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第一中學

諸城第一中學

山東省諸城第一中學簡稱諸城一中,建於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後諸城最早的國辦中學。它是山東省著名學校、首批省級規範化學校,是山東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高考成績優異。諸城一中新校位於老校西南十華里的龍都街道境內,校區為正方形,邊長為577.35米,占地500畝,工程總投資2.2億元,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規劃設計,建設規模為126個高中教學班,7000名學生,校舍總建築面積128420平方米。

基本信息

中學簡介

諸城市第一中學諸城市第一中學

諸城一中年年保持著很高的升學率,不僅在濰坊市重點中學遙遙領先,而且在山東省也名列前茅。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是教師。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有高質量的教育。諸城一中一直把培養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當作學校的首要任來抓,下大力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造就了一支思想先進、業務過硬的教師隊伍。諸城一中實施的開放式辦學則把這種願望逐步變成了現實。在這裡"學習"一詞的涵義已經不再局限於課本和課堂,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紮根在一中這片沃土上,學生得到了自由全面的發展。

學校成績

諸城一中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因材施教上大做文章,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該校對體育特長生和藝術特長生的培養尤其令人稱道。藝術班連續十幾年每年向高校輸送新生幾百人左右,學校田徑代表隊在濰坊市田徑運動會上連續22年獲團體總分第一名,1985年以來代表濰坊市參加全省運動會獲4個團體第一名、3個團體第二名,一些學生在國內國際的重大比賽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高瞻遠矚的辦學思想,獨具魅力的育人環境,嚴格科學的管理機制,使諸城一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多年以來,諸城一種的教學質量、高考本科上線人數一直在濰坊市名列前茅。2004年高考,諸城一中取得了本科過線1044人,重點本科上線377人的歷史最好成績。在濰坊市所有中學中,獲得了本科上線總數、文理上線總數、文理應屆上線數三項第一。截至目前,諸城一中已有近百人考入北大、清華。自濰坊市設立高考"鴻啟獎學金"以來,諸城一中獲獎人數最多,僅這幾年就有四人分獲濰坊市文、理科狀元。目前,諸城一中畢業的學生已有近百人獲得博士學位。

(2009年已有國中部,高中部已搬到市邊)

辦學特色

諸城第一中學諸城第一中學

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諸城一中就以教育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益和養成教育、環境育人等教育教學成果聞名省內外。特別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學校以改革者的勇氣和魄力革故鼎新,努力探索符合農村重點中學實際的素質教育模式,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學校倡導的開放式辦學、大教育觀念、自我教育的觀念以及通過活動積累產生素質積累的觀念,都在省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尤其讓人驚喜的是,在穩步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諸城一中仍年年保持著很高的升學率,不僅在濰坊市重點中學遙遙領先,而且在山東省也名列前茅。

學校正確處理教育的長期效應和短期效應的關係,既卓有成效的實施素質教育,又保持濰坊市同類學校一流升學率的現實,成了令人矚目的“諸城一中現象”。

辦學條件的現代化,是諸城一中孜孜以求的目標。由於學校加大了建設的投入,所以辦學條件現代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目前,學校擁有全省一流的教學設施,向人們展現著這所現代化學校的魅力。

環境是一種教育力量。諸城一中從現代教育的大局出發,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重視環境育人和地域文化育人。學校追求“校園無空地,處處都育人”的境界,追求歷史文化名城應有的文化品位,使校園文化獨具風采。

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是教師。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有高質量的教育。諸城一中一直把培養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當作學校的首要任務來抓,下大力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造就了一支思想先進、業務過硬的教師隊伍。目前,諸城一中已成為山東省中學教育的“學術中心”:全國知名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山東分部、山東省青年數學教師教學研究會總部、山東省青年物理教師教學研究會總部、山東省青年化學教師教學研究會教研中心、山東地理學會基礎教育教研中心均設在這裡。如果說“為學生”提供健全的教育是一切教育者的共同願望,那么諸城一中實施的開放式辦學則把這種願望逐步變成了現實。在這裡“學習”一詞的涵義已經不再局限於課本和課堂,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紮根在一中這片沃土上,學生得到了自由全面的發展。

