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屆坎城電影節

第28屆坎城電影節是1975年舉辦的,《卡斯帕.豪澤之謎》是本次電影節的獲獎影片。

簡介

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法國南部旅遊勝地坎城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第28屆坎城電影節第28屆坎城電影節

內容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坎城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獲獎影片

《卡斯帕.豪澤之謎》

中文名:卡斯帕.豪澤之謎
英文名: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
卡斯帕.豪澤之謎卡斯帕.豪澤之謎

導演:沃納·赫爾佐格 Werner Herzog
編劇:沃納·赫爾佐格 Werner Herzog
Jakob Wassermann
國家/地區: 西德
顏色:黑白
對白語言:德語
上映日期:1974年11月15日
類型:劇情/犯罪/傳記
片長:110 分鐘

所獲獎項

評審團大獎 沃爾納.赫佐格

劇情

1828年,一個流浪漢模樣的人來到紐倫堡,帶著一封匿名信交給憲兵隊。從這封信中得知,這個流浪漢的童年和青年都是在一間地牢中渡過的。有一個陌生人非法把他長期拘禁,而今又突然將他放走。如今,他就只會講一些簡單的話語,對人類文明是一無所知。這就是在當年轟動一時,震驚全歐洲的“卡斯帕爾·豪澤爾神秘事件”。人們猜測他也許是某王室的後裔,由於繼承權的問題引起皇室政亂,遭到其他人的排擠和暗算,甚至還有人說他是拿破崙的私生子。歲月如流,一晃三年都過去了。事情還是沒有查出個水落石出,人們繼續對他猜疑著。但是就在這時候,他卻莫名其妙的遭到了殺害,警方也沒查出來兇手是什麼人。就像當初不知道到底是誰非法拘禁了卡斯帕爾·豪澤爾一樣。一切都還是迷。

演員名單

Bruno S. .....Kaspar Hauser
Hans Musaeus .....Unknown Man (as Hans Mus?us)
Walter Ladengast .....Professor Daumer
Brigitte Mira .....Kathe, Servant
Willy Semmelrogge .....Circus director
Michael Kroecher .....Lord Stanhope
Marcus Weller
Gloria doer .....Frau Hiltel
Volker Prechtel .....Hiltel the prison guard
Herbert Achternbusch .....Bavarian Chicken Hypnotizer
Wolfgang Bauer
Wilhelm Bayer .....Taunting Farmboy
Franz Brumbach
Johannes Buzalski
Helmut D?ring .....Little King
Alfred Edel .....Professor
Florian Fricke .....Florian
Heribert Fritsch
Peter Gebhart
Andi gottwald .....Young Mozart
Reinhard Hauff
Otto Heinzle
Kidlat Tahimik .....Hombrecito
Dorothea Kraft
Willy Meyer-Fuerst .....Coroner (as Dr. Willy Meyer-Furst)
Dr. Heinz H. Niem?ller .....Coroner
Enno Patalas .....Pastor Fuhrmann
Dr. Walter Pflum .....Coroner
Volker Elis Pilgrim .....Pastor (as Elis Pilgrim)
Clemens Scheitz .....Scribe
Peter-Udo Sch?nborn
Walter Steiner .....Taunting Farmboy
Henry van Lyck .....Cavalry Captain
Benedikt Kuby .....Wine Server (uncredited)

金棕櫚獎

Chronique des annees de braise烽火歲月志(阿爾及利亞)默哈邁德·萊哈達-哈米納,

獎項介紹

金棕櫚獎,前身為“金鴨獎”。“金棕櫚獎”乃是坎城電影節至高無上的大獎,相當於奧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獎盃為金制棕櫚枝,故稱“金棕櫚”——這是由於坎城這座法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在金銀兩色的沙灘上到處種植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從1946年第一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開始設定。

