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田[耿村民間故事家]

王玉田,男,1915年生,“七·七事變”後高中畢業,經過商、種過地、在舊軍隊中任過職,回村後當過教師,“四清”“文革”中受過衝擊,是耿村一傳奇人物。

王玉田(左)和他的長子王仁禮(中)講故事 王玉田(左)和他的長子王仁禮(中)講故事

他有民間故事 200多個,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北省著名故事家之一。善講人物和地方傳說及有詩有文的生活故事,常以詼諧幽默的美言妙語引人發笑。在他的影響下,其老伴、兒子、兒媳都會講很多故事,成了全省有名的故事家庭。耿村,地處冀中平原,隸屬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鎮。是個僅有280多戶、耕地1300畝的平原小村。據藁城地名志記載,這裡古為中山國地;明太祖朱元章義父耿再辰死後封王葬此,派本縣靳氏七人前來看墳守墓,漸漸形成村落。初稱看墳莊,後嫌不雅,改為耿村。

自古以來,耿村就處於山西陽泉到山東德州的交通要道上,所以這裡的一、六日集市一直十分繁華。每年農曆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廟會,吸引著方圓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種客商。各地的敬佛團還來跳擔經舞、打扇鼓,許多民俗節目也都來沿街表演,唱大戲、說書更是不可缺少。村內外曾有耿王墓大仙堂、自落寺、真武廟等十座大小寺廟,它們雖然已被歷史湮沒,但四月四廟會至今仍十分興隆。據調查,本世紀40年代,村中僅有400餘人,卻有大小店鋪、作坊100餘座,廟會期間的臨時攤點不可勝數,故有“小村大集”“一京二衛三耿村”之美譽。四面八方的客商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生產生活用品,還帶來了他們的故事、歌謠。耿村人外出經商、遊歷、當兵,也帶來了天南地北的文學作品。這裡便形成了一個商品和民間文學的聚散地,積澱成一個民俗文化的大礦。所以,經商、講故事成為這個文化居落的兩大古風。

1987年春,石家莊地區、省和全國有關負責同志相繼入村考察,都認為這是一個罕見的民間文學和整個民俗文化的富礦,並相繼組織普查 20次,投入125人次,累計2685個工作日,被專家稱為“耿村文化工程”。

在耿村,已發現男女故事講述者155人。按照國內外一些專家對民間故事家的劃分方法,確定能講50個以上者、100個以下者27人為中型民間故事講述家。講100個以上者18人為大型民間故事講述家。最大者80多歲,最小的1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