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六中學,是市中區人民政府重點辦好的高級中學,位於棗莊市市中區光明東路,與棗莊市汽車總站相鄰。學校始建於1968年,現有占地面積3568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5166平方米,教職工500人,教學班72個,在校生4200人。2003年,該校經區、市政府、教育局批准停辦國中,集中精力打造優質高中。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棗莊十六中始建於1969年,初名五七工農聯辦學校,後改名為塔埠工農聯辦中學,1973年3月按市順序命名為棗莊第十六中學。2004年5月,棗莊第十六中與棗莊四十三中整合,掀開了棗莊十六中發展的新篇章。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目前,學校分南北兩個校區,占地200餘畝,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學班85個,在校生4800名,教職員工345人。各種功能教室60餘口,300米、400米操場各一個,籃球排球場12個。設有實驗樓、圖書館、電教樓、綜合科技樓、藝術樓、食堂餐廳、學生公寓等完備的教學設施。

硬體設施

近年來,學校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進行基礎建設和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添置,建有高標準教學樓、辦公樓、科技綜合樓、學生公寓、食堂餐廳等。有圖書、閱覽、微機、語音、書法、試驗等各種功能室,內部設施全部按照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配置。高標準的硬體設施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物質保障。 為了全面提升學校體育工作水平,學校努力提升硬體設施的標準,在達到省級一類的基礎上,今年又加大投入力度,計畫投入800萬元建造高標準田徑場地和風雨操場,為學校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棗莊四十三中(現棗莊十六中北校)位於棗莊市市中區光明東路東郊小區附近,現已更名為棗莊市十六中北校。現歐式的建築風格、現代而又典雅的景點式設計使坐落於市駐地東郊的棗莊十六中北校格外引人注目。學校的改革在短短4年的時間內,先後獲得市級規範化學校、道德教育“十佳”學校等榮譽稱號,十六中國中部中考又連續兩年升省重點中學上線率居市駐地同類學校前列。

師資力量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學校目前有高級職稱教師76人、中級職稱教師152人,省市級優秀教師、勞動模範、師德標兵12人,省級教學能手、教學骨幹6人,區市級教學能手、教學骨幹78人,一線教師全部具有本科學歷,有5人獲得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證書。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高中教師歷達標率100%,其中高級教師42人、中級教師60人,省市級優秀教師、勞動模範、師德標兵25人,區市級教學能手、教學骨幹、教學新秀76人。在省市級優質課比賽中,先後有50餘人獲獎;近幾年,發表了國家級論文80餘篇,省級論文260多篇,製作多媒體課件1000餘課時,10餘人獲省市級課件製作比賽一、二等獎。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學校2002--2009年連續五年高考升學率持續攀升,2003年高考升學率60%,2004年升學率85%,2005年升學率96%,音體美特長生專業過線率100%,升學率95%。師資力量雄厚,有一大批高中把關教師,有的學科位居全市3-4名,每年均有學科高考超過省級重點高中,社會聲譽逐年提高。面對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社會對教育多層次、多樣性需求的日益增長,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積極爭取上級領導、社會各界的支持,加大教育資源的整合,想方設法藉助外力求發展,儘快把我校做大做強,使其真正成為棗莊的大校、名校。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增強辦學活力,改善辦學條件,使其儘快提升為社會信任、家長放心的優質高中,以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堅定信心,知難而進,紮實工作,為十六中的明天輝煌而努力奮鬥!

素質教育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出台了《棗莊十六中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開發了《學生習慣養成教育》校本課程,每周一課時。經過兩年的精心實施,強力推進,學生的習慣養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在閒暇時間的利用上有了較大進步,尤其是學生自己組織、自我管理的社團活動影響巨大。五年來,我校共成立學生社團65個,內容涉及到科學、藝術、文學、社會等眾多領域,長期參與成員近3000人。社團已經成為學生最喜歡的形式,參與社團活動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一些精品社團因此也脫穎而出,共有280餘名同學在區級以上活動中獲獎,學校先後獲得46項集體榮譽稱號。我校的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經驗材料在今年全市特色學校創建工作會議上進行交流,被編入《追求新境界》素質教育叢書,還在2010年山東素質教育論壇上交流。我校連續兩年被棗莊市教育局評為素質教育先進單位。我校還承擔了全國德育現場會高中學校唯一現場任務,習慣養成教育及社團活動成果得到了與會者的好評。

