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

黑澤明

黑澤明,1910年生於日本東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日本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1936年,創作首篇劇本《達摩寺里的德國人》,由此進入了電影圈。1941年,在拍攝完劇情片《馬》之後,黑澤明開始專注於電影劇本創作。1943年,獨立執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影片上映後打破票房紀錄,黑澤明由此受到關注 。1948年,拍攝了犯罪電影《泥醉天使》。1950年,拍攝的懸疑電影《羅生門》獲得了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及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1952年,編導了劇情片《生之欲》。1954年,執導了古裝動作片《七武士》,影片獲得了第1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1959年,監製並編導了古裝動作片《戰國英豪》,黑澤明憑藉該片獲得了第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1963年,編導了懸疑犯罪電影《天堂與地獄》。1965年,拍攝了劇情片《紅鬍子》,影片獲得了第20屆日本每日映畫大獎最佳影片獎 。1970年,執導了劇情片《電車狂》。 1972年,拍攝了俄語劇情片《德爾蘇·烏扎拉》,影片獲得了第9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獎和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1980年,編導並監製了戰爭電影《影子武士》,影片獲得第3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1985年,拍攝了戰爭電影《亂》,影片獲得了第4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1990年,獲得了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1993年,編導了劇情片《裊裊夕陽情》。 1998年9月6日下午,黑澤明因腦中風在東京逝世,享年88歲 。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1910年,黑澤明出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武士家庭,從小家教很嚴,父親不但讓他學劍道,還逼著他學書法,而他卻對繪畫非常感興趣,同時也鼓勵孩子們看電影。第一次接觸電影是在7歲時,父親帶他看的多是西部片和武打電影。黑澤明小時智力發育較晚,上國小時一度成為老師奚落的對象,甚至要坐到遠離同學的地方。不過他很快展示了自己畫畫的天分,並立志要當一名畫家 。

1923年,正在上中學的黑澤明學習了西方繪畫,理想是成為一名藝術家。期間他參加過一個叫做“無產者藝術家聯盟”的組織 (該組織經常談及革命話題),並參與了《無產者新聞》這份報紙的相關工作。後來因為不想讓父親擔心,而離開了該組織 。國中畢業後,黑澤明仍然熱衷於繪畫,甚至有作品參加全國性美術展覽,17歲入選日本畫界新人展“二科會”。但當時以畫家為職業收入微薄,非常艱難,黑澤明對此沒有信心。由於哥哥丙午自殺,黑澤明必須負起家庭重擔,單靠畫畫不能維持生計 。20歲時,黑澤明接到徵兵通知書。因徵兵檢察官是他父親的學生,悄悄讓他免除了兵役 。

1934年,黑澤明在報紙上看到PCL電影公司 (東寶映畫的前身)的招聘廣告,就投遞了一份電影論文,結果取得了面試機會,後來拜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在山本嘉次郎的培養下,黑澤明很快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為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剪輯、配音導演等工作。積累一些經驗後,山本嘉次郎要求黑澤明動手寫劇本 。

黑澤明一生代表作品 黑澤明一生代表作品

演藝經歷

黑澤明 黑澤明

1936年,黑澤明完成了自己編劇的首篇劇本《達摩寺里的德國人》,經山本嘉次郎推薦,發表於《電影評論》,由此進入了電影圈。隨後,又相繼創作了劇本《寂靜》和《雪》 。

1941年,在拍攝完劇情片《馬》之後,黑澤明就從副導演的職務中解放了出來,專寫電影劇本,只是偶爾完成一些山本嘉次郎的B組工作。當時信息局懸獎徵集電影劇本,黑澤明拿《寂靜》和《雪》兩個劇本去應徵,前者得了二等獎,獎金三百元,後者獲一等獎,獎金兩千元,當時黑澤明的月薪是四十八元 。

1943年,黑澤明獨立執導了處女作《姿三四郎》,該片講述了姿三四郎怎樣在學習柔道的過程中,從一名好勇鬥狠的魯莽青年,成長為一名柔道武術家的故事。影片上映後打破票房紀錄,黑澤明由此受到關注 。

