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第二中學

高密市第二中學

高密二中系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和濰坊市重點調度的普通高中。學校地處城北工業園,始建於1956年10月,占地120畝,建築面積3.9萬餘平方米;現有教學班45個,教職工236人,在校學生2600餘名。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從嚴治校、規範辦學、制度創新、狠抓落實,始終堅持以家長的需要、學生的前途作為自己的辦學方向,各項工作均實現了優質快速發展。學校多次榮獲濰坊市政府教學成果獎和創新燎原獎,《課堂教學對半講練法》和《“捆綁式”教學評價法》等已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教育品牌,三省八市90餘所學校(單位)的幹部、教師曾慕名前往考察,由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主辦的《中國小校長》曾對該校的辦學經驗進行過全方位的報導。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高密市第二中學高密市第二中學

高密市第二中學創辦於1956年,學校位於高密市夏莊鎮駐地西北角,占地近100畝,總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現有高中教學班28個,在校學生1500多人。學校現有中高級教師56人,市級以上優秀教師36人,今年又從師範院校招聘了20多名應屆本科畢業生和40多名優秀專科應屆畢業生,屆時將極大地最佳化我校的師資結構。學校擁有38個標準教室和一個多媒體教室,配備有先進的電化教學設施,學校還擁有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聲像閱覽室等16個科技活動室,校園環境優雅、和諧,文化氛圍濃厚。 

四十多年來,高密二中先後向國家輸送各類人才萬餘人。其中留學生,研究生四百餘人,科級以上幹部和中級以上職稱的科技工作者達300餘人。學校由此先後獲得“濰坊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濰坊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教學、體育、衛生和群團工作也多次受到了省級表彰與獎勵。 學校實施“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發展戰略,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立足點,以教研教改為增長點,以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為切入點,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實現了教學體系科學化,學校管理規範化,重大決策民主化,教育思想現代化,教學設施精良化,師資隊伍精英化。

校園文化

校訓:

有所作為

校風

高雅務實

教風:

牢記“三個一切”,實施以學

法教學為主的針對性教學

學風:

落實“三個凡是”,絕不把任何一個問題留給明天

核心價值觀:讓每一個高密二中的學生都有所作為 

辦學特色

自二OOO年七月中旬組建新的領導班子以來,在市委、市府、市教委的親切關懷下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著“崇尚卓越,追求一流”的辦學理念建立健全了各種機制,對學校全方位實行了科學化、規範化管理,做出了一篇連一篇的大文章。8月1日—4日,我們召開了七屆四次教代會,審議通過了全員聘任和分級聘任的方案、條例,健全了評聘機制。8月18日,邀請駐地鄉鎮黨委和周邊鄉鎮教委、中學的主要領導出席我校新學年開學典禮,進一步密切了與周邊鄉鎮的關係。10月12日—29日,召開八屆一次教代會,制訂學年工作常規和學校發展五年規劃,建立健全了目標管理機制;審議通過了《績效考核方案》、《師德等級評定辦法》和《先進個人評選與獎勵辦法》等34個檔案,建立健全了考評機制。11月17日召開教學工作專題會議,出台《教學工作指導意見》和《學生學習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教與學兩方面的規範化管理。隨著12月21日首屆團員、學生代表大會的勝利閉幕,以“自理、自製、自立、自強”為核心內容的學生管理機制也應運而生。現在我校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監督檢查機制、考核評估機制和信息反饋機制,各職能部門也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做到了責、權、利的有機統一。市委、市府領導則多次蒞臨我校指導工作,為我們提出了大量寶貴的指導性工作意見,為我校發展建設指明了方向。

