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第一中學

鄆城第一中學

山東省鄆城第一中學始建於1950年,是菏澤市第一所省級規範化學校,是菏澤市第一所獲得國家級“科研教改先進實驗學校”稱號的基礎教育學校,是菏澤市目前唯一一所國家級綠色學校和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學校。學校坐落在古鄆“文化搖籃”桑園舊址之上,地處鄆城五代唐塔風景區西臨,育才路中段。占地面積190餘畝,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學校教育設施先進完備,為學生全面成才和教師進行現代化教育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辦學文化

學校圖片 學校圖片

辦學理念: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和幸福奠基。

校魂:勇創一流,永不滿足。

校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校風:文明、博學、求實、創新。

教風學風: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

育人目標:目標誌向高,知識基礎牢,創新能力強,心理素質好。

學校發展

辦公樓 辦公樓

學校1956年被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學,1996年榮膺省級規範化學校,1998年被確定為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1999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2001年被評為山東省綠色學校,2002年被評為山東省生物奧林匹克競賽優勝學校。自95年以來學校獲地(市)級榮譽稱號30餘頂、省級榮譽稱號10餘項、國家級榮譽稱號5項,被授予“山東省教育廳重大課題重點研究基地”、“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實驗基地”。學校承擔省科研課題6 項,國家級科研課題2項.

為進一步發揮鄆城一中在我縣教育中的龍頭帶動作用,改善辦學條件,合理最佳化教學資源,發揮好鄆城一中辦學的規模效益和社會效益,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縣委縣政府依據國家和省、市“十二五”規劃和山東省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決定投資興建鄆城一中新校區,占地300畝,總建築約17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6億元,辦學規模150個班,學生7500人,教職工550人。新校區按照“辦學條件標準化、校園環境園林化、教學手段現代化、發展目標國際化”的要求,高起點、高標準,實現現實與未來、整體與局部、功能與環境、效率與效益的和諧統一,實現鄆城一中向現代名校的歷史性跨越。目前,新校區建設正穩步推進。

教學設施

鄆城第一中學占地面積151畝 ,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有教學樓、 辦公樓、科技樓、圖書樓、實驗樓、階梯教室、教工和學生宿舍樓、學生餐廳、體育館、麗媛藝術樓等教學和生活設施。學校設有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實驗室>個、高標準微機室3個(師生用微機達320餘台)、現代化語音室2個,學校圖書館藏書10萬餘冊,各種期刊400餘種。學校建有閉路電視教學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衛星地面接收系統、教學雙向控制系統、語音聽力教學系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

另下轄兩個中學——英華中學、建華中學(原鄆城三中,後與鄆城一中合併,稱“建華中學”)。

師資力量

鄆城一中現有教職工345人,任課教師242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56人,省級以上優秀教師10人,省市教學能手21人,縣教育明星7人.

鄆城第一中學具有全市一流的硬體建設、一流的學校管理、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自年以來,高考本科錄取人數連續九年獲全市一中之冠。

教學成就

鄆城第一中學 鄆城第一中學

學校提出了“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和幸福奠基”;“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靠思考發展才智,憑活動積累素質”等現代化教育理念,鄆城一中全體師生勵精圖治,奮力拚搏,全力發展學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早日跨入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先進行列。 鄆城一中具有全市一流的硬體建設、一流的學校管理、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自年以來,高考本科錄取人數連續九年獲全市一中之冠。

1995-2007年每年的本科錄取人數依次是:321人 353人 389人 436人 481人 543人 580人 620人,660人,900人,802人和858。 鄆城一中2007年高考再創佳績,一本錄取238人,比06年增長62人;本科錄取總計907人,比06年增長49人。其中應屆本科錄取546人,比06年增長107人。升學率穩居全市第一。

.

辦學目標

校園美景 校園美景

鄆城第一中學面對新世紀確立了“三個三”的辦學目標:即

實施“三名工程”——鑄名師、育名生、辦名校,落實以人為本;

培養學生的“三自能力”——自理能力、自治能力、自學能力,落實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強化“三個意識”——問題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落實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本。

校園文化

學校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校園活動 校園活動

結合實際,注重校園文化的載體建設,注重校園文化的舉措創新,注重校園文化的積澱、提煉、升華。 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多方面得到進步。

鄆城一中現有包括校編輯部、光影攝影社、新陽文學社、晨鐘文學社、天馬行空表演社、涼音頌吧、愛心社等在內的十餘個學生社團,極大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並在校內印刷發行《鄆城一中校刊》、校報、《手心寫執(校編輯部)》、《叮咚(晨鐘文學社)》、《淺笙(新陽文學社)》等刊物。

