祖得天下後曾定元功18人,傅寬列第9位。
傅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陽(今陝西省耀縣)人,西晉時哲學家、文學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來最有學問的名人。其學問淵博,精通單律,於詩擅長樂府。在哲學上,把自然和人類歷史都看作一種純粹的自然過程,批判了有神論的世界觀和玄學空談。著有《傅子》等集傳世,在晉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後被追封為清泉侯。
傅鹹:字長虞(239-294),北地泥陽(今陝西省耀縣東南)人。傅玄之子。西晉初,任冀州刺史,後轉御史中丞、尚書左丞。曾上疏議以載並冗官,靜事息役,發展農桑,並指斥當時統治集團奢華靡費之風,謂“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兼任司隸校尉時,狠狠打擊恣行京都一帶的門閥士族。終卒於官。明人輯有《傅中丞集》。
傅琰:字季珪,北地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人,自其先祖南下以後,世代僑居南方。從其父開始,傅氏祖孫四代都曾擔任過南朝的縣令,並著聲名。傅琰歷任縣令、廣威軍將郡丞、尚書右丞、督軍、建威將軍、刺史職。為官明察事理,處事果斷,特別是辦案重視實物證據,廉正有才,勤於職守,其父子成為廉吏世家。
傅亮:字季友,南朝宋國人,佐劉裕篡位,被封城建縣公,後廢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騎侍郎、尚書令。編著有《光世音應驗記》等。
傅奕:相州鄴(今河北省臨漳)人,唐代學者、自然科學家和無神論者。曾做過隋朝禮部的屬官。唐初任太使丞,又升太史令。在自然科學方面,精天文歷數,極力反對佛教對民眾的危害,建議皇帝把十萬僧尼配成夫婦,繁育後代,益國足兵。後來,他又上書十二論,揭露寺院“剝削民財,割截國貯”,“寺多僧眾,損費為甚”,“軍民逃役,剃髮隱中”等流弊。他還指使兒子用羚羊角擊碎婆羅門僧的假佛牙,當眾揭穿佛徒的騙局,表現了他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反佛教神學的鬥爭精神。其著作有《老子注》,又集魏晉以來反對佛教思想的言行為《高識傳》共十卷。
傅寅:字同叔,唐朝大學問家。從唐仲友學,對天文、地理、井田、學校、郊廟、律歷、軍制等類研究精深,號曰群書百考,所著《禹貢說斷》,有獨到見解。
傅霖:宋代律博士,為齊、梁、陳、隋兵部尚書兼宏文館學士傅蕎之子,歷官翰林學士、婺州太守。《宋刑統》頒行之後,為了便於記憶誦讀,用韻文進行注釋,著有《刑統賦》二卷。(與下明代同名者有別)
傅霖:明代太原人,十三歲做秀才、二十歲中舉人、三十歲中進士的傅霖傅霖宦海沉浮十七載,官至山東布政司參議,但是,就在他三次擊敗後金軍隊的侵擾之後,卻以“擁兵拒調”的罪名被彈劾,解甲歸田。幾年之後,明廷讓他官復原職,早已厭倦官場傾軋的傅霖以一身傲骨拒不受命,他那個高山仰止的孫子傅山在這一點上與他是何其相似。傅霖回鄉後,以急公好義的善舉而受到太原士民的推崇。萬曆十四年,太原大荒,甚至發生人相食的慘劇,傅霖慷慨解囊,施粥賑災。傅霖去世前的萬曆二十九年,太原發生饑荒,他再次賑濟災民,直到第二年糧食收穫。
傅山:山西省陽曲(今太原)人,明末清初反清義士、大學問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為青主,別號公之它、石道人、嗇廬、朱衣道人等。他不但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併兼工詩文、書畫、金石、又精醫學。其思想破儒家正統之見,開清代子學研究的風氣。其著作有《霜紅龕集》、《荀子評註》等,醫學上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書。
付
傅介子:西漢北地(今甘肅省慶陽西北)人,北地傅氏開基始祖,漢昭帝時,用計斬殺樓蘭王,因功被封義陽(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陽西北)侯。
傅游藝:唐朝人,曾任武周宰相,是傅姓為相者第一人,為武則天寵臣,一年中四次提升,時人號為“四時任宦”。
