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位於四川,在長江上游自西向東流經自貢全市,是滄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流域區內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工業生產發達,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是自貢市的心臟地帶。釜溪河瀉出了今日自貢的繁榮,也流淌著許多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游過古鹽道,張家沱至王爺廟一段呈現的是繁華的都市景象。昔日自流井的“心臟”,號稱“四川華爾街”的全川最大商品集散地就位於現在的濱江路一帶,高樓聳立,綠樹成蔭。

基本信息

簡介

釜溪河發源於榮縣北境尖山子,古時稱榮溪河,清代至本世紀初,又叫自井河、鹽井河,古稱榮溪、榮川,長 146公里,屬岷江本系。在富順鄧井關從右岸匯人沱江,到抗日戰爭時期,才確定今名。釜溪河自西向東流經全市共13個鄉、4條街、47個村、8個居委會,幹流沿岸分布著許多重要城鎮、街道、機關、廠礦、學校。流域區內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工業生產發達,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是自貢市的心臟地帶。蜿蜒流過市區的釜溪河,是自貢人民的母親河。經過自貢人民的不懈努力,釜溪河展現出了美麗的身姿,青山倒映在寬闊的水面上,岸邊是蔥綠的草坪,並成為城市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帶。有“自流古井”“河府人家”“鹽道遺風”“名城華彩”“古廟滄桑”“龍池喚魚”“水涯曉渡”“釜溪牧歌”八大景致。沿岸的休閒酒吧、茶樓、步行街,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被自貢人親切地稱為“自貢的外灘”。

歷史文化

釜溪河釜溪河
由於自貢市委、市政府及釜溪河流域區、縣各級部門的重視,認真執行環境保護政策,廣泛開展了釜溪河幹流沿岸綠化工程,而今一道“綠色長廊”自西到東蜿蜒在自貢的大地上,蔚為壯觀,成為南國燈城的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為了充分展示千年鹽都濃厚的歷史文化,自貢市有關部門沿釜溪河城區段開發出9大景點,遊人可登上遊船,沿著釜溪河順流而下,在兩岸誘人景觀中解讀鹽都歷史,領略當年“富甲全川”的自流井風采。

主要景點

釜溪河鹽灶古井

1、 鹽灶古井天車林立。清朝後期,釜溪河沿河兩岸井(吸鹵)灶(熬鹽)星羅棋布、景象壯觀。因此,釜溪河曾被譽為“鹽井河”。自流井、詹家井、王家井、太源井等沿河的“上五井”、“下五井”,都曾經有過生產、經營的黃金時代。在古代和近代歷史上,擔負著鹽都井鹽外運80%以上的運輸量。河中“長船”、“駁船”穿梭往還、絡繹不絕。位居下游的鄧井關,曾經較長歲月處於“鹽舟雲集,檣帆如織”的盛期。
自貢因鹽設市,由鹵井、灶筧、鹽號直接衍化而來的街名、橋名比比皆是。遊人在市區同興路的上橋碼頭登上遊船後,順流而下,看到的第一個景點是自流井著名的鹽井“火井沱”舊址。
在明清時代,這裡是自貢地區最大的井鹽生產“車間”之一,天車林立,鹽工如蟻,鹽船臨河而靠。不管白天黑夜,河邊都是一派繁忙景象:鹽船輪流裝鹽,滿載後立即揚帆遠行,運往西南、華中各省。如今,古老的天車和輸送井鹽的纜車道都已恢復舊貌,重現了昔日“火井沱”如日中天的盛況。遊船穿越新橋橋洞後,進入河面寬闊的張家沱一帶,上岸即可沿石梯登上古鹽大道,體味“鹽道遺風”景點的滄桑。當年自貢井鹽陸路運輸就是從這裡經老成渝驛道直通雲南、貴州等地。岸邊有一座廟宇———炎帝宮,它是當年鹽工修建的廟宇,它與裡面供奉的神像是自貢鹽場獨特的產物。河邊,具有濃郁川南風格的古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綠樹叢中,白窯青瓦,大紅燈籠高掛,營造出一個平民化的景點“河府人家”。