學校榮譽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讓每一個學生都贏得未來”的辦學理念,以治學嚴謹、成績優異、特色鮮明著稱,躋身於全市優質高中行列,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學校先後50餘次獲省、市、區等部門授予的表彰獎勵,連續8年被棗莊市教育局表彰為高中教學先進單位,連續10年被市中區教育局表彰為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學校還先後被評為 “山東省綠色學校”、“山東省花園式單位”、“山東省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棗莊市文明校園”、“棗莊市德育示範化學校”、“棗莊市重點教科研實驗基地”、“棗莊市藝術教育示範學校”、“棗莊市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棗莊市公民道德教育十佳學校”等榮譽稱號。

文化傳統

辦學理念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教、規範管理、務實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培養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紮實、特長明顯的人才為辦學目標。以勤政廉潔、公平公正、團結協作、承擔責任為幹部的工作原則;以人心向善、追求至善、愛別人的孩子是神為師德為風範。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為育人觀念。以視質量為生命,為學生終生負責,愛崗敬業為質量觀。

辦學場所

近年來,學校投資1000多萬元進行基礎建設和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添置,每口教室安裝了空調,配齊微機、實物展台、多媒體配套設施,接入千兆國際網際網路,建成了教師音像課件製作中心、電子備課室等,全方位實現了網路化教學,達到全省一流的標準。學校還配備了高標準微機網路教室,擁有全市最大的學生閱覽室、舞蹈房、畫室以及全市最長的藝術長廊等。

學習傳統

認真解讀《課程方案》,念好“齊、足、好”三字真經“齊”,即開齊課程。學校每學年都要設定《課程方案》中規定的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的課程,保證使學生每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能獲得一定學分。特別是技術課、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課也落到實處,安排專兼職教師,設定專門課時。以2008級學生為例,目前共完成《中外文化名人拓展研究(上)》、《中外文化名人拓展研究(下)》、《科學發展觀》、《公民道德》、《中學生習慣養成》等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生均完成研究課題4項,每項課題均有開結題報告,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共進行了東湖志願者行動、居住地環境現狀調查等活動,每生均有服務單位蓋章的鑑定書作為學分認定依據存檔。 “足”,即開足課時。學校嚴格依據《山東省普通高中課程設定指導意見》設定課時,每周5天上課,總學時數35學時。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技術等學科,每個模組確保36學時,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每模組確保18學時,校本課程每周1課時,綜合實踐活動中研究性學習課內每周安排兩課時(並進行連排),課外安排1課時,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安排在雙休日與節假日進行,同時每周還安排3學時作為機動時間。 “好”,即開好課程。學校組織教師通過各種形式學習新課程理念,真正確立素質教育的思想。同時從學校實際出發,合理搭配師資,積極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努力挖掘課程資源,積極應對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一方面,加大了對任課教師的培訓力度,努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藉此提升教師開課能力;另一方面,加強了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的過程監控力度,確保不走過場,不搞形勢,力爭出實效。 “我喜歡,我選擇”——拿起課本去走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進入高二後,一些學科要進行選修課的開設。為什麼開?開什麼?怎樣開?這就成了擺在師生面前的重要課題。學校為滿足和凸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依據學校實力和學生興趣,尊重師生雙雙的意願與選擇,積極推進“選課、走班”工作,使“我喜歡、我選擇”實實在在地成為老師組織教學、學生選課走班的內在驅動力。具體做法是:成立組織領導機構,由分管校長任組長,教務主任、各教研組長任成員,合理分工,明確責任,統籌規劃整個選課走班工作;為參與走班的師生準備了選課走班需要的相關材料,並加強引導,引導師生學習領會“選課走班”教學的精神實質,共同探討“選課走班”的具體實施與操作;為了方便學生走班,組織專門人員加班加點,給學生翻新了桌凳,配備了鎖具,打造了專門的櫥櫃,給學生配備個人課程表及上課地點表;設定走班單元,劃分教學區,併合理分配師資,及時下發了行政班學生名單及管理辦法、教學班學生名單及管理辦法;改革學生考評辦法,為每位任課教師配備了學生課堂表現記錄本,對學生的走班上課採取過程性評價、階段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隨時收集任課老師和學生的反饋意見,積極應對選課走班中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與問題,就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作出預案等等。目前學校參與走班的學生已進入角色,基本學會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學生的個性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志趣相投的學生匯聚一堂,激發了彼此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同學間可以交流課堂筆記和學習心得,取長補短,培養了合作探究精神,加強了同學間的交流,課堂氣氛及教學效果呈現良好態勢;學生有機會見識各位老師的不同的授課風格,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知識結構及組織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做到了教學相長。 搭建多種平台,讓閒暇時間更有意義新課程實施後,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該怎樣引導學生利用好這一時間呢?學校出台閒暇教育章程,就學生如何利用好閒暇時間提供書面指導,讓學生規劃好自己的閒暇時間,以此來避免學生的盲目行及無所適從;雙休日、節假日期間,根據學校實際及學生需求,有管理地開放學校的圖書閱覽室、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階梯教室等,供學生學習、開展活動使用;本著興趣引導,自願報名的原則,學校發動學生,成立學生社團,並委派專門指導教師,提供專門活動場所,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相關活動,藉此來培養學生興趣,增強其動手動腦能力及團隊意識。目前該校在學生中共組建了翰墨軒文學社、TOP籃球社、e百計算機社、藍調跆拳道社、樂舞社、春蕾驛站廣播社、創新科技社、時事辯論社、海雲閣書法社、聽雨軒美術社、樂道演藝社、心語社、唯美創作社、英格利斯社、軒轅歷史社、銀河地理社、校園小記者社、仰望星空自然科技社等18個學生社團,共有社員1500餘人,超過學生總數的1/3;模仿“百家講壇”的形式,教師利用周六、周日時間在學校階梯教室開講座,開展周末大講堂活動,講座內容豐富有趣,從文學到航天技術,從朝核六方會談到索馬里海盜,從世界氣候大會到環境保護,從疾病預防到飲食科學,無所不包。開講座教師均為學科骨幹,準備充分,多媒體運用得當,每次均能吸引大量學生前來聽講,效果很好;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若干個活動小組,確定活動主題,引領學生進社區、進工廠、進田間地頭,開展社區服務及社會實踐活動,這不僅擴大了學生的活動範圍,開拓了學生視野,增加了學生對社會的感知,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一花獨放不是春 , 萬紫千紅春滿園。如今,棗莊十六中全校師生正滿懷豪情,凝聚力量,積極地探討、完善並做足、做好新課程實施這篇文章。他們用智慧在素質教育的園地里揮灑著辛勤勞作的汗水,澆灌、呵護著那朵朵艷麗的鮮花,以贏得未來季節的豐碩果實。

