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樹》

《木屐樹》

《木屐樹》由埃曼諾·奧爾 執導,本片描寫了十九世紀末期,義大利北部貧窮困苦的農村中好幾戶農家生活的點滴,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木屐樹》木屐樹
片名:木屐樹 TheTreeofWoodenclogs更多外文片名:
Alberodeglizoccoli,L'
Arbreauxsabots,L'.....(France)
TheTreewiththeWoodenClogs
L'AlberoDegliZoccoli
導演:埃曼諾·奧爾米
編劇:埃曼諾·奧爾米
主演:LuigiOrnaghi ....Batisti
FrancescaMoriggi ....Batistina
OmarBrignoli ....Minek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Finland:K-12/Italy:T
攝製格式:
35mm
洗印格式:
35mm

劇情簡介

本片描寫了十九世紀末期,義大利北部貧窮困苦的農村中好幾戶農家生活的點滴,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其中的一段敘述一位佃農的兒子去學校讀書,對當時這個地方的人而言,讀書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家長不懂得受教育的意義與好處,不願意送孩子去讀書,神父多次勸告下家長方才這樣做的。這些家庭還需要在生活上加倍省吃儉用來供這些孩子們讀書。一個佃農的孩子在讀書回來時,鞋子壞了,父親就砍了一顆樹,連夜製成了一雙木鞋。地主知道了這事之後,就把這戶佃農趕了出去。

主創陣容

《木屐樹》的導演是義大利人奧米爾,榮獲過第65屆威尼斯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奧爾米的代表作有《木屐樹》、《聖飲者傳奇》和《女士萬歲》,這3部影片分別為他贏得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以及銀獅獎
影片上映於1978年,並獲得當年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導演啟用的全部是民眾演員,歷時甚長(12年)才拍攝完成。

