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紅色十月》

《獵殺紅色十月》

《獵殺紅色十月》,約翰•麥克蒂南導演的電影。本片為兩大巨星史恩康納萊、亞力鮑德溫主演的強力動作片。二戰以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雖無直接的軍事行動,但以它們為首的東、西兩大軍事集團間的所謂“冷戰”卻始終沒有停止過,“紅色十月”是以蘇聯十月革命命名的一艘新式核潛艇,只因該艇艇長瑞米爾斯出乎意料地改變了它首次試航的航線,導致了意向不同的蘇、美兩國分別對其進行追蹤或獵殺。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獵殺紅色十月號 獵殺紅色十月號
根據暢銷名著改編,描述 蘇聯核子潛艇“紅色十月號”航道經常偏軌,引發 美國中情局的憂慮,認為它要攻擊美國,但情報員傑克森卻認為它欲歸降美國,到底真相如何?
1984年11月,蘇聯正處於戈巴契夫上台前夕,也是美、蘇兩個 超級大國明爭暗鬥的冷戰高潮時期。蘇聯研製了一艘新型核潛艇“ 紅十月號”,並派老練的雷米斯負責該艇的首次試航演習。此時,美國中央情報局也獲取了有關“紅十月”號的情報。途中,艇長雷米斯殺死了發現他隱私的專橫政委並命令潛艇改變航向。他向全體官兵聲稱此舉是要利用該艇先進的無聲推進系統去通過美國海軍的監視網並縱情遊覽美國的海岸線。一個蘇聯高級將領秘密挾帶一艘超級軍用潛艇“紅月十月號”,究竟是想投奔美國,還是製造一場核戰爭?蘇聯國防部大為震動,遣派軍隊追捕,美國中央情報局亦派出精英部隊攔截,一場聯繫美蘇兩國軍事平衡的追擊行動由此展開。

劇情介紹

背景

《獵殺紅色十月》 《獵殺紅色十月》
故事發生在1984年年底的北大西洋,蘇聯正處於戈巴契夫上台前夕,也是美蘇冷戰、i進行軍備競賽的高潮時期。
當年11月, 蘇聯紅海軍最新型的 颱風級核潛艇“紅色十月”號,由資深潛艇教官馬爾科·瑞米爾斯(Marko Ramius)出任艇長,出發前往北大西洋參加潛艇作戰演習。該型潛艇排水量高達三萬兩千噸,是世界上最大的 核動力潛水艇,並裝備了大量核彈頭彈道飛彈。

經過

美國情報部門通過衛星發現了“紅色十月”的蹤跡,並指派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達拉斯”號跟隨監視。不料“紅色十月”上安裝了最新式的噴水推進系統,輕易地甩掉了“達拉斯”號。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瑞米爾斯艦長殺死了自己的政委,並偽造紅海軍最高司令部命令,讓“紅色十月”向著美國海岸挺進。他向全體官兵聲稱,此舉是要利用該艇先進的無聲噴水推進系統打破美國海軍的監視網,並縱情遊覽美國的海岸線。
“達拉斯”無法追蹤“紅十月”,這使美國十分驚恐,以為這是一場偷襲。在秘密會議上,中情局情報員瑞恩博士(Dr. Ryan)大膽地認為瑞米爾斯有意變節投奔美國。這一判斷得到了上司的肯定,並給他三天時間,設法與“紅色十月”取得聯繫。
紅海軍最高司令部收到了瑞米爾斯艦長的變節通告信,大為震怒。紅海軍在北大西洋的各個艦隊傾巢出動,布下天羅地網追殺“紅色十月”。而美國方面收到了蘇聯關於“紅色十月”企圖擅自向美國發射飛彈、挑起世界大戰的警告,也對瑞米爾斯艦長的行為感到擔憂,為保證安全,開始尋找並準備擊沉這條巨大的潛艇。而此刻,“紅色十月”又遭到了克格勃 潛伏特工的破壞,陷入重重危機。三方在冰冷的北大西洋展開了一場全方面的混亂角逐。
瑞恩冒著被冰冷海水凍死的危險,登上美國潛艇“達拉斯”號,識破了借刀殺人的計畫,並與“紅色十月”取得了聯繫。瑞恩和瑞米爾斯彼此沒有見面,卻心有靈犀,不久, 瑞恩和“達拉斯”的艦長、水手終於登上了“紅色十月”,協助瑞米爾斯艦長,在幽深的海底上演了一場精巧而致命的潛艇戰,擊沉了追蹤而來的蘇聯潛艇Kanavalov號,並擊斃了潛伏在“紅色十月”上的特工。

