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村民間故事

耿村民間故事

耿村就處於山西陽泉到山東德州的交通要道上,所以這裡的一、六日集市一直十分繁華。每年農曆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廟會,吸引著方圓百里善男信女和各種客商。各地的敬佛團在廟會上跳擔經舞、打扇鼓、唱戲、說書等許多民俗節目也都來沿街表演,因而遺傳下來的民間故事.


歷史溯源

耿村耿村

自古以來,耿村就處於山西陽泉到山東德州的交通要道上,所以這裡的一、六日集市一直十分繁華。每年農曆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廟會,吸引著方圓百里善男信女和各種客商。各地的敬佛團在廟會上跳擔經舞、打扇鼓、唱戲、說書等許多民俗節目也都來沿街表演。村內外曾有耿王墓大仙堂、自落寺真武廟等十座大小寺廟,它們雖然已被歷史湮沒,但四月四廟會至今仍十分興隆。據調查,二十世紀40年代,村中僅有400餘人,卻有大小店鋪、作坊100餘座,廟會期間的臨時攤點不可勝數,故有"小村大集"、"三耿村"之美譽。四面八方的客商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生產生活用品,還帶來了他們的故事、歌謠。耿村人外出經商、遊歷、當兵,也帶來了天南地北的文學作品。這裡便形成了一個商品和民間文學的聚散地,積澱成一個民俗文化的大礦。尤其是村民中講故事聽故事的傳統至今仍很盛行。所以,經商、講故事成為這個文化居落的兩大古風。

簡介

概述

耿村故事的內容十分豐富。上至混沌開天闢地的神話傳說,下至抗戰以來的英烈傳奇和當代的新人新事。在耿村,已發現男女故事講述者155人。按照國際上對民間故事家的劃分方法,確定能講50個以上,100個以下者27人為中型民間故事講述家。講100個以上者18人為大型民間故事講述家。最大者80多歲,最小的10歲。王玉田一家三代都講故事,為故事家庭,張才才、侯果果為故事夫妻,張才才、張才長為故事兄弟,張書娥王連鎖為故事母子,靳建民靳清華為故事父子。
耿村故事的代表作品為《砂鍋記》、《三代人比美》、《蘭橋斷》、《孫清元大戰孫二寡婦》、《畫中人指點狀元兒》、《新郎新娘入洞房的來歷》、《藁城宮面的來歷》、《太安神州游記》、《虱子告狀》、《朝霞和晚霞》、《後娘棗樹親娘柳樹》、《抗日英雄郭大娘傳奇》等。
故事家中代表人物為:1、靳正新,男,1927年生,能講500多個故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199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民間故事家之一。其講述的《砂鍋記》和故事專輯《靳正新故事百篇》分獲省文藝振興獎。2、靳景祥,男,1928年生,有故事340多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曾出席中國故事學會承德會議,是河北省著名民間故事家之一。3、王玉田,男,1915年生,有故事200多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北省著名故事家之一。在他的影響下,其老伴、兒子、兒媳都會講很多故事,成了全省有名的故事家庭。4、孫勝台,女,1927年生,是耿村女故事家的代表人物,雖不識字,但博聞強記,能講260多個故事。5、夫妻故事家張才才、侯果果。張才才,男,1931年生,有講200多個故事。其妻侯果果也是一位故事家,有故事150多個,兩人常以故事嬉鬧玩笑

評價

耿村故事包容萬象,上自開天辟神話、風物傳說,各朝各代的人物和史實傳說,下至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解放後的新生活、新人物。耿村故事形成一條歷史長鏈,涵蓋二十多個省區市、一百七十多個縣市,串聯起來即是一部比較完整的中國歷代野史。所謂“耿村故事甲天下,口碑歷史冠中華”。

代表作品

耿村故事的代表作品為《砂鍋記》、《三代人比美》、《蘭橋斷》、《孫清元大戰孫二寡婦》、《畫中人指點狀元兒》、《新郎新娘入洞房的來歷》、《藁城宮面的來歷》、《太安神州遊記》、《虱子告狀》、《朝霞和晚霞》、《後娘棗樹親娘柳樹》、《抗日英雄郭大娘傳奇》等。
編輯本段代表人物

