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寬甸縣境內,距寬甸縣城北30公里,面積7405公頃。1981年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原生型紅松闊葉混交林,病蟲害極少,是東北亞地區天然次生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區域,對研究古代植物進化有著極重要的科研價值。保護區林深木秀,紅松、杉松、匍匐松、紫杉、雲杉、花曲柳等珍奇喬木競相生長;山梅花、天女木蘭、玉鈴花、錦帶花等灌木;名貴藥材有東北山秀,黃柏、細辛、北五味等;動物有黑熊、野豬、狍、獾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北緯40°50′-40°57′12″,東經124°44′07″-124°57′30″。在寬甸縣北部的大川頭、灌水、雙山子、八河川四個鄉的交界處,與八個村相連。
●建區時間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前身是一個林業部國營實驗林場,於1981年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機構設定
遼寧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正縣級建制,是丹東市林業局主管的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管理局下設五科一室,即:資源保護科、計財科、業務科、公安科、產業科和辦公室。
●職工數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編制人數54人,現實有人數56人,其中幹部38人,工人16人,臨時工2人。研究生2人,大專及本科25人,其他25人。高級職稱5人,中、初級26人,其他21人。
●面積
總面積7467hm2(11.2萬畝),其中核心區2249hm2,緩衝區903hm2,實驗區4315hm2。全區林木蓄積170萬m3。
●主要任務
保護長白、華北植物區系交替地帶原生型紅松闊葉混交林的自然景觀,為繁育珍貴樹種、野生動物資源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開展生物生態科研、生態教育教學活動。

自然環境

●山脈
保護區屬長白山脈余脈千山山脈,主峰四方頂海拔1270.5m。山脈走向以四方頂為中心呈輻射狀向四周延伸,海拔800m以上的山峰18座,1000m以上的山峰8座。最低處海拔404m,最高處四方頂海拔1270.5m,相對高差866.5m。有較大的溝谷11條,深達200-600m。
●水文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有海拔千米以上高峰18座,形成一個高峰群,猶如一道天然屏障,當暖濕氣流與冷空氣在此“相會”,就會形成地形雨,傾瀉而下,使這裡成為遼寧省降水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達600—1300毫米。保護區也是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遼寧省有名的蒲石河牛毛生河南股河北股河由此而生,蒲石河發源於大古缸與四方頂構成的東西走向孤立山體的南側,南股河發源於北側,四條河流水量豐富。系縣城人們生活、生產用水的主要來源。
●氣候
屬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比較寒冷,夏季溫暖濕潤,冬夏、春秋晝夜的溫差變化較大。年平均溫度5.3℃,絕對最高溫度33.7℃,絕對最低溫度-32.5℃。該區是東北的暴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在1349mm。無霜期平均為132天。雨熱同季,均為7-9月份。
●土壤
保護區內的土壤分布大體是以海拔850m為界,界上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下的土壤為山地暗棕色森林土,界下闊葉雜木林內的土壤為山地棕色森林土。土壤PH值在4.0-7.4之間。

生物資源

●植物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處於長白山余脈與燕山山系交匯處,物種獨特而豐富,既有東北植物,也有華北植物。植物種類具有古老性、珍貴性、複雜性和多樣性等特點。有真菌362種,地衣類158種,苔蘚類265種,維管束植物1054種。列為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10種。其中一級:銀杏、長白松、東北紅豆杉。二級:紅松、鑽天柳、水曲柳野大豆黃波蘿紫椴、鬆口蘑。
●動物
有脊椎動物354種。其中獸類40種,鳥類254種,兩棲類11種,爬行類13種,魚類36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40種,列為中日保護候鳥協定127種。
●森林類型
森林類型有15個群系:
⑴長白、日本落葉松林;⑵魚鱗雲杉林;⑶臭冷杉林;⑷紅松林;⑸紅松闊葉混交林;⑹迎山杜鵑蒙古柞林;⑺胡枝子-蒙古柞林;⑻毛榛子-蒙古柞林;⑼假色槭-蒙古柞林;⑽岳樺矮曲林;⑾天然雜木林;⑿花曲柳林;⒀山楊林;⒁楓樺林;⒂核桃楸林。

管理狀況

白石砬子自然保護區的前身是一個國營林場,1981年建立了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稱的變更,意味著一種責任。2003年8月,保護區管理局提出“保護是根本”。很長一段時間,對於當地百姓來說,白石砬子不過是一座山,一片林,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基。保護區建立後,柴不能砍了,樹不能伐了,野獸不能打了,一時間,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要想保護好,必須讓當地百姓了解保護區、認識保護區,自覺地與保護區結成利益共同體。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專門設立宣教科,深入周邊3個鄉鎮6個行政村,向村民講解有關法律法規。目前,保護區可依據的法律法規《森林法》和《保護區條例》。前者規定私自砍伐1立方米木材處1—5倍罰款,後者規定處3—10倍罰款。保護區職工從嚴執法。哪怕保護區內丟一棵樹,也要追查到底。