結果

最終,“紅色十月”號在一個平靜的月夜駛入了美國的河灣……

電影音樂評論

《獵殺紅色十月》 《獵殺紅色十月》
本片為兩大巨星史恩康納萊、亞力鮑德溫主演的強力動作片。
擔任本片配樂的巴索.普列多斯(Basil Poledouris)向來是一位十分堅持以純粹管弦交響樂來配樂的 音樂家,認為唯有管弦器樂才具有電影配樂應有的詮釋力和豐富性,在90年代之前,普列多斯也以管弦器樂為 元素,完成過許多氣勢卓越,震撼人心的配樂作品,而且似乎一直都和電子音樂刻意保持距離,不過十分意外的,在90年他推出了一部結合了電子樂和管弦作曲的配樂力作《獵殺紅色十月》,不僅 管弦器樂的 作曲依然穩健磅礡,而且電子音樂的運用創新利落,純熟洗鍊的手法令人驚艷,比起運用電子音樂已行之有年的傑瑞.哥德斯密毫不遜色,是音樂家轉型作品中的代表作.
主題曲Hymn To Red October是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主題之一,是一首帶了俄羅斯風格與軍樂色彩的 古典合唱大作,同時也是配樂的主軸鏇律,這種風格的合唱曲多少令人聯想到莫里斯.賈爾的《齊瓦哥醫生》,不過普烈多斯在嚴謹蒼勁的古典作曲中,開創了十分前衛創新的格局,富有沉著的力量與獨特的神秘感,在整部配樂中,普列多斯也借著沉穩的合唱與撼人的管弦,結合成沉鬱的冷靜與磅礡的爆發力,成功的刻劃出神出鬼沒的潛艇”獵殺紅色十月號”.而在幾首精彩的動作音樂中,如Chopper, kaboom等,電子音樂細膩且成功的潤飾,強化了整體音樂的節奏感,同時也在厚重的人聲器樂演出中,添增了一股狂放的力道與速度感.
以整張原聲帶的編輯來說,可以用一氣呵成來形容,每一個段落各具特色,可以獨立欣賞,但也能連貫成一組三十分鐘高潮迭起,變化瑰麗的震撼樂章,至少從Track 1.到Track 5.幾乎都讓我捨不得在中間按下選曲鍵,而Red Route I也是我個人最喜愛的曲目之一.這部 配樂中不僅有動作音樂的緊張性與刺激性,也呈現了類似科幻電影音樂獨有的神秘感與華麗感,將電影中的深海戰鬥與潛艇的出沒,描繪的變幻詭奇,出神入化.
《獵殺紅色十月》雖然是一張很短的電影原聲帶,但是其風格的創意性與前瞻性,加上出色的錄音水準與中價位的價格,仍使它成為一張十分值的推薦的作品,特別是喜愛動作電影音樂的樂迷.雖然到目前為止,這幾乎是普列多斯的作品中,唯一一部呈現這種風格的作品,然而這部配樂確實帶來器樂作曲與電子音樂結合的新視野,也對90年以後的電影音樂帶來深刻的影響力.

