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佛坪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中段南坡,南距漢中市158公里,北離西安市215公里。是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5000平方公里。保護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980-2904米。區內有高等植物1580種,野生動物265種。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扭角羚、金絲猴和豹4種,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3種,有“天然動植物基因庫”之稱。境內山青水秀,自然風光雄奇秀美,52萬畝原始森林完好無損。是集避暑、度假、觀光、狩獵、探險於一體的陝西省綜合旅遊基地。

基本信息

自然環境

地理位置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陝西省佛坪縣西北部,地處秦嶺中段南坡,東徑107°40′~107°55′、北緯33°33′~33°46′。周圍與陝西省龍草坪林業局、 陝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陝西老縣城自然保護區、陝西省太白林業局、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縣岳壩鄉為鄰,東、西、北三面均以山脊為界,南側以山脊、河流或道路劃分。東西縱深24.8km,南北橫延22.0km,規劃面積35000ha,實有面積29240ha。
地質


全區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中部較低凹;最高海拔為魯班寨2904m,最低海拔在岳壩管理站附近980m,相對高差1924m。地質構造屬秦嶺褶皺系南秦嶺印支冒地槽褶皺帶。地層主體是巴顏喀拉-秦嶺地層區南秦嶺地層分區同德-武都地層小區的一部分。由於印支期岩漿活動強烈,區內酸性侵入岩花崗岩廣泛出露,局部地段殘留有奧陶紀中泥盆世的部分地層,並零星出露,絕大部分已經變質。在海拔2700m以上有冰緣地貌裸露。 第四紀堆積物主要集中在一些河谷盆地內及河床階地上,以崩積物、土石流堆積物和洪積物為主,組成比較複雜,有巨礫、礫、砂、粉砂和粘土等。
地貌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貌類型屬侵蝕剝蝕中起伏-大起伏中山地貌,地表起伏大,多懸崖陡壁,溝谷深切,一般在海拔1000~2500m之間,坡度多在30°左右。按溝谷特點和海拔高度, 地貌類型自上而下可分為:(1)侵蝕剝蝕花崗岩中山上部陡坡、寬谷峰嶺區。面積較大,多在海拔2000m以上,位於區內北部和西北部;(2)侵蝕剝蝕花崗岩中山中部緩坡寬谷平梁區。面積居次,在海拔1500~2000m之間,主要分布於三官廟、西河大坪、 棗陽坪及其周圍地區;(3)侵蝕剝蝕花崗岩中山下部陡坡狹谷區。面積較小,多在海拔1500m以下,主要分布於保護區南部和東南部各條河流的下段。
土壤植被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區內土壤以黃棕壤棕壤暗棕壤為主要類型。 黃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區,是落葉闊葉林下發育良好的土壤,土層較厚, 呈中性至微酸性;棕壤主要分布於海拔1500~2300m的中山地帶, 是落葉闊葉或針葉闊葉混交林下發育的土壤,在區內面積較大,土壤肥力較高; 暗棕壤主要分布於海拔2300m以上的亞高山地區,是以針葉樹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下發育的土壤,肥力高。
氣候
由於保護區北面高大的秦嶺山體可以阻擋北方乾冷氣流南侵, 而東南暖濕季風可沿長江漢水長驅直入,故區內氣候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山地暖溫帶氣候;並受地形和森林植被的影響,具有顯著的山地森林小氣候特徵。大部分地區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為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在這裡的繁衍生息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氣候條件。
據佛坪縣氣象站提供的近40年來的觀測資料,佛坪地區包括保護區在內的氣候特徵為:四季具有冬春長、夏秋短的特點,尤其隨海拔升高而夏季愈短、冬季愈長。年均日照1726.5小時,年總輻射105.12kcal./cm2。年均溫11.5℃,極端最高溫37℃, 極端最低溫-12.9℃;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差異大,南部低山區年均溫13.4℃, 北部海拔2000m年均溫6.4℃,平均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遞減0.54℃。年均降水量924mm, 年最大降水量1382.3mm,年最小降水量603.8mm;夏季降水量最多而冬季最少,每年7-8月中旬和9月上旬為降水高峰期;年均降水日數131.1天;日均降水量強度7.2mm, 極端降水強度117.1mm/日;降水地域分布自東南向西北及隨海拔升高而遞增,南部岳壩周圍年均降水量1044.3mm,保護區內海拔2200m以上年均降水量大於2000mm;年均蒸發量1086.3mm,每年5月份蒸發量最大;每年早霜始於11月上旬,晚霜終於3月下旬, 年均無霜期約220天;降雪初日在三官廟保護站一帶最早為9月25日,一般在10月份,保護區內積雪終日最晚在4月底,一般在3月底。
水文
保護區內河流屬長江水系漢江的一級支流金水河的源流,水資源豐富。流域面積在10km2以上的有西河、東河、龍潭河岳壩河,分別匯入金水河至金河口入漢江。區內河流總長度56公里,流域總面積293km2,平均比降16.19‰,平均流量8.04m3/s,理論蓄積量4.30萬千瓦,總落差1500m,含砂量3.73kg/m3。水質為以重碳酸鹽為主的軟質水,缺碘少氟,PH值約為6.3。

