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堡坪民間故事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下堡坪鄉位於長江西陵峽北岸的崇山峻岭間。下堡坪故事是三峽民間文學的縮影。這裡民間文學歷史悠久,經歷了古代荊楚文化與巴蜀文化的融合期。下堡坪鄉,流傳著2000多個民間故事,鄉里幾乎所有的人都能講故事。農民劉德方能講四百多個故事,且能傳唱一百多萬字的山歌、薅草鑼鼓歌、喪鼓歌、花鼓戲和皮影戲,被授予"中國民間故事家"稱號。2005年6月8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把他命名為"中國民間故事家"。下堡坪鄉民間故事原生態作品多,有鮮明本地特色,文化品位高。是三峽民間文學的縮影,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鑑賞價值。

   

下堡坪民間故事

時間:2006年
類別:民間文學
地區:湖北
編號:Ⅰ-16
申報地區或單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下堡坪民間故事簡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下堡坪鄉位於長江西陵峽北岸的崇山峻岭間,自古以來,這裡風光秀麗,人傑地靈,歷史文化十分豐厚,特別是民間故事馳名大江南北,全鄉到處都有神話傳說、民間笑話、生活故事。一批民間故事傳講人,長期活躍在田邊村頭。特殊的地理、經濟、文化和歷史條件構成了當地民俗民間文化生長和傳承的特殊環境,因而民間文化積澱十分豐厚。
下堡坪故事是三峽民間文學的縮影。這裡民間文學歷史悠久,經歷了古代荊楚文化與巴蜀文化的融合期。下堡坪鄉,流傳著2000多個民間故事,鄉里幾乎所有的人都能講故事。據調查,下堡坪鄉及周邊流傳的民間故事有兩千多個。這裡能講50個故事以上的有一百多人,其中能講100個故事以上的有二十多人,能講200個故事以上的有4人。現年67歲的譚家坪村農民劉德方能講四百多個故事,且能傳唱一百多萬字的山歌、薅草鑼鼓歌、喪鼓歌、花鼓戲和皮影戲,被授予"中國民間故事家"稱號。2005年6月8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把他命名為"中國民間故事家"。下堡坪鄉民間故事原生態作品多,大都具有鮮明的本地特色,故事的文化品位較高。下堡坪鄉民間故事是三峽壩區民間文學的縮影,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鑑賞價值。

歷史溯源

由於這種特殊的地理、經濟、文化和歷史條件,構成了極適宜民俗民間文化生長和傳承的特殊環境。在農閒時,幾乎每個村子都要自發舉辦故事會。一個農家小院內,幾十個村民圍坐一起,各自講自己聽來的故事。講得好的,大家一起鼓掌,講得不好也沒人笑話。並且講完後,大家再一起進行評論,或發紀念品。漸漸地,各個村子湧現出一批"民間故事家"。這些人大多都沒讀過多少書,這些故事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也有些是後人根據以前的故事梗概進行了改編和再創作的。就算在農忙時,下堡坪鄉的人也不忘講故事消遣消遣。比如在採茶時,累了,人們就會要求"故事家"給大家講一段故事。在談笑聲中,疲勞不知不覺消散了。

特點

下堡坪鄉民間故事蘊藏量大,普及面廣,傳講人多。故事種類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生活故事、機智人物故事、民間笑話五大類。這裡的故事特點鮮明,尤其是故事形式上,帶有詩文對聯的故事多,傳講手法上說唱結合,謎語間夾,演示助講。這裡的故事大都具有教育、娛樂、啟示、傳播知識等多方面的功能。

傳承價值

過去,下堡坪民間故事憑口耳相傳,無專用器具及物品,主要靠傳承人維繫著故事的"興衰"。如今,隨著老一輩故事家陸續去世,接班人又難以培養,故事鄉面臨著斷代的危險。為了不讓這豐富的民間文化消失,近幾年來,宜昌有關部門先後整理出版了劉德方民間故事集《野山笑林》、劉德方民歌集《郎啊姐》,長篇劉德方傳《奇遇人生》和DVD光牒《劉德方笑話館》。另外,文化部門還編纂有楊萬洲民間歌謠集《野山鼓詞》和《下堡坪民間故事集粹》等,使民間文化得到了保護。
同時,該鄉把民間故事藝人請進當地中、國小校,傳授民間故事,並定期在校園舉辦民間故事比賽,培養故事接班人;還成立"下堡坪鄉民間故事協會",中國民間故事家劉德方任榮譽會長,在節慶、假日中組織故事比賽活動。
2006年6月6日,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發出2006年6號檔案,授於下堡坪鄉"湖北省民間故事之鄉"的稱號。近幾年,中國社科院、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及湖北省文聯、宜昌市文聯先後8次調查並開展學術研討,認為以劉德方民間故事集《野山笑林》為代表的下堡坪鄉民間故事是三峽壩區--宜昌市夷陵區以及整個三峽地區民間文學的縮影,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鑑賞價值。
但是,目前傑出的下堡坪民間故事傳承人大多年事較高,年輕一代對故事的興趣越來越小,因而下堡坪民間故事的傳承正瀕臨消亡。

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下堡坪民間故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的劉德方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首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古歌 | 布洛陀 | 遮帕麻和遮咪麻 | 牡帕密帕 | 刻道 | 白蛇傳傳說 | 梁祝傳說 | 孟姜女傳說 | 董永傳說 | 西施傳說 | 濟公傳說 | 滿族說部 | 河西寶卷 | 耿村民間故事 | 伍家溝民間故事 | 下堡坪民間故事 | 走馬鎮民間故事 | 古漁雁民間故事 |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 譚振山民間故事 | 河間歌詩 | 吳歌 | 劉三姐歌謠 | 四級生產調 | 瑪納斯 | 江格爾 | 格薩(斯)爾 | 阿詩瑪 | 拉仁布與吉門索 | 畲族小說歌 | 青林寺謎語
第二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傳說 | 永定河傳說 | 楊家將傳說 | 堯的傳說 | 牛郎織女傳說 | 西湖傳說 | 劉伯溫傳說 | 黃大仙傳說 | 觀音傳說 | 徐福東渡傳說 | 陶朱公傳說 | 麒麟傳說 | 魯班傳說 | 八仙傳說 |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 屈原傳說 | 王昭君傳說 | 炎帝神農傳說 | 木蘭傳說 | 巴拉根倉的故事 | 北票民間故事 | 滿族民間故事 | 徐文長故事 | 嶗山民間故事 | 都鎮灣故事 | 盤古神話 | 邵原神話群 | 嘎達梅林 | 科爾沁潮爾史詩 | 仰阿莎 | 布依族盤歌 | 梅葛 | 查姆 | 達古達楞格萊標 | 哈尼哈吧 |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 | 米拉尕黑 | 康巴拉伊 | 汗青格勒 | 維吾爾族達斯坦 | 哈薩克族達斯坦 | 珠郎娘美 | 司崗里 | 彝族克智 | 苗族賈理 | 藏族婚宴十八說 | 童謠 | 桐城歌 | 土家族梯瑪歌 | 雷州歌 | 壯族嘹歌 | 柯爾克孜約隆 | 萬榮笑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