為使生態受保護,又讓百姓得實惠。保護區管理局一方面幫助他們發展林下經濟,一方面加大力度,從百姓手中購買集體林,讓百姓轉向合適的產業。

保護區耗費10年時間開展了艱辛而繁瑣的“本底”調查,如今,保護區管理局的兩個標本室陳列的標本就是“本底”調查的結晶。其間,工作人員風餐露宿,走遍了保護區的每一個角落。有時,為了尋找一個標本,要冒著生命危險與黑熊周鏇。
近年來,保護區管理局先後投資560多萬元進行一期、二期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新建護林點8個,新建防火監控點2個,修建防火路192公里,安裝了防火監控系統,全天候全區域監測。

保護區根據總體規劃,確立了保護與開發並進的創業思路。保護區氣候宜人、資源豐富,紅松、杉松、葡匐松、紫杉、花曲柳、天女木蘭等珍奇喬木競相生長;山梅花玉鈴花錦帶花等灌木山花爭芳鬥豔;東北山秀、黃柏、細辛北五味等名貴藥材時隱時現;黑熊、野豬、狍子等珍禽異獸穿行其中,怡然自樂。除了上千種動植物,自然景點眾多,奇岩怪石,峽谷瀑布,且都蘊涵著鮮為人知的傳說、故事。依託保護區內大古缸、二古缸、三古缸形成的“山”型,與天華山、天橋溝一脈相承,在實驗區內打造一個集休閒遊、森林游、科普游、探險游、地質地貌游、紅色旅遊於一體的天缸山旅遊品牌。目前,《天缸山生態旅遊總體規劃》已經通過了省林業廳審批。

為改變集體林低產狀況,保護區抓住“林改”契機,廣籌資金,大量購買集體林,建設一個輔助林場,為保護區的後續發展奠定基礎。保護區管理局還註冊了天缸山山野菜、天缸山水等相關品牌。目前,保護區的林木蓄積量已由成立之初的60萬立方米增加至現在的170萬立方米,按國際組織換算,其生態效益高於工業等其他效益的15倍,僅木材價值就接近7個億。預計10年後,保護區林木蓄積量將淨增50萬立方米。

旅遊資源

白石砬子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屬長白山脈余脈千山山脈,以主峰四方頂子為中心向四方輔射延伸,保護區內800米以上高峰18座,1000米以上高峰8座,最高峰四方頂子高1270.5米,最低處高程400米,有較大溝谷11條,懸崖絕壁深達200—600米,主峰東南聳立,主峰峰頂偏西有噴泉四射,高達數尺,形成氣勢磅礴的高山瀑布。
區內植被屬於長白山針闊葉混交林區,尚保存有原生型紅松闊葉混交林。已鑑定的高等植物有近千種,脊椎動物有170多種,此外,遼寧四條較大的河流均發源於此,也是一個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方圓近百里,天然林面積 70800 畝,森林總蓄積量 67 萬立方米。 白石砬子自然保護區林深木秀,紅松、杉松、匍匐松、紫杉、雲杉、花曲柳等珍奇喬木競相生長;山梅花、天女木蘭、玉鈴花、錦帶花等灌木山花爭芳鬥豔;名貴藥材上百種,東北山秀,黃柏細辛北五味時隱時現;更有珍禽異獸穿行其間,黑熊、野豬、狍、獾怡然悠閒,自得其樂。
白石砬子山水景觀甚稱一絕。山高峰險,穿雲逐日,白雲斧鑿刀削,直插雲端;聚仙洞渾然天成,清幽神奇 …… “更有清泉相映,彌足稱奇,史料載:“天台與雲台之間,有飛泉二道,澎湃奔騰而下,一為南股河上源,如瓮,是為蒲石河上源'白石砬子由此稱“水眼”。正應山多高水多高之說,瀑布泉,滴水湖,噴翠泉‘疑是銀河落九天',高山高水,正是‘山在雲霧裡,水在縹緲間”。 遙望高山巍峨,兩峰並立,“兩峰森列,西為白石砬子,古稱天台山,東為黑石砬子。兩峰傑秀,怪石嵯峨,皆為懸崖絕壁,俗稱大孤缸和三孤缸,石壁映月,遙望如積雪,遂以白石名之。”
●四季景色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四季風光變化無窮,自然景色十分宜人。春季,雲煙繚繞,山花爛漫,杜鵑映紅;夏季,滿山皆綠,遮天蔽日,涼風習習;秋季,紅葉爭輝,五彩繽紛,碩果飄香;冬季,林寒澗嘯,銀裝素裹,青松白雪。
●奇峰怪石
大自然化育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主要有大古缸、二古缸、黑石砬子、猴石、四方頂、棒槌砬子、南天門。
●人文景觀
天台山北側有兩處廟宇和一處墓地遺址。廟宇石刻豎聯為“松竹秀而古,山水青且閒”,橫批“三元一立”。墓地為蓬萊派。黑溝“石房”,是抗日英雄楊靖宇率軍抗日曾宿營的地方。西天門護林防火瞭望塔,登塔遠眺,群山疊峰,盡收眼底。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

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市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津市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 | 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省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泥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圍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柳江盆地地質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省陽城莽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省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東北地區

遼寧省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成山頭海濱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桓仁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北票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省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布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查乾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雁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省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勝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