內容 

必須說明的是,短片單元還有一座金棕櫚獎,相當於奧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約定俗成的“金棕櫚大獎”,僅指主競賽單元的那枚棕櫚枝(長片)。
金棕櫚難於攻陷的程度毫不亞於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縱觀其歷史,“雙金棕櫚俱樂部”成員僅有五(六)位:弗朗西斯·福德·科波拉(美國)、比爾·奧古斯特(丹麥)、今村昌平(日本)、艾米爾·庫斯圖里卡(塞爾維亞,前南斯拉夫)、達內兄弟(比利時)。(這裡計算的“雙金棕櫚”成員,不包括“金棕櫚最佳短片獎”。)
大家耳熟能詳的如:《德州巴黎》(維姆·門德斯)、《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特利爾)、《鋼琴師》(羅曼·波蘭斯基)、《華氏911》(麥可·摩爾)等,均為金棕櫚大獎得主。亞洲首部獲得金棕櫚作品是1953年日本導演衣笠貞之助前輩的《地獄門》,華語電影唯一一部榮膺金棕櫚獎的影片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1993年,與澳大利亞女導演簡·坎皮爾執導的《鋼琴課》並列)。

評審團大獎

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卡斯帕·豪澤之謎(西德)沃爾納·赫佐格

介紹

評審團大獎,評審會獎(評審會特別獎)屬於非常設獎項,地位類似“xx榜中榜”的傳媒推薦獎,頒獎原因往往是個別評審因偏愛而為其爭取的特殊表彰。近15年的獲獎作品有:拉斯·馮·特利爾的《歐洲,歐洲》、大衛·柯南伯格的《欲望號快車》、科恩兄弟的《老婦殺手》、阿皮察朋·維爾拉瑟查庫的《熱帶病》等。我國的獲獎影片為:侯孝賢的《戲夢人生》和王小帥的《青紅》——當然,其中不乏獎項平衡的作用。
“評審會大獎”系偶然誕生,只因為替一兩部得不到金棕櫚的佳作而倍感惋惜才臨時設定,如今則演變為“最佳影片第二名”地位的常設獎項。與柏林電影節的評審會大獎如出一轍,旨在表彰僅次於金棕櫚獎影片的“亞軍”。
較之金棕櫚獎作品集藝術價值、現實意義、社會意義於一身的高標準嚴要求,評審會大獎得主多為張揚個性、愛憎分明的“狠角色”。以華語電影為例,兩部評審會大獎作品《活著》(張藝謀)、《鬼子來了》(姜文)均未拿到國內公映許可證,不無諷刺意味。印象較深的還有曾被馮小剛痛斥的《老男孩》(韓國,朴贊郁),“讓人在生理上本能地抗拒”的評語一時引發話題。
此外,評審會大獎還有“金棕櫚獎”前站跳板的意味。昆汀·塔倫蒂諾在憑《低俗小說》稱霸前,借《落水狗》斬獲評審會大獎;拉斯·馮·特利爾也曾於《黑暗中的舞者》問鼎的數年前,因《破浪》贏取評審會大獎。看來,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只要能在最後關頭脫穎而出、躋身本屆的競賽行列,便有極大希望戴冠金棕櫚。

最佳導演獎

米歇爾·布羅特Les Ordres命令(加拿大) 科斯塔·加夫拉斯Section Speciale特別法庭(法)

最佳男演員獎

維托里奧·加斯曼Profumo di donna女人香(意)

