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突擊隊》

《第九突擊隊》

第九突擊隊劇照繼《守夜人》、《土耳其開局》後,另一部俄羅斯電影《第九突擊隊》(9 POTA)刷新了國內票房紀錄,它自9月29日上畫以來,在首個周末收得770萬美元票房,至少180萬觀眾入場觀看,成為俄羅斯歷來開畫票房之冠(《守夜人》首周票房僅500萬美元),截至10月16號,它累計票房達1900萬美元,已突破《守》(1600萬)、《開》(1800萬)兩片的紀錄,成為俄羅斯歷來最賣座的國產片。

基本信息

劇情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守夜人》《土耳其開局》後,另一部俄羅斯電影《第九突擊隊》(9 POTA)刷新了國內票房紀錄,它自9月29日上畫以來,在首個周末收得770萬美元票房,至少180萬觀眾入場觀看,成為俄羅斯歷來開畫票房之冠(《守夜人》首周票房僅500萬美元),截至10月16號,它累計票房達1900萬美元,已突破《守》(1600萬)、《開》(1800萬)兩片的紀錄,成為俄羅斯歷來最賣座的國產片。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第九突擊隊》突破蘇聯共產時代的話語禁忌,以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為背景,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87-1989年,當時由於穆斯林的強烈抵抗,蘇聯在阿富汗損兵折將,近15000名蘇聯士兵傷亡,蘇聯特別成立了“第九突擊隊”協助前線戰鬥。6名來自西伯利亞的小伙子接受了嚴格的訓練,1987年末這支奇兵被派往阿富汗海拔3234高地的戰爭中心以掩護蘇聯士兵撤退,迎接他們的,除了“第九突擊隊”的前輩,還有生死茫茫的戰場。

電影的預算為900萬美元,有1500名現役士兵參與拍攝,而且他們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二部和以拍攝007系列影片聞名的英國Pinewood電影公司合作。導演費奧多爾·邦達爾丘克的父親就是曾經導演過巨片《戰爭與和平》《一個人的遭遇》的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影片評價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該片是俄國第一部以阿富汗戰爭為主題的影片,向人們正面描述了俄國下級官兵的英勇和遭遇,充分體現了俄國人能征善戰的民族精神。根據邦達爾丘克的創作理念,這部影片的主旨是真實地反映阿富汗戰爭的情況,不涉及當時的政治,也不去美化戰爭,只描寫一支小部隊的日日夜夜,一支由新兵組成的部隊從培訓到上戰場的經歷。阿富汗戰爭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對於俄國人來說,至今仍是心靈上難以癒合的傷疤。這部電影使人們對阿富汗戰爭的歷史教訓進行深刻的反思。另一方面,俄國社會在蘇聯解體後的艱難困境中十分渴望歌頌俄國民族精神的影片,振奮民族士氣,因此該片的誕生引起了轟動的效應。同時,蘇聯經典戰爭題材影片終於在俄國新一代導演手中得到了延續和發展,使人們對俄國電影的明天又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充滿了希望。

導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出身電影世家,其父親邦達爾丘克曾是蘇聯電影的領軍人物之一(著名的作品有《一個人的遭遇》、《戰爭與和平》),因此費多爾·邦達爾丘克被人們稱為小邦達爾丘克。