傳承人

1987年—2004年,石家莊文聯、藁城市文體局(樊更喜為耿村故事蒐集整理人之一)對耿村相繼組織大型普查11次,發現男女故事講述者230多人。按照國際上對民間故事家的劃分標準,確定能講50個以上、100個以下者33人為中型民間故事講述家,講100個以上者22人為大型民間故事講述家。故事家中代表人物包括2007年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靳正新、靳景祥等。

人物簡介

 

耿村民間故事講述家靳正新老人耿村民間故事講述家靳正新老人

 1、靳正新,男,1927年生,能講500多個故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1998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民間故事家之一。其講述的《砂鍋記》和故事專輯《靳正新故事百篇》分獲省文藝振興獎。 

2、靳景祥,男,1928年生,有故事340多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曾出席中國故事學會承德會議,是河北省著名民間故事家之一。 

 3、王玉田,男,1915年生,有故事200多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北省著名故事家之一。在他的影響下,其老伴、兒子、兒媳都會講很多故事,成了全省有名的故事家庭。

4、孫勝台,女,1927年生,是耿村女故事家的代表人物,雖不識字,但博聞強記,能講260多個故事。 

民間故事講述家孫勝台向外國友人講述故事民間故事講述家孫勝台向外國友人講述故事

 5、夫妻故事家張才才、侯果果。張才才,男,1931年生,有講200多個故事。其妻侯果果也是一位故事家,有故事150多個,兩人常以故事嬉鬧玩笑。

其中,王玉田一家三代都講故事,為故事家庭,張才才、侯果果為故事夫妻,張才才、張才長為故事兄弟,張書娥、王連鎖為故事母子,靳建民、靳清華為故事父子耿村民間故事講述家靳正新老人

傳承意義


1989年耿村民間故事藝人在講述故事時的情景1989年耿村民間故事藝人在講述故事時的情景

這裡有一家三代都會講故事的,還有許多故事夫妻、故事父子、故事兄弟、故事母女。耿村故事包容萬象,上自開天辟神話、風物傳說,各朝各代的人物和史實傳說,下至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解放後的新生活、新人物。普查組統計後驚奇地發現,耿村故事形成一條歷史長鏈,涵蓋二十多個省區市、一百七十多個縣市,串聯起來即是一部比較完整的中國歷代野史。所謂"耿村故事甲天下,口碑歷史冠中華"。
耿村村委會也與眾不同。它的正房是"故事廳",兩側是村委會辦公室。"故事廳"中的圖片及圖說,向人們展示了耿村故事如何從炕頭、街頭、地頭到案頭的歷史。
在耿村國小,記者看到了教師們自發編寫的校本課程教材《耿村故事》。學校給學生們安排有專門的講故事課程,每周兩課時,還經常邀請故事專家們來給孩子們上課。從國小校園裡圍成一圈,用稚嫩的童音聲情並茂地講故事的孩子們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耿村故事傳承的煙火血脈。
截至目前為止,已記錄、整理出耿村民間故事六千餘萬字,先後編印內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間故事集》5部,公開出版了故事家專集《花燈疑案》(靳景祥講述)、《蘭橋斷》(張才才、侯果果夫妻講述)、《秀姑》(耿村女講述者講述)、《臥牛山恩仇》(王玉田、王仁禮父子講述)、《靳正新故事百篇》(靳正新講述)等5部,出版研究性著作《耿村民俗》和《耿村民間文學論稿》、《中國耿村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三部,精選出版了耿村93人的作品《耿村故事百家》一部。1999年8月出版了455萬字的《耿村民間文化大觀》,是耿村民間故事、歌謠、諺語及研究成果之集大成,更是一部對開發民間文化寶庫具有典範意義的扛鼎之作。耿村民間故事現象引起國內外學界關注,日本等外國學者曾專程到耿村考察,還舉辦過國際學術研討會。從某種意義上說,耿村故事記錄了一個具有典型的區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歷史,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在中國民間文學中堪稱一座"金礦"。
耿村被國際關注起源於1991年,由十幾個國家6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中國耿村國際學術講座會。他們一致認為,耿村文化現象是世界民間文化的奇觀。自1996年以來,耿村先後三次共接待了150餘名國內外專家、學者考察訪問和文化交流。目前,耿村的故事講述者有二百三十餘人,其中67人已被確認為"民間故事講述家"。

