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盤錦市境內,總面積12.8萬公頃。1987年經遼寧省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白鶴等珍稀水禽和海岸河口灣濕地生態系統。地處遼東灣遼河入海口處,是由淡水攜帶大量營養物質的沉積並與海水互相浸淹混合而形成的適宜多種生物繁衍的河口灣濕地。保護區生物資源極其豐富,僅鳥類就有191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丹頂鶴、白鶴、白鸛、黑鸛等28種,是多種水禽的繁殖地(為世界瀕危鳥類黑嘴鷗的最大繁殖地)、越冬地和眾多遷徙鳥類的驛站,既是丹頂鶴最南端的繁殖區,也是丹頂鶴最北端的越冬區,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

基本信息

概況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在遼東灣北端--遼寧省盤錦市西南約30公里處,是以保護瀕危、珍稀水禽和濱海沼澤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占地面積為12.8萬公頃,有118公里長的海岸線,瀕臨灘涂、淺海(6米水深以內)20多萬公頃。雙台子河穿境而過,還有大凌河、饒陽河盤錦河大遼河等20多條河流在這裡匯歸入海。河海的互動作用,攜帶泥沙的沉積,形成了大面積的發育灘涂和沼澤濕地,織就了生機勃然的陸、空、海動植物生物鏈。
這裡是遼河、渾河太河、饒陽河和大凌河五條河流下游的沉積平原,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勢低平,海拔0-6.5米,地處遼東灣遼河入海口處,是由淡水攜帶大量營養物質的沉積並與海水互相浸淹混合而形成的適宜多種生物繁衍的河口灣濕地。形成大面積的淡水沼澤、鹹水沼澤、沙灘和潮汐間泥灘。從河口東部到大凌河西部,生長著大片蘆葦。沼澤平均水深20-30厘米,水的PH值(酸鹼度)為7.9-8.2。在沼澤中有很多小魚塘,在東部岩上最大片的水稻田。這裡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為65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8.5℃,主要植被以蘆葦為主,常見的還有香蒲水燭苔草苦草等濕地植物。
保護區內大面積的蘆葦沼澤濕地、豐富的生物資源,為許多鳥類的棲息繁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成為候鳥遷徙的必經之路,重要停歇地、取食地,也是夏候鳥的繁殖地。每年經此遷飛、停歇的鳥兒數量在千萬隻以上,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鶴、白鸛、黑鸛、黑鸛、金雕;二級保護鳥類有灰鶴蓑羽鶴大天鵝白額雁黃嘴白鷺達20餘種。這裡既是丹頂鶴最南端的繁殖區,也是丹頂鶴最北端的越冬區。這裡還是世界上瀕危鳥類--黑嘴鷗最大的繁殖地,保護區管理處現已劃出5600公頃的面積,作為黑嘴鷗的永久繁殖地。

保護區豐富的植被除具有淨化水質、降解污染物作用外,還有很強的蓄洪功能,是陸地水入海前的一個天然蓄洪水庫,使大量的營養物質和懸浮物在此沉積,既是營養的供應地,又是營養物質的儲積倉庫,哺育了豐富的海洋和淡水漁業資源。這裡還是太平洋斑海豹的繁殖區,每年早春二月,有黃、東海的太平洋斑海豹百餘只長途跋涉而來,到了五月,它們又拉家帶口地返回到大洋里去。

生物資源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面積最大,植被類型最完整的生態地塊。作為自然保護區1985年始建,1988年國務院以國發30號檔案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丹頂鶴、黑嘴鷗等世界珍稀瀕危水禽及雙台河口濕地生態環境,是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屬河流下游平原草甸草原區。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以葦田、沼澤草地、灘涂為主。區內木本植物較少,只有零星的楊、柳、榆樹及檉柳灌木叢。草本植物卻有蘆葦、香蒲、牛鞭草、水木賊、慈菇、三棱草鹼蓬水蒿等126種之多。區內野生動物有699種,因這片濕地是東亞至澳大利亞水禽遷徙路線上的中轉站、目的地,在區內236種鳥類中,水禽竟有百餘種上百萬隻。其中國家一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鶴、白鸛、黑鸛4種;二類保護鳥類有大天鵝、灰鶴、白額雁、黃嘴白鷺、蒼鷹、蓑羽鶴、鴛鴦、白琵鷺蜂鷹雀鷹、白尾鷂、鵲鷂、白頭鷂、毛腳鷺、禿鷲、鶚、燕隼灰背隼紅隼紅腳隼長耳鵑,短耳鵑,縱紋腹小鵑,鷹鵑雕鵑27種;瀕危物種有黑嘴鷗、斑背大尾鶯震旦雅雀、灰瓣蹼鷸4種。其中黑嘴鷗,全世界僅有3000餘只,遼寧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內就有2000餘只。歷年在這裡停歇的丹頂鶴有400餘只,白顴360餘只,白鶴430餘只,分別占世界其野生種群的25%、20%、20%。由於近年多暖冬,有些鴨雁不遷徒了,如逢嚴冬冰封大地時,保護區都要投些玉米、魚乾等飼料。