為方便新生對學校生活的了解,現將學校長期舉辦的活動列出。

活動名稱 活動時間 活動形式
元旦晚會 一月 在學校階梯教室舉辦元旦慶祝晚會
參觀魯西南戰役博物館 清明節 祭掃烈士墓、參觀戰役紀念館
歌詠比賽 新生入學第一學期 以班為單位參加歌詠比賽(高一新生)
級部籃球賽
運動會 春季或秋季 在操場舉辦運動會(約兩天)
藝術節 12月 形式豐富多彩
社會實踐 參觀鄆城企業等
社團活動 周六、周日 根據社團類型不同有所差別
其他 不定期 學校邀請知名學者進行演講

知名校友

近六十年來,學校在歲月風霜的洗禮中,經歷了艱苦創業,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不斷發展壯大曲折而又輝煌的歷程,以其獨特的人文精神、厚重的歷史積澱和一流的教學業績名揚四海,為國家和社會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可謂“群星燦爛,人才輩出”,著名歌唱家彭麗媛、高級外交官劉貴今、北京軍區副政委楊建亭(中將) 等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坐落於宋江故鄉的鄆城一中正不斷的培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彭麗媛

鄆城第一中學 鄆城第一中學

彭麗媛,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當代民族聲樂代表人,中國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年輕的文職將軍,也是深受軍內外觀眾喜愛的著名軍旅歌唱家,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青聯聯合會副主席,總政歌舞團第一批“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第一批“政府津貼”,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全國婦聯執委,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兼職教授,總政歌舞團藝術指導。

彭麗媛14歲由鄆城一中考入山東藝術學院中專部,專攻民族聲樂。1980年代表山東濟寧藝術學校到北京參加文藝匯演時,以歌曲《包楞調》、《我的家鄉沂蒙山》震動京城音樂界。國家派她出訪了歐洲六國演出,深受歡迎。18歲參軍成為軍隊的一名文藝戰士,她的足跡遍及邊海防前線,營房哨所到處都迴蕩著她的歌聲。老山前線、長江抗洪第一線、雪域高原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是解放軍官兵心目中的一顆明星。後考入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攻讀大專,大學本科,以及碩士研究生。先後師從聲樂教育家王音鏇教授和著名的聲樂教育家金鐵林教授。1990年5月,通過論文答辯,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經歷了十二年音樂院校的學習。

1982年,參加中央電視台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出,並隨即演唱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愛你,塞北的雪》而贏得大半箇中國的觀眾。

1984年,她正式由前衛歌舞團調入總政歌舞團。並連獲國家級大獎。

1985年,獲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全國聶耳、星海聲樂作品比賽‘民族唱法組’”金牌。繼而又因主演中國大型歌劇《白毛女》獲全國戲劇界最高獎第三屆“梅花獎”。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推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最年輕的理事。

1990年,彭麗媛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新加坡舉辦了大型獨唱音樂會,時任新加坡總統王鼎昌先生前來觀看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多次代表國家到世界各地訪問演出,足跡遍布50多個國家。她努力把中國歌劇和中國民族聲樂推向國際舞台。

2005年9月應“聯合國成立60周年”組委會之邀,在美國紐約著名的林肯藝術中心首演中國歌劇《木蘭詩篇》,大獲成功。並榮獲林肯藝術中心藝術委員會頒發的“傑出藝術家”獎。

2007年8月1日,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之際,彭麗媛推出她的新專輯《我的士兵兄弟》。專輯中精選了她多年來演唱的軍事題材的歌曲《我的士兵兄弟》、《軍港之夜》、《我愛祖國的藍天》、《戰士與母親》、《十送紅軍》、《洗衣歌》、《天路》、《軍港之夜》、《共和國之戀》、《我的祖國》、《當那一天來臨》、《小白楊》等歌曲,既是她用心血和汗水對中國軍旅藝術寶庫的無私奉獻,也是對中國民族聲樂教材的充實,將在中華民族藝術史冊中留下光輝的一筆。彭麗媛的導師、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林在《我的士兵兄弟》座談會上講話,他說彭麗媛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民族藝術家,她在學習老一輩歌唱家歌唱藝術的基礎上,成功地探索了用科學發聲法來表現民族歌曲的歌唱方式,她的成功是中國民族聲樂的的一個典範。著名鋼琴表演藝術家劉詩昆在會上發言說,彭麗媛博取眾家之長,匯集百家之精華,勇於創新、敢於不斷突破自己,堅定不移地在中國民族聲樂這條路上發展、開拓,彭麗媛為中國民族聲樂和軍旅聲樂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彭麗媛從最初演唱《我的家鄉沂蒙山》到《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愛你塞北的雪》,標誌著她藝術發展的第一里程;後隨著《高天上流雲》、《說聊齋》、《我們是黃河泰山》、《父老鄉親》、《白髮親娘》、《在中國大地上》、《我屬於中國》、《珠穆朗瑪》、《天地喜洋洋》、《江山》、

