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禽

涉禽

涉禽屬鴴形目,是指那些適應在水邊生活的鳥類。休息時常一隻腳站立,大部分是從水底、污泥中或地面獲得食物。包括了鶴、鸛、䴉、鴇、琵鷺、鵜鶘等。涉禽體型大小相差懸殊,大者如赤頸鶴Grusantigone,體長可達170cm以上,小者如小濱鷸Calidris minuta,體長只有14cm左右。涉禽是指那些適應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鳥類,涉禽是一類適應於在淺水或岸邊棲息生活的鳥類。涉禽至少有210個物種,大多數物種都分布在濕地或沿海。其中鶴鷸、青腳鷸和林鷸 3種涉禽達到國際重要意義的數量標準 ,並發現較大數量的黑尾塍鷸 ,4種鳥類達到調查總數量的 89% ;其它可能達到重要數量標準的鳥類有反嘴鷸、黑腹濱鷸和鳳頭麥雞 ;流蘇鷸和彎嘴濱鷸為江西省鳥類新分布和鄱陽湖保護區的新記錄 ;中杓鷸為鄱陽湖保護區的新記錄。

基本信息

定義

涉禽涉禽

涉禽是指那些適應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鳥類,涉禽是一類適應於在淺水或岸邊棲息生活的鳥類。包括鸛形目、紅鸛目、鶴形目的鶴、秧雞、秧鶴、日鷉與日鳽等科和鴴形目(鷗類除外)的所有種類,均為濕地水鳥。不包括海邊有蹼的海鳥。最主要特徵就是“三長”——嘴長,頸長,腳長。適於涉水行走,不適合游泳。休息時常一隻腳站立,大部分是從水底、污泥中或地面獲得食物。鷺類、鸛類、鶴類和鷸類等都屬於這一類。

外形特徵

涉禽體型大小相差懸殊,大者如赤頸鶴Grusantigone,體長可達170cm以上,小者如小濱鷸Calidris minuta,體長只有14cm左右。雖然在水邊生活,頸部比其他生態類群的鳥類顯著更長;腿長適於涉水,腿的長度與其能夠涉水的深度直接相關;脛部和跗跖部一般為角質鱗片所復蓋,且不具羽毛,以利其涉水行走;趾間有時具蹼,但與游禽不同,涉禽的足蹼僅存在於趾間基部,稱為半蹼或微蹼,主要作用是增加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利於在濕地上行走;有些種類(如秧雞、水雉)的腳趾細長,能在蓮葉或浮萍上疾走。尾大多較短,大型種類的翅長而寬,可做短距離的翱翔;小型種類(如鴴鷸類)翅短而尖,飛行迅速而靈活,體羽多數以灰、褐為主,與沙灘泥沼的顏色十分接近,是有效的保護色。一般在樹上、 草叢中或岩縫、 屋頂上(如鸛類)或淺水地帶草叢中(如鶴類)營巢,以樹枝及草莖編巢;有些種類的巢十分簡陋,一般是在水邊地面挖一淺凹,不加巢材鋪墊(如鴴鷸類) ,但它們卵的顏色與環境相似,很難被發現。不少涉禽可以在距離濕地較遠的樹林中集群營巢,甚至可以混群集群營巢,形成極為壯觀的濕地水鳥營巢地(如鷺類) 。鸛形目鳥類的雛鳥為晚成鳥;鶴形目和鴴形目的雛鳥屬於早成鳥。

基本簡介

涉禽涉禽

涉禽至少有210個物種,大多數物種都分布在濕地或沿海。北極和溫帶的一些物種比較多會遷徙,而熱帶的物種則常為留鳥(無遷徙習性)或只在不同降雨帶遷徙。一些北極物種,如長途遷徙動物中的小濱鷸,非繁殖季節會在南半球。

大多數涉禽會吃土壤中翻出來或暴露在外的小昆蟲。不同喙的長度使得有著同一個習慣的涉禽會吃不同的食物,特別是在海邊。這也使得它們在食物方面並沒有直接競爭。一些涉禽在喙的尾端有著敏感的神經末梢,這樣就能很好地吃到泥土中的獵物。一些更大的物種,特別是棲息在更乾燥地區的會吃更大的獵物,包括昆蟲和小的爬行動物。

一種棲息在海邊更小的物種,特別是但不僅僅是濱鷸calidrids,也常稱為“鷸sandpipers”,但這個稱呼並不嚴格,因為磯鷂Upland Sandpiper是草地品種。

種群分布

鷺和鸛是大、中型涉禽。鷺和鸛的外形十分像,但飛行時鷺類頸部常常彎曲成“S”形,而鸛類則頸部直伸。我國鷺類有20種,大都屬於珍惜鳥類。鸛類是大型涉禽,飛行時頭、頸、腿前後直伸,白鸛為世界著名珍禽。朱䴉是世界最為瀕危的鳥類之一,只在我國陝西秦嶺有分布。

鶴類大小不等,它們的腳趾間沒有蹼或僅有一點蹼,後趾位置比前面三趾要高。飛行時頸伸直。鶴的身資挺秀,修頸長腳,舉止幽雅大方,節奏分明,舞姿瀟灑,鳴聲悅耳洪亮。頭頂為紅色的丹頂鶴被人們譽為“仙鶴”。

鷸類為中等或小型涉禽。種類繁多,身體大多為沙土色,奔跑迅速,翅膀尖,善於飛翔。親鳥為保護幼鳥常把一隻翅膀拖地行走誘使敵害追趕而放棄小鳥。人們常說的“鷸蚌相爭,漁瓮得利”的鷸就是指這種鳥。