演員簡介

《獵殺紅色十月》 《獵殺紅色十月》
亞歷克·鮑德溫1958年出生於 紐約長島,在從事演藝生涯的鮑德溫兄弟中他是最為觀眾所熟知的。英俊這個詞對於亞歷克·鮑德溫而言是恰如其分的,不過現在略有些發福的他已不復當年的風采,想當年的他曾經被帝國雜誌選入全球100名最性感男人。

鮑德溫曾在紐約大學攻讀戲劇,而後日間出演電視肥皂劇,晚間則參與莎翁舞台劇的表演,後來漸漸轉向大銀幕工作。黑髮碧眼的亞歷克·鮑德溫在上世紀80年代是百老匯備受矚目的年輕演員之一,也是當時炙手可熱的一名影星,其飾演的銀幕角色多為剛毅類型。在一系列肥皂劇及《甜蜜的復仇》、《灰色上裝》中跑龍套後,1987年鮑德溫出演了其銀幕處女作-《永遠的潞潞》,這是一部幾乎未曾公映的影片。

1991年在出演編劇尼爾·西蒙的喜劇片《抱得美人歸》中,鮑德溫與片中女主角金·貝辛格產生了感情,1993年8月與兩人喜結良緣,成為一對令人羨慕的銀幕夫妻,1995年10月育有一女,2002年2月協定離婚。由於與金·貝辛格之間情感糾葛,一度令他在事業上陷入低潮,但隨後在《拜金一族》中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演藝事業一直在起起浮浮之中,2003年他出演了影片《冷卻》,因在片中不俗的表現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同樣是對他演技的肯定。

在一系列肥皂劇及《甜蜜的復仇》(Sweet Revenge)、《灰色上裝》(Dress Gray)中跑龍套後,鮑德溫出演了其銀幕處女作-《永遠的潞潞》(Forever,Lulu)(1987),這是一部幾乎未曾公映的影片。1988年鮑德溫的演藝事業取得了突破,這一年他接連出演了5部電影,角色之廣、之難,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在《天下父母心》(She's Having a Baby)中扮演了凱文-貝肯(Kevin Bacon)的那位言而無信的朋友;在《陰間大法師》(Beetlejuice)中飾演了寬厚但卻糊塗的幽靈丈夫;在《嫁入黑幫》(Married to the Mob)中飾演了一名飛揚跋扈的黑幫成員;在《脫口秀》(Talk Radio)中扮演了一位機智靈敏的節目製作人;在《上班女郎》(Working Girl)中又飾演了一名身份卑微的鄉巴佬

《獵殺紅色十月》 《獵殺紅色十月》
1989年鮑德溫在《大火球》(Great Balls of Fire!)中飾演了吉米-斯瓦格特(Jimmy Swaggart),隨後又在《 邁阿密特別行動》(Miami Blues)、《獵殺紅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及《艾莉絲》(Alice)(均為1990年出品)中分別飾演了喪心病狂的殺手、英勇無畏的傑克-瑞恩(Jack Ryan)和幽靈情人。1991年在出演編劇尼爾-西蒙(Neil Simon)的喜劇片《抱得美人歸》(The Marrying Man)中,鮑德溫與片中女主角金-貝辛格(Kim Basinger)產生了感情,1993年8月與兩人喜結良緣,成為一對令人羨慕的銀幕夫妻,1995年10月育有一女,2002年2月協定離婚。然而,當時兩人在影片製作過程中所傳出的種種所為嚴重損害了他的形象。由於與派拉蒙電影公司發生分歧並因此飽受影評界的批評,在《獵殺紅色十月》的續集《愛國者遊戲》(Patriot Games)中鮑德溫被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取代。1992年,他在電影版的《天外傾情》(Prelude to a Kiss)中再次展示了在非百老匯舞台劇中的表演才華,並在影片《拜金一族》( glengarry Glen Ross)中因成功飾演了一位外行卻霸道的銷售總管而亨譽影壇。雖然該角色的表演時間很短但卻給無數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後,他重返百老匯出演了新版的《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卻遭到廣泛的批評,於是便回到好萊塢參加了一系列影片的拍攝工作:1993年在《 體熱邊緣》(Malice)一片中扮演了一位自視甚高、極有天賦的外科醫生;次年在《 賭命鴛鴦》(The Getaway)中與貝辛格合作演對手戲,飾演了一位職業 罪犯;同年又在 電影版《 魅影魔星》(The Shadow)中飾演了神秘的拉蒙特-克倫斯通(Lamont Cranston)。繼在影片《諾丁山》、《珍珠港》中的精彩演出以後,2003年鮑德溫出演了影片《冷卻》(The Cooler),並因在此片中的不俗表演而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鮑德溫兄弟中有三位都是演員:威廉-鮑德溫(William)在《I.A檔案》(Internal Affairs)和《靈異空間》(Flatliners)(均為1990年出品)兩部影片中擔任配角,並在《烈火雄心》(Backdraft)(1991)、《偷窺》(Sliver)及《獵愛高手》(Three of Hearts)(均為1993年出品)中擔任主演。史蒂芬-鮑德溫(Stephen)除在電視系列劇《原野飆龍》("The Young Riders")中擔任配角外,還在影片《野獸》(The Beast)(1988)、《生逢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過橋》(Crossing the Bridge)(1992)以及《武裝隊》(Posse)(1993)中演過一些角色。丹尼爾-鮑德溫(Daniel)則在薇拉莉-柏特奈尼(VALERIE BERTINELLI)執導的電視系列劇《悉尼》中飾演了切西(Cheesy)這一令人作嘔的角色,之後又在系列劇《大屠殺:街區生活》中擔任配角

