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建校於1954年,1960年確定為山東省重點中學。1961年被授予全國文教群英會先進集體,1996年首批通過了省規範化學校驗收,是青島市最早的對外開放學校,接待過包括英國前首相希思在內的數以千計的外國朋友 。

基本信息

簡介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已有近五十年的辦學歷史,其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在青島地區乃至全省享有較高的聲譽,取得了寶貴的辦學經驗。為促進學校持續性發展和向更高層次邁進,結合青島市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實施意見,特制定青島十七中2002—2005年三年發展規劃。

青島市素質教育年度考核、 山東省普通中學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均連年獲優秀等級。 學校占地40560平方米,綠化面積逾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0000平方米,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是市區著名的花園式學校。

學校歷史

青島十七中建校於1954年,1960年被確定為山東省重點中學,1961年被授予全國文教群英會先進集體,1978年恢復山東省重點中學。1995年6月,學校回響青島市政府、青島市教育局“發揮重點中學的辦學資源優勢,改變薄弱學校面貌”的號召,將青島四十中併入青島十七中。1996年學校首批通過了省規範化學校的驗收,在二十世紀成為青島市區唯一一所集省重點中學和省規範化學校於一身的學校。青島十七中是最早的對外開放學校,接待過包括前英國首相希恩在內的數以千記的外國朋友,1984年與日本下關市立日新中學建立了友好關係並經常往來活動。學校1997年開始起聘請外國教師來校擔任英語聽力和口語教學工作,促進了學校英語教學水平的再提高。學校是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藝術工作先進單位,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青島市文明單位標兵,青島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青島市1997—2001素質教育年度考核連續獲優秀等次,98年在省級辦學水平督導評估中獲優秀等級。

學校特色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積極拓展學校辦學模式,實現多層次育人。95年我校受市教委委託承辦了“致明獎學基金班”,現在已經招收八屆學生,已有五屆畢業生,高考本科達線率100%,盛維正同學在2002年高考中獲青島地區理科狀元,劉偉峰等同學多人次在高考中獲青島地區獲山東省單科狀元,趙桂玉等多名同學考入或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牌高校,致明班的辦學效益多次被新聞媒體宣傳報導,並受到捐助人李信麟先生和萬致明女士(美籍華人)及上級領導的好評。1995年開始,學校每年招收一個高中藝術特長班,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加特長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特長班”也已有五屆畢業生,專業合格率達100%,每年都有90%左右的學生進入包括中央美院、清華大學在內的高等院校學習深造,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另外,學校每年都有近40人以高水平運動員或藝術特長生的身份考入高等院校,使這些學生的特長得到更好的發展。

加強校本培訓,提前完成了新老教師更替,形成良性循環。一流的師資隊伍是建設一流學校的保證。早在80年代末,學校領導就高瞻遠矚,預見到教師的年齡層次結構會導致斷層,為此就把“提前完成新老教師更替,及早形成良性循環”定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多年來,學校始終圍繞上述目標,積極完善各種制度和校本培訓,全面啟動“名師工程”和“三五十工程”(青年教師的培養計畫),從各方面、全方位積極構建一支“結構合理、師德優良、業務精湛、敢於爭先” 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真正形成了我校現有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優良化。
從每年的數據統計看,校本培訓的效果明顯:具體包括:教師的論文發表或獲獎的人次數明顯增加;每學年全市舉行市級以上公開課或評優課的人次數在同類學校中最多;大部分青年教師都能獨當一面,有自己的研究課題,且成果較多;各學科被列為青島市骨幹教師的人數在同類學校中也是較多的。

狠抓教育教學改革,發揮好教科研的先導作用。多年來,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先導、以改革求發展。早在1995年學校就成立了科研處,並設專職人員3—5人,專職科研處主任1人。學校每年都有校級研究課題、組級研究課題若干,1997年學校承擔了青島市“九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普通高中課程結構改革,即“三板塊”(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課程結構改革的實驗研究,2001年已成功結題,2002年上半年通過了專家組的成果鑑定。此項改革成果明顯,推動了全市的“三板塊”教學工作的開展,也為我校現在的新課程計畫落實、研究性學習的順利開展形成了良好的鋪墊。現在學校的“十五”課題——“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課的試驗研究”已被列入青島市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於2002年10月份已經開題研究。這一課題實際上是九五課題的延續,也是新的課程理念下的活動課的有益探索。學校將圍繞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展開多個組級課題的探索實施,以進一步推進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力度,促進學校的教學改革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另外,學校是國家級試驗課題“雙語教學”的試驗學校,同時還是國家級課題“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試驗基地學校,學校將認真配合課題研究,做好相應的工作。