促使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諸城一中的教育教學之所以長期保持高水平、高質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實現了學生的自我教育。

諸城一中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因材施教上大做文章,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該校對體育特長生和藝術特長生的培養尤其令人稱道。藝術班連續十幾年每年向高校輸送新生幾百人左右,學校田徑代表隊在濰坊市田徑運動會上連續22年獲團體總分第一名,1985年以來代表濰坊市參加全省運動會獲4個團體第一名、3個團體第二名,一些學生在國內國際的重大比賽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高瞻遠矚的辦學思想,獨具魅力的育人環境,嚴格科學的管理機制,使諸城一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多年以來,諸城一種的教學質量、高考本科上線人數一直在濰坊市名列前茅。2004年高考,諸城一中取得了本科過線1044人,重點本科上線377人的歷史最好成績。在濰坊市所有中學中,獲得了本科上線總數、文理上線總數、文理應屆上線數三項第一。截至目前,諸城一中已有近百人考入北大、清華。自濰坊市設立高考“鴻啟獎學金”以來,諸城一中獲獎人數最多,僅這幾年就有四人分獲濰坊市文、理科狀元。目前,諸城一中畢業的學生已有近百人獲得博士學位。

辦學宗旨

為國家的前途命運負責

為學生的終生髮展負責

辦學策略

樹立大教育觀念

實施開放式辦學

校訓

為實現理想走進來

為服務人類走出去

培養目標

志向遠大意志堅強

素質全面勇於開拓

辦學目標

觀念領先設施一流

管理科學質量過硬

能代表時代教育潮流的現代化國際化學校

發展戰略

名師興校、科研興校、借腦興校、質量興校。

校風

兩個字:嚴、勤。(參見郭主任講話)嚴為治校之本,勤是成才之路。

學校領導

學校主要領導:

黨委書記、校長李憲陽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克田

副校長王克鍵

副校長劉愛全

黨委副書記孫金林

副校長婁炳太

紀檢書記孫學民

副校長邱昌茂

副校長宋炳春

校長助理、教學處主任劉明智

發展簡史

創業篇

諸城一中建於1952年,是諸城市建校最早的國辦中學。

195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建設一批縣級中學。這年的夏季,諸城一中正式籌建,由山東省人民政府直接撥款,山東省教育廳統一規劃設計,諸城縣人民政府具體負責。當時的學校定名為“山東省諸城中學”,校址選在了縣城西南一片平坦的良田上。

新學校正式成立,臧仰山出任第一任校長。

這是當時諸城縣的第一所國辦中學。因而,學校的創建與發展自然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關注,時任縣長的李華政親自審核了第一屆錄取學生的名單。

1952年10月16日,諸城一中迎來了她的第一批學生,共4個班,240名學生,學制為三年制國中。

學生們入學時,學校的校舍建設還沒有完成,從四面八方趕來、懷著對新式學校無限嚮往的學子們,便在借用的臨時教室里開始了他們嶄新的學習生活。

從此,朗朗書聲從教室里傳出,浸潤著諸城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

無論是教師的敬業、負責,還是學生的勤奮、樸素、吃苦,一代代、一屆屆地承傳下來,並沉澱積聚為一種傳統、一種精神,一種校魂,一直延續到今天。這種校魂,融入師生的心靈深處,影響著師生的做人和做事。

從第一屆學生走進校門開始,學校就始終沒有忘記對學生的理想、做人教育。學生們關注社會,關心國家的前途,並將自己的前途同國家的發展和命運相聯繫。建校之初,正值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學校通過開展向志願軍學習的活動,加強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教育,讓學生具備良好的精神風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生們主動給志願軍寫慰問信,向志願軍匯報自己的學習成績。

1955年,學校提出了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組織學生到農村、農場參觀調查,參加勞動,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感悟和思考。

建校兩年之後,學校又進行了擴建,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占地71畝的諸城一中已經初具規模。

1956年夏天,“山東省諸城中學”改為“山東諸城第一中學”。也就是從這年開始,學校第一次招收高中班,成了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

