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蘿賽塔》

《美麗蘿賽塔》

剛滿十八歲的羅塞塔才做到試用期就被工廠給開除了,心情顯得非常的沮喪和不安,除了要想辦法扶養她那酗酒成習的母親,還得住在毫無安全感的活動屋中,日子依舊要過下去,在這近乎悲慘邊緣的世界中,她只有一個選擇,為生活戰鬥下去,不然就選擇死亡。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美麗蘿賽塔》 《美麗蘿賽塔》

剛滿十八歲的蘿賽塔才做到試用期就被工廠給開除了,心情顯得非常的沮喪和不安,除了要想辦法扶養她那酗酒成習的母親,還得住在毫無安全感的活動屋中,日子依舊要過下去,在這近乎悲慘邊緣的世界中,她的命運將是怎樣的呢!
比利時兄弟檔尚皮耶和廬達爾塔涅以家錄影帶式的拍片手法,成功營造出一種極寫實的氛圍,將本片女主角蘿賽塔在面臨生命錯愕時的神情,完美的刻畫出來,帶有濃郁紀錄式色彩。使得本片成為當年坎城備受爭議的作品之一,更奪下金棕櫚大獎及最佳女主角

幕後花絮

影片通過手扛攝影機跟蹤拍攝,以非常寫實的風格和快速的鏡頭切換,呈現了一幅悽慘冰冷的畫卷,從而映襯出殘酷無情的現實社會。影片具有布烈松的風格,絕不煽情,也沒有試圖解開主人公的靈魂。影片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

幕後製作

劇照 劇照

比利時出生的導演達登內兄弟1999年作品,法國、比利時合拍,片長90分鐘,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最佳女演員獎,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多項大獎。
比利時女孩羅塞塔和整日酗酒母親居住在廢舊的房車里,她想改變自己的生活,但每當她找到份工作不久就會受到解僱的打擊,她對生活產生恐懼,變得神經質。對於她來說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可以不顧一切,她在生活的漩渦中苦苦掙扎,世界對於她來說簡直如同噩夢。羅塞塔在影片中擔負著很多的負擔,麵粉袋,水桶,煤氣罐,她爛醉的母親,導演說,但是最為困難的負擔看來是生活本身。她粗重的喘息貫穿始終,導演解釋說這就是影片的配樂,這是將羅塞塔內心沉重痛苦外化的一種方式。
羅塞塔可以看成是一個個體逆進化的案例。她在社會上朝不保夕的生活,她身上的人性一點一點流失。先是她的生物上的特性,然後是情感上的,激情,友誼,寬容。在最後痛苦的一幕,羅塞塔完全變成碎片,無法和他人交流她的所思所想。她只能憤怒地瞠視她周圍的人,象一隻困惑而受到傷害的野獸。羅塞塔激烈地反抗環境加諸於她身上的損害,更多的是憑藉本能而非出自信念。但是導演保持了紀錄片的風格,未就羅塞塔的心理作過多的探討。從而使得她保有自己的複雜性。這部片子和其它反映歐洲工人階級生活的現實題材影片的不同之處是,羅塞塔並未成為一個更大的社會不公正的象徵。這只是羅塞塔自己的故事,通過降低她的重要程度,這部電影讓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留存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呂克與讓-皮艾爾·達登內兄弟於七十年代起拍攝反映罷工、種族歧視等社會問題的紀錄片,至今已經有六十餘部紀錄片作品。進入八十年代,兩人開始共同編寫指導故事片,他們頗具紀錄片風格的影片在歐洲得到較高評價,在《美麗羅塞塔》前就曾經獲得坎城評審團大獎,是目前比利時最具實力和國際影響的一對中年導演。
如果歷史倒退20年,《美麗羅塞塔》這部電影可以用來作為對資本主義的醜惡進行具有道德譴責意味的政治宣傳。對影片的解讀也反映了歷史的一部分。這本身也是值得探究的歷史。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還獲得2000年長春電影節的最佳外語片獎,荒唐的是很多和該次電影節相關的資料和新聞報導上都把這部片子說成是美國電影,不知達登內兄弟對此作何感想。
本片被說成是德西卡《偷腳踏車的人》的比利時版本,據稱是新實主義仍然具有生命力的例證。它追蹤著世界的痛苦之源,並非精神和存在的不合時宜,而是日常生活的困擾。在經濟如此發達的歐洲,還有象羅塞塔這樣的少女過著如此非人的生活,實在駭人聽聞。事實上,這部影片促使比利時通過了被稱作“羅塞塔計畫”的立法。該法律禁止以低於最低限度的工資僱傭青少年工作。一部影片促成一部法律的通過真是善莫大焉。從來只聽說過法律使電影難產的事情,而電影催生法律實在稀罕。
這部電影為電影的拍攝提供了一個極端的範例,就是怎么拍都可以,拍電影並沒有一定之規。影片完全使用手持攝影,大量運用長鏡頭跟拍,完全沒有一般電影中通常的適應於不同場景的鏡頭語言和剪輯套路。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這部電影所需要具備的電影語言的知識不能讓毫無任何電影概念的人在一天之內掌握的話,也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內理解。這部影片體現出來的電影觀念完全是對於學院教育的嘲弄。或者按照通常的說法是革命。
在這裡不能不提到DOGMA95,事實上本片比那些丹麥導演的電影更加極端而且純粹。沒有精心講述的繁複故事和戲劇性的張力,完全是紀錄片式的而且還是電視式的。這部電影奪得1999年的坎城電影節最佳電影和最佳女演員讓很多人大跌眼鏡。評審團的決定被廣泛地理解為首要是出於政治原因,是對於好萊塢在坎城日漸增長的影響力的反動。但是排除社會性的因素不說,這部電影以如此簡單的手法,講述一個如此簡單的故事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這個事實本身就是對有志於電影的青年的一個極大的鼓勵。