生物資源

本區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完整,森林覆蓋率95%以上。竹林面積占44.7%,為大熊貓生息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植被垂直帶明顯,自下而上依次為落葉闊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亞高山針葉林帶和高山草甸帶,構成了秦嶺南坡特有的森林植被景觀。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生態系統複雜,動植物種類繁多,植物區系構成具有南北過渡、四方雜居的特點。已查明野生植物共1583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有太白紅杉秦嶺冷杉水青樹獨葉草等22種;此外還有多種藥用、澱粉、纖維、蜜源等經濟植物。已鑑定的脊椎椎動物有338種、兩棲類12種、魚類15種。採集昆蟲標本2.1萬餘件,已鑑定出1354種,隸屬於24目165科。在脊椎動物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共34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豹、(虎)、金雕等6種;二級保護動物有林麝鬣羚斑羚黑熊金雞、紅腹角雉、勺雞大鯢等37種。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
大熊貓是本區的重點保護動物,在保護區核心區內平均2.5平方公里就有一隻大熊貓(0.4隻/km2),密度居全國之首。本區大熊貓毛色奇特,不但有黑白色大熊貓,而且多次發現棕白色和白色的大熊貓。保護區地處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帶,種群密度居全國之冠,野外遇見率最高。現存大熊貓的幾大隔離種群中,秦嶺的大熊貓代表了原始的類型,在外貌形態上是最漂亮的一族,被認定為秦嶺亞種。佛坪自然保護區是秦嶺大熊貓野外研究基地,保證了大熊貓自然狀態下的家園和“竹林隱士”的野外生存能力。珍貴稀有的羚牛金絲猴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加,充分體現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保護區近年來被列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gef項目示範保護區,國內外專家多次前來考察,稱這裡為野生動物的樂園,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

歷史變遷

據歷史記載早在漢魏時期,歷史上著名的駱谷道從本區黃桶梁一帶穿行而過,魏蜀相爭多次用兵都經過此道。唐武德七年,復開駱谷道,成為長安與漢中、成都連線的交通樞鈕。唐代皇帝李适李儇為躲避戰亂,經此道去漢中。盛唐時,在保護區緊鄰的華陽鎮設縣,人口5000戶,10000餘人。《佛坪廳志》記載,宋代“在治東椒溪河,考宋代名宦張中庸、公牧澤。明敏廉惠,歿葬於此”,“明正德十五年,椒溪河獲一白鹿,項懸銅處處牌,上有鐫刻,皆漫滅,唯唐字可辨”。這些資料說明,在宋、明時期這一地區仍有人類活動。但在當時,人口稀少,生產力低下,未對森林進行大規模開發,森林中棲居著大量的珍禽異獸。《漢中府志》記載:“鳥獸有熊、豹、豺、狼......似熊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即是現在的大熊貓。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清道光五年,在現今周至縣老縣城設佛坪廳。由於移民、避難等原因,佛坪地區人口劇增,最多時全縣達8萬餘人,保護區內有3千多戶,1萬餘人。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2600米之間的大古坪、三官廟、岳壩、大坪、草坪、黃桶梁等地,從事開荒種地,種植嬰粟等生產活動。對森林資源造成很大破壞,使原生型森林類型演變為次生型森林類型。光緒26年,“秦嶺山區,陰雨為患,洋芋腐爛,包穀無收”,境內大批居民相繼離去,到1949年前夕,這一帶僅有數百人。
1949年以後,區內民眾安居樂業,人口穩定。1958-1959年西北大學實習隊曾多次在寧陝、佛坪縣發現大熊貓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窩跡和取食竹子的痕跡,並採集到了糞便。1959年陝西省農林廳組織農林牧工作大隊調查了秦嶺中段南坡的野生動物,在調查報告(1960)中稱,據獵人說,洋縣東北部有“花熊”(大熊貓)出沒。1962年北京師範大學實習隊在佛坪縣今保護區境內的三官廟、岳壩地區收集到大熊貓皮及一些不完整的頭骨標本。1963-1964年原陝西省生物資源考察隊在洋縣茅坪也得到了大熊貓皮,並證實太白縣也有大熊貓分布。1964年鄭光美正式報導了大熊貓在秦嶺的分布。1973年張紀叔等在今保護區境內的龍潭子、三官廟、大古坪、大城壕、小南坪等地收集大熊貓皮8張、頭骨2具,進一步證實了秦嶺是中國另一個大熊貓集中分布區。1974年史東仇等進行大熊貓生態學調查時再次獲得標本。同年,原陝西省生物資源考察隊對佛坪、洋縣、周至、寧陝、太白5縣的大熊貓、 羚牛和金絲猴的數量進行了調查,進一步確定佛坪是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區,建議在佛坪建立保護區(陝西省生物資源考察隊,1976)。1976年陝西省革命委員會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建立佛坪自然保護區的請示報告》,1978年12月國務院以“國發(1979)256號”檔案批准建立佛坪自然保護區並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區,隸屬於林業部領導,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佛坪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經約一年籌備,1980年元月1日正式成立。 1988年按林業部通知更名為“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受國家林業局和陝西省林業廳雙重領導。