科學研究

科研工作也是保護區最主要的工作內容之一。為摸清本區的資源本底,明確保護目的和對象,加強對區域內資源與環境的保護管理,保護區先後與省鳥類研究中心、中科院瀋陽生態研究所、林業部規劃院濕地資源監測中心等國內有關機構積極開展了科研合作與交流,完成省部級課題3項,其中《盤錦地區鳥類區系調查及利用的研究》獲省部級三等獎。先後與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國際鶴類基金會、國際濕地亞洲濕地局、日本北九州野鳥之會等有關國際組織合作,開展了對丹頂鶴、黑嘴鷗的種群及繁殖狀況、涉禽種類及數量的調查。為保護瀕危珍稀鳥類,保護區對黑嘴鷗的遷徙路線、生育、壽命等科研題目進行了分別研究。
從1995年開始,對繁育的900多隻黑嘴鷗加上了環志,在幼鳥長成後放飛自然。其後受日本黑嘴鷗研究協會的邀請,遼寧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有關人員與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的兩名鳥類專家赴日本北九州市,就黑嘴鷗遷徙路線、棲息規律等方面進行研究。考察中,他們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了腿上佩戴雙台河口保護區紅色環志的黑嘴鷗。韓國也先後發現了帶有中國環志的黑嘴鷗。據此,鳥類專家確定,黑嘴鷗在中-日-韓三條路線上遷徙,交替進行棲息。

遼寧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從1993年起,保護區開始進行人工繁殖丹頂鶴這項難度較大的科研攻關,首先派人到人工丹頂鶴繁育較早的瀋陽動物園去學習,在借鑑他們的經驗和技術的基礎上,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突破了親鶴育雛中難以突破的難關,通過模擬野外丹頂鶴的習性、豐富營養食物、添加維生素等環節,避免了丹頂鶴小雛軟骨病的發生。突破了一對鶴只產兩枚卵的自然繁化率,採取人工取精、人工授精的辦法,一隻雄鶴的精子可授給若干個雌鶴,這樣一隻人工條件下的丹頂鶴可產12枚卵,成活率達到80%。在斑嘴鴨繁殖上也進行了探索,通過努力,使這種野鴨的自然交配產雛達上百隻,最終將這些人工孵化的野鴨放歸大自然,以緩解由於人類的破壞,野鴨數量減少的問題。借鑑國外先進地區的經驗與作法--引海水灌溉脫鹽長草的灘涂,殺死了雜草,濕化了土壤,恢復了自然生境,在此繁殖的瀕危水禽鳥類種群明顯增多,遷徙過路珍稀鳥類的停留期也明顯增長。黑嘴鷗1990年發現時只有1200餘只;1999年記錄到2700多隻;2001年達到3400隻,2002年的調查數據為5400餘只。保護區分布著的豐富的海洋、陸生和水生生物資源,多數種類屬於世界瀕危種類,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是不可多得的野生動物物種基因庫,也是世界範圍內從事物種、濕地生太系統和海濱生態系統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備受國際濕地和自然保護組織的高度重視。世界自然基金會官員馬爾斯,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及一些國家、地區的鳥類專家、學者先後多次來該區進行考察、技術合作和學術交流。

管理狀況

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是隨著1985年盤錦建市而成立的,成立時為市級水禽自然保護區,1987年晉升為遼寧省級自然保護區,1987年正式組建管理機構,建制為正科級,隸屬盤錦市林業局,編制13人,辦公地址設在盤錦市政府所在地—興隆台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1年組建獨立正縣級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定為25人,下設資源管理科、宣傳教育科、治安警察大隊、辦公室及東郭、趙圈河和灘海三個管理站。現有人員65人。
1994年,盤錦市政府批准出台了《遼寧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盤錦市人民政府關於嚴禁在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內亂采亂捕活動的通告》,將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納入了法制軌道;1995年,盤錦市政府批准,無償劃撥土地使用權5萬餘畝,使保護區有了自己的“根據地”;1996年初,經盤錦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盤錦市公安局自然保護區治安警察大隊”,為保護區的執法工作鋪平了道路;2000年,盤錦市政府成立了“盤錦市自然保護區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為整個遼河三角洲的持續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在資金方面: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組建至今,盤錦市政府總計投入資金約1300餘萬元。