肖恩·康納利  Sean Connery

肖恩·康納利 肖恩·康納利

肖恩·康納利早在60、 70年代就因《007》中詹姆斯·邦德的英雄氣慨、紳士風度吸引了千百萬觀眾,成為世界級大明星。時光飛逝到了80、90年代,這位已年近70歲的老先生並沒有因年齡而減退自己的魅力,竟然又再次走紅影壇,接連演出轟動巨片,活躍在演藝圈內,真是堪稱一大奇蹟。
肖恩·康納利出生於1930年8月25日,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在貧民窟里慘痛、殘酷的記憶磨礪了他的性格,並使他繼承了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又繼承了蘇格蘭人的硬漢性格。肖恩高中就綴學到倫敦找了份演員的工作,因而所受的正規教育並不多,他的豐富知識都是在圖書館中自學來的,包括學習表演。50年代初BBC廣播電視網路里一部《拳王爭霸戰》使他嶄露頭角。1961年英國影界計畫拍有關情報員007詹姆斯·邦德的系列片,這是根據弗萊明的小說改編為電影的一個龐大計畫。身材高大,體質健壯,加上性格上如出一致,康納利很快被製片人阿爾伯特·布洛克利和哈里·莎爾茲曼認確定為人們翹首期盼的邦德的扮演者,於是一份長達七年的契約順利簽訂了。
1962年,007第一部《諾博士》(《Dr.NO》) 完工上映,收到了空前的成功和票房。康納利也因此而一舉成名,受到好萊塢的極大重視。接著在60-70年代作為007的第一任扮演者,康納利共主演了五部 007系列片,如《俄羅斯之戀》(《From Russia with love》)、《金手指》(《Goldfinger》) 等。
除了007系列片之外,康納利還出演過許多其他影片。特別是進入80年代,他主演的幾部影片都在影視界有極高的聲譽,他已定型為銀幕硬漢的動作明星,甚至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特風格。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的外表,英勇無敵,鐵漢雄心,處處透露出一種充滿了機智的幽默。在與凱文·科斯特納合作的影片《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1987)中,他因老奸巨滑的愛爾蘭警探一角而為他贏得一座奧斯卡獎(男配角)。
時至90年代,這位國際明星已進入60高齡,但對康納利來說,這反而是他演藝事業的第二次輝煌。他片約不斷,接連拍攝了八九部電影,並且使每一部都很成功,創造了又一個奇蹟,康納利充沛的精力和精湛的演技令人驚嘆不已。
肖恩的敬業精神也經常被人們所稱道。他常說:“我對每一個角色都盡心盡力,絕對不會去飾演一個自己沒有摸透的人物。或許在今天的好萊塢,我的工作有些過時,因為影片留給演員表演的空間越來越少,可這是我對電影的追求,我必須對自己,對觀眾負責。”