角色介紹

《木屐樹》《木屐樹》
寡婦 :和所有其他人家一樣,寡婦洛恩克一家的房舍、土地、工具、牲畜,甚至院外的小河、河邊的楊樹,都屬於住在鎮上的大宅里的地主老爺,他們只是賣苦力的佃農,只求有活乾,在北風吹來的日子有屋棲居,不受凍挨餓。她已經有五個孩子,在懷上第六個孩子的時候,丈夫卻離她而去,撇下他們母子,還有公公安塞爾蒙。公公的身體不錯,他們還擁有一頭完全屬於自己的公牛,而且大兒子派畢諾也15歲了,在磨坊里找了一份活乾,可以幫她分擔一些。沒有男人下地幹活,洛恩克就承擔起了老爺家所有洗衣的活計,另外還為鎮上的旅店幫工洗洗床單被褥什麼的,從早到晚總有乾不完的活。兩個乖巧的女兒推著獨輪車,幫她來回運送衣物,照看嬰兒,沒時間和院裡的其他孩子玩耍。即使這樣,生活仍然沉重地壓在她身上,讓她喘不過氣來。好心的神父想幫幫她,特意來告訴她,可以把她最小的兩個姑娘送到一個修道院,減輕她的負擔。我看見她的嘴唇哆嗦著,沒有回絕,也沒有答應。晚上,派畢諾收工回來,疲憊地吃著黑麵包,洛恩克把神父的話告訴了他。派畢諾低著頭:“我願意沒日沒夜地幹活,也要和妹妹在一起。”洛恩克是善良和虔誠的女人,她經常請那個有些殘疾的可憐乞丐來家裡和他們一塊吃飯,如果孩子們取笑他,她會馬上訓斥:“像這樣的人是主最寶貝的孩子。”可是災難還是來了,他們家的牛兩天不吃不喝,已經站不起來了。醫生說,牛活不過中午了,如果趁早宰它,還能換點錢回來。洛恩克呆呆地站著,這是他們唯一的財產,她怎么肯?!這個剛強的女人抓起水罐,快步走出院子,穿過樹林,來到空無一人的教堂,向十字架上的耶穌祈禱,哀求,最後甚至在嘶心裂肺地喊著,讓主原諒她犯下的一切罪,讓一切罪惡和疾病被從骷髏地流過的河水帶走,只要她的牛好起來。上帝一定聽見了她的聲音,第二天,吃了她用苞谷面和年奶做的美食的公牛終於站起來了。[2]
菲納爾:長著一個尖尖的下巴的小氣男人。他也是地主老爺的代理人,代表老爺看管這裡的財產。大家都知道,苞谷收穫後交租稱重的時候,他會在半路上停下來,往馬車裡裝上好幾塊大石頭,可是沒有一個人向老爺告發他。他的兒子是個酒鬼,年紀比派畢諾大了,卻儘是偷懶,藏在樓上的穀倉里喝酒。一天晚上,菲納爾訓斥兒子是個懶蟲,兒子罵菲納爾小氣鬼,父子倆打起來。大家跑出來使勁拉開他們,菲納爾氣急敗壞地詛咒兒子,安塞爾蒙爺爺說:“要注意自己的話,菲納爾!父親的惡語是絕不會落到地上的!”冬閒時節,鎮上來了馬戲團,菲納爾每天晚上都去閒逛,然後醉醺醺地回家來。一天夜裡,大家都睡了,他突然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回來,徑直來到馬房。原來,他在鎮上揀到了一枚金幣。他把金幣緊緊地攥在手心裡,怕被老婆和兒子知道,甚至不敢拿回家。最後,他把金幣塞到了馬掌里,用泥塊摁了又摁。轉眼到了春耕的時節,菲納爾套好馬車去地里上肥,他順手抓起馬蹄一看,裡面什麼也沒有!他歇斯底里地大罵馬害了他,還揪馬的耳朵。馬突然拉著車向他衝過去,嚇得他跑進馬房裡,大家趕忙過來拉走了馬車,他還在不停地咒罵,誰也不能讓他停下來。菲納爾病了,發燒肚疼,在床上躺了好幾天,女巫醫說他的肚子裡鑽滿了從地獄裡逃出來的蟲子。
《木屐樹》《木屐樹》
達萊娜:亭亭玉立的身材,美麗的臉龐,羞澀的眼神,她是村子裡最美的姑娘。達萊娜從通往鎮子的小路上回來了,她的身後跟著一個留著淡淡的小鬍子的青年,那是鄰村的斯蒂法諾,夏天幫助達萊娜家收過小麥。他們一前一後走著,中間一直隔著幾步的距離,達萊娜加快步子,斯蒂法蒂也會加快幾步跟上她,可就是不追上她。他們就這么走著,沒有說一句話,有幾次達萊娜向後側了側臉,可還是轉回頭,什麼也沒說。斯蒂法諾終於緊走兩步問達萊娜:“我可以問候你一聲嗎?”達萊娜停住了,但沉默著。斯蒂法諾又說:“你難道不回應我一聲嗎?”達萊娜輕輕說:“我也問候你。”她至始至終沒有轉身,斯蒂法諾只看見她健康漂亮的背。一天晚上,大家正在聽巴蒂斯蒂講故事,門被從外面推開了,斯蒂法諾有些侷促地站在門外。女人們在竊竊私語,說求婚者來了。大家都強忍著沒笑出聲來。男人們招呼斯蒂法諾進來聽故事。斯蒂法諾和達萊娜匆匆對視了幾眼,可仍然遠遠地,沒說一句話。斯蒂法諾的家人前來求婚。在楊樹長出嫩葉的時候,他們結婚了。結婚的當天,達萊娜的父母就送他們寶貝的獨生女和丈夫坐上了前往米蘭的渡輪,去看達萊娜的姑姑,米蘭一家修道院的院長。他們是全村第一對去米蘭的新人。他們在米蘭的修道院裡渡過了初夜,是那個修道院裡住過的唯一一對新人。那天晚上,院長姑姑把兩張給孤兒的單人床併到一起,修女們在床頭上結了一個黃色的漂亮蝴蝶結。
爺爺 :洛恩克的公公,孩子們的爺爺。可以說是世上最好的爺爺。爺爺的身體一向爭氣,從來沒害過什麼大病,感冒風寒他從來不說,挺挺也就過去了。年紀大下不了地,他就精心侍弄著家裡的那一小塊菜地,他們的菜總是長得又好又快,這是小孫女最驕傲的事情。冬天爺爺會抱著孫女圍在壁爐邊,給孩子們講靈魂的事情,他說火星裡面藏著惡鬼的靈魂。他用鉗子撥動爐火,讓火星揚得高高的,從煙囪里飛走,嘴裡念道:“惡鬼快跑,惡鬼快跑,屋子裡都是好孩子。”半夜裡,第一場雪落下來,爺爺悄悄爬起身,穿好衣服,提著油燈到雞舍里,拎起那籃他和小孫女攢了一年的雞糞,去院牆外的菜地。我借著微弱的燈光看見,他瘦削的手一把一把刨起冰冷的土,把一撮撮雞糞埋在裡面。原來這就是他的秘密,在下第一場雪的時候用雞糞給菜地保暖,來年春分播種,他的番茄就可以比別人家的早一兩個禮拜上市。雪紛紛揚揚,越下越大,從屋頂抖下來的積雪,落了爺爺一身。開春了,爺爺給孩子們每人一件鐵器,他帶大家唱著,跳著,從院子一直到田野:“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冬天快走吧,冬天快走吧!”夏天來了,爺爺和小孫女一起種下的番茄又是第一個上市了。

