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內蒙兩省交界處的朝陽縣北部古山子鄉境內,地處努魯兒虎山脈南麓,原名是遼寧劈山溝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38萬公頃,有4個植被型、10個群系21個群叢組,植被屬半乾旱草原向半濕潤森林區過渡地帶,是阻攔北部寒流大風與科爾沁沙地南侵的重要天然生態屏障。山地陽坡分布3200公頃天然山杏林。保護區是遼西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保存下來最完整的天然林區,其主體植被所表現出的自然性、完整連片性、多樣性、脆弱性等特點都具有相當高的保護價值。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建立時間:
1983年9月經朝陽縣政府批准建立縣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9月經朝陽市政府批准建立市級森林資源重點保護區。2006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遼寧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位於朝陽市朝陽縣古山子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20°7′30″~120°21′51″,北緯41°44′50″~41°54′20″之間.

占地面積:
保護區總面積13832.1hm²,核心區4899.62hm²,緩衝區4453.05hm²,實驗區4479.43hm²,有林面積5730公頃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環境狀況:
保護區處於遼西丘陵貧水區,年降水量為487.7毫米左右,植被屬華北植物區系蒙古植物區系過渡類型,植被覆蓋率為39.3%。水質符合國家一類標準,空氣符合國家一級標準。保護區內無任何工業污染源。

類別類型: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保護對象:天然蒙古櫟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和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以及增強保護區的水源涵養功能。

綜合價值:
(1)科研價值,對研究天然次生林的分布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在乾旱少雨地區如何恢復植被具有重要意義。(2)經濟價值,保護區內有藥材、山杏、野菜等土特產,林業年人均收入210元,占人均收入的23.3%;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3)環境價值,防止生物物種滅絕,扼制水土流失,改善氣候和生態環境。

主要問題:資金投入不足,管理人員不足。

功能區劃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總面積13832.1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4899.62公頃,緩衝區面積4453.05公頃,實驗區面積4479.43公頃。保護區位於遼寧省朝陽縣境內。
範圍在東經120°7′30″—120°21′5″,北緯41°44′50″—41°54′20″之間。東以平頂山至高點為起點,向東南沿山脊線經754米山峰、712米山峰、989.6米山峰,向南經699.1山峰至581米山峰為東界,與北票市龍潭鄉郝杖子村、馬架子村相接;南以大廟鎮交界650米山峰沿山脊線,經637米、607米、659米山峰的山脊線至581米山峰為南界;西從大廟鎮交界處的650米山峰起,沿山脊線經727.8米、798米、858米山峰的山脊線至940米山峰為西界,與大廟鎮的老西溝村相接;北從內蒙古敖漢旗四家子鎮交界處940米山峰起,沿山脊線經1011米、1068米、1088.4米山峰,再沿豆包山1066米、1044米山峰,到玻璃樹樑888米山峰、1132.6米山峰至平頂山至高點止,與內蒙古敖漢旗四家子鎮秋杖子村、長力哈達村、烏蘭寶村相接。

生物資源

保護區地處動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帶,物種資源非常豐富,是遼西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共有維管束植物97科412屬1015種(變種、亞種和變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野大豆、黃檗、水曲柳、紫椴4種;中國瀕危保護植物核桃楸胡桃黃芪野大豆黃檗水曲柳7種。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雕
森林資源有天然次生林166公頃、針葉林1008公頃、闊葉林288公頃、以小杏為主的喬灌混交林4435公頃、人工純落葉松樹林33公頃。
1999-2002年對位於遼寧省朝陽縣境內的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物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共有脊椎動物5綱27目69科354種,其中魚類2目4科32種,兩棲類1目3科5種,爬行類3目4科14種,鳥類15目43科266種,獸類6目15科37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2種,遼寧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6種。是遼西地區野生動物分布上的高密度區。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種,分別是金雕大鴇;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大天鵝風頭蜂鷹黑鳶 蒼鷹等32種。