最佳女演員獎

瓦萊里亞·帕賴因Lenny倫尼(美)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

屆數
年份影片導演
國家
第3屆坎城電影節1949年《第三人》卡羅爾·里德英國
第4屆坎城電影節
1951年《米蘭的奇蹟》/《茱莉小姐》維托里奧·德·西卡
/阿爾夫·斯約堡
義大利/法國
第5屆坎城電影節
1952年《兩分錢的希望》/《奧賽羅》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奧遜·威爾斯
義大利/美國
第6屆坎城電影節1953年《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法國
第7屆坎城電影節1954年《地獄門》衣笠貞之助日本
第8屆坎城電影節1955年《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美國
第9屆坎城電影節1956年《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法國
第10屆坎城電影節1957年《四海一家》威廉·惠勒美國
第11屆坎城電影節1958年《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東德
第12屆坎城電影節1959年《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法國
第13屆坎城電影節1960年《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義大利
第14屆坎城電影節1961年《維莉迪安娜》/《長別離》路易斯·布努埃爾/Henri Colpi西班牙/法國
第15屆坎城電影節1962年《諾言》Anselmo Duarte葡萄牙
第16屆坎城電影節1963年《豹》盧奇諾·維斯康蒂義大利
第17屆坎城電影節1964年《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法國
第18屆坎城電影節1965年《決竅,如何得到》理察·萊斯特英國
第19屆坎城電影節1966年《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
《紳士現形記》
克勞德·勒魯什/皮亞托·傑米法國/義大利
第20屆坎城電影節1967年《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英國
第22屆坎城電影節1969年《如果》林賽·安德森英國
第23屆坎城電影節1970年《風流醫生俏護士》羅伯特·奧特曼美國
第24屆坎城電影節1971年《送信人》約瑟夫·羅西英國
第25屆坎城電影節1972年《通往天堂的勞動階梯》/
《企業家之死》
Elio Petri/弗朗西斯科·羅西匈牙利/義大利
第26屆坎城電影節1973年《稻草人》/《受僱者》Jerry Schatzberg/阿蘭·布里吉斯美國/法國
第27屆坎城電影節1974年《竊聽大陰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美國
第28屆坎城電影節1975年《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瑞典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76年《出租汽車司機》馬丁·斯科塞斯美國
第30屆坎城電影節1977年《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
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
義大利
第31屆坎城電影節1978年《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義大利/法國
第32屆坎城電影節1979年《鐵皮鼓》/《現代啟示錄》沃爾克·施隆多夫/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西德/美國
第33屆坎城電影節1980年《影武者》/《浮生若夢》黑澤明/鮑勃·福斯日本/美國
第34屆坎城電影節1981年《鐵人》[波蘭電影]安傑依·瓦依達波蘭
第35屆坎城電影節1982年《失蹤》[美國電影]/
《自由之路》
科斯塔·加夫拉斯/尤馬茲·古尼美國/法國
第36屆坎城電影節1983年《楢山節考》今村昌平日本
第37屆坎城電影節1984年《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法國
第38屆坎城電影節1985年《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南斯拉夫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86年《戰火浮生》羅蘭·約菲英國
第40屆坎城電影節1987年《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法國
第41屆坎城電影節1988年《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瑞典/丹麥
第42屆坎城電影節1989年《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美國
第43屆坎城電影節1990年《我心狂野》大衛·林奇美國
第44屆坎城電影節1991年《巴頓·芬克》喬爾·科恩 伊桑·科恩美國
第45屆坎城電影節1992年《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英國
第46屆坎城電影節1993年《霸王別姬》/ 《鋼琴別戀》陳凱歌/簡·坎皮恩中國/法國
第47屆坎城電影節1994年《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美國
第48屆坎城電影節1995年《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法國
第49屆坎城電影節1996年《秘密與謊言》邁克·李法國
第50屆坎城電影節1997年《櫻桃的滋味》/《鰻魚》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今村昌平
伊朗/日本
第51屆坎城電影節1998年《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希臘
第52屆坎城電影節1999年《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53屆坎城電影節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丹麥
第54屆坎城電影節2001年《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義大利
第55屆坎城電影節2002年《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第56屆坎城電影節2003年《大象》格斯·范·桑特美國
第57屆坎城電影節2004年《華氏911》麥可·摩爾美國
第58屆坎城電影節2005年《孩子》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第59屆坎城電影節2006年《風吹稻浪》肯·羅奇法國
第60屆坎城電影節2007年《四月三周兩天》克里絲蒂安·蒙吉羅馬尼亞
第61屆坎城電影節2008年《牆壁之間》Chris Staron法國
第62屆坎城電影節2009年《白絲帶》麥可·哈內克奧地利/法國
第63屆坎城電影節2010年《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泰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