幕後製作

《第九突擊隊》的幕後製作是如上所述的政治賣點在恢弘的戰爭背景下將劇情和特效融合一起使本片不失為水準之作。艦隊行駛於大洋之中,德國戰機投彈及潛艇穿越水雷區等特效大顯追求真實境界的俄羅斯風格。從某方面講,俄羅斯風格的特效製作確實比好萊塢具備更真實完美的物理效應。況且,俄羅斯電影製作經費很少,可成品卻如假包換一般的貨真價實。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優勢,令人嘆服。最佳範例就是《守日人》,400萬美元的投資竟然讓人瞠目結舌的看到了動輒幾千萬美金的好萊塢大片中無法實現的真實幻境。實際上,本片雖不是完美力作,可也是頗費心思之作。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該片是俄國第一部以阿富汗戰爭為主題的影片,向人們正面描述了俄國下級官兵的英勇和遭遇,充分體現了俄國人能征善戰的民族精神。根據邦達爾丘克的創作理念,這部影片的主旨是真實地反映阿富汗戰爭的情況,不涉及當時的政治,也不去美化戰爭,只描寫一支小部隊的日日夜夜,一支由新兵組成的部隊從培訓到上戰場的經歷。阿富汗戰爭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對於俄國人來說,至今仍是心靈上難以癒合的傷疤。這部電影使人們對阿富汗戰爭的歷史教訓進行深刻的反思。另一方面,俄國社會在蘇聯解體後的艱難困境中十分渴望歌頌俄國民族精神的影片,振奮民族士氣,因此該片的誕生引起了轟動的效應。同時,蘇聯經典戰爭題材影片終於在俄國新一代導演手中得到了延續和發展,使人們對俄國電影的明天又充滿了希望。

導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出身電影世家,其父親邦達爾丘克曾是蘇聯電影的領軍人物之一(著名的作品有《一個人的遭遇》、《戰爭與和平》),因此費多爾·邦達爾丘克被人們稱為小邦達爾丘克。

以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為背景,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87-1989年,當時由於穆斯林的強烈抵抗,蘇聯在阿富汗損兵折將,近15000名蘇聯士兵傷亡,蘇聯特別成立了“第九突擊隊”協助前線戰鬥。6名來自西伯利亞的小伙子接受了嚴格的訓練,1987年末這支奇兵被派往阿富汗海拔3234高地的戰爭中心以掩護蘇聯士兵撤退,迎接他們的,除了“第九突擊隊”的前輩,還有生死茫茫的戰場。

2005年俄羅斯的戰爭動作大片,票房挺第一。

電影背景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俄羅斯電影真是越來越不可小覷!從《土耳其開局》到《第九突擊隊》,幾年間就摸索了有好萊塢特徵的自家風格。前蘇聯電影以深沉凝重著稱,不似西歐影片的細膩傳情,也不象美片以娛樂為上,當代俄羅斯電影在保持了傳統粗擴風格的基礎上,純熟的運用現代電影技術強化娛樂氣息,力求與世界潮流相統一。這種思想製作出來的電影如同韓片一樣,很快就形成一種規模和一種小眾的追隨。在思想、藝術和電影科技之間溝通大眾,形成即可以娛樂大眾又不失自我風範的特點。長此以往,俄羅斯電影工業完全有可能形成充滿魅力的市場氛圍和成功的市場運作模式。

導演介紹

《第九突擊隊》費多爾·邦達爾丘克
職業:導演

性別: 男

生日: 1964-05-09

星座: 金牛座

國家/地區: 俄羅斯

代表作:《第九突擊隊》、《人煙之島》《鮑利斯·戈都諾夫》《V dvizhenii 》《Ot 180 i vyshe 》《Statski sovetnik 》《Tiski 》

經典台詞

Khohol: This is war! They don't put low grades here! They kill!

Khohol:這就是戰爭!他們在這兒沒有降低級別!就是要大開殺戒!

幕後花絮

轟動俄羅斯全國的《第九連》講述蘇軍入侵阿富汗的歷史,再現軍人的驍勇與政治的荒謬,反思侵略他國的罪惡,明白「為什麽他們那樣恨我們,向我們開槍」的道理,同時為美國攻打伊拉克敲響警鐘。

九月中旬,俄國影壇獻映大片《第九連》,轟動全國。頭五天即有一百八十六萬觀眾,三星期票房收入達一千五百萬美元。該片是俄國首部以阿富汗戰爭為主題、正面描繪參戰蘇軍的影片。《第九連》問世,也是俄國向國際社會發出訊息不要低估俄國的精神力量,俄羅斯人是一個能征善戰的民族。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該片主要觀眾群是從十四歲至四十五歲的男子。年輕人對影片中小戰士但卻是「硬漢」的形象極為崇拜。中年人反思阿富汗戰爭的歷史教訓。影片導演小邦達爾丘克說,他想表現的就是八十年代這一代人的遭遇。從作來看,影片成本為九百萬美元,拍攝組一百五十人,攝期為一百五十一天,動用民眾演員二千人,行程一萬公,喝了二萬五千公斤茶和咖啡,吃了一萬三千五百噸食品,動用了二十三架飛機、二十架直升機、八十輛坦克和裝甲運兵車,拍掉七萬米膠片,完全是好萊塢大片的作態勢。導演說,他的影片講戰爭,談青年人的嚴格追求,說男子漢的友誼。這是他的導演處女作,可說是一炮打響。