1948年,黑澤明啟用三船敏郎擔任男主角,拍攝了犯罪電影《泥醉天使》,影片講述了黑社會頭目松永在被真田醫生感動後,為救醫生真田而去刺殺黑社會大哥岡田的故事。

1949年,編導並監製了由三船敏郎、志村喬等主演的懸疑電影《野良犬》,影片講述了刑警村上在公車上被扒手偷了手槍後,一路追查失槍下落的故事。

1950年,拍攝了由三船敏郎、京町子、森雅之等領銜主演的懸疑電影《羅生門》,影片講述了在一個兇殺案發生後,四名當事人紛紛為了遮掩自己的軟弱而說出漫天大謊的故事。該片獲得了第1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及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

1952年,編導了由志村喬、千秋實、藤原釜足等主演的劇情片《生之欲》,影片講述了一個胃癌晚期的模範公務員老人,為了一群婦女孩子,與公家機關對抗的故事 。

1954年,執導了由三船敏郎、志村喬、津島惠子等主演的動作電影《七武士》,該片講述了日本戰國時代,貧窮百姓為保衛家園,與雇來的七位武士聯手擊退強盜的故事。影片獲得了第1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

1955年,黑澤明拍攝了由三船敏郎、志村喬等主演的劇情片《活人的記錄》,影片講述了擁有不菲家產的老人喜一在聽到美蘇兩國進行核試驗的訊息後決定帶著家人移民海外,卻被各懷鬼胎的親人送到精神病院的故事 。

1957年,執導了由三船敏郎、山田五十鈴主演的古裝劇情片《蜘蛛巢城》,該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話劇《麥克白》,以日本戰國時代為背景,講述了武將鷲津武時受女巫預言的蠱惑弒君奪位,最終眾叛親離、自食其果的故事。

1959年,監製並編導了由三船敏郎、千秋實、藤原釜足等主演的古裝動作片《戰國英豪》 (《暗堡里的三惡人》),影片以戰國時代為背景,描繪了敗軍之將保護公主攜帶重金穿越敵陣的故事。黑澤明憑藉該片獲得了第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導演獎 。

1963年,編導了由三船敏郎、香川京子、仲代達矢等主演的懸疑犯罪電影《天堂與地獄》,影片講述了某鞋業公司的專務權藤金吾遭遇綁架,警察戶倉巧妙破案的故事 。

1965年,監製並執導了由三船敏郎、加山雄三領銜主演的劇情片《紅鬍子》,該片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紅鬍子診療譚》改編,敘述了江戶時代一位傳奇醫生的事跡。影片獲得了第20屆日本每日映畫大獎最佳影片獎 。

1967年,黑澤明與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合拍戰爭電影《虎!虎!虎!》,電影拍攝進行了約二十天,問題接連不斷。福克斯公司以黑澤明神經衰弱為由,解除了他的導演職務 。

獲得奧斯卡獎項 獲得奧斯卡獎項

1970年,黑澤明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劇情片《電車狂》票房失利。1971年,因電影票房失利和創作追求問題,61歲的黑澤明在家中試圖自殺,獲救 。

1972年,黑澤明應蘇聯之邀,赴蘇拍攝了俄語劇情片《德爾蘇·烏扎拉》,影片於1975年上映,獲得了第9屆莫斯科國家電影節金獎和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1978年,黑澤明將個人經歷寫成自傳《蛤蟆的油》,並於1984年在日本出版 。

1980年,編導並監製了由仲代達矢、山崎努、萩原健一等主演的戰爭電影《影子武士》,該片講述的是日本戰國時代發生的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影片獲得第3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併入選日本《電影旬報》20世紀電影TOP100 。

1985年,黑澤明拍攝了由仲代達矢、寺尾聰、根津甚八聯合主演的戰爭電影《亂》,影片的題材取自日本戰國時代的一段寓言故事,主要結構則來自於莎士比亞的話劇《李爾王》。影片獲得了第4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同年,黑澤明獲得日本文化勳章,這是日本電影界人士首次獲得這個勳章 。