遼寧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目前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已完成處、站辦公樓和職工住宅樓建設4574平方米;修築三級公路4.8公里、砂石路17.5公里,架設通電、通訊線路8公里;建黑嘴鷗繁育人工島4處500餘畝,圈護核心區土地7000餘畝,完成人工恢復濕地5700餘畝,完成鳥類越冬繁育舍近700平方米;現有轎車3輛、三菱吉普車2輛、北京吉普車(2020s)1輛、貨車4輛、鋼殼機動船2艘(分別為300馬力、400馬力)、微機4台。組建了趙圈河、東郭、灘海等三個管理站,並切實承擔起了各轄區管護工作;完成了水禽園、蘆園等景點建設。建區17年來,保護區領導和工作人員宣傳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普及自然保護知識,在提高市民的自然保護意識以及依法治區、強化保護力度,加強科學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建區來,把宣傳教育作為自然保護區建設的第一道工序來抓。通過藉助新聞媒介、旅遊接待、巡迴宣教、培養樹立愛鳥護鳥集體典型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強化人們的自然保護意識,為保護區的建設、管理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多角度、多層次、多領域的宣傳攻勢下,產生了積極的效應:其一,人們的自然保護意識明顯增強,愛鳥、護鳥、救助野生動物的人次明顯增多。幾年來,共接收民眾救助的傷病鳥類有丹頂鶴、白鶴灰鶴白頭鶴、白枕鶴、蓑羽鶴大天鵝白鸛、黑嘴鷗、金雕等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178隻。
保護區知名度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建區至今先後有國內外知名人士百餘人次來參觀、考察、指導工作。原國家林業局王志寶局長、原中宣部副部長朱穆之同志都曾來考察,並分別題寫“鳥類樂園”、“任飛翔”;原遼寧省副省長林聲、肖作福在參觀後,分別為本區的“放鶴亭”、東大門題了字;中央電視台先後幾次在此拍攝專題片,並分別在中央電視台《人與自然》、《和平樹下》、《綠色家園》等欄目中播出。
建區來,針對違法偷獵現象,狠抓了禁獵與收繳非法捕獵工具等依法治區工作。共進行禁獵檢查500餘次,驅逐可疑車輛70餘台,教育偷獵人員600餘人次,驅逐非法捕魚、網鳥、采蛤、捉蟹人員5000餘人次,沒收獵槍60餘只、子彈近千發、網具50餘片,大大地震懾了偷獵者,保證了鳥類棲息環境的安寧。
據統計數據表明,1996年以來偷獵現象得到了有效遏止,在此繁殖的鳥類種群明顯增多了,遷徙過路鳥類的停留期也明顯增長了。僅以黑嘴鷗為例,90年首次發現只有1200餘只,99年記錄到2700多隻,2001年達到3400餘只,今年的調查數據為5040餘只;1999年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辦組織的,與澳大利亞涉禽考察團共同進行的保護區涉禽分布調查中,共記錄到63000隻左右的涉禽,依據涉禽的遷徙規律估計,本區應分布有25萬隻左右的涉禽。並與國內外有關組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交流與合作關係,扶植起了自身科研力量。

1997年保護區加入了東亞—澳大利亞涉禽遷徙航道保護區網路;連續多年被遼寧省林業廳評為全省自然保護管理先進單位;1999年,保護區獲得了國家林業局、國家環保局、國家國土資源部、國家農業部的聯合表彰,被評為全國自然保護區50個先進集體之一;2004年,遼河三角洲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授予“國際重要濕地”。

旅遊資源

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800平方公里。自1988年成立以來,以其重要的生態地理地位和迷人的風光,每年吸引眾多海內外科學工作者和遊人前來探秘。
●紅海灘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盤錦市西南部,距市區約30公里。在遼河入海口兩側的灘涂上,生長著一種生命力頑強的潮間帶植物——刺鹼蓬。刺鹼蓬每年四五月份長出地面,開始為綠色,慢慢變紅,到了九月份便形成濃烈的紅,鋪滿整個海灘。這種壯觀的紅海灘景象只能在我國盤錦沿海灘涂地區出現,在我國其他沿海地區尚未發現,雖然我國的其他地區也有這種刺鹼蓬草生長,但卻不能像這裡的刺鹼蓬草由紅變紫,形成這種奇景。紅海灘一帶還棲息著236種鳥類,擁有著丹頂鶴、黑嘴鷗等國家一、二類國家珍稀保護動物30多種,是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美的自然景觀使這裡成為遼河地區旅遊的黃金地段。盤錦的這種灘涂毗連成片,足有九萬餘畝,大潮覆蓋時仍棵桿筆直,退潮後嫣紅似火,好像落下的紅霞在海陸間燃燒,因此有“紅地毯”的美譽,吸引著許多的中外遊客,並被列為國際旅遊路線上的一個景點。
●鑫安源綠色生態園
生態旅遊、觀光農業、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及深加工“三位一體”,占地面積600畝,坐落在盤錦市東郊陳家鄉。這個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以農業帶動旅遊業興旺,以旅遊業促進農業發展的別具特色的農業科技生態園。

2002年,在經過前期大量市場考察和可行性分析之後,鑫安源綠色生態園抓住盤錦市生態立市契機,打造別具一格的 "鄉村樂園"。2003年8月中旬,一期工程投資600多萬元的鑫安園綠色生態園剛一落成,就以其鮮明的農家特色和準確的市場定位得到了盤錦市民的青睞,雙休日、節假日前來參觀、旅遊的市民絡繹不絕。葦海蕩舟、蟹園垂釣、品嘗農家餐、體味農家樂……
交通指引:盤錦市區乘車1個半小時到達。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

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市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津市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 | 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省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泥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圍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柳江盆地地質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省陽城莽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省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東北地區

遼寧省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成山頭海濱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桓仁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北票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省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布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查乾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雁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省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勝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