演職員

演員

肖恩·康納利 Sean Connery .... Captain Marko Ramius

亞歷克·鮑德溫 Alec Baldwin .... Jack Ryan

蒂姆·克里 Tim Curry .... Dr. Petrov

詹姆斯·厄爾·瓊斯 James Earl Jones .... Admiral James Greer

傑弗里·瓊斯 Jeffrey Jones .... Skip Tyler

蓋茨·邁克范登 Gates McFadden .... Caroline Ryan

山姆·內爾 Sam Neill .... Captain Vasily Borodin

Fred Dalton Thompson .... Admiral Joshua Painter - USS Enterprise

喬斯·阿克蘭 Joss Ackland .... Ambassador Andrei Lysenko

斯科特·格倫 Scott Glenn .... Commander Bart Mancuso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 Captain Tupolev

考特尼·萬斯 Courtney B. Vance .... Petty Officer 2nd Class Jones

George Saunders .... Seaman - Konovalov

Pete Antico .... Seaman - USS Dallas

托馬斯·阿拉娜 Tomas Arana .... Loginov, Cook - Red October

編劇

湯姆·克蘭西 Tom Clancy ....(novel)

拉里·費格森 Larry Ferguson ....(screenplay) and

唐納德·斯圖爾特 Donald Stewart ....(screenplay)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派拉蒙影業公司 [美國]

2. Nina Saxon Film Design [美國]

3. Mace Neufeld Productions

發行公司:

1. 派拉蒙影業公司 [美國] (1990) (USA) (theatrical)

2. CBS Television [美國] (1993) (USA) (TV) (broadcast premiere)

3. 環球影業(UIP) (1990) (non-USA) (theatrical)

4. 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 [美國] (1991) (USA) (VHS)/(1991) (USA) (VHS) (laserdisc)/(1998) (USA) (DVD)

5. Paramount Filmes do Brasil [巴西] (2001) (Brazil) (DVD)

6. CIC Vídeo [巴西] (199?) (Brazil) (VHS)

7.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Argentina) (video)

8. CIC Video (199?) (France) (VHS)

9. CIC [德國] (1991) (Germany) (VHS)/(2000) (Germany) (DVD)

10.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義大利] (Italy) (DVD)

11.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199?) (Netherlands) (VHS)/(2008) (Netherlands) (DVD) (Award Winning Collection)/(2004) (Netherlands) (DVD)

12.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GmbH [德國] (1990) (West Germany) (theatrical)

13.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荷蘭] (1990) (Netherlands) (theatrical)

14.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2003) (Germany) (DVD) (DVD re-release)
特技製作公司:

1. Boss Film Studios [美國] (undersea submarines)

2. Chandler Group Visual Effects (river sequence)

3. 工業光魔公司 [美國]

4. Slagle Minimotion Inc. (Russian bear bomber)

5. The Chandler Group [美國] (river sequence)

6. Video Image [美國] (video & graphic displays)
其他公司:
1. Audio Intervisual Design Systems technical support

2. Cinema Research Corporation [美國] titles and opticals

3. Evergreen Recording Studios [美國] music and vocals recorded at

4. Mayflower Recording Ltd. [英國] adr recording

5. Reel People Inc. [美國] negative cutting

6. Saxon/Ross Film Design titles

7. Segue Music music editing

8. The Record Plant [美國] music and vocals recorded at

發行日期

美國 USA 1990年3月2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90年4月5日 

英國 UK 1990年4月20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0年5月10日 

日本 Japan 1990年7月14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90年8月9日 

瑞典 Sweden 1990年8月10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1990年8月14日......(Davao) 

荷蘭 Netherlands 1990 年8月17日 

法國 France 1990年8月29 日 

土耳其 Turkey 1990年9月 

芬蘭 Finland 1990年9月7日 

匈牙利 Hungary 1990年9月13日 

影片賞析

《獵殺紅色十月》 《獵殺紅色十月》

二戰以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雖無直接的軍事行動,但以它們為首的東、西兩大軍事集團間的所謂“冷戰”卻始終沒有停止過,影片《獵殺紅色十月》從片名即可獲知該片的些許內容。“紅色十月”是以蘇聯十月革命命名的一艘新式核潛艇,只因該艇艇長瑞米爾斯出乎意料地改變了它首次試航的航線,導致了意向不同的蘇、美兩國分別對其進行追蹤或獵殺。

