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子山風景名勝區

午子山風景名勝區

午子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陝西西鄉縣城東南的巴山北麓,午子山主峰海拔896米,三峰峭立,二水環繞”的午子山為主體,有“漢南勝景區”和“陝南小華山”之美譽。海拔896米,數萬株挺拔蒼翠的白皮松林景觀為特色,包括子午山、大峽河(含飛鳳山)、後山茶園、田園風光和堰口鎮等景區,面積約25平方千米,山上有天然珍稀樹種白皮松林2500畝,屬亞洲面積最大的天然白皮松林。午子山山勢神奇,高聳入雲,層巒迭嶂,壑幽林密。雲霧飄繞。珍貴的白皮松林遍布全山,集秦嶺的偉岸,巴山的幽雅,漢水的逸秀於一身,是我們早期道教活動聖地之一,也是陝南道教活動中心。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漢南勝景”、“陝南小華山”之稱。

基本信息

簡介

午子山風景名勝區午子山風景名勝區
自然景觀主要有午子朝霞、白皮松林、飛鳳山、大峽河、小峽河、熱風洞、勃鴿洞、九龍飛泉、東坡紅葉、千畝茶園等。人文景觀有午子觀、鳳憩亭、禹舜廟、飲馬池、聖水堰、堰上古鎮。

現午子山上還存有明代銅佛像兩尊和乾隆年間鑄大鐘一口。午子山左側,一峰騰空,絕壁萬仞,有飛鳳欲翔之勢,石崖上鐫有“飛鳳山”三個大字,矯健遒勁,相傳為三國張飛所書。飛鳳山側有“虎頭崖”三字,今仍依稀可辨,因無款識,不知何人所書。午子山上還有明代造像、碑匾“漢南勝景”等珍貴歷史文物多處。
午子山三峰削立涇陽河、小峽河象兩條玉帶環山流過,主峰拔地而起,高900多米。山上保持著原始生態的珍稀樹種白皮松林2500餘畝,鬱鬱蔥蔥,蔚為壯觀。有的白皮松樹高達800餘年,仍然碧綠蒼勁、生機勃勃,每當清風吹過,松濤陣陣,如歌似詠。更有雄鷹數隻,在山巔盤鏇,流連翱翔。午子山歷史悠久、勝跡眾多,自古以來,多有文人雅士登山覽勝,吟詩作文以抒情懷。午子山匯自然景觀為一體。遠觀不乏峨嵋之秀,登山不減華山之險,素有陝南“小華山”之美稱。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遠近遊人慕名而來,到了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及農曆三月三,遊人如織。

景區介紹

午子觀

午子山風景名勝區午子山風景名勝區
午子山原有幾座大廟,統稱午子觀。從山上現存碑褐所載得知: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重建了“翊聖保真君殿”,(即上觀正殿)、藥王殿、娘娘援閣、福壽殿,並植松柏萬株,為午子山增色不少。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重修下觀,並由底觀上觀,在沿途婉蜒小道上鋪砌石階,直達山顛。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重建中觀,並沿土寨立碑十餘通。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增建上觀、寢宮、雷祖殿、元帝殿、後寨門和鐵城,並增修五百靈官廟42所,彎道拐角處均有小廟,計72個。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十年(1733年一1745年),重修娘娘援閣,增刻石碑碣十三塊,至光緒十二年,逐年都有所維修。
午子山風景名勝區午子山風景名勝區
現存上觀大殿三層,中觀、下觀各一處,殿宇屋舍61間,建築面積1854.49平方米。並倖存了明代鑄造的銅佛兩尊:一為167公分高,90公分寬;一為154公分高,90公分寬。還有明嘉靖鐵鑄立式佛像一尊,清乾隆五十年大鐵鐘一口。殿內壁畫多幅。山上有白皮松多株,為珍貴植物。

午子山

午子山左石壁騰空,似飛鳳欲翔。石崖上鐫有“飛鳳山”三個大字,矯健迢勁,相傳為三國時張飛經此所書;側有“虎頭崖”三字,依稀可辨,不知何人所書。 午子山上,每當朝陽欲出,彩霞布空,山峰彤紅,映照水中,山水一色,無比壯麗,歷來有“午子朝霞”的美譽,為西鄉八景之一。 午子山近側的崖壁上,有一個深不可測的山洞,投石一擊,群鴿驚飛,其聲幽遠清越,人稱鵓鴿洞。洞邊殘壁上攜詩一首:“洞口碧桃花,層層籠繹紗。彩鴿添錦色,斷褐紀年華”。

漢中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