1958年是中國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就在這一年,全國上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同全國人民一樣,諸城一中的學生也親身經歷了這場運動。

為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辦學指導思想,師生們走出校門,參加政治活動,參加生產勞動。除了支援農業生產外,還掃街修路、畫宣傳漫畫、寫詩出校報。往日書聲朗朗的校園少了一份寧靜,多了一份喧鬧。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到錫山子、石河頭開採礦石,並將礦石背回學校,在校園裡大煉鋼鐵。在這段時間裡,單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就占去了教學時間的40%,正常的教學秩序受到了很大衝擊。

1959年秋天,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生了變化。這年冬天,山東省教育廳煙臺召開會議,議題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必須以學為主,減少學生的勞動時間;必須積極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打破舊的束縛,根據學生的實際,使學生不僅掌握書本知識,而且能將知識套用於實踐。

辦學方向的調整,既促進了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探索與研究,也將學生的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里,學生們的勞動熱情轉變成了學習的熱情。在學校開展的“千篇文章萬篇稿”創作活動中,學生們踴躍參加,展現了自己的熱情和智慧。這是顯示當時學生創作活動成果的一組數字:

創作詩歌3700餘首,小說138篇,劇本22個,散文3200餘篇,整理民間故事320篇。

從1960年到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前的這段時間裡,通過艱難的探索和反思,學校對辦學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學校的教育教學逐步走向規範,強調以教學為主,政治活動與生產勞動服從教學。

這一時期,諸城一中迎來了平穩發展的局面,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一批批學生走出校門,很快成為各行各業的合格建設者。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升入大學,其中有不少學生跨入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南京大學等重點大學的校門。

在諸城一中學生們成才的背後,是一批高水平的教師。當時的語文教師張則威、歷史教師李樂群,物理教師李符偉,政治教師孫書漢,數學教師孫仁忠,化學教師戚銀星、範本錚等,他們都是在全縣乃至全省頗有名氣的教師。他們的學識、敬業精神和教學藝術,深得學生們的佩服,並且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於學生們來說,他們從老師那裡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現在,一些畢業於80年代以前的學生,在談起母校的老師時,大都會提及這樣一個名字——周秀堅。在他們的心目中,這是一位慈祥、對學生充滿愛心的老師。她以一顆善良的、母親般的心對待每一個學生,並在熱愛學生中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尊重。她經常從自己並不多的工資中拿出錢來接濟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還將自己孩子的衣物送給貧困學生。

從1966年4月份開始,報刊上陸續發表了《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積極參加文化大革命》、《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等社論,以及評《三家村》、《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等文章,由此,那場持續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正式開始。

從1966年到196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爆發,學校連續兩年沒有招生,考試錄取的招生方式也被大隊推薦、公社批准的方法所取代。

1975年,學校辦起了針對農村生產需要的短期培訓班,例如電工班、農村會計班、赤腳醫生班、拖拉機手班、美術班等。

1971年,學校還辦起了柴油機濾芯廠,廠房設在物理實驗室。後來又辦起了硫酸廠、磷肥細菌廠,學生們輪流到工廠勞動。

這期間,學校的牌子幾度更換,先後改為“諸城縣紅衛中學”、“山東省諸城中學”、“諸城縣中學”等名稱。

1975年,孫孝友同志擔任校長,在他任職的10年中,中國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折,學校的教育也經歷了由這一轉折所帶來的變化。

1977年的冬天是一個令許多人值得回憶的季節。隨著全國萬千學子走進久違了的高考考場,停止了10年之久、體現公正選拔的高考制度重新恢復。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教育迎來了自己的春天,諸城一中的教育教學也重新走向了正軌。

第二年的初秋,經過全縣統一考試招收的300多名學生跨進一中的大門,開始了他們兩年的高中學習生活。面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諸城一中的學生們倍加珍惜,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開啟著自己的成功人生。

1980年,學校正式恢復為“山東省諸城第一中學”的名稱。

一年之後的1981年,一中迎來了恢復高考制度以來的第一個豐收年——全校共有畢業生574人,升入大中專學校的就有233人,其中很多學生升入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全國名牌大學。此後,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一步一個台階,高考升學率穩步上升,孕育著諸城一中發展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到來。