學生會

學生會設生活部、衛生部、外聯部、紀檢部、體育部、組織部、宣傳部、學習部。

社團

棗莊十六中是一所區屬重點高中,學校成立40年以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才,贏得較好的社會聲譽。近年來,學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創新德育工作思路,實施全員育人戰略,很抓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校園風氣。

自2007年以來,學校按照多元智慧型理論,積極拓展養成教育的空間,用社團建設構建學生個性發展的立交橋,以活動促養成,以養成促和諧,以和諧謀發展。

本著學校有特色,班級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原則。社團建設已經實現了時間、地點與人員的固定化,社團類型的多樣化,社團活動的常態化和社團管理的規範化。

目前,我校社團建設初具規模,社團總數達到65個,社員2900多人,占到學生總數的72%。

校園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係上。

(1)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著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十六中的校風是:文明和諧、求實創新,這本身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建和諧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寫照。十六中校風具有深刻的感染力,讓每一位師生時刻感受催人奮進的內在動力。

(2)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水平、教育理論等素質的綜合表現。十六中的教風是:循循善誘,以身正人。這是十六中人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緻的工作作風和以身作則、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行為的體現。

(3)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十六中的學風是:勤學勤問、多思多練。人生在勤,不學何獲。孔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正是現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優良對學風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完善,對把學生培養為全面發展的人才,都有重要意義。

(4)學校人際關係建設。十六中已形成良好的幹群關係、師生關係,學校幹部團結、老師心態端正、學生活潑開朗。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廣大師生密切合作,同心合力,形成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

用“靜心辦學”引領學校文化變革

多年以來,棗莊市第十六中學校園文化成為全市教育領域高頻率的點擊詞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辦教育,辦學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好比蓋高樓大廈,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要夯實,關鍵還要有科學的規劃和科學的鑄造。”在談到學校的辦學理念時,該校王恆連校長侃侃而談。“作為校長,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寧靜。靜心辦學是校長應有的境界,它會帶動學校管理文化的變革。對學校的辦學理念不能前後搖擺、漂浮不定,應當通過校園文化的形式落地生根。”