釜溪河綠樹
2 、“水涯曉渡”商旗飄揚。昔日的釜溪河,通運能力極低,河道坡度陡峻,河床狹窄,險灘密布。運輸過灘時,必須“提載”,堵水後再放行,由此經常導致船毀人亡的悲劇發生。隨著自貢鹽業的發展,河道上逐漸由築沙堰、石堰、板堰攔水到修築堰閘行船。抗日戰爭爆發後,自貢井鹽奉命增產,鹽巴外運量增大,於是在金子凼、沿灘、鄧井關築“離堆”、“庸公”等閘,雄偉而實用。從此,化險為夷,河運通暢,運力倍增,就是80匹馬力的機動船也安然馳騁河上,聲聲汽笛,在田野間悠揚迴蕩。關外段的“水涯曉渡”景點按照水涯居老渡口原樣復原後加以水景改造而成,如今碼頭紅、黃商旗飄揚,一排小 舟停泊靠岸,好像又恢復了燈火通明,徹夜不眠的盛景。舊時的鹽都有著豐富動人的民間傳說。傳說中的金子凼是王爺廟金鹽鍋的邊沿,財源如釜溪河水源源不斷。鹽都的土著鹽商不願這些財源流入別人的腰包,除了修建廟宇,阻斷財源外流,還在金子凼砌了堰口,再次攔住流走的散碎銀兩。如今,金子凼堰閘彩燈點綴,紅燈高掛,河邊牛背上的牧童吹起“釜溪牧歌”,悠揚的笛聲在山谷河面迴蕩不息。
3 、游過古鹽道,張家沱至王爺廟一段呈現的是繁華的都市景象。昔日自流井的“心臟”,號稱“四川華爾街”的全川最大商品集散地就位於現在的濱江路一帶,高樓聳立,綠樹成蔭。
沙灣鄰河有一座依山傍水的清代建築,那是“釜溪第一樓”王爺廟。鹹豐年間,自貢鹽商為了供奉神靈,商榷事宜,合資修建了王爺廟。昔日廟下,帆船雲集,人聲鼎沸,如今褪去繁華的王爺廟靜靜地挺立在釜溪岸邊,成為自貢市民休閒之地。
4、“南國燈城”燈山火海。自貢城市的三張“名片”中,一年一度的燈會是最具人氣的地方。為了營造“南國燈城”燈山火海的氛圍,釜溪河兩岸水面和陸地上都掛滿了晶瑩剔透的彩燈,和公園內的彩燈“遙相呼應”,形成一片燈的海洋。據了解,為了迎接春節大假,第十一屆自貢燈會專門面向農村推出了一系列套餐,讓鄉村居民進城觀燈。釜溪河將成為燈會場外又一道水上燈景。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釜溪河

民間傳說

釜溪河流瀉出了今日自貢的繁榮,也流淌著許多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24個河灘,灘灘望親娘。“二十四個望娘灘”這個故事說的是:蛟龍修成正果後,在投奔大海的途中,24次回望母親,每望一次就留下一個痕跡,這些跡痕就是今天的重灘、仙灘、沿灘、洪燕灘、簸箕灘、老鴉灘、三梅灘等24灘。

釜溪河沿灘
懸峙在自流井沙灣口的王爺廟,於清代中葉為祈求“鎮江王爺”佑護水運而築,飛檐凌空,玲瓏剔透,是自貢的名勝古蹟之一。廟下河中的“夾子口”。傳說有兩口鹽鍋扣著不少“元寶”。摸得到卻取不出。又傳說夾子口是自貢關財的風水。自流井之所以富庶,就是有這夾子口緊鎖,才沒使財富外流。王爺廟對岸的“喚魚池”,傳說為蘇東坡曾經垂釣處,遺蹟至今猶存。代家壩河下的“金子凼”有一對“金鴨兒”,據說還有人親眼看見過,洋人幾次想盜取,都未成功。仙灘腳底“通西海”,傳說灘下有當年仙女下凡時撒下的“夜明珠”數顆,每當月華璀璨之際,夜明珠便在水下放射光芒。沿灘岸畔的“和尚石”,據說是魯班在河邊修造岱廟時遺下的泰山石。岌岌可危而千載不墜,當年荊竹扁的晨鐘暮鼓,更把它烘托得神奇。三梅灘每至春夏,河中“開蓮花”,據說開“花”處乃風水寶地,故有“頭頂金花山,腳踏三梅灘,葬此寶地者,輩輩代代都做官”的說法。一個個傳說,給釜溪河增添了神奇魅力,也留下了一處處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