幕後製作

《木屐樹》《木屐樹》
坎城影展大獎得主,也是奧米最著名的代表作。奧米一向以曲高和寡的藝術電影為創作方向,本片參照義大利傳統的新現實主義,以古喻今反映社會民生。奧米身兼編、導、攝影、剪輯於一身,對當時的民生疾苦作了生動的描述,但卻冷靜客觀,並沒有對貧苦不公的社會現狀作出控訴,反而能更全面客觀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貧富懸殊、地主為富不仁和佃農民不聊生等殘酷現實。

影片講述了3個農夫同在一個東家幹活的故事,尤其要強調的是各個家庭成員與他們鄰居的關係。義大利導演艾瑪諾·歐密以其敏銳的能力把一些非專業演員安排在此片做主演,歷時12個月。這部影片就影像風格來說幾乎是一部紀錄片,不同的只是由演員來表演,是生活流電影的名作。重現19世紀義大利佃農生活,優美動人。此片因其精彩的表演和感人的情節榮獲1978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1979年愷撒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等十多項國際性電影大獎。

本是默默無名的艾米諾o奧米憑藉這部影片獲得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這位義大利導演,身兼編、導、攝影、剪輯於一身,通過其敏銳的觀察力,以曲高和寡的藝術電影作為創作方向,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一種民生疾苦的社會現象。本片以義大利傳統的新現實主義特色為藍本,以古喻今的反映了當時的一種社會狀態。片中沒有深惡痛絕的控斥,反而是冷靜客觀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等級的差異——地主的為富不仁,佃農的民不聊生。

