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縣第一中學

汶上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汶上縣第一中學簡稱汶上一中,創建於1943年7月,原名“省立汶上中學”,現為濟寧市重點高中之一,省級規範化學校。學校占地230餘畝,建築面積6萬餘平方米。現有76個教學班,教職工356人其中專任教師245人,專任教師全部達到本科學歷,師德高尚,學術精湛,教學成績突出。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17人,這17位研究生中教學水平與素質、能力都非常卓越,他們深入教學研究工作並認真研究素質教育,師資非常雄厚。學校內設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教科室、電教處。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汶上縣第一中學汶上縣第一中學
汶上縣第一中學創辦於創辦於1942年,原校址在縣城孔廟內,占地20餘畝,日偽縣公署教育科長胡介亭兼任校長。初辦時有2班學生120人,教職員11人。學校附設簡師1班。1945年8月日軍投降,學校由國民黨政府接管。1946年1月汶上全境解放,原汶上中學停辦。是年2月,在原汶上中學校址設東平中學汶上分校,鄭光充任分校主任,招兩班學生100人。6月易名汶上師範學校。9月蔣軍進犯,師生北撤,後併入冀魯豫第七中學。1947年10月,國民黨政府恢復汶上中學。次年7月國民黨軍隊敗退,學校再次停辦。

1948年10月,縣民主政府恢復汶上中學,賈子賢任校長。11月易名山東省立汶上中學。1949年學校占地面積擴大為66.16畝,建教室兩口,擴招國中、初師各1班,總計8班345人,教職工35人。

1951年停設師範班。1956年2月,校長魏振生、教師李恆懋被評為山東省模範教師。1956年汶上中學辦成完全中學,張辛銘任校長。時招高中兩班,學生102人。1958年序列為汶上縣第一中學,附招中師兩班。次年秋,高中班、中師班遷往現校址稱“一中南校”,國中仍留在城內舊址稱“一中北校”。1962年撤銷了中師班,穩定了學校規模。

文革動亂期間,停止招生達3年之久。

1968——1978年學校由貧(工)宣隊、學校領導幹部、師生代表參加的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領導所謂斗、批、改。

1970年停辦國中,招二年制高中。1976年改稱汶上“五七”大學,教師放下教學業務,參加“勞動鍛鍊”。

1978年,恢復一中建制,並定為地(市)、縣兩級重點完全中學。

2008年,汶上一中與汶上實驗高中合校。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汶上縣第一中學汶上縣第一中學
汶上一中高一高二高三每個年級都劃分為一級部、二級部兩個級部分別管理,兩個級部互相競爭互相合作共同進步。至2014年,汶上一中每個年級各有40個班,每班有50至60人,1-20班為一級部,21-40班為二級部。

硬體設施

汶上縣體育中心場館是在汶上一中原體育館、報告廳的基礎上改擴建的,前期和後續投資總計約4000萬元,總建築面積9595平方米。包括體育館、訓練館、報告廳及附屬功能用房,比賽館面積為2554平方米,單層建築,局部兩層,設有固定坐席624個,比賽區球場面積960平方米。訓練館為三層建築,局部四層,面積3360平方米,最大高度23.5米。汶上縣體育場館的改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建設成本,賽後由汶上一中管理使用,提高了使用率,減少了養護費用。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今後發展民眾體育運動和承辦其它體育賽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濟寧市汶上賽區所承辦23屆省運會的三項賽事都在汶上縣體育中心的體育場館內舉行,2014年4月28日,第23屆山東省運動會自由式摔跤預賽將在汶上舉行,之後還將舉辦山東省運動會古典摔跤決賽以及大學生籃球比賽。

師資力量

汶上一中有市、縣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19人,全國骨幹教師5人,濟寧市教學能手27人,濟寧市優質課執教者32人,現任校長徐恩恕也曾是一位教育一線工作者,同時林校長、韋校長也都是在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學生素質與聯考成績也是在三位校長與各位老師、主任的幫助下不斷提高。學校藏書13.6萬冊,近年來承擔了30多項省、市教研課題,有46位教師的600餘篇論文在國家、省級刊物上發表,有16位教師成為名師。

辦學成果

考試成績

自1991年以來,每年升入大學本、專科院校的學生均在600人以上。升學率達80%。93年、94年升入本科人數分別位居第一、第三,躋身到濟寧市名校的行列。97年有4位同學被錄取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創全市考入名牌大學人數最高記錄。99年本科錄取251人,專科461人,受到縣委、縣政府嘉獎,被授於“本科錄取突破二百大關”榮譽稱號,2000年本科錄取251人,2001年本科錄取280人再創輝煌,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