影評

劇照 劇照
看這部電影一共動了兩次感情。落淚。
一次是羅塞塔夜半回到朋友的家裡那一場。羅塞塔到她唯一的一個能稱得上朋友的男子家裡做客,他們的相處顯得十分笨拙,幾乎毫無浪漫而言。在男子的極力邀請下,不會跳舞的羅塞塔只好起身跳舞,而這種毫無默契的舞蹈則使羅塞塔不得不慌亂地逃離。夜半羅塞塔回到男子家中找自己落下的 靴子,表示不想回自己住的貨櫃去了,朋友便倒出了一個小窩,讓她住下。夜半,羅塞塔自言自語,“我叫羅塞達 我有一分工作 有一個朋友 我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我不會陷入沉淪 晚安”。羅塞塔的那份掙扎,讓人落淚。
羅塞塔的生活中沒有浪漫,她唯一惦記的就是明天還能不能再吃上一個餡餅。
影片聚焦在社會最底層。羅塞塔,一個全片都穿著暗灰色的怪異短裙,配著一件紅黑色運動服上裝的女孩,以一種勇往直前的,屬於工人階級的姿態在沖,在搶,在賣力,在奔波的女孩。
影片的開場鏡頭,便是羅塞塔一個人獨自在吃餡餅,用一個簡易的塑膠水瓶喝水。她和母親住在一個貧民區,住處是貨櫃改造的簡易住房,而羅塞塔水瓶里裝的水就是這個貧民區公用水龍中留出來的生水。羅麗塔恐怕也就是因為她每天都在喝的這種生水,而經常肚子疼得直不起腰來。羅麗塔的母親是個酒鬼,也經常為了能節約點生活開銷而主動抑或被動地被社區的 管理者揩油。在羅塞塔看來母親不知羞恥,母女之間十分對立。羅塞塔,就是一個為了能吃上一口餡餅,惡狼撲食般四處找工作的女孩。工作對她來說,意味著的是生存的尊嚴,也是她唯一的信念。
工作於勞動者的意義,就像原始蠻荒時代,獵物對於獵人的意義。這份獵物,有的時候甚至會引起獵人之間的戰爭。
而羅塞塔就是爭奪工作的這場戰爭中的一個獵人。就像她經常到漁塘用水瓶釣魚一樣,她期待著每天能有魚上鉤,也期待著自己能幸運地找到一份工作。
被工廠解僱後,羅塞塔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在餡餅店找份 工作
原來負責做餡餅的女工因為孩子生病耽誤了十天的工作,被老闆解僱,她成為了失敗者,而羅塞塔取代她的地位,有了工作成為勝利者。對於被解僱者,羅塞塔似乎毫無同情和憐憫而言。這就是生活的現實。沒有 柔情密意,沒有甜言密語。對於羅塞塔來說,抱上一袋子一百斤的麵粉袋,儘管辛苦,但實在也是一種踏實的幸福。
當老闆的兒子取代了羅塞塔的工作後,羅塞塔又把得到一份工作的希望寄托在了賣餡餅的男工身上。
和男工的關係慢慢走近以後,她甚至在一次釣魚的時候,設計故意讓男工滑落到水塘中,但羅塞塔終於還是沒能真正走到你死我活的那一步。在經歷了短暫的猶豫後,她將男工救上了岸。
當男公要僱傭羅塞塔為自己工作,私下做餡餅拿到老闆的店裡去偷著賣時。羅塞塔拒絕了,她向餡餅店老闆舉報了男工,最終取代了男工在餡餅店乾起了賣餡餅的工作。
第二次感動是在影片的結尾處。那一段不動聲色的長鏡頭之後,羅塞塔的抽泣中,我的 情感,也被那個長鏡頭牽引著和羅塞塔的情感同步爆發。
一個並不強壯的女孩子,還是她那樣的勇往直前的步履,那個她拎著卻漸漸感覺拎不動的煤氣罐,其實就是她全部的生活。男工騎著機車出現了,但是只有機車的突突聲在迴響,鏡頭始終跟著羅塞塔的 背影,直到她踉蹌摔倒,倒地哭泣。
影片的結尾定格在羅塞塔流著淚的臉龐上。
她的目光中,有委屈,有乞求,也有一份請求諒解的自責。
這是十一年前的一部電影。導演是比利時的達內兄弟。
從影片中能感受到導演對於底層勞動人民深切的關懷和同情。
也許十年前的比利時,和今天的中國能有幾分相似。
這也就是在今天看此片的意義吧。