傅友德:明朝開國名將。今安徽省宿縣人,少驍勇,善騎射,元末參加農民起義,先從劉福通部李喜喜入蜀,後歸明玉珍,再從陳友諒,均無所成就。元至正二十一年(130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九江)傅友德率眾降。朱元璋奇其才,因功封潁國公,曾為明朝一統天下,尤其是明對西南地區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傅以漸:清開國狀元、一代名相。山東省聊城人。字於磐(1609-1665),號星嚴。順治三年(1646年)狀元,授弘文院修撰。後多次升遷,從國史院侍講、秘書院侍講學士、國史院學士,至順治十一年授秘書院磊大學士。順治十二年,傅以漸奉詔陳述時務,他上奏安民策。所奏合國情、順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為後來繼位的康熙帝的老師。改任國史院大學士。
傅善祥:金陵(今南京市)人,太平天國三年(1853年)女試狀元。亦為癸好(醜)東試狀元,仕至丞相。她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女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為東王楊秀清政務上的得力助手。
傅作義:山西省臨猗(今屬萬榮縣)人,國民黨高級愛國將領,守涿州孤城而一戰成名,曾參加長城抗戰和綏遠抗戰,1949年,率部起義,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傅抱石:江西省新餘人,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擅畫山水,善於將水、墨、彩色融為一體,對中國美術史和畫論廣有研究。

郡望堂號

1、郡望
北地郡:治所秦時在義渠(今甘肅省慶陽西北),東漢移治富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武忠西南),東漢末地入羌胡,三國曹魏相當今陝西耀縣、富平等地。
清河郡:清河郡:漢高帝置郡,後屢改為國,元帝永光後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省清河東北)。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省臨清東)。
2、堂號
興商堂:商武丁時刻想振興自己的國家,但缺乏賢人幫助。一天夜裡,他夢到聖人來到他面前。這位聖人名說,治國的本領很大。於是武丁就畫了那聖人的像,命許多人去找,結果在傅岩找到了一位泥水匠人,正在那裡築牆,他很像武丁夢中見到的人的模樣。他就是傅說。請到朝廷,他果然幫助武丁振興了商朝。是歷史上的名宰相。
此外,傅姓的主要堂號有以:“清河堂”、“版築堂”、“野版堂”等為其堂號。
五、宗族特徵
1、傅姓歷史上權臣政客頗多,福澤百姓,為後人所敬仰。
2、字行輩份有序。如山東高密一支字行為:“日敘丙余,希深聯貽,馨名因溥,垂法迪之。”另浙江紹興丁巷傅姓字行為“宏規大啟,垂裕後昆,淵源繼述,孝友傳家,允能纘緒,恪循謙恭,廉讓攸賴,聞望遠播,肇其敦厚,世澤綿長”。又新續傅姓派語字行為:“仁義禮智,文行信嘉,猷懋美厥,德益勛彰,永紹箕裘,俾爾熾昌。”
【傅姓宗祠通用對聯】
〖傅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尊儒尚學;
崇儉抑奢。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晉大臣、文學家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陽(今陝西省耀縣東南)人。魏末任散騎常侍。西晉初,為御史中丞。曾上疏議改屯田二分制,恢復曹魏舊制,緩和民困,後官至太僕、司隸校尉,封鶉觚子。他學識淵博,精通音律,於詩擅長樂府。認為自然界由“氣”組成。有《傅子》等集。下聯典指西晉尚書左丞兼司隸校尉傅鹹,字長虞,北地泥陽(今陝西省耀縣東南)人。傅玄之子。西晉初,任冀州刺史,後轉御史中丞、尚書左丞。曾上疏議以載並冗官,靜事息役,發展農桑,並指斥當時統治集團奢華靡費之風,謂“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兼任司隸校尉時,狠狠打擊恣行京都一帶的門閥士族。終卒於官。明人輯有《傅中丞集》。