中外涉禽合作項目

涉禽涉禽

中澳合作涉禽研究項目於 2 0 0 0年 4月 2 9日至 5月 3日在鄱陽湖保護區開展了涉禽調查 ,統計到涉禽 2 2種 35 35隻。其中鶴鷸、青腳鷸和林鷸 3種涉禽達到國際重要意義的數量標準 ,並發現較大數量的黑尾塍鷸 ,4種鳥類達到調查總數量的 89% ;其它可能達到重要數量標準的鳥類有反嘴鷸、黑腹濱鷸和鳳頭麥雞 ;流蘇鷸和彎嘴濱鷸為江西省鳥類新分布和鄱陽湖保護區的新記錄 ;中杓鷸為鄱陽湖保護區的新記錄。由於水位上升形成了大面積潛在的適合涉禽的棲息地。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綠鷺起飛前的蹲伏和炫耀時的蹲伏為什麼有所不同? 黃嘴白鷺為什麼受到古人的青睞? 白鷺為什麼被稱為“雪客”或“雪不敵”? 牛背鷺怎樣得名? 黑鸛怎樣捕捉獵物? 歐洲白鸛為什麼又叫“送子鳥”? 白琵鷺怎樣得名? 非洲琵鷺怎樣結成配偶? 鏡子為什麼能使智利火烈鳥“添丁”? “鶴頂紅”有劇毒嗎? 為什麼說黑頸鶴被譽為“高原瑰寶”? 探險家為什麼要充當“領頭鳥”?

目錄

綠鷺 綠鷺的外形有什麼特點? 綠鷺的習性有什麼特點? 綠鷺起飛前的蹲伏和炫耀時的蹲伏為什麼有所不同? 綠鷺怎樣繁殖? 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的習性有什麼特點? 黃嘴白鷺怎樣繁殖? 黃嘴白鷺有哪些特殊的羽毛? 黃嘴白鷺為什麼數量下降? 白鷺 白鷺為什麼被稱為“雪客”或“雪不敵”? 白鷺與“松鶴圖”有什麼聯繫? 白鷺為什麼能作為指示生物? 白鷺為什麼常被古人所讚美? 岩鷺 岩鷺的外形有什麼特點? 岩鷺的生活有什麼特點? 岩鷺等鷺類是怎樣相處的? 牛背鷺 牛背鷺為什麼要隨牛群活動? 牛背鷺孵卵時為什麼避免同步孵化? 牛背鷺的形態有什麼特點? 牛背鷺的習性有什麼特點? 蒼鷺 黑鷺 海南虎斑(開鳥) 小葦(開鳥) 黑鸛 東方白鸛 歐洲白鸛 凹嘴鸛 禿鸛 白頭䴉鸛 禿䴉 隱䴉 紅䴉 朱䴉 鯨頭鸛 白䴉 白琵鷺 黑臉琵鷺 非洲琵鷺 大火烈鳥 智利火烈鳥 丹頂鶴 黑頸鶴 白鶴 灰鶴 白頭鶴 沙丘鶴 白枕鶴 赤頸鶴 蓑羽鶴 美洲鶴 東非冕鶴 西非冕鶴 白胸苦惡鳥 白骨頂 磊鴇 水雉 蠣鷸 環頸鴴 中杓鷸 黑尾塍鷸

體重及大小

這一類動物最小的成員是小濱鷸Least Sandpiper,小的成年動物重量會達到15.5克且大小只有13厘米(5英寸)。一般認為最大的是大杓鷸Far Eastern Curlew,約63厘米(25英寸)、重860克(1.9磅)。雖然反嘴鴴Beach Thick-knee重量有1千克(2.2磅),是最重的。

物種分類

涉禽涉禽

在鳥類DNA分類系統(Sibley-Ahlquist taxonomy),涉禽和其它的一些動物被一起歸到更大的鴴形目Charadriiformes。但是,由於DNA-DNA雜交被證實並不適用解釋鴴形目的內部關係,將涉禽歸到鴴形目成了鳥類DNA分類系統的一大缺陷。早期,涉禽曾被歸類到一個單一的亞目鴴亞目Charadrii,但最終證實這是個“無效的分類”,有不低於4個血緣都是並源(paraphyletic)的。但是,領鶉Plains Wanderer實際上也是屬於其中的一種。根據最新的研究 (Ericson et al., 2003;Paton et al., 2003;Thomas et al., 2004a, b;van Tuinen et al., 2004;Paton & Baker, 2006),涉禽可以細分為以下幾種:

Scolopaci亞目 Scolopaci

鷸科(Scolopacidae):沙錐snipe,鷸sandpipers,瓣蹼鷸phalaropes等

Thinocori亞目 Thinocori

彩鷸科(Rostratulidae):彩鷸painted snipe

雉鴴科(Jacanidae):雉鴴jacanas

籽鷸科(Thinocoridae):籽鷸seedsnipe

領鶉科(Pedionomidae):領鶉Plains Wanderer

Chionidi亞目 Chionidi

石鴴科(Burhinidae):石鴴thick-knees

鞘嘴鷗科(Chionididae):鞘嘴鷗sheathbills

Pluvianellidae科(Pluvianellidae):麥哲倫鴴Magellanic Plover

鴴亞目 Charadrii

䴉嘴鷸科(Ibidorhynchidae):䴉嘴鷸Ibisbill

反嘴鷸科(Recurvirostridae):反嘴鷸avocets和長腳鷸stilts

蠣鷸科(Haematopodidae):蠣鷸oystercatchers

鴴科(Charadriidae):鴴plovers和麥雞lapwings

在傳統的分類中,Thinocori亞目被歸類到Scolopaci亞目,而Chionidi亞目被歸類到鴴亞目。但是,隨著對現代鳥類早期進化史知識的增多,Paton et al. (2003)和Thomas et al. (2004b)的4個“涉禽”血緣(=亞目)在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後已經存在的假設被認為是正確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