發展篇

1985年,周敦進出任諸城一中校長。這位具有自己的辦學思想、後來在全省乃至全國頗有知名度的校長,開創了諸城一中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在這一時期,學校管理進一步走向規範,這種規範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來,那就是學校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八字校訓,即“嚴實、勤奮、明理、創新”。

更為重要的是,學校確立了全面打基礎,發展個性和特長的辦學思路。

全面打基礎即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發展學生的能力。這種基礎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打好知識基礎,

而且體現在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上。

為了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愛好,學校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做到了“三個一”,即一天保證一小時的課外活動,每人有一個喜愛的活動項目,課餘一有空就活動。活動的項目和興趣小組有木蘭拳、呼啦圈、手工製作、英文打字、機械製圖、軍樂隊、腰鼓隊、笛子小組、快板小組、各種體育小組、縫紉小組、電工小組、文學社、藝術小組等。

學校把環境當作一門課程來建設,實現了校園環境優美潔淨,學習環境勤奮幽靜,文化環境催人奮進,人際環境互助友愛,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潤物無聲的環境中受到薰陶,得到教益。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控制習慣,學校專門設立了一個諮詢站,開展經常性的心理諮詢活動,舉辦多種內容的講座,使學生增強自我調節能力,矯正自己的不良心理傾向,及時釋放心理壓力,為自己的心靈拓展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教育的成功首先是教學生做人的成功。諸城一中特別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強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要求學生做一個有民族自尊心的人,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做一個明辨是非的人,做一個勤勞簡樸的人,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信念。

從80年代中期開始,諸城一中就成為一所受人關注的學校。人們關注這所學校,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其後來在全國聞名的養成教育。當然,人們關注的,還有其藝術和體育特長教育。

從80年初開始,省內藝術院校的教師們發現了一種特別的現象:每年入學的藝術專業的學生中,幾乎近半數來自諸城一中。這一現象被他們稱作“諸城一中現象”。諸城一中學生之所以占據“半壁江山”,源於諸城一中卓有成就的藝術特長教育。針對部分學生文化課學習較差,而在藝術方面又有一定的潛力和興趣基礎這一實際情況,學校開始舉辦藝術特長班,為藝術特長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教育。藝術特長教育,使無數學生有幸走向了自己的成功人生。

這裡有這樣一組數字:

20多年來,考入全國各類藝術院校或專業的學生近5000人。

自1997年以來,每年都有幾百名藝術特長學生升入大學繼續深造。其中不少學生升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院、中國美術學院、南開大學、浙江大學等全國知名大學。如今,這些學生中,許多已經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他們遍布全國,並且走向了世界。

1999年國慶五十周年大典上,鄧小平同志的巨幅畫像展示著一代偉人的風采。這幅畫像的作者就是從諸城一中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現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的王少倫。

不僅僅是藝術,諸城一中的體育特長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國也是知名的。

在這裡,曾經誕生了數位全國和世界體育比賽冠軍:

張秀雲,在1984年南京國際錦標賽上打破3000米亞洲紀錄,她是第一個打破亞洲中長跑紀錄的中國運動員。

鄭桂霞,在1988年在巴塞隆納舉行的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得一枚金牌、一枚銀牌,連續兩年獲得港深渣打國際馬拉松賽冠軍。

段秀全,全國青運會冠軍,在1989年匈牙利國際田徑大獎賽中,打破1500米全國紀錄,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中銀杯”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奪得冠軍。

王玉忠,1986年在江西全國春季田徑運動會中,打破20公里競走亞洲紀錄。

卞希國,1998年8月在中、日、韓三國田徑賽中,奪得三塊金牌。

在2002年北京國際公路接力賽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89支代表隊參賽,諸城一中代表隊經過頑強拚搏,奪得了基層男子組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

十幾年來,每年升入高校的體育特長學生達近百人。

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學校自82年開始連續獲得濰坊市重點中學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這樣的成績在山東省是罕見的,有人將其稱作“諸城一中神話”。

