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坎城電影節

第22屆坎城電影節

第2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1969年5月正常開幕.

簡介

1969年5月,坎城電影節正常開幕,因“五月風暴”而建立了“導演雙周單元”,該單元旨在“發現和展示開發中國家青年電影導演的最新成績以及值得關注的電影現象”。但事實上,1969年的選片工作,進行得卻並不那么體面,它甚至是在秘密地、以名哲保身的政治官僚主義原則下進行的。當時的人們沒多少心情關心坎城,世界範圍的“左翼運動”和“青年造反”陰雲瀰漫,美蘇“核武器”競賽逐漸升級,幾乎沒人會再提起1969年的坎城。

獲獎名單

金棕櫚獎
If
如果…… (英)林德賽·安德森

如果If.... (1968)如果If.... (1968)

劇情
拍攝於巴黎學生運動爆發的1968年,是學生反叛時代的開拓性作品之一。角色坦率直接的心理和情感流露是一個關於個體是否必須遵從或者反抗等級社會強加其上的專制權威的寓言。本片中的學校就是寓言中權威的縮影,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國11至18歲男生寄讀學校。Malcolm McDowell初試啼聲,扮演一位後來成為學生反叛活動領導者的低年紀學生Mick。這些學生反抗允許高年級學生來管理和訓練低年級學生的制度……

幕後花絮
本片根據戴維·舍文和約翰·霍雷特的電影劇本《反叛者》(Crusaders)改編。本片導演林賽·安德森1967年拍攝了引起爭議的《白色公共汽車》(The white bus)後再次開火。他在本片中對英國寄宿生制度進行了猛烈抨擊,寄宿學校里到處充滿著虛偽和偏見,在受人尊重的正直的偽裝下,存在著最嚴重的獨斷專橫和非人的壓迫。導演為了能充分說明寄宿制度的虛偽而又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政治爭論,在影片中巧妙地使用……

評審團大獎
Adalen 31 1931年的阿達倫(瑞典)波·維德伯格

……

最佳導演獎
格羅貝爾·洛夏 Antoniodas Mortes職業殺手安東尼奧(巴西)

職業殺手安東尼奧O Dragao da Maldade contra o Santo Guerreiro (1969)職業殺手安東尼奧O Dragao da Maldade contra o Santo Guerreiro (1969)

劇情
巴西東北部,一個地主殘暴不仁地統治著這一片區域,他與當地的警察署長勾結成奸,百姓民不聊生。一個打著為貧苦農民翻身為旗號的聖戰組織,得到貧苦大眾的回響參與。地主急忙招聘職業殺手安東尼奧殺死了組織首領,餘黨也被地主剿滅。但殺手得到女祭司的點撥,明白了箇中緣由,決定殺回村莊,為貧苦人民報仇。本片雖然劇情老套,但有豐富的衝突矛盾和戲劇張力,具有較高的娛樂性,是一部出色的政治控訴電影,具有一定的藝術價……

幕後花絮
本片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一部適應時代風氣的作品,雖然劇情老套,但有豐富的衝突矛盾和戲劇張力,所以仍有較高娛樂性;但最大特色還在於它是一部政治控訴電影,卻能做到控訴而不說教,沉痛卻不衝動,所以既有政治寓言式的抗爭精神,但沒犯主題先行的毛病,不失其藝術價值,跟同一導演五年前的《黑色上帝、白色魔鬼》主題相呼應。

沃伊切克·吉斯尼 Vsichni dobri rodaci所有的好公民(捷)

劇情

所有的好公民所有的好公民

故事背景橫跨20年,從1948年二戰結束到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為止。一個原本純樸自然的農村,戰後好不容易歡欣鼓舞新生,卻又被緊接而來的蘇聯勢力迅速摧殘,而原本樂天知命的村民也因此開始明爭暗鬥、爾虞我詐。這部發人深省、充滿詩意的影片將人性的醜陋、自私和悲劇呈現在荒誕的劇情中。

幕後花絮
本片導演被米洛斯·福爾曼譽為“捷克新浪潮的精神領袖”,這是他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作品,這部發人深省、充滿詩意的影片將人性的醜陋、自私和悲劇呈現在荒誕的劇情中。
最佳男演員獎
讓-路易·特林提格南特 Z 大風暴(法)

焦點新聞Z (1969)焦點新聞Z (1969)

劇情
本片講述在軍事政權創獨裁體制的南歐某國(影射希臘),反對政府的在野黨領袖z先生在一次演講中遭人暗殺,政府當局公布是意外車禍而死,對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們強烈要求查明真相。從Z先生的同事那兒打聽到種種跡象的檢察官決定抵抗政治壓力追查到底,終於發現這是一宗有計畫的政治謀殺,並牽扯出許多政界的大人物。可是後來牽涉這件命案的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處以徒刑或是被殺。加斯華憑藉此片一舉成名,並開啟了政治黑幕片的……

幕後花絮
導演科斯塔·加華斯對其祖國希臘的反常政情非常不滿。他以此做基礎拍出了這部極具衝擊力的政治黑幕電影,嚴密的劇情設定和重重危機充滿了刺激性,獲得坎城評審獎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本片根據1963年發生在希臘的真實事件改編,跟多數法國片一樣對白很多,但絕不累贅,但節奏非常緊湊,令人有一種“熱鍋上螞蟻”的逼切感,加華斯憑本片一舉成名,並開啟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風潮。本片雖被認為是一部政治片,但在商業上卻非……

最佳女演員獎
瓦妮莎·雷德格列夫Isadora 絕代美人(英)

絕代美人Isadora (1968)絕代美人Isadora (1968)