為全面提高師生素質,我校一方面啟動了“雙名工程”,一方面狠抓了教科研工作,充分發揮了名師、名生和教科研這三個“龍頭”的帶動作用。學校出台了《鼓勵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幾項規定》等檔案,為鼓勵教師脫穎而出提供了制度保證;為儘快實現師資隊伍精英化,我們採用“培養+引進”的模式。一方面聘任了校內的首席教師和骨幹教師,每月發給300元和150元的科研津貼,充分調動了拔尖教師教科研和傳幫帶的積極性。通過導師傳幫帶以及舉辦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修班、課堂教學大比武和隨高三考試等活動,把系統培養青年教師的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建立領導幹部推門聽課制度和舉行骨幹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比賽、電教優質課評比、教師“三筆”字、國語水平測試使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通過加強大小集體備課、開展微格教學研究,既提高了教師的教研、教改能力,又把每一節課上成優質課。通過出台並認真實施備課、上課、聽課、作業批改和單元過關考試等方面的明確規定和嚴格要求,把教學常規落到了細處。通過出台《教研課題管理辦法》和《特色課堂教學獎評選辦法》,大大激發了廣大教師向教科研要效益、要質量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定期聘請教育專家、大學教授、本市知名教師到二中做報告和派出教師參加有關業務培訓、觀摩各級公開教學,幫助本校教師不斷地充實頭腦,提高水平。與此同時,我校又加大了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截至3月底,先後與山師大、曲師大、齊齊哈爾師大等省內外院校的27名應屆本科畢業生簽訂了招聘協定。學校現擁有本科學歷教師95人,學歷達標率為96%;擁有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含優質課、教學能手)36人,占任課教師總人數的40%。總之,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骨幹教師隊伍在我校已經形成。 

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我校則分別通過召開團員、學生代表大會,舉辦中學生黨校,實行文明項目自律書和實行班級值周制度,讓學生承辦文體藝術節、春季田徑運動會,以競選的方式組建學生會及中學生社團、設立幹部學生助理團等,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辦事、學會創造”的具體育人目標得到了落實,使德、智、體、美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通過成立虛擬的“特長提高班”和“糾偏補弱班”等,為全體同學架起了通向高考成功的立交橋,使他們中的每個人都能獲得不同層次的提高。我們出台實施了關於考試、競賽、發表作品等方面的獎勵辦法,並先後以1000——1500元的巨額重獎了在高考、中考、統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數十名學生,以600餘元的高額重獎了在全國競賽中榮獲大獎的優秀學生,以數萬元的重金獎勵了50%以上的榮獲過各種優秀先進榮譽稱號的莘莘學子,形成了促使優秀生迅速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為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在今年中考中,學校還將根據考生在全市的成績名次進一步加大獎勵力度。同時,為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明確的辦學思想和明晰的辦學思路,我們於2000年下學期對校園進行了大規模、全面的校園文化建設,確立了“有所作為”的校訓,並以此為紅線,確立了由“四高”(高品位,高質量,高境界,高風格)、“五雅”(雅道,雅言,雅觀,雅趣,雅量)和“六實”(做人誠實,思想樸實,學業紮實,身體結實,作風踏實,辦事落實)構成的“高雅務實”的校風,以及“牢記‘三個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實施以學法教學為主的針對性教學”的教風和“落實‘三個凡是’(凡是學過的都要會,凡是做過的都要對,凡是需要記憶的都要背),絕不把任何一個問題留給明天”的學風。還進行了辦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廁所文化建設,真正做到了讓每個景點都育人,每面牆壁都說話。 近一年來,全校先後有8個教科研課題被市教科院批准立項,學校也因此而被全國重點中學教科研聯合體聘任為理事校;教師共有100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學生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作品150多篇;98級3班學生張明財在今年的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學校當即獎勵他現金600元,並同時獎勵指導教師600元。 

