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珠穆沁羊

烏珠穆沁羊

烏珠穆沁羊產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部烏珠穆沁草原,故以此得名。主要分布在東烏珠穆沁旗和西烏珠穆沁旗,以及毗鄰的錫林浩特市、阿巴嗄旗部分地區。

基本信息

簡介

烏珠穆沁羊烏珠穆沁羊

區劃品種名稱:烏珠穆沁羊

類別:羊

烏珠穆沁羊屬肉脂兼用短脂尾粗毛羊,以大、大、肉多、羔羊生產發育快而著稱。烏珠穆沁羊是在當地特定的自然氣候和生產方式下,經過長期的自然和人工選擇而逐漸育成的。

外形特徵

烏珠穆沁羊體質結實,體格大。頭中等大小,額稍寬,鼻樑微隆起。公羊大多無角,少數有角,母羊多無角。胸寬深,肋骨開張良好,胸深接近體高的1/2,背腰寬平,後軀發育良好。肌肉豐滿,結構勻稱。四肢粗壯,有小脂尾。毛色以黑頭羊居多,約占6.2%,全身白色者約占10%,體軀花色者約11%。

生產性能

烏珠穆沁羊的飼養管理極為粗放,終年放牧,不補飼,只是在雪大不能放牧時稍加補草。烏珠穆沁羊生長發育較快,2.5~3月齡公、母羔羊平均體重為29.5和24.9公斤;6個月齡的公、母羔平均達40和36公斤,成年公羊60~70公斤,成年母羊56~62公斤,平均胴體重17.90公斤,屠宰率50%,平均淨肉重11.80公斤,淨肉率為33%;烏珠穆沁羊肉水份含量低,富含鈣、鐵、磷等礦物質,肌原纖維和肌纖維間脂肪沉澱充分。產羔率僅為100%。
烏珠穆沁羊適於終年放牧飼養,具有增膘快、蓄積脂肪能力強、產肉率高、性成熟早等特性,適於利用牧草生長旺期,開展放牧育肥或有計畫的肥羔生產。同時,烏珠穆沁羊也是做純種繁育胚胎移植的良好受體羊,後代羔羊體質結實抗病能力強,適應性較好。

產地及環境

烏珠穆沁羊產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部的烏珠穆沁草原。產區處於蒙古高原大興安嶺西麓,屬大陸性氣候,海拔為800~1200米,氣候較寒冷,年平均氣溫為0~1.4℃。如東烏珠穆沁旗1月份平均氣溫為-21℃(最低-40℃);7月份平均氣溫為20℃(最高39℃),年降水量為250~300毫米,無霜期為90~120天。每年10月中下旬開始積雪,厚度為8~9厘米,到翌年4月底才能化盡。青草期短,枯草期長。牧草以線葉菊、冷蒿、羊草、大針茅、隱子草、早熟禾、苔草為主。另外還有直立黃芪、莎草和雜草。草層高度為20~30厘米。產區地廣人稀,羊群大多以每群1200~1500隻組群,管理粗放,終年依靠天然草場遊牧,冬春季不補草料。

分布

烏珠穆沁羊主要分布在東烏珠穆沁旗和西烏珠穆沁旗,以及阿巴哈納爾旗、阿巴嘎旗部分地區。

品種性能

烏珠穆沁羊成年公羊平均體高、體長、胸圍和體重分別為:71.1±3.52厘米,77.4±2.93厘米,102.9±4.29厘米,74.43±7.15公斤,成年母羊分別為:65.0±3.10厘米,69.7±3.79厘米,93.4±5.75厘米,58.40±7.76公斤。烏珠穆沁羊一年剪毛兩次,春季剪毛量,成年公羊平均為1.9公斤,成年母羊平均1.4公斤。毛被屬異質毛,由絨毛、兩型毛、粗毛及死毛組成。烏珠穆沁羊的毛皮可用作制裘,以當年羊產的毛皮質佳。其毛皮毛股柔軟,具有螺鏇形環狀捲曲。初生和幼齡羔羊的毛皮,也是制裘的好原料。烏珠穆沁羊遊走採食,抓膘能力強,大群放牧日可行15~20公里,邊走邊吃。雪天羊只善於扒雪吃草。烏珠穆沁羊不但具有適應性強、適於天然草場四季大群放牧飼養、肉脂產量高的特點,而且具有生長發育快、成熟早、肉質細嫩等優點,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肉脂兼用粗毛羊品種,適用於肥羔生產。