眾所周知,儘管美、蘇兩國沒有進行過直接的軍事冷戰,但是,這兩個超級大國無時無刻都不在相互競爭、排擠。其中,製造高科技軍事設備尤其是核武器的開發研製更是它們希圖遏制、擊垮對方的主要手段。影片中的“紅十月”正是這種“冷戰”的工具和產物。它之所以是影片情節得以展開的敘述樞紐,它的行蹤之所以始終緊繃著兩大超級大國的心臟,正是因為在勢力均衡的情況下,誰先占有了令對方難以應付的高科技武器,誰就有了相對的主動權和安全感。“冷戰”是美、蘇競爭的產物,它使整個世界在寧靜的外表中時時躁動著恐懼與不安,它同樣地更令兩個始作俑者倍感緊張與恐慌。從這一意義上講,“冷戰”本身就是一齣悲劇,一出人類親手製造針對同類也針對了自己的強烈內心恐懼的悲劇。“紅十月”足以引起外表強大的兩個超級大國的恐慌與驚懼。實際上,越是恐慌與驚懼,它們就越會生產製造出比“紅色十月”更令人恐慌與驚懼的鬥爭工具來,這種令人發栗的悲劇無疑是有強烈的批判與諷刺內含的。

此外,《獵殺紅色十月》在反映美、蘇兩國的軍事競爭外,也時時涉及反映了兩大超級大國間的政治、經濟等的競爭,還有兩國在意識形態上的差別與矛盾等.....

幕後花絮

看了傳真過來的劇情後,肖恩·康納利最初拒絕出演,認為這部建立在冷戰結束後的時代背景的電影,其劇情極其不現實。原來是傳真的人忘了把關於解釋電影是歷史片的序言發過去。在收到了這篇序言之後,康納利接受了他的角色。

羅伯特·加蘭德、約翰·米里烏斯和大衛·沙伯都曾為該片的劇本作出過貢獻。

凱文·科斯特納最初定下出演傑克·萊安。

肖恩·康納利的假睫毛花費兩萬美元。

丹尼爾·戴維斯扮演USS計畫軍艦的船長,在1988年,他客串主演了星艦迷航記:銀河飛龍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是關於一艘太空飛船的系列故事之一,船的名字也是USS計畫。

拍攝期間,一些扮演USS達拉斯船員的演員們,到一艘真正的潛水艇上巡遊了一番。為了訓練達拉斯指揮官的角色,斯科特·格倫被指定為這艘船的真實髮型的"指揮官",像真正的船長一樣給船員們下達命令。

USS達拉斯船員選擇"狩獵開始了",一個非官方標語作為他們的旗號。

劇組從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的美國國家海軍學院,招募船體中央的一些船員。這些臨時演員除了得到一筆酬勞,還可以免費享受刮臉。

“紅色十月”在水下的模型,實際上從沒有下過水。這種效果是由在"水下"場景中放置煙霧達到的,同時進行一些電影下載數位技術處理。潛水艇懸掛在半空中,天花板格子上有12根線拉著,這樣就可以使得這個模型在需要的時候翻轉或者傾斜。

影片點評

《獵殺紅色十月》 《獵殺紅色十月》

一、故事發生在1984年,片中提到“紅色十月”是颱風級的衍生艦,並將其命名為“颱風級七號艦”。這一細節由“達拉斯”號的聲納兵蘇納曼·瓊斯提出。但直到1989年,颱風級的數量才達到了6艘。

二、在雷米烏斯通報由於船長的計畫導致失誤的時候,布洛丁兩次解開自己上面的紐扣。

三、是從直升機降落到達拉斯船上的,當時外面下著雨。當你從直升機裡面看風檔玻璃的時候,可以看到擋風玻璃的雨刷不在轉動。

四、艦隊司令說再過幾個小時天就亮了,但在他頭等客艙內的舷窗沒有關上。黑夜中的船上操作程式要求在太陽出來和下山之前,所有舷窗都必須是關緊的。同樣的原則適用於外面入口處的大門。