諸城一中的育人是全方位的,並且年年都是碩果纍纍。1985年,有6名學生被北京大學錄取,2名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這既創下了諸城一中歷史上的紀錄,這一切,都在鑄造著一所學校的輝煌。

1993年,陳樹亮出任校長。從上一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諸城一中在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高的同時,辦學條件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先後建起了一幢教學樓、一幢學生宿舍樓、一幢圖書實驗樓、一幢藝術樓、、一座能容納1000餘人的餐廳、一座2800平方米的體育館和一個400米跑道的運動場。

1994年,校辦企業得到了跳躍式發展。濾清器廠、漆器廠、針織廠、工程塑膠廠年創利潤達數百萬元,多次位居山東省勤工儉學第一名,為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和教職工生活做出了貢獻。

騰飛篇

1997年春,諸城市教委主任陶培文兼任諸城一中校長。李憲陽擔任副校長、副書記,全面主持學校的工作。

1999年,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李憲陽擔任校長。

在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動下,李憲陽校長為學校的辦學注入了新的理念,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知名學校。

“為國家的前途命運負責,為學生的終生髮展負責”,這是學校確立的辦學宗旨。

“為實現理想走進來,為服務人類走出去”,這是學生從走進校門的第一天起就接受的教育。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是學校要求教職工確立的職業信念。

近幾年來,學校的辦學條件更加趨向現代化。2001年,投資300萬元建成了校園網,以寬頻光纖與網際網路相連。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上網查詢所需資料,瀏覽信息。教師人手一台電腦,實行了電子化辦公。每個教室都安裝了先進的多媒體投影設備。學校擁有電視台、電視演播系統、微格教學研究系統,有高標準的閱覽中心、書報廳、音像廳、網路廳、實驗室、語音室、音樂教室和美術教室,建有300米跑道的高標準塑膠體育場。教學條件的現代化,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最佳化了育人環境。

諸城一中始終致力於教師隊伍建設,以教師的高素質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學校聘請全國優秀教師為名譽教師,定期與他們進行交流,豐富學校的智力資源。同時,學校還與北師大附中等全國知名學校建立了教師交流學習制度,讓教師走出去,在交流中提升自己。

1991年,學校就成立了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並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研究和教學改革。學校獨立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課題——農村重點高中培養學生‘農業意識’的研究”已經結題並通過專家組的鑑定。並承擔了國家“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班級授課制度下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到2002年,學校名師隊伍已經形成。李憲陽、仲啟偉、王克田、王篤年、顏朋諾、楊青春等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教學能手等稱號,6名教師獲山東省優質課評比一等獎,31名教師獲濰坊市教學能手稱號。教師的學歷達標率達100%,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有4人。

學校已經成為山東省高中教育的學術研究中心。1998年,學校成為全國知名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山東分部理事長學校,牽頭組建了全國知名中學聯合體山東分部。現在,山東省青年化學教師教學研究會中心教研室、山東省青年數學教師教學研究會總部、山東省青年物理教師教學研究會總部、山東省地理學會基礎教育中心教研室均設在諸城一中。學校還是中國社會心理學會“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重點實驗基地。

從1997年開始,學校經常邀請省內和全國的知名專家、學者走進校園,為教師和學生講學、作報告。這項被稱作“專家學者進校園”的工程,給校園吹進了新鮮的空氣,營造起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文化氛圍。

為了創辦名校,學校實施了“借腦興校”工程,廣開渠道,求賢訪能,從全國聘請了20餘位具有較高水平和較大影響的教育專家、學者和知名教師擔任學校的辦學顧問,請他們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指導學校的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使學校的可持續、快速發展有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從1998年起,每年暑假期間,學校都組織學生參加北京大學的“愛科學夏令營”。在北京,學生們感受著全國著名高等學府濃厚的學術和文化氛圍,親眼目睹了聯想、方正集團的高科技成果,深深體會到了現代信息社會發展的高速度。