二邑稱聖;
三德兼優。
付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齊人傅琰,字季珪,宋時,歷任武康、山陰縣令,都有能幹的名聲,二縣人稱他為“傅聖”。齊永明年間,歷官廬陵王安西長史、南郡內史等。下聯典指北宋須城人傅堯俞,字欽之,十歲能寫文章,不到二十歲中進士,官監察御史、中書侍郎。為人厚道,寡言少語,與人交往,不設城府。司馬光曾對邵雍說:“清廉、正直、勇敢三種品德,一個人很難兼備。我卻在傅欽之身上見到了。”邵雍也說:“傅欽之清廉而不炫耀,正直而不激烈,勇敢而又溫和,因此更難能可貴。”
宋代博士;
殷商聖人。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律博士傅霖,《宋刑統》頒行之後,為了便於記憶誦讀,用韻文進行注釋,有《刑統賦》二卷。下聯典指商代宰相傅說的事典。
蘭台名宰;
版築肖形。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傅毅,章帝任其為蘭台令史,以文雅顯於朝廷。下聯典出傅說原為傅岩地方從事版築的奴隸,殷王武丁夢得聖人,遂令人按夢中所見之形覓得傅說,舉以為相。
河南世澤;
賢隱家聲。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商·傅說,賢而隱,武丁舉以為相,國大治。
紫光繪像;
玉尺諧姻。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傅恆,乾隆時定兩金川,征緬甸,封一等忠勇公,圖形紫光閣。下聯典指宋·傅自得,童時賦《玉界尺》,李邴嘆為奇才,以女妻之。
鹽梅世第;
岩野家聲。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通用堂聯。上聯“岩野”,典指傅姓得姓始祖傅說(Yuè 音悅)事典(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1·得姓始祖》介紹)。“鹽梅”,指鹹鹽和酸梅,為調味之品,用以喻整治國政。典出《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此為殷高宗命傅說為相之辭。後來詩文中常以“鹽梅”指宰相或職權相當於宰相的人(下同)。
〖傅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金玉家聲遠;
鹽梅世澤長。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通用堂聯。
築牆世祖遠;
清河道脈長。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清河堂”通用堂聯。
版築家聲遠;
清河世澤長。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清河堂”通用堂聯。
版築垣亭古;
有德世澤長。
付
——清·傅以漸撰傅氏宗祠“版築堂”通用聯
傅以漸,字於磐,號星嚴,山東省聊城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卒於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狀元,授弘文院修撰。後多次升遷,從國史院侍講、秘書院侍講學士、國史院學士,至順治十一年授秘書院磊大學士。順治十二年,傅以漸奉詔陳述時務,他上奏安民策。所奏合國情、順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為後來繼位的康熙帝的老師。改任國史院大學士。
版築宰相第;
金玉君子家。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商代高宗時賢相傅說。下聯典指宋代傅堯俞,官至監察御史、中書侍郎。人們稱讚他“清、直、勇”三德兼有的“金玉君子”。
〖傅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竹雨松風琴韻;
茶煙梧月書聲。