山中奇石

魯兒虎山中段一道深溝前,在那白白的粘土層中,有眾多圓溜溜的,黃白色的饅頭一樣的石頭,就像是有人故意擺放在那裡一樣,整整齊齊。石頭表面圓滑,石質密度不大,而且比同樣的石頭輕盈得多,用手來搖動,石頭裡面“嘩嘩”作響。“響石”並不多見,在錦州市古玩商城只見一塊,而且石質極差,體積也很小。在中國“響石”產地極少,尋覓的人很多,是石中名品。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努魯兒虎山“響石”
山里人講:當地人叫它是“山應兒”,就是因為這種石頭有響動,會說話,動起來有回應兒,不管是用手搖晃或是被山上雨水衝動,它都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響,有的發出咚咚聲,有的發出沙沙聲,有的發出嘩嘩聲,有的發出咯咯聲……最特別的石頭,當你橫著搖動它,它會發出沙沙聲,然後把它豎起來搖動,它就變成了咚咚聲。山里人喜歡它,幾乎家家都有一塊放在窗台上,說是它能“避邪”。當地人在山上偶爾受傷流血,常會找塊響石砸開,取其經過“高溫消毒”的核心粉末,撒在傷口上止血,效果很好。山裡的孩子更是喜歡它,手裡拿著圓溜溜的“山應兒”搖晃著,聽著它發出的神奇“音樂”,滿臉堆笑,伴隨這美妙的音響,相互追逐著,跳躍著,歡唱著。

用手拂去石頭表面的浮土,欣賞著、搖晃著這些會“說話”的石頭。黃白色的外殼,有的像“球”,有的像“花生角”;有長型的,有扁型的,也有圓柱型的,但大多數都似“饅頭”型。

“石饅頭”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礦物藥石部第十卷有這樣的記載:“禹餘糧,乃石中黃粉,生於池澤。久服耐寒暑不飢,輕身飛千里,延年不老。”又載:“禹餘糧,性寒、味甘,可治眼疾,骨節酸痛,四腳不仁,痔漏等疾病。”

“禹餘糧”又稱魂石、響石、空青、藥石、空石……,在中國古代一直被人們作為藥物石來開發,直到民國時期,才被賞石界大家張鴻釗先生當作奇石列入《石雅》一書。據相關地質資料記載:“響石”產生於二十幾億年前重大地質事件,主要是從古海洋、古冰川、古火山以及天塌地陷般的造山運動等重大地質事件中脫穎而出,而努魯兒虎山地區確有這樣的地質痕跡特徵。如:有大量的海洋古生物化石、火山流體石、火山灰、殘留古冰川等等。“響石”是侵入岩的產物。侵入岩是地殼以下的熾熱岩漿受到地殼內部的高溫高壓作用,上升侵入到某種深度,岩漿冷卻後形成固體的岩體,也就是說由於岩漿有大量的氣體,高溫軟化的岩漿在高壓的作用下,就會形成“氣泡”,從而“氣泡”中間形成了收縮的空腔,有些微小的岩石或其他物質就會自然地含在空腔中,現在當我們搖動它時便可以作響。另據有關資料反映,“響石”主要內部成分是褐鐵礦中的結核,其藥材主要成分是三水三氧化二鐵。現代科學驗明,“響石”其外殼及核心均由許多微量元素組成,它在科學、核能、醫學等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用途。 