1999年5月1日,在學校的多方努力下,99國際桌球挑戰賽在諸城一中的體育館舉行。比賽期間,學生們不但觀看了比賽,而且同運動員交流,使學生們在家門口見了世面。

在諸城一中有這樣一種說法:要讓學生見到一般人見不到的人,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學校多次邀請美國、韓國、日本、法國、尼泊爾等國家的留學生到學校參觀交流。學生們聽留學生作報告,與留學生座談,探討學習和文化等問題。文化的交流、觀念的碰撞,給學生以很大衝擊。

科學的辦學思想,新的辦學模式,帶來了豐碩的育人成果。學校的教學質量、高考本科上線人數一直在濰坊市乃至全省名列前茅。僅1997年以來,

每年都有數名學生升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繼續深造。自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諸城一中已經有百餘名學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截至目前,諸城一中畢業的學生中,已經有近百人獲得了博士學位。

學校辦學的高質量引起了社會與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中華教育、大眾日報、山東教育報、山東教育雜誌等多家新聞單位報導了諸城一中的辦學經驗。中國教育電視台曾將諸城一中的辦學經驗製作成電視片,向亞太地區播放。

2005年7月,為實施名牌擴張和拉動戰略,進一步擴大優質高中教育資源,打造優質教育品牌,滿足人民民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諸城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原諸城一中、諸城九中合併成立新一中,從而使學校贏得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學校的辦學規模得到了迅速擴大,實現了跳躍式發展,這是我校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現在我們學校已經擁有五百多名教職工,在校學生近八千人。可以說,在濰坊我們成了第一大校,在全省也是名列前茅。兩校合併過程中,由於我們籌劃細緻,組織嚴密,使合併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現在,東校區不僅校容校貌、設施條件有了很大變化,而且各項管理比較到位,秩序井然。尤其是高考原東校區學生的完成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得到了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隨著學校的自身發展,尤其和原九中合併,諸城一中辦學規模得到了迅速擴大,目前學校已發展成東、西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80畝,擁有三幢辦公樓、五幢教學樓、兩幢圖書實驗樓、一幢藝術樓、六幢學生宿舍樓、兩幢師生餐廳樓、一個體育館、兩個塑膠體育場、一個400米跑道的標準體育場及其他辦學設施總建築面績達73613平方米,120個教學班,7000名在校學生,在校教職工531人,總投資近億元,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環境優美,辦學條件一流的全國知名中學。

辦學理念日臻完善,學校以“為國家的前途命運負責,為學生的終生髮展負責”

為辦學宗旨,提出了“為實現理想走進來,為服務人類走出去”的校訓和“志向遠大,意志堅強,素質全面,勇於開創”的培養目標。樹立大教育觀念,實施開放式辦學,啟動了“專家學者進校園”和“學術報告會”制度,開闊了學生視野,為學生成長提供了廣闊的智力背景,同時也為教師施展才華、鍛鍊能力提供了舞台,在全校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學校還積極探索和實踐多元智慧型理論,通過國旗下講話、宣誓、每日三省、軍訓、春季長途拉練、英語學習的“春雷”、北大愛科學夏令營等社會實踐活動和理想激勵、目標激勵、情感激勵、自我教育激勵、競爭激勵、環境文化激勵、表彰激勵等多種措施,提升學生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005年,學校再次邀請校友王小雲教授來校為師生作報告,並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向王小雲教授學習的活動,激發了學生刻苦學習,勇攀科學高峰的鬥志。同時,藉助向王小雲學習活動,學校宣布了“關於對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進行表彰的決定”:(1)今後凡是我校校友取得突出成就,學校要舉行隆重的慶賀儀式;(2)對於取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校友除舉行儀式慶賀外,還要為其在校園內塑像。

2007年,學校再次邀請瘋狂英語創始人、英語教育大師李陽來校講學,有利地配合了我校“第五屆英語學習的春雷行動”,在同學中尤其高一同學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李陽老師的報告,改變了很多同學以前對英語學習的厭倦情緒,引發了同學們學好英語的極大興趣和信心,從而在學校掀起了瘋狂英語的學習熱潮。