這部影片就影像風格來說幾乎是一部紀錄片,不同的只是由演員來表演,是生活流電影的名作。

所獲獎項

榮獲第31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影片賞析

《木屐樹》《木屐樹》

《木屐樹》幾乎沒有什麼情節,影片裡的主人公是貝加莫鄉村,一個農場主家幾乎佃農的生活。他們生活在一個大院落里,靠農場主的牲畜和田地謀生。鏡頭只是在跟隨著他們那仿佛不會變化的生活細節,他們虔誠地面對著勤儉,淳樸,艱難而平靜的生活,一切都很平靜,所有人都如此沉默,然而他們感激上帝,同情他人,愛護家人,濃厚的溫情,流連在他們的一句簡短的對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之中。
神父告訴巴蒂斯先生他應該送兒子明勒斯來上學,巴蒂斯說他可以在家照看更小孩子,“不,這不是好的理由,他應該學習智慧。”神父說。夫妻倆恭順地離開,偶爾才感嘆一句。“農民的孩子去上學,別人會怎么說啊。”但他們燒了很多水給孩子洗了個乾淨早,做了一個小書包,讓他上學去了。
鄰居家的情形相形之下比他們更艱難。男人去世以後,一個老人,六個子女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孀妻的身上。她只能靠給人洗衣服來養活他們。磨房主同情他們的遭遇,給了大兒子一份磨房的工作。神父也同情他們,悄悄問農婦,是否要把年紀小的孩子送去孤兒院,以便把其他孩子養大。婦人愁苦地低頭不語。晚上她詢問長子的意見,兩人的對話很短。
——我們必須送他們走嗎?
——如果我們真的應付不下去了……
——皮瑞洛明年就十二歲了,他可以去畜舍幫忙。
兒子看著母親,“我願意日夜工作,但要把弟妹都留在家裡。”
爺爺收集了雞糞,在下雪的夜裡偷偷把它們埋在土裡,這樣春天的時候,他們家的番茄會比其他人早幾個星期上市。老爺爺充滿了希望。
家裡的牛突然病了,不能吃也不能站起來。這是他們自己家的牛,可想而知的珍貴。然而好心的獸醫只能告訴他們及早殺掉快死的牛才是正確的補救措施。這對一家來說無異滅頂之災。婦人無計可施,她去教堂乞求耶穌,賜予聖水拯救他們的牛,也是拯救他們一家。耶穌賜福了虔誠而不幸的人,正如她們同情那些更貧苦的流浪人。牛喝了聖水恢復了健康。
在聖母瑪麗亞日的節慶上,有些狡黠的另一位鄰居,看到人群聚集在一起聽人高聲宣講自由和民主,然而他卻在人群中發現了一枚金幣。在一陣緊張的努力後,他偷偷撿起了金幣,興奮無比的沖回了家。可他發愁該把寶貴的金幣藏在何處而不被人發現。最終他把寶貝藏在了馬蹄里。然而多日以後,金幣跟著馬蹄不知遺落何方。備受打擊的農夫責打馬匹,而憤怒的馬差點把他踩死。
另一戶人家有一個待嫁的美麗女孩,每天在城裡的紡織廠工作。一個青年愛上了他。他跟著她在田間走上很遠,終於得以互道了一句“晚安”。作為求婚者,青年人在夜裡來到姑娘家的大院,參加人們在穀倉的聚會。即使這樣似乎也就很幸福了。他可以每天來穀倉和女孩,以及大院所有的居民相會,直到舉行婚禮。婚禮後他們前往米蘭看望女孩的姨媽,一位修道院院長。慈祥的修道院長接待了他們,並在他們的初夜之後送了一個孩子給他們。一個漂亮的孤兒。
故事當然還是少不了巴蒂斯一家,他們的故事是唯一可稱完整的情節,並成為了電影的標題。因為前一次生孩子的錢還沒能還,巴蒂斯的妻子生產時連助產士都沒有請,在鄰居們的幫助下生下了一個漂亮的男孩。原本應該幸福的父親卻只是坐在一邊,愁苦地抓著帽子。“家裡又多了一張吃飯的口。”“不要害怕,”虛弱的妻子微笑著:“想想你可憐的媽媽說過的話,如果是一個天使,上帝會親自照顧他。”巴蒂斯點了點頭。
巴蒂斯對新生孩子的發愁,其實正因為他是一個如此的慈父。他疼愛自己的孩子。明勒斯每天走了6里路回到家,父親總是一把把他抱到火爐前,脫掉鞋襪,把他的小腳放到火邊,一邊絮絮叨叨地說著:“趕緊烤烤火,鞋襪都濕了,不讓它暖和的話會生凍瘡……今天學到了什麼?……微生物呀?……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啊……”
妻子生孩子那天,明勒斯的木屐壞了。他拖著破鞋很晚才回到家。巴蒂斯沒有告訴妻子,夜裡偷偷地在溪邊砍了一顆農場主的樹,為明勒斯做了一雙新木屐。
寒冷的冬天終於過去,一切欣欣向榮。老爺爺的番茄早早結出了漂亮的果實,在鎮上得到了大家的稱讚……然而農場主發現了被偷砍的木屐樹,他毫不猶豫地決定趕走巴蒂斯一家。代理人牽走了農場主家的牛,巴蒂斯目送他們離去,然後把家什和妻兒放在大車上,默默離去。鄰居們躲在家裡為他們頌禱《玫瑰經》,明勒斯看著曾經溫暖,如今已經黑漆漆的家,流下了眼淚……
濃厚的色彩,廣袤的田園風景,這塊沉默的土地上,有溫暖,有歡樂,也有悲哀。農民堅實的背脊承擔著生活的重壓。他們感激上帝的任何憐憫和恩賜,也承擔命運的一切懲罰。