學校不斷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和新形式、新情況,圍繞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為切入點,以教法改革和學法指導為改革重點,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效果。兩個教學法(英語組的“精泛結合、整體閱讀”和物理組的“模型覆蓋式教學法”)被評為青島市優秀教學法;不同學科的多種教學模式被評為優秀教學模式並被選編在相應教材上;學校先後參加省市評優課獲獎人次數、每年舉行省市公開課及示範課人次數、論文獲獎或發表論文篇數等都位於兄弟學校之首。幾年來,學校的教學成績一直保持穩步提高也得益於學校的教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連續被評為“青島市教科研工作先進集體”。

完善“四制改革”,堅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並重。從80年代末,我校在青島市率先進行了“四制改革”的試點工作。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學校先後進行了校長負責制、崗位責任目標制、績效工資制、教職工全員聘任制的改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用人機制和分配製度,極大的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學校在加強依法治校的同時更注重以德治校,定期召開教代會;還建立了校務公開制度,校務公示欄;成立了校務委員會並定期召開會議;還設有“校級領導接訪日”、“校長信箱”,大大推進了學校民主化管理的進程,使學校的發展目標和工作要求內化為廣大教職工的生存需要和工作需要。特別是在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總要求下,學校也更關注教師的自身發展和身心健康的需要,積極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工作與學習環境,以最大限度的促進教師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學校發展思路

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儘管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在硬體建設上、軟體建設上與北京、上海等一些教育發達地區的名校相比、與本省的先進學校相比還有差距。我們必須堅定不移的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強化“一個中心”——教學工作;圍繞“兩個主題”——改革和發展;積極落實“三個服務於”——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家庭、服務於學生;努力達到“四高”目標—“高質量、高素質、高水平、高效益”,全方位、多渠道的積極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協調發展和持續性發展,求真、求實、求新、求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學校是省重點高中,多年來,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追求人格完善”的辦學思路,走過了從不穩定到穩定、從穩定到特色的發展階段,現正處在由發展階段向成熟階段的過渡時期,學校的管理已經從規範有序的剛性管理轉化為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結合,在物質建設和文化建設上已經向更注重文化建設轉軌,廣大教職員工對學校的發展要求和各種規範要求取得認同並逐漸形成一種內在的精神追求,在辦學特色上更加追求在原有基礎上的全面發展。學校的教學質量穩步發展,辦學水平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我們將乘勢而上,進一步突出質量與效益,進一步突出改革與發展,使學校已有的優質資源得到進一步拓展升華和壯大,積極開發新的發展區和資源生長點,追求學校外顯的辦學水平和內隱的辦學精神、教育過程全面優質。

學校發展方向

結合學校已有基礎和實際狀況,學校今後三年的主攻方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結合學校“三五十”工程和“名師”工程的實施,加強對骨幹教師的培養,積極構建適應時代要求和學校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2、以新課改為推動力,增強全體教師的課程意識,深化新課程改革。
3、創建體現德育工作的時代性、針對性、自主性和人文性的適應當前學生教育的德育教育體系;
4、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加強課堂教學改革,促進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圍。
6、突出“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完善“全面發展+人文見長”的辦學特色。
7、完善學校自評制度,建立有利於教師發展和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的教學評價體系和促進學生自信、自主、成功的教育評價體系。