1990年,80歲的黑澤明在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成為第一位獲得此獎項的亞洲電影人 。同年,自編自導了奇幻電影《夢》,影片講述了八個夢,分別是:太陽雨、桃園、風雪、隧道、烏鴉、紅色富士山、垂淚的魔鬼和水車之村。在不同的夢境裡有著不同的場景,把人類所面對的所有主題一一呈現 。

1991年5月25日,由村瀨幸子、井川比佐志、茅島成美等主演的劇情片《八月狂想曲》上映,黑澤明在片中除了擔任導演和編劇,還負責了影片的剪輯工作。

1993年,編導了由松村達雄、香川京子主演的劇情片《裊裊夕陽情》,影片根據日本文學家內田百閒的晚年生活改編,講述了退休教師內田百閒一心在家從事寫作的悠然經歷 。

1995年,85歲的黑澤明想要創作一部古裝電影,但因意外摔傷而未果。

個人生活

家庭

黑澤明的父親黑澤勇原為陸軍學校軍官,由於看不慣軍人武士道作風,改做中學理事。黑澤明的母親黑澤縞出身於大阪的商賈之家。黑澤明是8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老么,有三個哥哥及四個姐姐 、 、 。

妻子

1944年,因執導電影《最美》而與矢口陽子相識,翌年與矢口陽子 (本名加藤喜代,婚後更名黑澤喜代)結婚 。

子女

兒子黑澤久雄,1945年出生。

女兒黑澤和子,1954年生於東京。學服裝設計出身的黑澤和子從電影《夢》開始,擔任黑澤明電影的服裝師。黑澤明去世後,她繼續在電影領域開拓,曾為《黃昏清兵衛》、《座頭市》等影片擔任服裝設計 、 。

去世

1998年9月6日下午,黑澤明因腦中風在東京逝世,享年88歲,共有35000多人參加了他的追悼會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片名主演
1943年姿三四郎大河內傳次郎、藤田進
1944年最美志村喬、清川庄司
1945年踏虎尾大河內傳次郎、藤田進
姿三四郎續集大河內傳次郎、藤田進
1946年創造明天的人們藤田進、高峰秀子
我對青春無悔原節子、藤田進
1947年美好的星期天沼崎勛、中北千枝子
1948年泥醉天使志村喬、三船敏郎
1949年靜夜之決鬥三船敏郎、志村喬
野良犬三船敏郎、志村喬
1950年醜聞三船敏郎、李香蘭
羅生門三船敏郎、京町子
1951年白痴原節子、森雅之
1952年生之欲志村喬、千秋實
1954年七武士三船敏郎、志村喬
1955年活人的記錄三船敏郎、志村喬
1957年低下層三船敏郎、香川京子
蜘蛛巢城三船敏郎、山田五十鈴
1958年戰國英豪三船敏郎、千秋實
1960年懶漢睡夫三船敏郎、森雅之
1961年用心棒三船敏郎、仲代達矢
1962年椿三十郎三船敏郎、仲代達矢
1963年天堂與地獄香川京子、三船敏郎
1965年紅鬍子三船敏郎、加山雄三
1970年電車狂頭師佳孝、菅井琴
1975年德爾蘇·烏扎拉Maksim Munzuk、Yuri Solomin
1980年影武者仲代達矢、山崎努
1985年仲代達矢、寺尾聰
1990年寺尾聰、原田美枝子
1991年八月狂想曲井川比佐志、茅島成美
1993年裊裊夕陽情松村達雄、香川京子

(以上參考資料) 、

監製作品

時間片名
1949年春天的玩笑、野良犬
1957年低下層、蜘蛛巢城
1958年戰國英豪
1960年懶漢睡夫
1961年用心棒
1963年天堂與地獄
1965年紅鬍子
1970年電車狂
1980年影武者