管理狀況

漢中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於2005年3月正式頒證批准其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位於佛坪縣境內的西北部,面積29240公頃,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枝密葉茂,為大熊貓繁衍生息提供了一片優越、舒適的樂土。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管理局
2004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並獲世界旅遊組織“綠色環球21”認證。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理事會批准為生物多樣性示範基地。在中國近2000個自然保護區中,屬由中央部門直管的三個保護區之一,曾榮膺中國“首屆梁希科普獎”。
保護區管理局經過20年的建設,各項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職工隊伍基本穩定,職工的業務素質普遍提高,工作責任心和榮譽感不斷增強。管理局堅持以保護管理為中心,保護、合理利用相結合,不斷探索自身發展的路子,取得了較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區內實現了無亂砍濫伐、無亂捕濫獵、無毀林開荒的“三無”目標,保持了連續20年未發生森林火災,保護了森林和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資源。

1、把宣傳教育工作當作一件大事來抓,針對不同的宣傳教育對象採取不同的宣傳方式,極大地提高了社會公眾的自然保護和法制觀念。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保護管理體系。
3、強化內部管理機制。為加強對基層保護站的管理,實行了領導包片,科室包站。1996年出台了基層保護站定量化考核辦法,對保護站實行定編定員,經費包乾,將各項工作按責任目標層層分解和量化,每季度由局領導帶隊,各職能科室抽人組成考核小組,逐站逐項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經費包乾掛鈎,與個人利益相結合,獎優罰劣,按權、責、利進行兌現。
4、加大執法力度,堅持依法保護。
5、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先後與北京大學、中科院動物所、陝西動物所、西北大學西北林學院等單位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科學研究工作。
6、正確處理保護與民眾生產生活的關係,促進自然保護事業健康發展。

旅遊資源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據歷史記載早在漢魏時期,歷史上著名的駱谷道從本區黃桶梁一帶穿行而過,魏蜀相爭多次用兵都經過此道。唐武德七年,復開駱谷道,成為長安與漢中、成都連線的交通樞紐。唐代皇帝李适、李儇為躲避戰亂,經此道去漢中。如今,火地壩、蒸籠場、騾子店等遺址殘跡猶存,歷史上著名的儻駱道從自然保護區西北部穿行而過,至今仍保存完好。

保護區境內山青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飛瀑隨處可見,是開展科學研究,特別是開展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主要景點有:黑龍潭瀑布、天板橋瀑布群、娘娘潭、老君潭、擎天柱、觀猴台、大樹王、大熊貓搶救繁育中心及散養場、花房子遺址。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2個)、天津(3個)、河北(11個)、山西(5個)、陝西(9個)。

漢中市主要旅遊景點

國家級別自然保護區

中國華北地區

北京市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津市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 | 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省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泥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圍場紅松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柳江盆地地質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灤河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省陽城莽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陝西省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東北地區

遼寧省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成山頭海濱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桓仁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北票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吉林省伊通火山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龍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丹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大布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查乾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雁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省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勝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東方紅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