——傅山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傅山(1607-1684)自題聯。傅山字青主,山西陽曲人。著述頗多。
〖傅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學士科舉列榜首;
巾幗鼎甲第一名。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密書院大學士傅以漸,字於磐,號星岩。順治間進士第一。為官以清勤著。學者稱星岩先生。有《貞固齋詩集》。下聯典指清代太平天國恩賞丞相傅善祥(?-1856),金陵(今南京市)人。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自幼熟讀經史。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於京後,“令女官舉女子應試”,她考中鼎甲第一名,名列榜首。東王楊秀清將她選入東王府,先後任“女侍史”、“簿書”、“恩賞丞相”等職,成為東王政務上的有力助手,並對太平天國的政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版築家聲傳萬古;
雲台事業耀千秋。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通用堂聯。上聯“岩野經綸”、“版築”,典指傅姓得姓始祖傅說(Yuè 音悅)事典(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1·得姓始祖》介紹)。下聯典指東漢時傅俊,佐光武帝中興有功。“雲台事業”,指劉秀修功臣閣、繪功臣像,閣名“雲台”,傅俊畫像得列其中。
岩野經綸光國史;
雲台事業耀家聲。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通用堂聯(同上)。
傅岩□野千秋盛。
派衍雲岩百世昌。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通用堂聯(同上)。
傳臚姓名無雙士;
開代文章第一家。
——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題贈傅以漸祖厝聯
傅以漸(1609-1655),清開國狀元、一代名相。字於磐,號星嚴。今東昌府區人,祖籍江西永豐縣。幼年家境清貧,天資聰慧,勤奮苦學,博覽群書,經史熟記不忘。順治三年(1646年),中進士,奪狀元,任宏文院修撰。順治八年(1651年),任國史院侍講。後為秘書院大學士。順治十二年(1655年),奉旨陳時務,上疏安民大計,受到皇帝讚許,被加封為太子太保。順治十五年(1658年),授為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十月以葬親請假還鄉,自此臥病不復出。順治十八年(1661年),聞順治帝崩,直京奔喪後,又以病告歸。順治帝對傅以漸甚為器重,凡機務大政均與其磋商。傅以漸對帝竭誠盡忠。史料記載:公居相位,食不重味,衣皆再浣,與寒素無異。他書奏議,草詔書,擬御製,頗得皇帝賞識。傅以漸曾纂修《明史》、《清太宗實錄》,充任清太祖、太宗《聖訓》總裁,奉命與曹本榮合著《周易通注》。他對天文、地理、禮樂、法律、兵農、漕運、馬政等均有研究,著述甚豐。他治學嚴謹,學識淵博,“道德文章實為一時之冠”。其著作僅《四書易經制義》尚存。傅義漸於康熙二年(1663年)在家養病期間,主持編纂《聊城縣誌》。康熙四年(1665年)病故,葬於聊城傅家墳。
付
〖傅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左江右湖兼領廬阜;
荻花楓葉且官潯陽。
——康有為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康有為游九江時贈傅道尹聯
浩浩陰功,千年篤祐狀元後;
煌煌誥命,三代同稱宰相家。
橫批:皇恩寵錫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山東省聊城傅家墳(清代狀元傅以漸祖塋)牌坊聯。
赫赫陰功,澤庇百年裝元後;
煌煌誥命,同稱三代宰相家。
橫批:一品三世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山東省聊城清狀元傅以漸祖宅相府聯。