學校成績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教學成績一直穩步提高,高考成績穩居全市前列。2002年、2003年2004年高考分別共有302名、340名、280名學生被高等院校本科錄取。 1995年學校受青島市教育局的委託,承辦了由李信麟教育基金會資助的“致明獎學金班”以來,已招收學生十屆。該班高校上線率100%。名牌院校錄取率達60%左右。至此,在已經大學本科畢業的三屆“致明班”學生中,據不完全統計,首屆畢業生有6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27人取得碩士學位;99屆畢業生已有5人攻讀博士學位, 25人正在攻讀碩士學位;2000屆畢業生已有27人正在攻讀碩士學位、其中2人碩博連讀。首屆畢業生劉偉峰同學獲山東省物理單科狀元,現中國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99屆畢業生王術寬現免試推薦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2000年趙桂玉同學考入北大,現保送協和醫科大學直博生;2002年盛維正同學以青島地區理科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2004年殷實同學以全國化學奧賽一等獎的優異成績保送上海交通大學本碩連讀。98屆畢業生王展坤同學曾作為中國第一名在校大學生赴南極考察,現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校生髮展態勢喜人,高三“致明班”13人進入青島市前100名,高二“致明班”22人進入青島市前100名, 高一“致明班”10人進入青島市前100名。 2003年為進一步發揮“致明班”的辦學效應,扶助市內四區優秀貧困生,教育局委託我校承辦一個與“致明班”平行的優秀貧困生獎學金班——“弘毅獎學金班”(現為“福彩獎學金班”)。在全社會的關注和學校領導教師的關愛下,該班發展態勢良好。 青島十七中美術班於1995年正式創辦,十年時間辛苦耕耘,不斷完善,至此已經送走7屆畢業生,為500餘名優秀學子圓了大學夢。2002年、2003年、2004年共為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院培養優秀人才56人。已成為全國名牌藝術院校的生源基地。2005年美術專業考試也已結束,十七中美術班成績再創輝煌。其中6人取得清華大學專業合格證,14人取得中央美院專業合格證,12人取得中國畫院專業合格證,24取得江南大學專業合格證。 學校的體育、藝術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籃球、排球、足球、田徑訓練水平突出,多次在省、市級比賽中獲佳績。體育特長生100%升入高校,每年為藝術院校輸送20多名學有特長的學生。 校園文化 一年一度的學校藝術節、讀書節、體育節、科技節等活動活躍了學習生活,提高了學生自主教育水平。學校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微機興趣小組、文理科興趣小組、天文興趣小組、英語角等等,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全天候地為學生營造健康良好,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學生技藝的展現和情感的抒發,提供契機,搭設平台.在學校的組織下,學生自己創辦的校刊《北斗》、《晨曦》深受廣大師生歡迎。學生在參加青島市組織的一系列活動中,屢創佳績,2001年青島市“首屆中國小創新與實踐能力成果展”優秀組織獎,青島市十一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優秀組織獎,青島市12屆市長杯足球賽男子組高中冠軍,青島市中國小澳柯瑪電腦杯電腦程式設計競賽高中團體第一名,海信電腦杯網路先鋒知識大賽優秀組織獎。2002年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讀書與實踐”活動優秀組織獎,青島市首屆英語和國語文學作品朗誦大賽團體一等獎,青島市“天泰杯”寒假徵文比賽優秀組織獎,青島市首屆中學生電視辯論賽特別貢獻獎。 經過五十年的發展積累,青島十七中已經成為了輻射四方、享譽青島、聞名全省的省重點中學。她像黃海岸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照徹昊天;她如北嶺山巔的一棵鬱郁蒼松,澤被後世。桃李花千樹,群星耀四方。願青島十七中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榮譽

1983年與日本下關市立日新中學結為友好學校;2001年與澳大利亞瑪利耶維特學校結為友好學校;2005年與美國康州威斯頓高級中學結為姊妹學校。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學校衛生先進單位”、“全國中學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讀書活動示範校”、“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花園式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青島市文明單位標兵”、“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青島市十佳師德建設先進集體”、“青島市教科研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四)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山東省實驗中學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二中學
膠州市實驗中學
棗莊市第八中學
滕州市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膠州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回民中學
膠南市第二中學
膠南市第三中學
桓台漁洋中學
沂源縣第二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四中學
濟陽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第一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三中學
煙臺第一中學
中國煙臺赫爾曼格邁納爾中學
濰坊第四中學
諸城市實驗中學
壽光市第一中學
壽光現代中學
高密市第五中學
臨朐實驗中學
濟寧市實驗中學
汶上縣第一中學
鄒城市第二中學
嘉祥縣第一中學
魚台縣第一中學
日照實驗高中
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十七中學
臨沂第二十四中學
費縣實驗中學
莒南縣第一中學
德州市第一中學
慶雲第一中學
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
聊城第二中學
鄆城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六中學
濟南章丘中學
萊陽市第九中學
海陽市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三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六中學
濰坊濱海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禹城市第一中學
嘉祥縣第三中學
東營市墾利縣第一中學
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莘縣實驗高級中學
惠民縣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一中學
鄄城縣第一中學
膠南市第五中學
萊蕪市萊城區鳳城高級中學
棗莊市第一中學
乳山市金嶺中學
泰安長城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三中學
山東省日照第四中學
臨朐第一中學
棗莊市第三中學
高密市第二中學
章丘市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二中學
濟南市第七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
昌樂中學
昌樂第二中學
濟寧市第二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膠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二中新校
鄒城市兗礦第一中學
滕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市第五中學
金鄉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
魚台縣第二中學
泗水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新汶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中學
新泰市汶城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六中學
肥城市礦區中學
寧陽縣第二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五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二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膠南市第八中學
煙臺第三中學
五蓮縣第三中學
莒縣第一中學
日照市嵐山區第一中學
山東省福山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五中學
萊陽市第一中學
臨沂第十八中學
山東省長島中學
郯城第二中學
即墨市第一中
臨沭縣第二中學
山東省蓬萊市第一中學
即墨市第二中學
山東省陵縣第一中學
平度市第一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第一中學
淄博市博山實驗中學
諸城第一中學
臨清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長清區第一中學
東阿縣實驗高中
鄒平縣長山中學
博興縣第二中學
高青縣第一中學
菏澤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九中學
高密市實驗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