五、時代錯誤:背景是在1984年,但在瑞恩的住所內,桌子上有一份1987年出版的"Proceedings"。

六、瑞米爾斯寄給紅海軍司令部的信封是歐美標準的信封,而當時蘇聯使用的信封尺寸是 160mm×115mm。

七、在海山山脈行駛的一段中,布洛丁的一個軍銜條紋從袖口上脫落下來,在接下來的鏡頭中,它回到了原位。

更多外文片名

À la poursuite d'Octobre Rouge.....Canada (French title) / France

Jagd auf 'Roter Oktober'.....Austria / West Germany

Caça ao Outubro Vermelho.....Portugal

Caçada ao Outubro Vermelho.....Brazil

Caccia a Ottobre Rosso.....Italy

Caza del Octubre Rojo, La.....Spain

Jagten på Røde Oktober.....Denmark

Jakten på Röd Oktober.....Sweden

Jakten på Rød Oktober.....Norway

Kynigi tou kokkinou Oktovri, To.....Greece

Lov na Crveni Oktobar.....Serbia

Polowanie na Czerwony Pazdziernik.....Poland

Punaisen Lokakuun metsästys.....Finland

Vadászat a Vörös Októberre.....Hungary

Kizil ekim.....Turkey (Turkish title)

La caza del Octubre Rojo.....Spain

To kynigi tou kokkinou Oktovri.....Greece

關於導演

約翰·麥克蒂爾南 約翰·麥克蒂爾南

約翰·麥克蒂爾南  John McTiernan

男, 生於1958年1月8日  ,美國紐約

星座: 摩羯座

生平:約翰·麥克蒂爾南於1951年出生在紐約州的阿爾巴尼,在取得朱莉亞學院的戲劇專業學位之後,麥克蒂爾南進入美國電影學院(AFI)學習電影攝像。畢業後,初出茅廬的他開始製作短片,並陸續拍攝了大量商業廣告。1986年,麥克蒂爾南完成了自己的長片處女作《Nomads》,對於一個新人來說,這部由皮爾斯·布魯斯南加盟的小成本電影雖然贏利不多,但足以證明他的潛質,福克斯公司開始加大投入,將大筆資金注入麥克蒂爾南的第二部電影《鐵血戰士》,結果《鐵血戰士》不僅在票房取得不小的成功,還成為科幻動作片的一代經典之作。隨後是在洛衫磯福克斯總部大樓拍攝的《虎膽龍威》,麥克蒂爾南以此開創了動作片的新紀元,他將對質情節和災難片元素添加到動作片中,布魯斯·威利斯也因此急速竄紅,大名鼎鼎的約翰·麥克萊恩成為動作片中經久不衰的孤膽英雄,票房佳績和評論界的一致讚譽讓剛剛出道不久的麥克蒂爾南一躍成為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動作片導演。
麥克蒂爾南繼續扶搖直上,執導了由肖恩·康納利主演的《獵殺紅色10月》,影片以全球將近2億美元的票房爆收。至此,麥克蒂爾南憑藉接連的“三板斧”牢固奠定了勿庸置疑的動作片權威地位,甚至評論界將其與詹姆斯·卡梅倫相提並論。
不過此後,麥克蒂爾南未能持續保持自己的絕佳業績,1992年的《飛躍綠林》明顯出現下滑,其後的《幻影英雄》更是讓人大跌眼鏡,這部投資高達8500萬美元的影片不但血本無歸,而且飽受抨擊。為了挽回局面,麥克蒂爾南執導了《紐約大劫案》,一脈相承的動作片風格終於讓他鬆了口氣。
麥克蒂爾南開始嘗試新的題材,《十三勇士》應運而生,但製片方看過初剪版本之後,認為影片過長而且場面過於暴力血腥,直到兩年後才得以上映,票房也由此大打折扣。隨後,麥克蒂爾南翻拍了1968年諾曼·傑維森的《龍鳳鬥智》,改編為《偷天遊戲》,表現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接著的《極速風暴》和《基地疑雲》讓他墜入導演生涯的最低谷,之後的幾年間鮮有作品問世。

盤點36款經典水下遊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