管理狀況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從2001年至今,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實現了“三連跳”,2001年9月建立了縣市級自然保護區,由古山子鄉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管理。同年12月被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去年12月26日又被評審通過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9月份曾聘請國家林業總局林業規劃設計院專家前來考察,隨後又聘請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遼寧省植被專家和動物專家進行考察指導,提出了科學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同時,市林業部門也加大了管理保護區的工作,下設了5個科室、4個管理站,形成了完整的保護網路體系,為防止亂捕亂伐、水土流失、保護區內自然景觀等工作奠定了基礎。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群落景觀、岩石地貌景觀極具旅遊觀賞價值,為開展生態旅遊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和條件,國家有關部門也將分批投入千萬元左右項目資金進行保護區建設,這將對提高朝陽市生態保護環境的知名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進一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旅遊資源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朝陽縣古山子鄉境內,是市級風景區,距朝陽市內30公里,距機場37公里,距海港碼頭165公里。保護區水系全部為大凌河支流,水流常年不斷,是大凌河重要的水源地,對改善遼西生態環境、發展地方農業,確保遼西、內蒙古東部、京津外圍生態安全具有極其重要作用。
努魯兒虎山為蒙語,漢語意思“脊樑山” ,契丹時稱“冷陘山”。努魯兒虎山脈是遼西地區北部的屏障,東西走向,橫跨在遼西北端邊界處,把遼寧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隔離開。據專家考證它是燕長城遺址所在地域之一,也是紅山文化的發祥地。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林木、花草、山石俊秀,面積達二千平方公傾。有齊木林、灌木林、松林、山杏林等百餘種,尤為壯觀的是石木參天,蒼蒼莽莽的原始森林,杏花、梨花、杜鵑花、映山紅、冬青花、石柱子花、丁香花玫瑰花等幾十種山花野草皆四季迎景;山峰巨石,千姿百態,構成一幅天然畫卷。景區內有塔山、猴山、煙筒山、南山一劍、北險峰、劈山一線天。八戒石、蛤蟆石、馬牙石、鷹石、人面石、仙人石;摩崖石刻有“臥石聽泉”、“情山夢水”、“醉眼溪山”、“鬼斧神工”、“杏花泉”、“鼓韻灣”......。整個景區內景觀密布,超凡脫俗,妙趣無窮。 還有一條清澈見底、四季潺潺的山間小溪,自然形成三個別具特色的瀑布。這瀑布雖然不是“飛流直下三千盡”,但在十年九旱,酷暑難熬的盛夏季節里,使人一睹濺飛雪的美景,確實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遊人絡繹不絕,特別是杏花飄香季節,您蹬高遠眺那漫山遍野的杏花,大有山舞銀蛇、碧天萬傾,這裡成了雪的世界、花的海洋、真叫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杏花雖不高貴,但它潔白典雅,那動人的美、清新的各,每當遊人身臨其境時便留連忘返。近年來,劈山溝風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起步。來景區休閒避暑的遊人越來越多,主要以當地城市居民近距離出遊為多。
燕秦長城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燕秦長城

在建平縣北部努魯兒虎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斷斷續續地盤亘著一條被當地民眾稱為“石龍”或“土龍”的古代長城遺蹟。經考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燕秦長城。

戰國時期,朝陽地區屬於燕國的領地。當時,居住在東北的東胡族經常侵擾燕國,雙方交戰頻繁。燕昭王時(公元前311年-前279年),為了防止被打退至漠北的東胡族捲土重來,設定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又築起“自漁陽至襄平的”的防禦工事-燕長城。秦統一六國後,又將原秦、燕、趙三國的長城增修連線起來,形成了自甘肅岷縣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燕秦長城”的說法即由此而來。

燕秦長城歷經了2300多年的風雨蝕變,但在建平縣張家灣南山至蛤蟆溝北梁之間,至今還保留著長7公里、寬約定俗2米、高1米左右的城牆遺址。其中燒鍋營子鄉化匠溝村北山上的一段保存最好,石砌結構仍清晰可見。另外,這一帶還發現了許多古代用於駐兵的屯糧的附屬城地。

燕秦長城之所以被當地民眾稱為“石龍”或“土龍”,主要是因為長城因地制宜建造而成。越山嶺時鑿石壘砌,經平川就動土夯築,須跨河流便設立渡口。燕秦長城從赤峰南部與建平縣熱水相對的老哈河口進入建平縣境,蜿蜒80多公里,然後至二十家子鎮東出轉入內蒙古敖漢旗。這段燕秦長城遺地現已作為一處重要的名勝古蹟加以保護,並載入了《中國名勝詞典》。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

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市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津市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 | 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省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泥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圍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柳江盆地地質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省陽城莽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省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東北地區

遼寧省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成山頭海濱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桓仁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北票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省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布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查乾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雁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省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勝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