《第九連》的問世,恰與現今俄國社會的心理狀態共鳴。普京上台以後,適逢石油大漲價,俄國大發石油財,「石油美元」滾滾而來,國庫豐潤,外匯儲備超過歷史最高水準,以致俄國政府不知如何使用這些「意外之財」。為了壓抑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政府不得不建立穩定基金庫,把多餘的外匯收入存進去。手中有錢,自然好辦事。普京領導治理國家的主要理念就是恢復俄國在前蘇聯時期享有的國威。軍費年年增加,對外政策不斷強硬,「大國情結」則在社會上大為發酵。俄國人,特別是青年人,對歌頌俄國人硬漢子精神的影片情有獨鍾。所以,《第九連》公演第一票房收入創下新高,就不足為奇。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另一個重要的社會心理因素,是俄國人的阿富汗情結。雖說阿富汗戰爭對俄國人來說,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這場戰爭給俄國人心靈上留下來的創傷,至今沒有癒合。

這場戰爭是俄國繼衛國戰爭之後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當局前後派駐六十二萬官兵,一萬五千人捐軀異國。阿富汗一戰,牽動俄國絕大部分家庭,至今仍是一個隱痛,一種尷尬。雖說歷史已經有了公論,是一場不義之戰,但是,在那些轉戰阿富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汗、吃盡戰場苦頭的普通官兵眼中,他們盡了軍人的天職。現實中的第九連官兵在訪談中對攝組說「上級命令我們開赴前線,說是需要這樣做。我們也就整裝前往,沒有問為什麽。」二十多年來,國家把他們稱作「國際主義戰士」,許多人獲頒「蘇聯英雄」稱號,曾享譽全國,感情上無法理解他們打的是一場侵入別國的不義之戰。

《第九連》歌頌俄國下級官兵的英勇和遭遇,在某種程度上化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解了許多俄國人的阿富汗怨氣。另外,俄國青年眼見國家受到美國和一些鄰國的擠壓,心中積累的大量怨氣也趁機宣。

●俄國版《現代啟示錄》

影片追求真實。演員應徵入伍剃光頭,在五個月的攝過程中,頭日日見長,實他們入伍的時間和在戰場上的經歷,也是影片導演有意為之。影評界有人稱這部片子是俄國的《現代啟示錄》。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第九連》主創人員攝這部影片的理念,正如導演小邦達爾丘克所說,真實描述阿富汗戰爭的情況,不寫當時的政治,不美化那場戰爭,只寫一支小部隊的日日夜夜,一支由十八、九歲新兵組成的部隊從培訓到上戰場的經歷。導演說,有朋友問他,是不是在拍電影,想不想拍一部描寫阿富汗戰爭的片子當時他正計畫重拍父親的《一個人的遭遇》,但表現的是車臣戰爭。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決定拍攝《第九連》我們離開了阿富汗,我們,第九組,贏得了自己的戰爭;但是,知道那個時候我們還不知道,不知道在兩年之後,我們曾經為之戰鬥過的國家,將不復存在,我們曾經為之驕傲的蘇聯軍服和勳章也不再是時髦;不知道Дегало上尉留了下來繼續為國家服務,在俄羅斯中部城市Тула訓練新兵,而一年以後,他卻在一次行軍拉練中死於中風;我們也不知道白雪公主和她的媽媽,所居住的邊境城市,從此荒蕪。我們被新生活無情的拋棄了,我們中有的人生活得很富有,有的人被戰爭的陰影折磨一生。回到祖國前,我們對這些情況一無所知,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被大部隊遺忘在混亂中,在那遙遠的高地。我們離開了阿富汗,第九組,我們贏得了勝利。”

