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子午嶺自然保護區是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陝北黃土高原上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位於延安市南部的富縣境內,西靠子午嶺主脊,北臨毛烏素沙漠邊緣,南界渭北大平原,地處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的腹地、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總面積40621公頃,森林覆蓋率88.3%。保護區處於中國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的西端,形成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既緩解了西北季風的入侵,又阻擋了風沙南移。保護區以其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暖溫帶西北部的生物“基因庫”。保護和建設好這片珍貴的次生林,可以充分發揮其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功能,確保黃土高原地區的生態安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面積: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0621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3814公頃,緩衝區面積8479公頃,實驗區面積18328公頃。
範圍:
保護區位於陝西省富縣境內,範圍在東經108°30′—108°41′,北緯35°45′—36°01′之間。東以太白山西北海拔1567米山峰為起點,往東南經蒿地溝沿蒿巴寺梁向西南經防火門到海拔1577米山峰為界;南以海拔1577米山峰為起點,沿古道嶺(蚰蜒嶺)向西經點將台、閱兵台至海拔1687米山峰興隆關以陝西省黃陵縣與富縣交界線為界線;西以興隆關為起點沿子午嶺向北經碾子梁、午亭子至海拔1672.2米山峰以陝西省與甘肅省交界線為界線;北以海拔1672.2米山峰為起點,沿陝甘兩省交界線經海拔1602米山峰、長柏山至海拔1567米山峰為界線。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質植被:
地質資料考證,子午嶺形成於第三紀晚期,隨著青藏高原的繼續隆起,六盤山兩側地區均有抬升,子午嶺就是隨著這種大面積抬升的地質變化而形成了山脈。到了第四紀初期,子午嶺繼續抬升。這時,全球氣候變冷,內陸性的季風氣候給子午嶺又鋪上了厚厚的黃土。到了全新世,氣溫回升,冰川消退,雨量增加,使得子午嶺的氣候變得濕潤,非常適宜喬木和灌木的生長,各種植物群落便混交雜生,形成了廣袤無垠的林海。
氣候特徵:
年平均日照時數2510.4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56%,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074.064kJ/cm^2。區內年平均氣溫9.2℃,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的是4~9月,氣溫年較差為25.9℃,春、秋季溫度基本相同,≥10℃積溫為3200-3300℃,雨季無酷熱。保護區無霜期約180d,年降水量588.7mm,降水季節分配不均,集中於6~9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0.4%。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4%,乾燥度1.1。同時也常發生乾旱冰雹、霜凍、大風、洪澇等氣象災害。

歷史淵源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慶陽合水縣東北部的子午嶺,因走向與本初子午線方向一致,故而得名。子午嶺是橋山山脈的一條支脈,它介於涇河與洛河兩大水系之間,史志記載,她西挽寧慶、東接延安、南連耀州,北抵鹽邊,綿延400多公里。橫跨慶陽市的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的24個鄉鎮,主脊長達250多公里,面積4900多平方公里。傳說,古代軒轅黃帝氏族部落就起源於此,後來逐漸發展強大,占據關中和中原,並在這裡留下了大量的活動遺蹟。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墓就坐落在子午嶺東翼的橋山之上,因而子午嶺又被稱為“聖人條”。
秦王朝建立之初,強大的匈奴人經常侵擾秦國的北疆河套一帶,於是,秦始皇決定讓蒙恬率大軍修長城、築直道以拒匈奴的入侵。這條以秦都鹹陽為起點,直達九原(今內蒙境內)的秦直道,在慶陽境內就是沿子午嶺山脊為走向的,據實地考察,其遺蹟尚存,市境內長達291公里。在子午嶺那蜿蜒的山脊上,至今還可以依稀看到有一條沿主峰走向的車馬大道遺蹟,一些路段,還被今人所沿用。正寧縣境的鵰翎關段有明顯的大道遺蹟隱沒在林海之中,大道兩側還有不少秦磚漢瓦殘片堆積物,這些與史書記載的秦直道的走向十分吻合。
唐代詩人王勃宦遊子午嶺時,就留下了“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的詩句。子午嶺的海拔在1600至1907米之間,林區內峰巒疊翠,谷壑幽深,登嶺遠眺,群山連綿,崢嶸突兀,雲海翻騰,著名的秦馳道縱貫林區。