為充分挖掘校內資源,進一步深化“專家學者進校園”活動,自2005年開始,學校創造性地開展了“教師學術報告活動”。要求高一高二的教師每學年都要舉行一次水平較高的學術報告。目前我校已有400多名教師舉行了學術報告會,在校園內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深受學生喜愛。這項活動的開展,已引起省內外領導、專家和眾多教育考察團的極大興趣和關注,中國教育報記者、現代教育導報記者先後來校採訪。

5月3日,《齊魯晚報》以《縣城高中火了報告會》為題,整版報導了諸城一中近年來開展學術報告會情況。

5月13日,《中國教育報》在頭版頭條以《中學校園裡的“百家講壇”》為題報導了諸城一中教師學術報告會。

學校提出了“名師興校”、“科研興校”、“借腦興校”的發展戰略,認真落實《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討論制定了《師德方面應引起警惕的十五種信號》、《諸城一中教師十項規定》、《幹部教師學習、進修制度》等教育教學常規。在教學中,為體現“努力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成為有效勞動”,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校園”和教師學習、研究的“五個一”工程,進一步強化了“以教學為中心,以高考為重點,以成績論英雄”、“執行力是學校的生命力”、“細節決定成敗”三種理念,做足做細精神激勵文章,牢固樹立起“奉獻、爭先”的一中精神,通過教學的精細化管理和每年開展的全員教師教學大獎賽、青年教師大比武等一系列活動,推動了廣大教師對新教材、課程標準、高考題和課堂教學的研究,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一支有著齊魯名師和大批國家、省、地、縣級教學能手、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名師隊伍已經形成。

為在全校形成多種文化交流與融匯的格局,學校先後從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名牌大學,引進100多名優秀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最佳化了智力結構,豐富了學校的智力資源。

現在,除全國知名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山東分部、山東省青年物理教師教學研究會總部、山東省青年數學教師教學研究會總部數會、山東省青年化學教師教學研究會教研中心、山東省地理學會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等均設在我校外,學校還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濰坊市三所新課程改革定點聯繫校之一。

多年來,諸城一中就以嚴格科學的管理和優良的校風聞名省內外,除常規管理制度外,學校還有六大紀律和四條“高壓線”,宿舍管理實行了生活指導老師制,保證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校管理方面,實行了人本化、科學化、民主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較好地實行了校務公開、財務公開,做到了學校的重大決策都是由校長辦公會或黨委會或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決定,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落實了用水、用電管理的控制分析包乾制,建立了低值易耗品的詢價制、領用登記公示制、購置物品和維修申報制,實行大宗物品採購和基建招標制。

科學的管理和鮮明的辦學特色,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諸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的督導評估中,我校連續多年獲得第一名。高考成績在濰坊市乃至全省保持前列,近三年的高考成績更是十分突出。

其中2004年高考,本科過線突破千人大關,重點本科上線近400人。在濰坊市所有中學中,本科上線總數、文理上線數、文理應屆上線數三項都名列第一。

2005年高考,本科過線繼2004年又有突破性提高,重點本科過線519人,再次名列濰坊市重點中學第一名。

2006年高考,本科上線數、文理本科上線數、文理重點本科上線數三項指標又以絕對優勢列濰坊市重點中學第一名。共被高校錄取2283人,重點本科上線625人,被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錄取351人,由於成績特別突出,學校榮獲2006年濰坊市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一名。

藝術、體育高考逐年攀升。在競技體育方面,我校已經連續24次奪得濰坊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續寫了我校在濰坊市中學生田徑運動史上的神話。在山東省“學校杯”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我校體育代表隊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成績。06年進入前四強,並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

由於成績突出,學校先後被評為山東省首批規範化學校,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中學優秀學校、全國中學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中學優秀學校,全國校園環境文化藝術建設先進單位濰坊市花園式單位等榮譽稱號。