這是俄羅斯電影《第九突擊隊》的結尾,一個神情落寞、滿身勳章的老兵安靜地坐在坦克車頂,身後是蜿蜒巍峨的阿富汗群山,電影就在這樣一種悲涼的氣氛中結束。

坦率說,在觀看《第九突擊隊》前,俄羅斯戰爭電影在我心目中還是和前蘇聯一樣:高大全的主角、高喊口號的政治委員、臉譜化的反派..............................,這一切,都隨著《第九突擊隊》被擊得粉碎。

影片的情節介紹現在在網上已經鋪天蓋地,一部未在國內做任何宣傳的國外電影居然在網上被熱烈追捧至如斯境地,實在值得國內電影從業人員好好思考。因為,正是他們,近年來“奉獻”給了我們諸如《衝出亞馬遜》《DA師》《槍手》《突出重圍》等著名爛片。我們看戰爭電影,不是為了看什麼電腦特技,更不是為了看什麼“軍人也是人,也有感情糾葛”。

整部電影可以很明顯看出美國戰爭大片的影響,從一個普通士兵的視角去閱讀那場持續十年的戰爭。正因為是士兵的角度,所以才更顯真實,正如現實生活中的第九組老兵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上級命令我們開赴前線,說是需要這樣做。我們也就整裝前往,沒有問為什麽。”這正是士兵才會做的回答。

影片的最後一場戰鬥耐人尋味,第九組在付出了慘重的犧牲後終於守住了陣地,當最後倖存的金牙向陸航指揮官報告戰鬥完畢且大部隊可以安全通過時,指揮官卻問他為什麼還不撤軍,為什麼陣地和指揮部一直沒有聯繫。一場無謂的戰鬥和犧牲,正是阿富汗戰爭的縮影。

結尾,曾經意氣風發的金牙滿臉落寞地坐在坦克車頂,周圍是一群稚氣未脫的新兵蛋子,曾幾何時,他和他的弟兄們也象那群新兵蛋子一樣,滿懷希望地來到阿富汗。他們曾經以為他們是解放者,可迎接他們的是槍林彈雨;他們曾經以為戰爭很浪漫,可不斷地死亡讓他們徹底清醒。正如金牙最後的獨白:“讓我們想不到的是,我們為之戰鬥的國家,在兩年以後消失了。”曾經的感動變得虛幻起來,一個曾經為之流血犧牲的國家,一下子就不副存在了。那些戰死的看不到這些的人反而是幸運的。而活下來的只會感到一片空虛和困惑,以及無盡的傷痛。金牙是那場戰鬥的倖存者,可他也已經死了,他的激情與活力,早就與他的弟兄們一起長眠在了阿富汗群山。

“我們離開了阿富汗,我們,第九組,贏得了自己的戰爭;但是,知道那個時候我們還不知道,不知道在兩年之後,我們曾經為之戰鬥過的國家,將不復存在,我們曾經為之驕傲的蘇聯軍服和勳章也不再是時髦;不知道Дегало上尉留了下來繼續為國家服務,在俄羅斯中部城市Тула訓練新兵,而一年以後,他卻在一次行軍拉練中死於中風;我們也不知道白雪公主和她的媽媽,所居住的邊境城市,從此荒蕪。我們被新生活無情的拋棄了,我們中有的人生活得很富有,有的人被戰爭的陰影折磨一生。回到祖國前,我們對這些情況一無所知,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被大部隊遺忘在混亂中,在那遙遠的高地。我們離開了阿富汗,第九組,我們贏得了勝利。”

阿富汗戰爭,蘇聯輸了,但在這些士兵眼中,蘇聯贏了,因為他們守住了高地,他們的高地。

影視插花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第九突擊隊》《第九突擊隊》

相關詞條

特種兵和特種部隊的有關電影

本任務是特種兵和特種部隊有關電影的大盤點,希望大家補充,讓我們共同完成這個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