素質教育

2013年“第五屆全國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初賽結果揭曉,汶上一中取得優異成績,收到山東組委會祝賀喜報。在本次活動中,汶上一中高一、高二年級313名同學獲獎。高一年級數學學科,3人獲一等獎,13人獲二等獎,33人獲三等獎;高二數學學科,2人獲一等獎,19人獲二等獎,14人獲三等獎;高一物理學科,5人獲一等獎,22人獲二等獎,35人獲三等獎;高二物理學科,7人獲一等獎,19人獲二等獎,10人獲三等獎;高一化學學科,10人獲一等獎,30人獲二等獎,62人獲三等獎;高二化學學科,7人獲一等獎,9人獲二等獎,15人獲三等獎。

2014年10月19日-21日,濟寧市舉辦第21屆中學生運動會。濟寧一中位列甲組總分榜第一,汶上一中獎牌數位居榜首;任城區則在乙組總分和獎牌榜上都排在第一位。此外,還有11項賽會紀錄被刷新。

甲組比賽中,汶上一中獲得10金8銀8銅,獎牌數位居甲組全部參賽隊第一位,濟寧一中收穫10金5銀7銅,總分290.5,以9.5分的微弱優勢,力壓汶上一中登上總分榜榜首。

學校榮譽

榮譽榮譽
汶上一中先後榮獲“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教育先進集體”、“濟寧市規範化學校”、“濟寧市文明單位”、“濟寧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寧市高中教學質量進步獎”“濟寧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主市學校體育先進單位”、“全市綠化先進單位”、“市級遵紀守法光榮校”、“市級依法治校綜台治理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建校近60年來,培養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為高校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合格畢業生。

文化傳統

辦學宗旨

學校環境學校環境
管理育人,質量第一;養潔然之氣,做博學之人

校訓

博學不窮,篤行不倦

學校堅持“奠定人生基石,構築發展平台”的教育理念,實施“資源整合,與時俱進”的辦學策略,形成了“博約相濟,仁智雙馨”的校風、“修身樂業,悉心育人”的教風、“勤學善思,自主求真”的學風。學校一貫堅持“人文管理,科學管理”,以管理促發展,以質量鑄品牌。

學術交流

青年教師協會“說課展示”活動:汶上一中青年教師協會成立於2013年教師節,共有53位成員,均在30歲以下,來自不同的學科組。通過說課來展示自己,相互交流,共同研討,是倍受青年教師喜歡的協會活動。

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會:2010年12月3日上午,汶上一中召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會,圍繞“重品質,理知識,強思維”的研討主題,16位青年教師先後登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120多位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進行了熱烈的研討。“重品質、理知識、強思維”是汶上一中探索並實踐出的新授課教學思路,所謂“重品質”,是指著重培養學習品質,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所謂“理知識”,是指著重培養理解能力,引導學生由“模仿、記憶”向“理解、運用”轉變;所謂“強思維”,是指著重訓練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

外界交流

聯考諮詢暨考務工作開放日活動:2013年6月2日,汶上縣舉辦聯考諮詢暨考務工作開放日活動,在汶上縣第一中學和汶上聖澤中學設立諮詢點,現場進行招生政策、聯考政策、考務工作的諮詢服務。舉辦開放日活動的目的就是為進一步深入實施聯考“陽光工程”,完善公開透明的招生考試工作體系,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提高服務質量,宣傳2013年聯考有關政策、規定和省市加強考試管理、強化考風考紀的措施,展示考試視頻監控系統和防範現代科技手段作弊的相關設備,現場解答聯考有關問題。

濟寧市第20屆中學生田運會在汶上一中開幕:濟寧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本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由濟寧市教育局、濟寧市體育局主辦,汶上縣人民政府承辦。會期三天,分為田徑甲組(普通高中組)男女各19項、乙組(各縣市區國中組)男女各17個比賽項目,設有100米欄、競走、跳高、跳遠、標槍、五項全能等比賽項目,共有來自全市12個縣市區的30餘支代表隊,4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

獎助學金

2013年12月1日下午,“成盛助學基金”首次捐贈儀式在汶上一中躬行樓會議室舉行,31位同學從愛心人士王繼廷手中接過資助金。“成盛助學基金”由愛心人士王繼廷提供。本次活動是“成盛助學基金”的首次捐贈,31位品學兼優的學生接受捐贈。王繼廷將對31位同學追蹤捐贈,一學年兩次,每人每次1000元的資助金。