讀說命數篇,作楫調羹形適肖;
緬官聲三德,品金題玉澤悠長。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通用堂聯。
積累溯前徽,博學能文,早樹蘭台品望;
繩承期後裔,敦詩說禮,無慚玉尺風流。
——佚名撰傅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通用堂聯。
溯祖宗淵源,商朝相、漢朝將、宋代侍郎,自昔家聲丕振;
追孫支蕃衍,始遷閩、繼遷粵、分居江右,如今世澤流芳。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清河堂”通用堂聯
業著商朝,派衍清河,□想當年作霖雨,鹽梅偉績煌煌光譜牒;
功崇漢代,流□梓里,□到今日看旅楹,刻角簪纓奕奕煥宗堂。
——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傅氏宗祠“版築堂”、“清河堂”通用堂聯
附錄:【傅姓典故、趣事】
〖傅奕毀佛〗
唐高祖、太宗年間的太史令傅奕,是一個堅定反對佛教的人。在《隋唐嘉話·卷中》里,記載了他跟和尚們鬥法的兩件趣事。如果沒有記錯的話,《資治通鑑》里也收錄了這兩則資料。
其一:貞觀中,西域獻胡僧,咒術能死生人。太宗令與飛騎中撿壯勇者試之,如言而死,如言而蘇。帝以告太常卿傅奕,奕曰:“此邪法也。臣聞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帝召僧咒奕,奕對之,初無所覺。須臾,胡僧忽然自倒,若為所擊者,便不復甦。
不像後來的韓愈毀佛,韓愈那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鬥爭。傅奕自己是道士出身,後來還俗了。他的毀佛,並不像他對唐太宗說的“於國無利、於民有害”那樣光明正大;倒是更像佛、道兩家之間的鬥爭。傅奕自己也常常
傅奕十有八九學過些道家的氣功術,並且修行比那個胡僧高。說什麼邪不勝正,我是不信的。術有高低而已。正邪之說,也是宗教鬥爭中常見的手段。
其二:貞觀中有婆羅僧,言得佛齒,所擊前無堅物。於是士馬奔湊其處如市。時傅奕方臥病,聞之,謂其子曰:“是非佛齒。吾聞金剛石至堅,物不能敵,唯羚羊角破之。汝可往試之焉。”胡僧緘【月系】甚嚴,固求良久,乃得見。出角扣之,應手而碎,觀者乃止。今理珠玉者皆用之。
這倒是挺痛快,揭破一個江湖騙子。但這樣的騙子,跟佛教本身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傅琰判案重物證〗
南朝時期,傅琰為山陰(今紹興市)令。山陰是江南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各種社會矛盾錯綜複雜,縣衙里的訴訟案件特別多。傅琰細察民情,辦案公允果斷。有一次,賣針和賣糖的兩個老太婆爭一團蠶絲,都說是自己的,並各自編出了一大堆理由,誰也不肯相讓,結果官司打到了縣衙公堂之上。傅琰不輕信言詞,而是注重尋找實物證據。他將那團絲縛在房柱上,用皮鞭抽打,然後再仔細察看地面,結果從團絲中掉出一些造針而產生的鐵屑。這樣,一切都明白了,將團絲判歸賣針老人。
還有一次,有兩個村里老漢爭一隻雞,而又都拿不出鐵實的證據。這一次傅琰是既審問,又驗之以物證。他問:“你們都是拿什麼餵雞的?”一人回答是用粟,一人回答是用豆
付
。傅琰殺死雞,破開雞的食囊,看到的是粟,於是以言豆者為詐欺,將雞判給言粟的老漢。
據史乘記載,山、陰的傅琰司法“神明,無敢復為偷盜”。傅琰之子傅翽也如其父一樣,為民興福,審理疑案,捉拿盜賊,有如神明。建康令孫廉十分欽佩,問其採用的是什麼妙法?有何秘訣?傅翽回答說:“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勤與清而已。自己清白,處世才公正,法律的尊嚴才得到維護,官員們就會跟著你廉潔奉公。自己勤懇,就能了解下情,案件及時處理,社會矛盾不會激化,境內就自然治理好了。為官若能清白廉正和恪勤職守,事情就不會做不好的。”
〖康熙老師〗