相關信息

烏珠穆沁羊再出國門
2004年9月20日凌晨,內蒙古草原興發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批4.5萬隻烏珠穆沁羊,從秦皇島港裝船運往約旦,中國中斷了8年的向中東出口活羊的貿易重新恢復。從1983年至今的二十多個年頭,活羊出口貿易經歷了起步——繁榮——中斷——再起步的循環過程。
中東穆斯林地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活羊進口市場,每年的消費量約2000萬隻,而羊肉的供應則主要依靠進口。該地區是以食羊肉為主,其因緣於穆斯林民族在飲食起居中的衛生觀念和禁忌習慣,伊斯蘭世界有三大傳統盛大節日——宰牲節(亦稱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日。除日常食用,在宰牲節、聖紀日(穆罕默德誕辰日)都需要宰殺大量的活羊。在《古蘭經》里,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夜,先知伊卜拉欣做了一個夢,夢見真主命他將兒子易司馬儀殺掉供獻祭。伊卜拉欣決心服從真主的意志,舉刀向兒子砍去,但卻砍不動。伊卜拉欣向真主問求。真主從天國里送來一隻綿羊,伊仆拉欣拿刀宰了羊,這頭羊就是易司馬儀的替身。穆斯林為了紀念這件事,每年都在這天宰牲獻祭。因而在過宰牲節時,凡有條件和能力的穆斯林家庭都要買來活芋宰殺?即使買不起活羊的窮人家也得想辦法弄點兒肉來打打“牙祭”。這也就是每逢宰牲節穆斯林都有宰殺羊的習俗。烏珠穆沁羊是在錫林郭勒草原—特定的自然氣候和生產方式下,經過長期的自然和人工選擇而逐漸育成的。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富含鈣、鐵、磷等礦物質,肉質鮮嫩,不膻不膩,是天然綠色食品;頗受中東皇室貴族的青睞,曾經是沙特皇室的特供品。
自1983年起,我盟開始向中東地區出口活羊,以海運為主,秦皇島港口交貨。1983—1996年間,累計出口烏珠穆沁羊116萬隻,創匯5800萬美元。巨大的商機,高額的效益導致了惡性競爭。1994—1995年間,當時的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內蒙的一些外貿公司,錫盟外貿進出口公司以及海南、長春、大連等地進出口公司的六家企業發生惡性活羊出口大戰,他們為搶貨源、爭市場,哄抬收購價格。採取不正當手段為羊增重,導致出口的活羊質量下降。嚴重得到活羊到岸死亡率達20%,而正常情況下的活羊死亡率不應超過1%o,使進口商蒙受近千萬美元的損’失。惡性競爭的直接後果是使中國銷售商在中東地區的、信譽一落千丈,使我國活羊出口企業效益直線萎縮。1996年起中國的活羊出口被迫退出中東市場,我盟的活羊出口也是自那時起中斷。
國家及自治區十分重視恢復和開拓我盟對中東地區活羊出口及羊肉製品市場,從2002年起就開始與我國駐沙特、科威特等國家的13個使館經商參處進行溝通,先後三次派考察組深入錫盟進行實地調研。2004年7月23至25日,國家商務部、財政部、自治區商務廳、財政廳組成聯合考察組來錫盟考察出口活羊基地建設情況,並與我盟領導就錫盟經濟發展及活羊出口情況交換了意見,此次考察組決定投入1000萬元支持錫盟活羊出口基地建設,以儘快實現活羊出口創匯。至此在國家、自治區大力支持下,在我盟為恢復活羊出口所做大量工作下,中斷多年的活羊出口在2004年9月20日,首批4.5萬隻烏珠穆沁羊從錫林郭勒草原裝車運往秦皇島裝船,使活羊出口貿易得以重新恢復。

認識羊的品種

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著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