《世紀春雨》、《飛雪迎春》、《香江明月夜》等原創歌曲的推廣,彭麗媛步步走向輝煌。由彭麗媛主演首演的歌劇有:《白毛女》、《黨的女兒》、《悲愴的黎明》、《木蘭詩篇》等,參加製作並演出的中國歌劇經典唱段有:《小二黑結婚》、《江姐》、《劉胡蘭》、《洪湖赤衛隊》、《紅珊瑚》等。

彭麗媛到過許多革命老區、邊疆海防、軍營哨所、貧困山區、雪域高原、少數民族地區和工農業生產科研第一線,和全國的老百姓心連著心,她的藝術生涯深深地根植於人民民眾之中。她的藝高德重在中國深入人心,她和她的演唱藝術深受中國大眾和海外華人的喜愛和歡迎,她的歌曲在海內外華人中廣為傳唱。彭麗媛多次代表國家到世界各地訪問演出,足跡遍及北美洲、南美洲、歐洲、澳洲、亞洲以及香港、台灣、澳門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地,彭麗媛都能以 “中國民族聲樂”的多彩多姿贏得當地觀眾的喝彩,人們由衷地稱彭麗媛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來自仙境的歌神”。彭麗媛是擁有聽眾群最多的歌唱家之一。

彭麗媛良好的音樂內涵和學習音樂二十多年的基本功底,使她的演唱揮灑自如,她將繼續對民族聲樂進行研究與探索,使自己的演唱藝術更趨完美。

1987年9月1日與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習近平結為夫婦。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四)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山東省實驗中學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二中學
膠州市實驗中學
棗莊市第八中學
滕州市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膠州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回民中學
膠南市第二中學
膠南市第三中學
桓台漁洋中學
沂源縣第二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四中學
濟陽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第一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三中學
煙臺第一中學
中國煙臺赫爾曼格邁納爾中學
濰坊第四中學
諸城市實驗中學
壽光市第一中學
壽光現代中學
高密市第五中學
臨朐實驗中學
濟寧市實驗中學
汶上縣第一中學
鄒城市第二中學
嘉祥縣第一中學
魚台縣第一中學
日照實驗高中
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十七中學
臨沂第二十四中學
費縣實驗中學
莒南縣第一中學
德州市第一中學
慶雲第一中學
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
聊城第二中學
鄆城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六中學
濟南章丘中學
萊陽市第九中學
海陽市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三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六中學
濰坊濱海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禹城市第一中學
嘉祥縣第三中學
東營市墾利縣第一中學
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莘縣實驗高級中學
惠民縣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一中學
鄄城縣第一中學
膠南市第五中學
萊蕪市萊城區鳳城高級中學
棗莊市第一中學
乳山市金嶺中學
泰安長城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三中學
山東省日照第四中學
臨朐第一中學
棗莊市第三中學
高密市第二中學
章丘市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二中學
濟南市第七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
昌樂中學
昌樂第二中學
濟寧市第二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膠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二中新校
鄒城市兗礦第一中學
滕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市第五中學
金鄉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
魚台縣第二中學
泗水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新汶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中學
新泰市汶城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六中學
肥城市礦區中學
寧陽縣第二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五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二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膠南市第八中學
煙臺第三中學
五蓮縣第三中學
莒縣第一中學
日照市嵐山區第一中學
山東省福山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五中學
萊陽市第一中學
臨沂第十八中學
山東省長島中學
郯城第二中學
即墨市第一中
臨沭縣第二中學
山東省蓬萊市第一中學
即墨市第二中學
山東省陵縣第一中學
平度市第一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第一中學
淄博市博山實驗中學
諸城第一中學
臨清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長清區第一中學
東阿縣實驗高中
鄒平縣長山中學
博興縣第二中學
高青縣第一中學
菏澤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九中學
高密市實驗中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