在諸城市人民政府督導室每年組織的督導評估中,我校都以優秀的考核成績奪得第一名。

經過多年的發展,諸城一中已成為一所知名度高、社會聲譽好的品牌學校。每年,省內外教育考察團絡繹不絕,並吸引了濰坊、青島、濟南、北京等地的大批學生前來求學就讀。

半個多世紀的耕耘,半個多世紀的收穫;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半個多世紀的輝煌,奏響的是一篇篇華美的樂章。承載著不斷創新的傳統,孕育著不斷進取的執著精神,諸城一中在走過了不平凡的半個多世紀後,又踏上了新的起點,在新世紀的朝陽里,充滿著生機活力的諸城一中,必將迎來一個更加燦爛輝煌的時代。

新校

新校主要有如下建築物

1、東西教學區兩個,建築面積57801平方米。其中教學樓4座,實驗辦公樓2座,圖書館2座。集教學辦公實驗微機網路圖書閱覽於一體。

2、行政辦公樓共七層,一層下(底層)為車庫,建築面積為9952平方米,行政辦公樓兩邊各一個階梯教室,中間辦公。

行政辦公樓由9米寬的人工河環圍,其中大門內東西兩側為兩個人工湖,東邊為太陽湖,西邊為月亮湖。

人工河兩邊為8米和10米的南北路。

行政辦公樓前是廣場。

行政辦公樓東西兩側各一個300米的田徑運動場和球類場地,用於兩個教學區學生的體育課和體育活動。

行政辦公樓北邊為400米標準田徑運動場。

3、最北面為體育館,建築面積為3617平方米。

體育館兩側為兩個假山。

4、生活區分東區和西區.建築面積各為28526平方米,共57052平方米,兩生活區完全對稱。

每個生活區有男女生五層公寓樓各兩棟,兩個生活區八棟公寓樓能容納7000餘名學生住宿,兩區二層餐廳各一棟,能容納7000餘名學生就餐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四)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山東省實驗中學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二中學
膠州市實驗中學
棗莊市第八中學
滕州市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膠州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回民中學
膠南市第二中學
膠南市第三中學
桓台漁洋中學
沂源縣第二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四中學
濟陽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第一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二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十三中學
煙臺第一中學
中國煙臺赫爾曼格邁納爾中學
濰坊第四中學
諸城市實驗中學
壽光市第一中學
壽光現代中學
高密市第五中學
臨朐實驗中學
濟寧市實驗中學
汶上縣第一中學
鄒城市第二中學
嘉祥縣第一中學
魚台縣第一中學
日照實驗高中
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十七中學
臨沂第二十四中學
費縣實驗中學
莒南縣第一中學
德州市第一中學
慶雲第一中學
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
聊城第二中學
鄆城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六中學
濟南章丘中學
萊陽市第九中學
海陽市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三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六中學
濰坊濱海中學
棗莊市第十六中學
禹城市第一中學
嘉祥縣第三中學
東營市墾利縣第一中學
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莘縣實驗高級中學
惠民縣第一中學
乳山市第一中學
鄄城縣第一中學
膠南市第五中學
萊蕪市萊城區鳳城高級中學
棗莊市第一中學
乳山市金嶺中學
泰安長城中學
青島市城陽區第三中學
山東省日照第四中學
臨朐第一中學
棗莊市第三中學
高密市第二中學
章丘市第五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二中學
濟南市第七中學
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
昌樂中學
昌樂第二中學
濟寧市第二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膠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二中新校
鄒城市兗礦第一中學
滕州市第三中學
滕州市第五中學
金鄉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
魚台縣第二中學
泗水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新汶中學
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中學
新泰市汶城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六中學
肥城市礦區中學
寧陽縣第二高級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五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二中學
東營市利津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膠南市第八中學
煙臺第三中學
五蓮縣第三中學
莒縣第一中學
日照市嵐山區第一中學
山東省福山第一中學
萊蕪市第五中學
萊陽市第一中學
臨沂第十八中學
山東省長島中學
郯城第二中學
即墨市第一中
臨沭縣第二中學
山東省蓬萊市第一中學
即墨市第二中學
山東省陵縣第一中學
平度市第一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第一中學
淄博市博山實驗中學
諸城第一中學
臨清市第二中學
濟南市長清區第一中學
東阿縣實驗高中
鄒平縣長山中學
博興縣第二中學
高青縣第一中學
菏澤第一中學
濟南市第九中學
高密市實驗中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