(以上參考資料) 、

編劇作品

時間片名
1941年
1942年青春的潮流、勝利之翼
1943年姿三四郎
1944年土表祭、最美
1945年Appare Isshin Tasuke、踏虎尾、姿三四郎續集
1946年我對青春無悔
1947年四個愛情故事、銀嶺的盡頭、美好的星期天
1948年肖像、泥醉天使
1949年惡棍萬和鐵、地獄的貴婦人、靜夜之決鬥、野良犬
1950年吉特巴之鐵、曉之逃亡、殺陣師段平、醜聞、羅生門
1951年去往愛與恨的彼岸、獸之宿、白痴
1952年戰國無賴、荒木又右衛門:決鬥鑰匙鋪十字路口、生之欲
1953年吹吧!春風
1954年七武士
1955年Kieta chutai、檜伯的故事、姿三四郎、活人的記錄
1957年日俄戰爭勝利之秘史:敵中橫斷三百里、低下層、蜘蛛巢城
1958年戰國英豪
1959年戰國群盜傳
1960年懶漢睡夫、豪勇七蛟龍
1961年用心棒
1962年殺陣師段平、椿三十郎
1963年天堂與地獄
1964年惡棍萬和鐵、暴行、荒野大鏢客
1965年姿三四郎
1970年電車狂、虎!虎!虎!
1973年野良犬
1975年德爾蘇·烏扎拉
1980年影武者
1985年逃亡列車、亂
1990年
1991年八月狂想曲
1993年裊裊夕陽情
1996年終極悍將
1999年雨停了
2000年放蕩的平太
2002年大海的見證
2004年七武士
2007年留芳頌、天國與地獄、椿三十郎
2008年暗堡里的三惡人
2016年豪勇七蛟龍

(以上參考資料) 、

剪輯作品

時間片名
1941年
1947年銀嶺的盡頭
1950年羅生門
1954年七武士
1955年檜伯的故事
1957年低下層、蜘蛛巢城
1958年戰國英豪
1960年懶漢睡夫
1961年用心棒
1962年椿三十郎
1963年五十萬人的遺產
1985年
1991年八月狂想曲
1993年裊裊夕陽情

(以上參考資料) 、

副導演作品

時間片名導演
1936年Enoken no senman choja山本嘉次郎
Zoku Enoken no semman choja山本嘉次郎
東京狂想曲伏水修
1937年Sengoku gunto-den - Dai ichibu Toraokami瀧澤英輔
Sengoku gunto-den - Dai nibu Akatsuki no zenshin瀧澤英輔
美鷹山本嘉次郎
日本女性讀本木村荘十二、大谷俊夫
良人的貞操前篇:春若來山本嘉次郎
良人的貞操後篇:秋再來山本嘉次郎
雪崩成瀨巳喜男
1938年Enoken no bikkuri jinsei山本嘉次郎
藤十郎之戀山本嘉次郎
作文教室山本嘉次郎
1939年Enoken no gatchiri jidai山本嘉次郎
Nonki Yokocho山本嘉次郎
忠臣藏後篇山本嘉次郎
1940年羅帕的新婚旅行山本嘉次郎
Enoken no zangiri Kinta山本嘉次郎
孫悟空山本嘉次郎
1941年山本嘉次郎

(以上參考資料) 、

出版書籍

時間書名體裁備註
1984年《蛤蟆的油》自傳1987年以《黑澤明自傳》為名在中國大陸出版

(以上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90 第62屆 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 ▪ 1986 第58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亂 (提名)
  • ▪ 1981 第53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影武者 (提名)
  • ▪ 1976 第48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德爾蘇·烏扎拉 (獲獎)
  • ▪ 1972 第44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電車狂 (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1982 第39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獲獎)
  • ▪ 1965 第30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 紅鬍子 (獲獎)
  • ▪ 1965 第30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紅鬍子 (提名)
  • ▪ 1963 第28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天堂與地獄 (提名)
  • ▪ 1961 第26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用心棒 (提名)
  • ▪ 1957 第22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蜘蛛巢城 (提名)
  • ▪ 1954 第19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七武士 (獲獎)
  • ▪ 1954 第19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七武士 (提名)
  • ▪ 1951 第16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影評人獎 羅生門 (獲獎)
  • ▪ 1951 第16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羅生門 (獲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1961 第11屆 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懶漢睡夫 (提名)
  • ▪ 1959 第9屆 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戰國英豪 (獲獎)
  • ▪ 1959 第9屆 柏林國際電影節-影評人費比西獎 戰國英豪 (獲獎)
  • ▪ 1959 第9屆 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戰國英豪 (提名)
  • ▪ 1954 第4屆 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參議院特別獎 生之欲 (獲獎)
日本電影學院獎
  • ▪ 2001 第24屆 最佳編劇 雨停了 (獲獎)
  • ▪ 1999 第22屆 協會榮譽獎 協會榮譽獎 (獲獎)
  • ▪ 1992 第15屆 最佳編劇 八月狂想曲 (提名)
  • ▪ 1992 第15屆 最佳導演 八月狂想曲 (提名)
  • ▪ 1991 第14屆 最佳導演 夢 (提名)
個人獎項
  • ▪ 1998 榮譽國民獎 (獲獎)
  • ▪ 1985 日本文化勳章 (獲獎)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1980 第33屆 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影武者 (獲獎)
  • ▪ 1959 第9屆 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活人的記錄 (提名)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 ▪ 1972 第9屆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獎 德爾蘇·烏扎拉 (獲獎)