傅以漸,字於磐,號星岩,1608年10月13日生於歷史文化名城——山東聊城。因七世祖傅回於明朝成化年間從江西永豐來東昌府(聊城)任冠縣令,故定居聊城。傅以漸幼年聰明過人,3歲能誦書、五歲熟讀經史、十歲工屬文,博覽群書。清順治三年(1646年)開科大考,傅以漸赴京會試。各路舉人聚集繁華的京都,許多人衣著錦繡,坐跨俊騎,狂言妄語,自命清高,遊街觀景,到處招搖。傅以漸則布衣素衫,寡言少語,哪兒也不去,坐在房中爭分奪秒地讀書。有時出門,只騎一頭毛驢。有人恥笑他:“自古只駿馬進朝門,現在毛驢也想上金殿。”對此他一笑置之,不予理睬。傅以漸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會試,取得了殿試的資格。這天他登上金殿,面對皇帝,從容不迫,對答如流,文辭簡練,內容精闢,才冠群士,語驚四座。順治大喜,御筆親點他為第一甲第一名,成為清代開國後的第一位狀元,授宏文院修纂。自此,傅以漸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他的官職一再升遷順治四年,充會試統考官;順治五年,充《明史》纂修官。期間,他發現明末盛行江南的文字獄,奏請皇上,力挽狂瀾,平息了這場災難,解救了大批文人。順治十一年
八月授秘書院大學士;順治十二年二月加太子太保,親自教授康熙“四書”“五經”、天文、津、歷、兵、農、漕、馬等中國傳統文化和做人的道理,對康熙皇帝從政後的作為有著直接的影響。傅以漸本人不高且胖,不善騎馬,且騎驢。順治恩準他可騎驢進出午門,有時年幼的康熙為其趕驢。一日此情被順治皇帝看見,大笑不止。不幾日傅以漸接到皇帝親賜一卷畫軸,御筆為他繪製了一副《狀元騎驢圖》,上題一詩:
雲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夕暉。
一色杏花紅十里,狀元歸去驢如飛。
這原是宋代蘇軾《題雲龍山放鶴亭》的一首詩,順治將原詩中“狀元歸去馬如飛”改為“驢如飛”,贈給了傅以漸。1656年初,傅以漸向順治陳述有關國計民生的三件大事,均符合當時的國情和順治意圖。傅以漸對人才非常重視。順治十五年他任會試主考官期間,惟恐辜負了舉子們的心血,日夜不息操勞考務。過度的緊張勞累,使他得了重病。他的這種精神,連皇帝也為之感動,說傅以漸“恪勤職業,股肱竭力”並加封由國史院大學士改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進階光祿大夫。
仁義胡同
傅以漸的父親因兒子中了狀元,在朝廷做了大官,四鄰八鄉的人只要一看到他,都會翹起大拇指,把他稱讚一番。當地縣老爺是他的座上客,常有事沒事向他請教。久而久之,傅老太爺聽慣了人家的恭維話,不由趾高氣揚起來,與人說話的噪門大了,待人接物也就勢利起來。
他閒居在家。忽然一天,他鄰左邊鄰居來到他家,一揖到地對他說:“老兄弟,有件事想與你商量……”傅老爺沒等人家說下去,就大聲地說:“商量什麼?”鄰居因有求人家,只得低聲下氣地說了下去。原來鄰居是為三尺房基,想與他商量。傅老太爺不聽猶可,一聽便呼地站了起來,虎著臉說:“這是我家祖宗的遺產,有什麼好商量的?”鄰居碰了一鼻子灰,只得灰溜溜地出了傅家。
鄰居的兩個兒子想想氣不過,就找上門去與傅老太爺評理。可是,傅老太爺沒等兩兄弟開口,就叫家人把他倆趕出門去。兩兄弟一氣之下,就來了個先下手為強,請來泥水匠用乾石灰,把傅家的三尺場地勾劃了進去……
傅老太爺見鄰居膽敢到泰山頭上來動土,氣得火冒三丈,連忙叫五六個家西拿了棍棒上前阻擋。鄰居的兩個兒子並不買賬,急忙跑回家拿出了鋤頭、鐵耙……一時兩家爭執不下。前來圍觀的人見傅家仗勢欺人,都不服氣,紛紛指責傅家蠻不講理。傅老太爺趕忙派人去縣衙請縣老爺,縣老爺見此情景,也只是在兩家中間用好言相勸……
傅老太爺回到家,便一屁股坐到大廳的太師椅里。他越想越氣,趕忙叫家丁拿來文房四寶,給在京城當大官的兒子傅以漸寫了信。信的大意是,鄰居為造房,無故占用我家三尺屋基。為此,與鄰居幾乎大動干戈。要兒子寫信到縣衙,打贏這場官司。信寫好以後,便派得力家西星夜趕送。十天半月以後,傅以漸接到家書。他拆開一看,不禁坦然一笑,立即揮筆寫了回信,並附詩一首: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傅老太爺看了回信,又細細體味了兒子附上的那首詩,感到兒子說得對。當晚,他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他主動找到鄰居門上,表示願讓出三尺屋基。鄰居見傅家主動相讓,也讓出了三尺屋基,結果各讓三尺。鄰家房子造好了,這六尺地方就成了一條小巷,後人便稱為“仁義胡同”。傅以漸一封家書,使干戈化玉帛的事,一直被後人傳為美談。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