明末清初,子午嶺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後來由於戰火焚燒、亂砍濫伐和過度的農業耕墾,子午嶺逐漸成為一片原始次森林。進入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子午嶺得到了一定的保護和恢復,成為一片天然次森林。2005年2月,省政府以甘政函(2005)4號檔案正式批覆,“同意建立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設定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06年,子午嶺林區被國務院確定為水源涵養林區,整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360萬畝,沿途經過合水、正寧、華池、環縣等地,與陝西橋山林場接鄰,距離延安不到20公里,是甘肅名副其實的東大門。
子午嶺是黃土高原中部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片次森林,它對維持隴東乃至陝、寧毗鄰地區的生態平衡,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增加雨量、調節氣候,促進當地經濟健康發展發揮著極其巨大的作用,當地人說子午嶺是“隴東經濟的天然屏障”。

生物資源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的植被分為森林、灌叢、草地、森林濕地四個類型、20個群系。有維管植物104科344屬633種;有國家及陝西省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紫斑牡丹核桃楸刺五加、杜松、陝西鵝耳櫪文冠果等6種。
保護區內有脊椎動物27目59科188種,保護區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9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豹、黑鸛和金雕等;Ⅱ級保護動物有豺、水獺、鴛鴦灰鶴、大天鵝、紅腳隼、燕隼紅隼長耳號鳥等16種。有省級重點保護動物73種。保護區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及生態多樣性,被稱為黃土高原上的天然物種“基因庫”和陝北生態安全的“橋頭堡”。

管理狀況

1、基本情況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建設總投資6108.9萬元,其中建築安裝費用2829.5萬元;設備購置費1536.5萬元;其它費用1742.9萬元。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國家林業局下達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1276萬元,其中到位中央財政預算內專項投資1020萬元,地方配套256萬元。
保護區下設正寧、華池、合水、湘樂四個管理分局,每平方公里人均分布人口6人。保護區主要承擔著2萬多hm2的原始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的保護建設任務。
2、存在問題
子午嶺自然保護區是在國有林場的基礎上建立的,以營造生態林為主,沒有其它增收途徑。基礎薄弱,交通不便,通訊設施落後,謀求發展的途徑少,潛力不足。保護區人為活動較為頻繁,一些區域存在亂砍濫伐、亂捕亂獵、侵占林地、毀林開荒等現象。部分林場至今林權、林界不清,林農交錯,管理工作很難展開。由於諸多原因,保護區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不足,體制不順,經費困難。
3、保護區建設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對保護區內各種用途占用林地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對保護區內採油占用林地進行了重點清理,對保護區批准前開採的油井一律停止生產,封堵井口。在子午嶺自然保護區實施封山禁牧,禁止一切畜群進入保護區內,嚴格控制職工民眾采樵。在封育區採取用鐵絲、木樁、土牆等辦法圍欄近3萬米。

增加維修防護設施,先後對147個資源管護站點進行維修,維修林區公路260公里,開設防火隔離帶180公里,維修防火道路390公里,購置、維修保養風力滅火機及各種滅火工具6000多件(台)。從2005年開始,保護區內的所有林場一切撫育性質的人工幼樹和野生植物採挖,都必須先設計,經省廳批准後再撫育採挖,保護區內樹木和各類野生植物生長環境得到改善。同時成立了動管站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禁止在保護區亂捕亂獵,打擊非法銷售、收購、加工野生動物行為。

林場育苗樹種由過去較為單純的油松、落葉松、楊樹等發展到油松落葉松華山松雲杉白皮松沙棘等多個樹種,逐步向較珍貴、市場潛力大的雪松、檜柏、灑金柏黃楊等園林綠化苗木樹種發展。養殖業突出品種改良、大力推廣捨飼圈養,成功地發展了波爾山羊絨山羊改良和牛品種改良、育肥及溫棚養豬、特種瘦肉型家野豬雜交,梅花鹿養殖等多個項目。
對於華池林區的豹子川張岔、南梁林場轄區的緩衝區人為活動頻繁,破壞嚴重的區域,出台“生態移民”辦法,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編制規劃方案《總體規劃》。制定優惠政策。發展生態旅遊。現已建成的正寧凋令關、合水的煙景川、東華池的抗大七分校、大鳳川的七七O團大生產運動舊址,煙霧溝等休閒垂釣及旅遊景點。