人物評價

黑澤明工作照 黑澤明工作照

黑澤明電影裡的人物,大部份是悲觀生命里的積極者,他們的價值觀從來不會被現實的社會污染,當中的人物不時為更崇高的理想作出犧牲,令人傷感,但始終維護著人類的希望,是一種有份量的影響 。 (導演 徐克 評)

黑澤明的電影大多從社會問題的角度出發,深層次地剖析原因,並且其電影中融合了豐富的社會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得其電影恢宏磅礴的畫面往往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從而使得其作品成為經典 。 (《電影文學》評)

在黑澤明的電影中,很多人物有著激烈的情緒對抗,這些對抗場面都被賦予了張力十足、力度到位的電影語言,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電影《羅生門》中,黑澤明運用純電影化的手法揭示了真理的相對性和主觀性,而每一個人物見證的相對真實性又必須由觀眾來作出判斷。這種真理的相對性和主觀性,體現在視聽語言中,就是黑澤明對構圖和場景的詩意性的運用 。 (《信陽農林學院學報》評)

離我們遠去的電影大師

2007年7月兩位電影大師伯格曼和安東尼奧尼相繼辭世,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電影大師時代的終結。大師們用影像帶給我們,對生命的感動與對人性的反思。生命消逝的瞬間,膠片凝固了他們的靈魂!讓我們用文字來記錄和懷念這些光影造就的不朽的靈魂……導演詞條鼓勵列舉出導演職業生涯的詳細信息,作品詞條鼓勵列舉出作品的出品年代、演職人員介紹、劇情簡介、背景資料等詳細信息。

百年地球10大文化偶像排行榜

麥可·傑克遜終結了一個山呼海嘯的黃金時代,又開拓了一個娛樂至死的後偶像時代。可以預見,未來能與他等量齊觀的人物將難以再現,所有人都為一個人頂禮膜拜的鏡頭已成絕唱。如今這個多元化、媒體高度發達的蔚藍色星球主張差異無處不在,而南都娛樂周刊的百年地球10大文化偶像專題,旨在探求全球性文化的最大公約數。

細數日本著名電影導演

日本電影從1896年迄今,已有110多年歷史,盤點110年來湧現的導演大師們。

盤點國外著名電影導演

在電影一百多年的發展史中,導演的力量不可忽視,性格迥異的他們用不同的拍攝手法為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影片,而他們自己也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個個坐標。本任務,將帶你回顧數十位電影導演,並由此品位百年電影史。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獲獎影片