歷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第一屆 《鐵路之戰》 法國 | 第三屆 《第三者》 英國 | 第四屆 《米蘭的奇蹟》 義大利 | 第四屆 《朱麗小姐》 瑞典 | 第五屆 《奧賽羅》 美國 | 第五屆 《兩分錢的希望》 義大利 | 第六屆 《恐懼的代價》 法國 | 第七屆 《羅生門》 日本 | 第八屆 《馬蒂》 美國 | 第九屆 《寂靜的世界》 法國 | 第十屆 《四海一家》 美國 | 第十一屆 《雁南飛》 蘇聯 | 第十二屆 《黑人奧威爾》 法國 | 第十三屆 《甜蜜的生活》 義大利 | 第十四屆 《維莉迪安娜》 西班牙 | 第十五屆 《諾言》 巴西 | 第十六屆 《豹》 義大利 | 第十七屆 《瑟堡的傘》 法國 | 第十八屆 《訣竅》 英國 | 第十九屆 《男歡女愛》 法國 | 第十九屆 《這些先生和太太們》 義大利 | 第二十屆 《放大》 英國 | 第二十二屆 《如果》 英國 | 第二十三屆 《陸軍野戰醫院》 美國 | 第二十四屆 《送信人》 英國 | 第二十五屆 《工人階級上天堂》 義大利 | 第二十六屆 《稻草人》 美國 | 第二十六屆 《僱工》 英國 | 第二十七屆 《對話》 美國 | 第二十八屆 《烽火歲月志》 阿爾及利亞 | 第二十九屆 《出租汽車司機》 美國 |  第三十屆 《我父我主》 義大利 | 第三十一屆 《木屐樹》 義大利 | 第三十二屆 《鐵皮鼓》 西德 | 第三十二屆 《現代啟示錄》 美國 | 第三十三屆 《影子武士》 日本 | 第三十三屆 《爵士樂大全》 美國 | 第三十四屆 《鐵人》 波蘭 | 第三十五屆 《自由之路》 土耳其 | 第三十五屆 《失蹤》 美國 | 第三十六屆 《楢山節考》 日本 | 第三十七屆 《德克薩斯的巴黎》 德國、法國 | 第三十八屆 《爸爸出差去了》 南斯拉夫 | 第三十九屆 《傳道》 英國 | 第四十屆 《撒旦的陽光下》 法國 | 第四十一屆 《征服者佩爾》 丹麥 | 第四十二屆 《性,謊言,錄像帶》 美國 | 第四十三屆 《我心狂野》 美國 | 第四十四屆 《巴頓·芬克》 美國 | 第四十五屆 《善意的背叛》 丹麥 | 第四十六屆 《霸王別姬》 中國《鋼琴課》 澳大利亞 | 第四十七屆 《低俗小說》 美國 | 第四十八屆 《地下》 南斯拉夫 | 第四十九屆 《秘密和謊言》 英國 | 第五十屆 《櫻桃的滋味》 伊朗 | 第五十屆 《鰻魚》 日本 | 第五十一屆 《永遠的一天》 希臘 | 第五十二屆 《羅塞塔》 比利時 | 第五十三屆 《黑暗中的舞者》 丹麥 | 第五十四屆 《兒子的房間》 義大利 | 第五十五屆 《鋼琴家》 法國 | 第五十六屆 《大象》 美國 | 第五十七屆 《華氏911》 美國 | 第五十八屆 《孩子》 比利時 | 第五十九屆 《風吹稻浪》 法國/愛爾蘭/英國 | 第六十屆 《四月三周兩天》 羅馬尼亞 | 第六十一屆 《牆壁之間》 法國 | 第六十二屆 《白絲帶》 德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