劇情
這部影片是根據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的自傳小說《我的一生》和塞維爾·斯托克的小說《鄧肯傳》、《心中的雕像》改編,是一部真人真事的傳記片,影片敘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著名舞蹈家鄧肯的愛情浪漫史和坎坷的生活道路。影片採用倒敘的形式,讓已過中年的鄧肯對羅傑敘說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很小就離開學校,到社會上去尋找自己心目中的“生活大學”。她先在芝加哥習舞登台表演,攢夠路費後,舉家來到……

幕後花絮
本片採用真事與傳說相結合的方法,真實地再現了鄧肯的藝術生涯,又根據各種傳說虛構出鄧肯的羅曼史。本片虛實相交,真假結合,使鄧肯和她的生活更加令人信服。這部悲喜劇上映後,由於主人公由女權運動的熱烈擁護者萬妮莎·雷格萊芙領銜主演,引起觀眾很大反響。鄧肯的形象生動逼真,萬妮莎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

屆數
年份影片導演
國家
第3屆坎城電影節1949年《第三人》卡羅爾·里德英國
第4屆坎城電影節
1951年《米蘭的奇蹟》/《茱莉小姐》維托里奧·德·西卡
/阿爾夫·斯約堡
義大利/法國
第5屆坎城電影節
1952年《兩分錢的希望》/《奧賽羅》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奧遜·威爾斯
義大利/美國
第6屆坎城電影節1953年《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法國
第7屆坎城電影節1954年《地獄門》衣笠貞之助日本
第8屆坎城電影節1955年《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美國
第9屆坎城電影節1956年《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法國
第10屆坎城電影節1957年《四海一家》威廉·惠勒美國
第11屆坎城電影節1958年《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東德
第12屆坎城電影節1959年《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法國
第13屆坎城電影節1960年《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義大利
第14屆坎城電影節1961年《維莉迪安娜》/《長別離》路易斯·布努埃爾/Henri Colpi西班牙/法國
第15屆坎城電影節1962年《諾言》Anselmo Duarte葡萄牙
第16屆坎城電影節1963年《豹》盧奇諾·維斯康蒂義大利
第17屆坎城電影節1964年《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法國
第18屆坎城電影節1965年《決竅,如何得到》理察·萊斯特英國
第19屆坎城電影節1966年《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
《紳士現形記》
克勞德·勒魯什/皮亞托·傑米法國/義大利
第20屆坎城電影節1967年《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英國
第22屆坎城電影節1969年《如果》林賽·安德森英國
第23屆坎城電影節1970年《風流醫生俏護士》羅伯特·奧特曼美國
第24屆坎城電影節1971年《送信人》約瑟夫·羅西英國
第25屆坎城電影節1972年《通往天堂的勞動階梯》/
《企業家之死》
Elio Petri/弗朗西斯科·羅西匈牙利/義大利
第26屆坎城電影節1973年《稻草人》/《受僱者》Jerry Schatzberg/阿蘭·布里吉斯美國/法國
第27屆坎城電影節1974年《竊聽大陰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美國
第28屆坎城電影節1975年《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瑞典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76年《出租汽車司機》馬丁·斯科塞斯美國
第30屆坎城電影節1977年《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
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
義大利
第31屆坎城電影節1978年《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義大利/法國
第32屆坎城電影節1979年《鐵皮鼓》/《現代啟示錄》沃爾克·施隆多夫/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西德/美國
第33屆坎城電影節1980年《影武者》/《浮生若夢》黑澤明/鮑勃·福斯日本/美國
第34屆坎城電影節1981年《鐵人》[波蘭電影]安傑依·瓦依達波蘭
第35屆坎城電影節1982年《失蹤》[美國電影]/
《自由之路》
科斯塔·加夫拉斯/尤馬茲·古尼美國/法國
第36屆坎城電影節1983年《楢山節考》今村昌平日本
第37屆坎城電影節1984年《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法國
第38屆坎城電影節1985年《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南斯拉夫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86年《戰火浮生》羅蘭·約菲英國
第40屆坎城電影節1987年《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法國
第41屆坎城電影節1988年《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瑞典/丹麥
第42屆坎城電影節1989年《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美國
第43屆坎城電影節1990年《我心狂野》大衛·林奇美國
第44屆坎城電影節1991年《巴頓·芬克》喬爾·科恩 伊桑·科恩美國
第45屆坎城電影節1992年《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英國
第46屆坎城電影節1993年《霸王別姬》/ 《鋼琴別戀》陳凱歌/簡·坎皮恩中國/法國
第47屆坎城電影節1994年《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美國
第48屆坎城電影節1995年《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法國
第49屆坎城電影節1996年《秘密與謊言》邁克·李法國
第50屆坎城電影節1997年《櫻桃的滋味》/《鰻魚》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今村昌平
伊朗/日本
第51屆坎城電影節1998年《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希臘
第52屆坎城電影節1999年《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53屆坎城電影節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丹麥
第54屆坎城電影節2001年《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義大利
第55屆坎城電影節2002年《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第56屆坎城電影節2003年《大象》格斯·范·桑特美國
第57屆坎城電影節2004年《華氏911》麥可·摩爾美國
第58屆坎城電影節2005年《孩子》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第59屆坎城電影節2006年《風吹稻浪》肯·羅奇法國
第60屆坎城電影節2007年《四月三周兩天》克里絲蒂安·蒙吉羅馬尼亞
第61屆坎城電影節2008年《牆壁之間》Chris Staron法國
第62屆坎城電影節2009年《白絲帶》麥可·哈內克奧地利/法國
第63屆坎城電影節2010年《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泰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