旅遊資源

1、打扮梁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打扮梁是子午嶺上的小地名,在今華池縣喬河鄉境內,是秦直道上一個古驛站。相傳漢代昭君王嬙出塞遠嫁匈奴單于呼韓邪時,走的就是秦直道。在途中經打扮梁這個地方時,曾有小駐。當時這裡是西漢和匈奴實際控制的邊界線,王昭君越過此地,便意味著離開了故土。因此,王昭君在此曾梳洗打扮,面南拜別故土父老。於是,便留下了“打扮梁”這個富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地名。現在這裡除了一個城障遺址的殘垣斷壁和一座烽台外,再也看不到當年驛站的任何遺蹟,但昭君梳洗打扮這歷史的一幕卻永遠定格在了這裡。
2、蓮花寺摩崖造像
子午嶺山上厚厚的黃土為密林覆蓋,山下溪水清流拍打著兩岸紅色的砂岩崖。這些紅砂岩崖面成為釋家開鑿石窟、雕造佛像的天然資源。從北魏太和年間開始,歷經唐、宋、金以至明、清,在子午嶺山腳下開鑿的大小石窟多達20餘處。坐落在子午嶺中部的蓮花寺石窟是現存較為完好的一座唐、宋時期的摩崖造像石窟,是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屬合水縣太白鎮葫蘆河村,地處葫蘆河右岸。石窟開鑿在平定川河與葫蘆河交匯處的小山峁上。這個小山峁之上是喬灌叢生的密林,山峁之下石崖險峻。蓮花寺摩崖造像就開鑿在這個凹凸不平的崖面上,造像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因崖面自然形態而就,靈活多變,人工雕鑿與自然崖面巧妙結合,天衣無縫,頗有鬼斧神功之奇妙,實為佛教文化中的藝術珍品。

蓮花寺石窟摩崖造像面積約有120平方米,分別開鑿於唐、宋兩個時期。石窟題記有“唐天寶十載”的記年,即為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年(751年)。還有一題記為“宋紹聖二年”,即北宋哲宗趙煦紹聖二年(1095年)。 蓮花寺石窟摩崖造像,採用連環畫表現形式,雕造了佛本生故事,藝術價值高,觀賞性強,是子午嶺石窟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3、二將城遺址
子午嶺上的二將城遺址,位於今華池縣山莊鄉境內。這座古城垣依山就勢,雄踞山巔。它是眾多的城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古城。從此城遺址調查發現的“大順城關”字樣證實,這是北宋時期慶州知州范仲淹為了抵抗西夏而修築的大順城。
4、碧落霞天塔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子午嶺東麓有條小河,叫苗村河。這裡曾有一處寺院,院內有一座金代石造像塔。塔高20餘米,纖細瘦峻,獨具一格,使這裡成為一處融人文古蹟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勝之地。在小河右岸石崖上有“碧落霞天”四個石刻大字。是明代著名書法家、曾任寧夏巡撫都御史陳棐題寫的。陳棐是明代嘉靖年間的進士,精於書法。他在寧夏巡撫任上途經子午嶺,為苗村一帶美麗的自然風光所陶醉。山上林木蔥籠,深谷流水潺潺,霞光燦爛,嵐霧升騰,碧水青山,交相映輝,於是他欣然命筆題寫了“碧落霞天”四字,交石工刻於岩面。
5、林海長湖
子午嶺北端的小鳳川有座小湖,這裡是一道狹窄的深谷,加之兩岸林密,故而湖水呈帶狀,水面長約5公里,寬不足百米,故有林海長湖之稱。
6、交通提示
該保護區距309國道(直羅鎮)60多公里,距縣城210國道、西包鐵路、包茂高速公路110多公里,每天都有從縣城發往槐樹莊(保護區轄區)的班車。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2個)、天津(3個)、河北(11個)、山西(5個)、陝西(9個)。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

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市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津市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 | 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省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泥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圍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柳江盆地地質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省陽城莽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省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東北地區

遼寧省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成山頭海濱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桓仁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北票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省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布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查乾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雁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省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勝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