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人

藁城人

藁城人指祖籍繁衍、籍貫、居住地在河北藁城地域的人口稱謂;3000年前的台西商代遺址是藁城人活動的最早紀錄。另從相關文獻和墓碑記載說明,藁城曾歷經兵燹之苦;受兵亂、疫災等因素影響,藁城人口銳減。於公元1404年(明永樂二年)和1416年(明永樂十四年)先後從山西遷徒而來。藁城人既是藁城悠久文化的見證人,又是中華美德的繼承人;藁城大地上人才濟濟,既有文人雅士,又有抗戰英模,更有女中豪傑等突出代表人物。

基本信息

歷史記載

1980年,在藁城靳莊村發現的一塊石碑上,刻有“追憶先世小序,明永樂二年,有詔遷外省民實內地,吾祖李公者,山西洪洞縣人也。奉詔遷直隸正定府藁城縣近莊村,遂家焉,迄今五百有年。家譜失傳,次序難稽,因以立石,相志不忘焉耳。”

藁城南鄉村孫氏祖墳墓碑碑文中亦有“祖自山西洪洞遷來,定居於此”之記載。

據明嘉靖《藁城縣誌》記載:“藁城經歷兵燹之後,人物凋耗,土地荒曠,戶口舊有存者僅三分之一。永樂十四年,徙山西諸戶以實藁城。”在該志《文集志》誥封刑部尚書張公神道碑碑文中,有“公姓張氏,諱欽,字宗敬,敬奄其別號。先世本山西代州人,永樂間,文皇帝徙山西右族實畿輔。公曾祖諱大名者,實在徙中。遂於藁城之武家莊,與伯祖滿,祖,剪荒 穢,墾千餘畝。”等記載。

《藁城鄉土地理》也載有“吾邑當遼、金、宋、元時代為南北之咽喉,往來之要衝,一動干戈,則兵馬蹂躪,一橫徵暴斂,則人民逃亡,因之土地荒蕪,人口稀少。明成祖即位,命徙山西之民,以實藁城。”

《明史》載,明永樂二年、十四年都曾遷山西民以實河北。

因遷民集結地在山西洪洞縣廣濟寺,寺旁有一大古槐,樹上有一個老鴰窩。遷民便以此作為故鄉的象徵,世代相傳。故藁民廣泛流傳自己的祖先是從山西省洪洞縣老鴰窩遷來的。並認為凡兩腳小趾甲為兩半者,均為遷民後裔。

遷徒因素

藁城人的先祖自山西遷徒的因素據載:因宋、元、明時代中原各省常遭兵荒,造成赤地千里人煙少,萬頃良田無人耕的悲慘景象。自蒙古異族入侵,建立元朝帝國,對漢人極其殘暴。元末又禁止漢人持兵器,其大臣巴延又奏請殺害張、王、劉、李、趙五姓之漢人,故漢人幾乎無存生之地。為死中得生,河南劉福通首先起義於穎川。公元1351年(元順帝至正十一年)河南、兩淮、山東從義之民在劉福通領導下,與元兵戰十三年之久。蘇北、皖北、豫、魯之民死亡業已十之七八。

劉福通失敗後,元朝諸王將領各懷異志,內訌四起,爭城奪地。朱元璋兵出江淮,取山東、復河南、定北京、擊敗王保於保全,滅張思齊於關中,據險設防統一中國。兵戰為時十六年,在兵荒馬亂之中軍隊無食,殺老弱為食,百姓流亡殆盡,北京收屍二十餘萬。又黃河屢次決口,百姓死亡更無計其數。

公元1399年(明太祖三十一年)五月,太祖崩,孫允即位,七月太祖四子燕王棣,靖難起兵,歷時三年有餘。如圍拔雄縣、血戰藁城、拼搏於真定,斬首三萬級。

公元1403年,燕王棣取得政權後,招募流亡,恢復社會經濟,河北、河南、淮北成為主要地區,故遷山西之民以實之。

那時山西為蒙古貴族名將察汗特木耳及其子擴特木耳(王保)之根據地(北至石嶺關,南至黃河北岸),據地險要,統治嚴厲,戰爭波及甚少,社會比較安定,人生殖繁多,死亡也較少,加之流入難民亦多,形成人稠地狹之地區,故移民以實他地。

山西移民又以洪洞縣及附近地區(此地區人口密集,交通方便)之民為多。

人口數據

藁城總人口775110. 轄區各鄉鎮人口統計:(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鄉鎮名稱 人口數據
廉州鎮 118582
興安鎮 50085
賈市莊鎮 48874
南營鎮 43372
梅花鎮 58444
崗上鎮 51113
邱頭鎮 45576
南董鎮 43103
張家莊鎮 51544
南孟鎮 44699
增村鎮 56167
小常安鎮 51197
西關鎮 41982
九門回族鄉 40661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 12870

人物代表

縣誌人物傳數據

據《藁城縣誌·人物傳》記載:古代在朝文武職官208名;民國軍政職官56名;科舉進士50名,舉人192名;明清貢生應例、例監500餘名 ,秀才不計其數;建國前學者名人31名。1949年建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換精神、地換貌,文教昌明,人才輩出,學者名流及科技人員達208名;中共地師級以上幹部120名;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名錄即達4558名;受省以上表彰的先進個人名錄49名。建國後至1985年國小教育在校學生數56119名,入學率99.3%;國中畢業生7221名,高中畢業生1202名;大中專學生600名。

歷史名人

(據相關資料顯示)

藁城籍歷史人物代表有:

東漢王朝開國之君劉秀的第一任皇后——郭聖通

唐代尚書右丞——倪若水

著名文學家——王若虛

元朝勛閥世家——董俊、董文炳、董文用、董文忠

明代直諫禮爭“石閣老”——石珤(bǎo)

一代刑名之祖——張子麟

“藁城八景”詩文作者——石玠等。

當代名人

藁城籍當代人物有:

藁城籍抗日將領郝夢齡(像) 藁城籍抗日將領郝夢齡(像)

中國第一位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名將——郝夢齡

全國率部打響八年抗戰第一槍的抗戰將領——何基灃

打響藁城抗日第一槍——馬玉堂

藁城的民族英雄——丁冷

藁城的“雙槍老太婆”——郭道琴

唯一的藁城籍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戰士——韓彬

《奇襲白虎團》中英雄連長原型人物——范仁合

共和國衛士——劉艷坡

中國曲藝家——李岳南

中國著名影視導演——米家山

椅上飛人、奧運冠軍——黃麗莎

藁城特等功臣——蔡春吉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耿村民間故事傳承人——靳正新、靳景祥、王玉田、孫勝台、張才才等

河北作家協會會員、耿村民間故事蒐集負責人之 ——樊更喜

百度貼吧“藁城人吧、藁城吧”創建人之一——木魚說話等為代表的突出貢獻者。

藁城簡介

藁城地處河北省西南部,2014年9月23日成為省會石家莊市的一個區 。境域地理坐標為北緯37°51′~38°18′44″,東經114°38′45″~114°58′47″。轄區總面積836平方公里。北鄰新樂市,南接趙縣境,東與晉州市相連,西與正定搭界,東北與無極接壤,西南與欒城毗鄰。西距石家莊市中心點31公里,北至首都北京264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