屆數
年份影片導演
國家
第3屆坎城電影節1949年《第三人》卡羅爾·里德英國
第4屆坎城電影節
1951年《米蘭的奇蹟》/《茱莉小姐》維托里奧·德·西卡
/阿爾夫·斯約堡
義大利/法國
第5屆坎城電影節
1952年《兩分錢的希望》/《奧賽羅》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奧遜·威爾斯
義大利/美國
第6屆坎城電影節1953年《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法國
第7屆坎城電影節1954年《地獄門》衣笠貞之助日本
第8屆坎城電影節1955年《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美國
第9屆坎城電影節1956年《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法國
第10屆坎城電影節1957年《四海一家》威廉·惠勒美國
第11屆坎城電影節1958年《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東德
第12屆坎城電影節1959年《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法國
第13屆坎城電影節1960年《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義大利
第14屆坎城電影節1961年《維莉迪安娜》/《長別離》路易斯·布努埃爾/Henri Colpi西班牙/法國
第15屆坎城電影節1962年《諾言》Anselmo Duarte葡萄牙
第16屆坎城電影節1963年《豹》盧奇諾·維斯康蒂義大利
第17屆坎城電影節1964年《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法國
第18屆坎城電影節1965年《決竅,如何得到》理察·萊斯特英國
第19屆坎城電影節1966年《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
《紳士現形記》
克勞德·勒魯什/皮亞托·傑米法國/義大利
第20屆坎城電影節1967年《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英國
第22屆坎城電影節1969年《如果》林賽·安德森英國
第23屆坎城電影節1970年《風流醫生俏護士》羅伯特·奧特曼美國
第24屆坎城電影節1971年《送信人》約瑟夫·羅西英國
第25屆坎城電影節1972年《通往天堂的勞動階梯》/
《企業家之死》
Elio Petri/弗朗西斯科·羅西匈牙利/義大利
第26屆坎城電影節1973年《稻草人》/《受僱者》Jerry Schatzberg/阿蘭·布里吉斯美國/法國
第27屆坎城電影節1974年《竊聽大陰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美國
第28屆坎城電影節1975年《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瑞典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76年《出租汽車司機》馬丁·斯科塞斯美國
第30屆坎城電影節1977年《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
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
義大利
第31屆坎城電影節1978年《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義大利/法國
第32屆坎城電影節1979年《鐵皮鼓》/《現代啟示錄》沃爾克·施隆多夫/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西德/美國
第33屆坎城電影節1980年《影武者》/《浮生若夢》黑澤明/鮑勃·福斯日本/美國
第34屆坎城電影節1981年《鐵人》[波蘭電影]安傑依·瓦依達波蘭
第35屆坎城電影節1982年《失蹤》[美國電影]/
《自由之路》
科斯塔·加夫拉斯/尤馬茲·古尼美國/法國
第36屆坎城電影節1983年《楢山節考》今村昌平日本
第37屆坎城電影節1984年《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法國
第38屆坎城電影節1985年《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南斯拉夫
第39屆坎城電影節1986年《戰火浮生》羅蘭·約菲英國
第40屆坎城電影節1987年《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法國
第41屆坎城電影節1988年《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瑞典/丹麥
第42屆坎城電影節1989年《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美國
第43屆坎城電影節1990年《我心狂野》大衛·林奇美國
第44屆坎城電影節1991年《巴頓·芬克》喬爾·科恩 伊桑·科恩美國
第45屆坎城電影節1992年《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英國
第46屆坎城電影節1993年《霸王別姬》/ 《鋼琴別戀》陳凱歌/簡·坎皮恩中國/法國
第47屆坎城電影節1994年《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美國
第48屆坎城電影節1995年《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法國
第49屆坎城電影節1996年《秘密與謊言》邁克·李法國
第50屆坎城電影節1997年《櫻桃的滋味》/《鰻魚》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今村昌平
伊朗/日本
第51屆坎城電影節1998年《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希臘
第52屆坎城電影節1999年《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53屆坎城電影節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丹麥
第54屆坎城電影節2001年《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義大利
第55屆坎城電影節2002年《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第56屆坎城電影節2003年《大象》格斯·范·桑特美國
第57屆坎城電影節2004年《華氏911》麥可·摩爾美國
第58屆坎城電影節2005年《孩子》讓·皮埃爾·達內/
呂克·達內
比利時
第59屆坎城電影節2006年《風吹稻浪》肯·羅奇法國
第60屆坎城電影節2007年《四月三周兩天》克里絲蒂安·蒙吉羅馬尼亞
第61屆坎城電影節2008年《牆壁之間》Chris Staron法國
第62屆坎城電影節2009年《白絲帶》麥可·哈內克奧地利/法國
第63屆坎城電影節2010年《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泰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