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山羊

內蒙古山羊

內蒙古山羊有較強的覓食力,抗病、易抓膘,是肉奶兼用型品種。

基本信息

分布環境

主要分布於乾旱草原,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分地區、寧夏南部、甘肅陝西西部,另外還見於青藏高原的平原盆地地區內蒙古山羊為放牧型品種,耐熱、耐寒、耐乾旱,有較強的覓食力,抗病、易抓膘,是肉奶兼用型品種。[1]

形態特徵

其公母羊均有角,具髯,額部有捲毛。毛被有青、白、褐色,上層為粗毛,下層為絨毛,體格較大。體高0.55~0.65米,體長0.61~0.73米,胸圍0.70~0.89米,體重37~53千克。其毛產品中產絨量0.27~0.29千克、粗毛量0.36~0.61千克、粗毛長0.14~0.16米、絨毛長0.04~0.05米

內蒙古山羊內蒙古山羊
。屠宰率為30~38%。7~8月齡性成熟,18月齡初配為宜。秋季發情,年產一胎。妊期150天、產羔率為103%。

認識羊的品種

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著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