傅善祥,金陵(今南京)人,出生後父母雙亡,只好跟哥嫂度日。但她自幼聰明過人,喜讀經史。她18歲時,丈夫去世,婆婆幾次要把她賣給別人(家教嚴格,不準她外出或回娘家),她整日愁眉不展,好不容易衝出虎口,無路可走,毅然投靠太平軍。
清末道光三十年(1851年),洪秀全在桂林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同年,在永安封楊秀清為東王(九千歲)。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不久開設“女科”,這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第一次(以前只開男科狀元)。傅善祥衝出世俗偏見,勇敢地報名參加女科考試,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貴的妻子洪宣嬌。傅善祥結果考中鼎甲第一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狀元。
東王楊秀清將傅善祥選入東王府,加以重用,先做"女侍史",後任"簿書"。傅善祥文才超群,精通文史,精明強幹,負責批閱所有檔案、書札,得到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的賞識。不久又被遷升為“恩賞丞相”,處理太平天國軍機大事,制定“天朝田畝制度”和發展生產、提倡耕者有其田等措施,成為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得力助手,對太平天國的政治、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1854年,在傅善祥的影響下,楊秀清先後以"代天父言"的名義,對天國只許刊行"新舊約"而貶所有古籍為"妖書"的文化政策加以修正,並廢除了使婦女別夫離子的"女館",恢復了家庭制及允許青年女子婚配。傅善祥勸說東王楊秀清嚴禁部屬破壞文物,並在所居東王府中建立一所規模頗大的博物館。她對發展中國文化,收藏、保護文物做出重大貢獻。
傅善祥參加太平軍最早,她被任命為丞相後,還為太平天國制定了解放婦女的政策,提倡“男女平等”,“天下女子儘是姊妹之群”,“同心放膽同殺妖”。太平軍所到之處,大批受苦受難婦女踴躍參軍參戰。如:著名的“天朝女傑”蘇三娘,她是廣東靈山縣一個貧苦的女兒,從小失去父母,參軍後和太平軍的天地會首領蘇三結婚。丈夫被清軍殺害後,她毫不退縮,踏著丈夫的血跡繼續戰鬥。蘇三娘帶領2000多名起義軍轉戰南北,一直打到天京。起義初期女軍人只有7000人,打到天京時就增到40個軍,達到10萬之眾。在太平軍中,設了女總制、女監軍、女軍帥以及女族長等官職。
1852年9月,太平軍攻打長沙時,指揮作戰的西王肖朝貴突然中炮犧牲,敵人乘機發起猛攻,在這關鍵時刻,只見營中一員女將縱馬向前,揮戈上陣,英勇頑強的繼續指揮戰鬥。她就是天王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貴的妻子洪宣嬌。洪宣嬌帶領眾將士,不懼敵人的炮火,突破層層封鎖,插入敵營,殺得敵人膽戰心驚,橫屍滿地,洪宣嬌代夫指揮英勇作戰的事跡,鼓舞了太平軍的將士和廣大婦女。當時曾流傳一首歌謠:“跟著洪宣嬌,會打火槍會耍刀。”“跟著傅善祥,能治國來女自強。”還有“武有洪宣嬌,文有傅善祥”之說。
1856年,楊秀清破清軍南、北大營,緩解了天京之圍,因他居功自傲,導致內部互相殘殺,大大削弱了太平軍的力量,最後導致太平天國失敗,傅善祥死於太平天國的內亂中。
傅善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她為太平天國治國、治政和提倡男女平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fu】

commit to; hand over to; pay;


〈動〉
(1)(會意。從人,從寸。從“寸”,表示與手的動作有關。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給別人。本義:給予)
(2)同本義 【hand over to;turn over to】