近一年來,學校樹立大服務意識,為改善師生的工作、生活、學習條件做了大量工作。能容納40戶教師,總建築面積為4500餘平方米的教師公寓樓即將竣工,建起了教工餐廳(早晨免費供應豆汁)方便了教師就餐,定期為家不在本校的教師過生日,夏季為教師購買了飲水機,冬季為教師購進了烤火煤,汛期到來之前為教職工家屬院修好了地下排水道,立冬之後就為教師、學生的所有宿舍封好了後窗;每到寒暑假都為學習優異的教職工子女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設立資助貧困生的勤工助學崗(每月可獲得50—80元不等的報酬),建立了“減、免、貸、獎”的貧困生資助體系;開通了學生直通車,設立了公車二中站,方便了教師、學生的交通;設立了家長接待日,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為學校和家長之間開闢了良好的溝通渠道;每學期為師生進行查體;實行封閉式管理,嚴格杜絕了社會不良習氣的侵襲,使學生做到了人身安全,思想健康,學習專心。這一切,都使教師、學生感受到了學校大家庭的溫暖與可愛。學校還實行開放式辦學,以為學生一生幸福負責的態度,全面照顧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特意從濰坊學院等院校聘請了8名教授作兼職教師,定期為教師和學生作報告並提供心理諮詢。與此同時,通過開展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為教師全面掌握學生情況、因材施教,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學校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就大大加快了硬體建設步伐,逐步實現了教學設施精良化。學校以“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與套用”為突破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多方籌措資金300多萬元,相繼建立了擁有120台北大方正電腦的微機室兩個,建起了聲像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和韶華電視台,給每個教學班都配置了高清晰度的3M1700投影儀,建起了校園多媒體信息網,信息教育的觸角已延伸到每一個學生身邊。幫助87名教師實現了微機辦公(人手一台)。教師們用計算機備課,用多媒體演示,用網路來教學,做到了信息資源的共享,改變了陳舊的教學模式,給學生一種全新的感覺,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與此同時,總建築面積達1萬餘平方米的高標準的綜合教學大樓一期工程於2000年10月份破土動工,預計到2001年8月份即可交付使用。一棟能容納1800餘人的高檔次學生公寓和一個能容納39個住戶的教師公寓樓及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的教學樓二期工程也將於2001年秋季開工。學校先後榮獲“省校舍改造先進單位”和“濰坊市美化綠化先進單位”。 

由於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辦學宗旨,贏得了全校師生員工和社會各界的高度信賴與大力支持,從而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在市教委組織的2000年度綜合督導評估中,我校榮獲了教學工作先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教科研工作先進學校、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師德建設優秀集體以及檔案管理先進單位等8項大獎,獲獎項目列全市普通高中之首。在春節前的市統考中,我校多數學科的成績均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 

高密二中,這所已逾不惑之年的老校,正乘著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強勁東風,朝著更高、更新、更好的宏偉目標大踏步前進!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四)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山東省實驗中學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二中學
膠州市實驗中學
棗莊市第八中學
滕州市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膠州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回民中學
膠南市第二中學
膠南市第三中學
桓台漁洋中學
沂源縣第二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四中學
濟陽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第一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三中學
煙臺第一中學
中國煙臺赫爾曼格邁納爾中學
濰坊第四中學
諸城市實驗中學
壽光市第一中學
壽光現代中學
高密市第五中學
臨朐實驗中學
濟寧市實驗中學
汶上縣第一中學
鄒城市第二中學
嘉祥縣第一中學
魚台縣第一中學
日照實驗高中
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十七中學
臨沂第二十四中學
費縣實驗中學
莒南縣第一中學
德州市第一中學
慶雲第一中學
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
聊城第二中學
鄆城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六中學
濟南章丘中學
萊陽市第九中學
海陽市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三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六中學
濰坊濱海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禹城市第一中學
嘉祥縣第三中學
東營市墾利縣第一中學
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莘縣實驗高級中學
惠民縣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一中學
鄄城縣第一中學
膠南市第五中學
萊蕪市萊城區鳳城高級中學
棗莊市第一中學
乳山市金嶺中學
泰安長城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三中學
山東省日照第四中學
臨朐第一中學
棗莊市第三中學
高密市第二中學
章丘市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二中學
濟南市第七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
昌樂中學
昌樂第二中學
濟寧市第二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膠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二中新校
鄒城市兗礦第一中學
滕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市第五中學
金鄉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
魚台縣第二中學
泗水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新汶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中學
新泰市汶城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六中學
肥城市礦區中學
寧陽縣第二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五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二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膠南市第八中學
煙臺第三中學
五蓮縣第三中學
莒縣第一中學
日照市嵐山區第一中學
山東省福山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五中學
萊陽市第一中學
臨沂第十八中學
山東省長島中學
郯城第二中學
即墨市第一中
臨沭縣第二中學
山東省蓬萊市第一中學
即墨市第二中學
山東省陵縣第一中學
平度市第一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第一中學
淄博市博山實驗中學
諸城第一中學
臨清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長清區第一中學
東阿縣實驗高中
鄒平縣長山中學
博興縣第二中學
高青縣第一中學
菏澤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九中學
高密市實驗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