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

屆數
年份影片導演
國家
第3屆坎城電影節1949年《第三人》卡羅爾·里德英國
第4屆坎城電影節
1951年《米蘭的奇蹟》/《茱莉小姐》維托里奧·德·西卡
/阿爾夫·斯約堡
義大利/法國
第5屆坎城電影節
1952年《兩分錢的希望》/《奧賽羅》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奧遜·威爾斯
義大利/美國
第6屆坎城電影節1953年《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法國
第7屆坎城電影節1954年《地獄門》衣笠貞之助日本
第8屆坎城電影節1955年《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美國
第9屆坎城電影節1956年《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法國
第10屆坎城電影節1957年《四海一家》威廉·惠勒美國
第11屆坎城電影節1958年《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東德
第12屆坎城電影節1959年《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法國
第13屆坎城電影節1960年《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義大利
第14屆坎城電影節1961年《維莉迪安娜》/《長別離》路易斯·布努埃爾/Henri Colpi西班牙/法國
第15屆坎城電影節1962年《諾言》Anselmo Duarte葡萄牙
第16屆坎城電影節1963年《豹》盧奇諾·維斯康蒂義大利
第17屆坎城電影節1964年《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法國
第18屆坎城電影節1965年《決竅,如何得到》理察·萊斯特英國
第19屆坎城電影節1966年《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
《紳士現形記》
克勞德·勒魯什/皮亞托·傑米法國/義大利
第20屆坎城電影節1967年《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英國
第22屆坎城電影節1969年《如果》林賽·安德森英國
第23屆坎城電影節1970年《風流醫生俏護士》羅伯特·奧特曼美國
第24屆坎城電影節1971年《送信人》約瑟夫·羅西英國
第25屆坎城電影節1972年《通往天堂的勞動階梯》/
《企業家之死》
Elio Petri/弗朗西斯科·羅西匈牙利/義大利
第26屆坎城電影節1973年《稻草人》/《受僱者》Jerry Schatzberg/阿蘭·布里吉斯美國/法國
第27屆坎城電影節1974年《竊聽大陰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美國
第28屆坎城電影節1975年《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瑞典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76年《出租汽車司機》馬丁·斯科塞斯美國
第30屆坎城電影節1977年《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
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
義大利
第31屆坎城電影節1978年《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義大利/法國
第32屆坎城電影節1979年《鐵皮鼓》/《現代啟示錄》沃爾克·施隆多夫/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西德/美國
第33屆坎城電影節1980年《影武者》/《浮生若夢》黑澤明/鮑勃·福斯日本/美國
第34屆坎城電影節1981年《鐵人》[波蘭電影]安傑依·瓦依達波蘭
第35屆坎城電影節1982年《失蹤》[美國電影]/
《自由之路》
科斯塔·加夫拉斯/尤馬茲·古尼美國/法國
第36屆坎城電影節1983年《楢山節考》今村昌平日本
第37屆坎城電影節1984年《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法國
第38屆坎城電影節1985年《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南斯拉夫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86年《戰火浮生》羅蘭·約菲英國
第40屆坎城電影節1987年《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法國
第41屆坎城電影節1988年《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瑞典/丹麥
第42屆坎城電影節1989年《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美國
第43屆坎城電影節1990年《我心狂野》大衛·林奇美國
第44屆坎城電影節1991年《巴頓·芬克》喬爾·科恩 伊桑·科恩美國
第45屆坎城電影節1992年《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英國
第46屆坎城電影節1993年《霸王別姬》/ 《鋼琴別戀》陳凱歌/簡·坎皮恩中國/法國
第47屆坎城電影節1994年《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美國
第48屆坎城電影節1995年《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法國
第49屆坎城電影節1996年《秘密與謊言》邁克·李法國
第50屆坎城電影節1997年《櫻桃的滋味》/《鰻魚》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今村昌平
伊朗/日本
第51屆坎城電影節1998年《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希臘
第52屆坎城電影節1999年《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53屆坎城電影節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丹麥
第54屆坎城電影節2001年《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義大利
第55屆坎城電影節2002年《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第56屆坎城電影節2003年《大象》格斯·范·桑特美國
第57屆坎城電影節2004年《華氏911》麥可·摩爾美國
第58屆坎城電影節2005年《孩子》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第59屆坎城電影節2006年《風吹稻浪》肯·羅奇法國
第60屆坎城電影節2007年《四月三周兩天》克里絲蒂安·蒙吉羅馬尼亞
第61屆坎城電影節2008年《牆壁之間》Chris Staron法國
第62屆坎城電影節2009年《白絲帶》麥可·哈內克奧地利/法國
第63屆坎城電影節2010年《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泰國