付,與也。――《說文
付,予也。――《廣雅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諸葛亮出師表
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3)又如:付法(傳授佛法);付任(把事情交給別人去做);付治(交有司治罪);付推(交付有審問);付度(移交,交代);付命(授以天命)
(4)支付 【expend;pay】
當下付了茶錢。――《儒林外史》
(5)又如:付借款的利息
(6)託付。委託他人照料或管理 【entrust】。如:付仗(付託依靠);付屬(託付);付囑(吩咐;叮囑);付授(囑託授予)
(7)通“敷”。塗;搽 【apply】
永不得著綺穿羅,再不能施朱付粉。――《金瓶梅詞話》
(8)通“符”(fú)。符合 【keeping with;fit】
計凡付終,務本飭末,則富。――《管子·幼官》
(9)通“附”。歸附,附著 【submit to the authority;stick to】
皇天既付中國民。――《書·梓材》
致德,其民和平以靜;致道,其民付而不爭。――《管子·正》
(10)又如:付山(歸山)


〈名〉

付丙
fùbǐng
【burn】 燒掉
近又緣虛驚,取平生朋友書問,悉付丙丁。――李光《與胡邦衡書》
閱後付丙
付出
fùchū
【pay;expend】 交出
付出代價
付方
fùfāng
【credit side】 記賬中相對於“收方”的欄目,位於收方右側,表示資金的支出增加
付款
fùkuǎn
(1)【pay a sum of money;disburse】∶作為對貨物或服務的報酬而支付款項
(2)remit】∶(以即期匯票、付賬、匯票等形式)送或寄款給某人或某處
您的賬已過期,請付款
付訖
fùqì
【(of a bill)paid;be all duly paid】 付清(多指款項)
付清
fùqīng
(1)【pay up】∶將陳賬結清
(2)【quit】∶將債款償清
可以完全付清債款
付息
fùxī
【payment of interest】 支付銀行存款或借款的規定利息
付印
fùyìn
(1)【send to the press】∶文稿交付出版社排印
(2)【turn over to the printing shop (after proofreading)】∶審校定稿後交付車間印刷
付賬
fùzhàng
【pay a bill】 付給應付的貸款、飯錢等
付之東流
fùzhī-dōngliú
【all one's efforts wasted;be irrevocally lost as sth. is thrown into the eastward flowing stream;cast to the winds】 見“付諸東流”
付之一炬
fùzhī-yījù
【commit to the flames】 一把火燒掉
吾黨菁華,付之一炬。――孫文《 序》
付之一笑
fùzhī-yīxiào
【dismiss with a laugh;laugh and forget about it;afford to laugh at】 一笑了之,表示不介意,不計較
參政付之一笑而罷。――元·陶宗儀《輟耕錄》
付之度外
fùzhī-dùwài
【leave out of consideration;give no thought to】 放在考慮之外,形容不計安危、成敗的行為
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文天祥《 後序》
付諸
fùzhū
【transpose】 使改變形狀或性質
統帥部所構想的計畫…這些小組正將其付諸行動
付諸東流
fùzhū-dōngliú
【all one's efforts wasted;irrevocably lost】 物件投付於東流之水,一去不返。喻功敗垂成、希望成灰
付梓
fùzǐ
【send to the press】 指書稿雕版印行。梓:刻板
汝之詩,吾已付梓。――清·袁枚《祭妹文》

fù ㄈㄨˋ
(1)交,給:支~。托~。~款。~梓(把稿件交付刊印)。~訖。~出。~與。~之一笑。~諸東流。
(2)量詞,指中藥(亦作“服”):一~藥。

拼音是fu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