文化保護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時間:2006年 

類別:民間文學

地區:河北 

編號:Ⅰ—14

申報地區或單位:河北省藁城市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耿村民間故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藁城市的靳景祥和靳正新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資源開發

一條距今600餘年的古老街道,一幅幅生動的圖畫,一個個寓意豐富的故事,讓享有極高國際聲譽的中國故事第一村——耿村更顯韻味。

據相關資料顯示[5]:藁城市耿村為更好地發揮故事對人們的教育作用,進一步豐富旅遊資源,克服語言障礙,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耿村籌措資金2萬餘元,在村內一條主要街道上,將精心挑選的“杞人憂天”、“三顧茅廬”等100餘個傳統故事、典故畫到了牆上,繪出一道長約500米的故事牆,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故事一條街”,使耿村這個古老鄉村更顯悠長韻味。

耿村國小的學生們在課餘圍成一圈講故事情景耿村國小的學生們在課餘圍成一圈講故事情景

“籌建這條故事牆時,我們的目的就是以故事帶動文化經濟發展,讓人們不僅能聽到故事,更能看到故事。同時,通過典故這一方式向世人展示耿村故事的文化魅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耿村民間故事演講協會會長靳春利說,故事村不僅要講好聽的故事,也要把故事中孝義、信義和勵志等傳統精神深入人心,把我國的優良傳統進一步發揚光大,把耿村故事打造成一個眾人皆知的國際文化品牌。 

 至2009年11月,該村還依託傳統資源,藉助旅遊優勢,大力發展手工藝編織業,以耿村故事為基礎內容,通過手工製作,編織出車墊、坐墊等工藝品,進一步拓寬了農民致富渠道。同時,為進一步豐富旅遊資源,提升文化品位,該村投資12萬元的耿村牌坊即將完工,能夠容納百餘人的耿村故事廳即將升級改造,耿王墓和耿王祠堂的修建工作也在籌備中。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首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古歌 | 布洛陀 | 遮帕麻和遮咪麻 | 牡帕密帕 | 刻道 | 白蛇傳傳說 | 梁祝傳說 | 孟姜女傳說 | 董永傳說 | 西施傳說 | 濟公傳說 | 滿族說部 | 河西寶卷 | 耿村民間故事 | 伍家溝民間故事 | 下堡坪民間故事 | 走馬鎮民間故事 | 古漁雁民間故事 |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 譚振山民間故事 | 河間歌詩 | 吳歌 | 劉三姐歌謠 | 四級生產調 | 瑪納斯 | 江格爾 | 格薩(斯)爾 | 阿詩瑪 | 拉仁布與吉門索 | 畲族小說歌 | 青林寺謎語
第二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傳說 | 永定河傳說 | 楊家將傳說 | 堯的傳說 | 牛郎織女傳說 | 西湖傳說 | 劉伯溫傳說 | 黃大仙傳說 | 觀音傳說 | 徐福東渡傳說 | 陶朱公傳說 | 麒麟傳說 | 魯班傳說 | 八仙傳說 |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 屈原傳說 | 王昭君傳說 | 炎帝神農傳說 | 木蘭傳說 | 巴拉根倉的故事 | 北票民間故事 | 滿族民間故事 | 徐文長故事 | 嶗山民間故事 | 都鎮灣故事 | 盤古神話 | 邵原神話群 | 嘎達梅林 | 科爾沁潮爾史詩 | 仰阿莎 | 布依族盤歌 | 梅葛 | 查姆 | 達古達楞格萊標 | 哈尼哈吧 |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 | 米拉尕黑 | 康巴拉伊 | 汗青格勒 | 維吾爾族達斯坦 | 哈薩克族達斯坦 | 珠郎娘美 | 司崗里 | 彝族克智 | 苗族賈理 | 藏族婚宴十八說 | 童謠 | 桐城歌 | 土家族梯瑪歌 | 雷州歌 | 壯族嘹歌 | 柯爾克孜約隆 | 萬榮笑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