王繼廷是汶上縣白石鎮小樓村人,先後多次為本鎮小樓國小、鎮敬老院、村村通建設、幼稚園的建設等公益事業捐款。在鎮中心幼稚園的建設中他一次捐款10萬元。

校園環境

學校操場觀眾席學校操場觀眾席
汶上一中高度重視隱性課程的開發,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環境育人。學校追求“校園無空地,處處都有人”的境界,校園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辦公樓、教學樓、圖書樓、實驗樓掛著精美的名言警句,時刻激勵學生自律自強,奮發向上。

汶上一中德育教育區,以紅色文化為教育主題,包括毛澤東生平圖片展室、毛澤東詩詞摘抄展室、雷鋒事跡圖片展室、建國前後雙百英模人物事跡展室。

孔子學堂

為更好地把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下來,傳承下去,並不斷發揚光大,2015年5月24日上午,中國孔子基金會在汶上縣第一中學隆重舉行了“孔子學堂”揭牌儀式。

學校分東西兩個校區,占地350餘畝,總建築面積9.4萬平方米,總綠化面積達到9.6萬平方米。教學、辦公、實驗、生活設施完備,閱覽、語音、電教、藝體設備齊全。

汶上一中於2010年11月20日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秋季田徑運動會。本屆運動會的競賽項目共48個,由1200多名運動員參加。

2008年汶上一中和實驗高中合併,學校高一、高二年級在本部,高三年級則都去實驗高中校區。08年以前許多同學都來一中上學,導致每個年級都極度膨脹,現在有兩個校區分開,每個年級可以招更多學生,校內空間也寬鬆了許多,不同的校區安置不同的年級,可以讓優勢學校的理念、精神、資源,都被帶到弱勢學校去,這樣各方面的資源也自然能平衡。

學校領導

汶上一中校長徐恩恕汶上一中校長徐恩恕
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徐恩恕

黨委副書記:馬建義

副校長(分管業務):林昌

副校長(分管青年團工作):胡培松

副校長:姬廣芳

工會主席:李軍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四)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山東省實驗中學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二中學
膠州市實驗中學
棗莊市第八中學
滕州市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膠州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回民中學
膠南市第二中學
膠南市第三中學
桓台漁洋中學
沂源縣第二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四中學
濟陽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第一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三中學
煙臺第一中學
中國煙臺赫爾曼格邁納爾中學
濰坊第四中學
諸城市實驗中學
壽光市第一中學
壽光現代中學
高密市第五中學
臨朐實驗中學
濟寧市實驗中學
汶上縣第一中學
鄒城市第二中學
嘉祥縣第一中學
魚台縣第一中學
日照實驗高中
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十七中學
臨沂第二十四中學
費縣實驗中學
莒南縣第一中學
德州市第一中學
慶雲第一中學
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
聊城第二中學
鄆城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六中學
濟南章丘中學
萊陽市第九中學
海陽市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三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六中學
濰坊濱海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禹城市第一中學
嘉祥縣第三中學
東營市墾利縣第一中學
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莘縣實驗高級中學
惠民縣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一中學
鄄城縣第一中學
膠南市第五中學
萊蕪市萊城區鳳城高級中學
棗莊市第一中學
乳山市金嶺中學
泰安長城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三中學
山東省日照第四中學
臨朐第一中學
棗莊市第三中學
高密市第二中學
章丘市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二中學
濟南市第七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
昌樂中學
昌樂第二中學
濟寧市第二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膠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二中新校
鄒城市兗礦第一中學
滕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市第五中學
金鄉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
魚台縣第二中學
泗水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新汶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中學
新泰市汶城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六中學
肥城市礦區中學
寧陽縣第二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五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二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膠南市第八中學
煙臺第三中學
五蓮縣第三中學
莒縣第一中學
日照市嵐山區第一中學
山東省福山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五中學
萊陽市第一中學
臨沂第十八中學
山東省長島中學
郯城第二中學
即墨市第一中
臨沭縣第二中學
山東省蓬萊市第一中學
即墨市第二中學
山東省陵縣第一中學
平度市第一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第一中學
淄博市博山實驗中學
諸城第一中學
臨清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長清區第一中學
東阿縣實驗高中
鄒平縣長山中學
博興縣第二中學
高青縣第一中學
菏澤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九中學
高密市實驗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