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寺石窟

蓮花寺石窟位於平定川口葫蘆河北岸,石窟開鑿在向南延伸的一段紅砂石崖面上,為一摩崖大龕,長19米,高6.4米。 大龕內依山勢而開小龕,崖面雕佛像,龕室相連,追像密集,布局巧妙,工藝高超,令人折服。 在起伏不平的崖面上布滿造像,既沒有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和高,超越了石窟內客觀環境的限制,堪稱我國石窟雕造史中的難得佳作。

蓮花寺石窟位於平定川口葫蘆河北岸,石窟開鑿在向南延伸的一段紅砂石崖面上,為一摩崖大龕,長19米,高6.4米。大龕內依山勢而開小龕,崖面雕佛像,龕室相連,追像密集,布局巧妙,工藝高超,令人折服。
石窟內現存唐、宋時代所開龕18個,其中1號龕為自然形龕。據銘文記載,此龕同巨幅五百羅漢雕像均為惠文一家所做的功德,刻於宋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 內容為“三教諸佛”。龕內並列三佛及兩肋侍。佛結跏跌坐居於正中,佛兩側各有一漢裝袍人物雙手執笏,亦結跏跌坐,應是孔子和老子。這種儒、釋、道同居一堂的造像,反映了當時社會三教同流的傾向。
蓮花寺石窟保存了初唐到宋中葉的石刻造像,要使每身造像各具神態,又要布局統一,互相照應型能力,是難以完成的,特別是利用崖面自然布局稱我國石窟雕造史中的難得佳作。在起伏不平的崖面上布滿造像,既沒有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和高,超越了石窟內客觀環境的限制,堪稱我國石窟雕造史中的難得佳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