正是懷著對教育的這份理解、熱愛和責任,該校領導班子從自身實際出發,從學校發展的歷史中汲取營養,確立了“建設規範加特色學校,培養合格加特長人才”的辦學宗旨,堅持“以人為本、以愛為源、注重個性、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靜心謀劃學校發展。老師把學校的目標作為師生共同願景,靜心教學,潛心育人,把自己負責的小事做細,把難事做易,懷著一顆平靜的心去完成自己神聖的育人使命。學生拋棄了浮躁,靜專思主,合作探究,不比基礎比提高,不比分數比能力,在平淡的學習中增長才幹,成就自我。

“靜心”概括了棗莊十六中的校園風氣,映襯的是十六中一班人的心境。但是,靜心決不是消極對待,而是蘊含著對教育規律的理解和為實現教育理想的不懈努力。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化為每一天的努力,把“短跑”變為“長跑”,把日常繁雜的工作與自己的教育理想融為一體,用心把學校打造成師生成長的“福地”。

校區劃分

北校即是原棗莊四十三中,原為國中,後開始建立高中部,市區有關部門指導下,兩校為整合教育資源,共謀發展,南校要借重北校的校舍等外部建設,北校要借重南校的師資力量等,最終兩校合為一校,以地理位置而稱南北校。

北校:棗莊十六中北校區,設高一、高二級部、高三級部和國中部。

初一4個班

初二4個班

初三3個班

高一共26個班。

高二共26個班。

高三共26個班。

南校:棗莊十六中南校區

學校領導

校長 王恆連(市中區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市中區教育局推行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黨支部書記 徐秀柱

常務副校長:王瑛(山東省優秀教師,棗莊十佳中學語文教師)

副校長 張開營(分管高三級部)

副校長 劉安向(分管高一級部)

副校長 錢貴彬(高二級部分管校長)

副校長、藝體處主任 李婷(分管藝體處)

副校長 邊常超(分管國中部)

工會主席 張可雲

辦公室主任 李軍

政教處主任 宋詩祥

生活處主任 邱衛國

教務處主任 杜志法

高三級部主任 黃令輝

高二級部主任 顏永澤

高一級部主任 賈傳利

國中部主任 王中偉

地理位置

棗莊十六中北校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光明路東首

棗莊十六中南校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垎塔埠

郵編:277100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四)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山東省實驗中學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二中學
膠州市實驗中學
棗莊市第八中學
滕州市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膠州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回民中學
膠南市第二中學
膠南市第三中學
桓台漁洋中學
沂源縣第二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四中學
濟陽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第一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三中學
煙臺第一中學
中國煙臺赫爾曼格邁納爾中學
濰坊第四中學
諸城市實驗中學
壽光市第一中學
壽光現代中學
高密市第五中學
臨朐實驗中學
濟寧市實驗中學
汶上縣第一中學
鄒城市第二中學
嘉祥縣第一中學
魚台縣第一中學
日照實驗高中
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十七中學
臨沂第二十四中學
費縣實驗中學
莒南縣第一中學
德州市第一中學
慶雲第一中學
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
聊城第二中學
鄆城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六中學
濟南章丘中學
萊陽市第九中學
海陽市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三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六中學
濰坊濱海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禹城市第一中學
嘉祥縣第三中學
東營市墾利縣第一中學
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莘縣實驗高級中學
惠民縣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一中學
鄄城縣第一中學
膠南市第五中學
萊蕪市萊城區鳳城高級中學
棗莊市第一中學
乳山市金嶺中學
泰安長城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三中學
山東省日照第四中學
臨朐第一中學
棗莊市第三中學
高密市第二中學
章丘市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二中學
濟南市第七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
昌樂中學
昌樂第二中學
濟寧市第二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膠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二中新校
鄒城市兗礦第一中學
滕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市第五中學
金鄉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
魚台縣第二中學
泗水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新汶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中學
新泰市汶城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六中學
肥城市礦區中學
寧陽縣第二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五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二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膠南市第八中學
煙臺第三中學
五蓮縣第三中學
莒縣第一中學
日照市嵐山區第一中學
山東省福山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五中學
萊陽市第一中學
臨沂第十八中學
山東省長島中學
郯城第二中學
即墨市第一中
臨沭縣第二中學
山東省蓬萊市第一中學
即墨市第二中學
山東省陵縣第一中學
平度市第一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第一中學
淄博市博山實驗中學
諸城第一中學
臨清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長清區第一中學
東阿縣實驗高中
鄒平縣長山中學
博興縣第二中學
高青縣第一中學
菏澤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九中學
高密市實驗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