歷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第一屆 《鐵路之戰》 法國 | 第三屆 《第三者》 英國 | 第四屆 《米蘭的奇蹟》 義大利 | 第四屆 《朱麗小姐》 瑞典 | 第五屆 《奧賽羅》 美國 | 第五屆 《兩分錢的希望》 義大利 | 第六屆 《恐懼的代價》 法國 | 第七屆 《羅生門》 日本 | 第八屆 《馬蒂》 美國 | 第九屆 《寂靜的世界》 法國 | 第十屆 《四海一家》 美國 | 第十一屆 《雁南飛》 蘇聯 | 第十二屆 《黑人奧威爾》 法國 | 第十三屆 《甜蜜的生活》 義大利 | 第十四屆 《維莉迪安娜》 西班牙 | 第十五屆 《諾言》 巴西 | 第十六屆 《豹》 義大利 | 第十七屆 《瑟堡的傘》 法國 | 第十八屆 《訣竅》 英國 | 第十九屆 《男歡女愛》 法國 | 第十九屆 《這些先生和太太們》 義大利 | 第二十屆 《放大》 英國 | 第二十二屆 《如果》 英國 | 第二十三屆 《陸軍野戰醫院》 美國 | 第二十四屆 《送信人》 英國 | 第二十五屆 《工人階級上天堂》 義大利 | 第二十六屆 《稻草人》美國 | 第二十六屆 《僱工》 英國 | 第二十七屆 《對話》 美國 | 第二十八屆 《烽火歲月志》 阿爾及利亞 | 第二十九屆 《出租汽車司機》 美國 | 第三十屆 《我父我主》 義大利 | 第三十一屆 《木屐樹》 義大利 | 第三十二屆 《鐵皮鼓》 西德 | 第三十二屆 《現代啟示錄》 美國 | 第三十三屆 《影子武士》 日本 | 第三十三屆 《爵士樂大全》 美國 | 第三十四屆 《鐵人》 波蘭 | 第三十五屆 《自由之路》 土耳其 | 第三十五屆 《失蹤》 美國 | 第三十六屆 《楢山節考》 日本 | 第三十七屆 《德克薩斯的巴黎》 德國、法國 | 第三十八屆 《爸爸出差去了》 南斯拉夫 | 第三十九屆 《傳道》 英國 | 第四十屆 《撒旦的陽光下》 法國 | 第四十一屆 《征服者佩爾》 丹麥 | 第四十二屆 《性,謊言,錄像帶》 美國 | 第四十三屆 《我心狂野》 美國 | 第四十四屆 《巴頓·芬克》 美國 | 第四十五屆 《善意的背叛》 丹麥 | 第四十六屆 《霸王別姬》 中國《鋼琴課》 澳大利亞 | 第四十七屆 《低俗小說》 美國 | 第四十八屆 《地下》 南斯拉夫 | 第四十九屆 《秘密和謊言》 英國 | 第五十屆 《櫻桃的滋味》 伊朗 | 第五十屆 《鰻魚》 日本 | 第五十一屆 《永遠的一天》 希臘 | 第五十二屆 《羅塞塔》 比利時 | 第五十三屆 《黑暗中的舞者》 丹麥 | 第五十四屆 《兒子的房間》 義大利 | 第五十五屆 《鋼琴家》 法國 | 第五十六屆 《大象》 美國 | 第五十七屆 《華氏911》 美國 | 第五十八屆 《孩子》 比利時 | 第五十九屆 《風吹稻浪》 法國/愛爾蘭/英國 | 第六十屆 《四月三周兩天》 羅馬尼亞 | 第六十一屆 《牆壁之間》 法國 | 第六十二屆 《白絲帶》 德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