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博物館

漢中博物館

漢中[url data-subLemmaId="6740504"]博物館,也稱漢中市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11月18日,是漢中市一座綜合性地方歷史博物館,被列為陝西省十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設有石門漢魏十三品、古褒斜棧道、漢中漢代史跡、漢中宋墓出土文物、古代名人字畫、館藏宗教造像藝術、漢中近代革命史跡專題陳列。漢中博物館位於漢中市內古漢台原址之上,是遊客遊覽漢中必參觀並且最重要的一個景點,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漢台現為漢中市博物館所在地,館內珍藏有歷代碑刻、拓片、書畫等珍貴文物1萬多件,其中尤以石門十三品最具盛名,有“國之魂寶”之寓,被日本書道界稱為“漢中石門,日本之師”;其中曹操的“袞雪”,張良的“玉盆”,鄭子真的“石虎”蒼勁渾樸,運筆流暢,《石門頌》、《石門銘》自古被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楷模。

基本信息

漢中博物館(MuseumofHanzhong)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漢中博物館(MuseumofHanzhong)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館藏文物與景點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漢中博物館館藏文物12000餘件。上等級文物有537件,其中一級品 4 6 件,二級品85 件,三級品406件。漢中市博物館以古漢台為館址而建立,其建築主要依託古漢台原有建築風格和布局,由自南而北逐級升高的三個院落組成。歷年來,館內藏品的研究,受到海內外的關注。

古漢台

古漢台是漢王劉邦的宮廷遺址,它台高7米,坐北朝南,分三個台階,是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典型秦漢宮廷模式的遺址。

鴻門宴後,劉邦被西楚霸王分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今漢中市漢台區)。漢王由子午道來到漢中,邊行邊燒絕棧道,以示無北還之意。來到漢中後,他的心情非常氣惱,蕭何及時勸道.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天上的銀河與地上的漢水相對應,是天意如此,願大王王漢中。於是漢王養精蓄銳,並接受蕭何的建議,拜受過胯下之辱的韓信為大將軍,一軍皆驚。隨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北越秦嶺,消滅不可一世的項羽,從而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漢朝,歷史上稱為西漢。漢中開漢業,漢中成為西漢王朝的發跡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及寒溪夜漲.蕭何月下追韓信等典故,傳頌數千年。

宋代之後,古漢台成為漢中府署的後花園。望江樓,就是南宋時修建的天漢樓,位於古漢台的最高處,它兼有南北的建築風格。

褒斜道石門摩崖石刻(石門十三品)

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褒斜道是穿越秦嶺的持續時間最長,最為便捷的一條蜀道;石門是東漢永平年間開通一條隧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交通隧道;歷代文人墨客在石門隧道及其南北的山崖間鐫刻了178種石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譽為國之瑰寶的石門十三品。

石門十三品,指的是公布在古褒斜道石門隧道及其南北山崖間的十三種摩崖石刻的總稱。

東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原在石門洞南約一里的山崖間,石質為雲母片岩,碑面凸凹不平,間有溝壑,文字漫漶,書法風格隸中帶篆,頗有古韻,這種書法風格,全國只僅此一種,被譽為國寶級文物。

《石門頌》全稱《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建和二年刻,與《甫閣頌》《西狹頌》一起,並稱為漢三頌,是隸中極作,書法珍品。它記述了己故司隸校尉楊孟文力駁眾議,終於修復褒斜道的歷史,還反映出東漢時期穿越秦嶺間四條道路的歷史。這些是史書上沒有記載的。因此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獻價值。《石門頌》是隸書極佳,代表著古代隸書的最高水平。它奔放質樸,渾壯飄逸,是千百年來書法家競相臨摹的佳作。清代張祖翼評價說“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此後還有《楊淮楊弼表紀》《李君通閣道記》等漢代石刻,它們的風格繼承了《石門頌》,但又有發展。

《玉盆》,相傳張良所書。它位於石門南褒河中,它形如巨盆,色澤如玉,“浮浪玉盆”是清代褒谷二十四景之一。

《袞雪》是魏王曹操書寫的。“一代梟雄”曹操一生兩次來過漢中。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討五斗米道及其張魯不戰而勝;第二次是建安二十四年 (219),當時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這方石刻就是他第二次來漢中時書寫。當時見褒水浪花飛濺如滾雪之狀乃書。 字橫刻,其通高67㎝,寬148㎝,字徑35—46㎝,傳說為曹操手跡。落款“魏王”,字徑6.5㎝,與“袞雪”二字風格迥異。該摩崖雖經歷有年,但字跡清楚,神韻依舊。

《石門銘》是北魏永平二年鐫刻在褒河石門東壁的摩崖石刻。是著名的北魏石刻。記述了北魏年間褒斜道改道的歷史。它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它的書法藝術價值。

《山河堰落成記》此摩崖原在褒河石門南數十步河西側山崖間,通高226㎝,上沿寬510㎝,下沿寬506㎝,四周鼓出約15㎝的邊子,崖面兩端內收、中部外鼓呈曲形。文自右向左豎排16行,每行9字,字徑約六寸,隸書。共135字,全文如下:紹熙五年,山河堰落成,郡太守章森、常平使者范中藝、戍帥王宗廉,以二月丙辰徠勞工徒。堰別為六,凡九百三十五丈,釃渠四百一十丈。木以工計,七十二萬四千九百有奇,工以人計,一十五萬九千八百有奇。先是四年夏,大水,六堰盡決。秋,使者被旨兼守事,會凡役,慨念民輸當四倍於每歲之常,乃官出錢萬緡,為民助。查沆、賈嗣祖、晏袤、張丙實董其事。記述了南宋年間大水沖壞山河堰,官民共修的歷史。是南宋隸書第一人晏袤所書,是宋隸的代表作。石門十三品雖然只是十三種摩崖石刻,但它反映出隸書由古隸—漢隸—魏書—宋隸的演變歷程,這是其它石刻無法替代的。正因為如此,歷代書法家對它無比珍愛,而且在國外享有盛譽。日本著名書法家種穀扇舟先生說:“漢中石門,日本之師”,其中的《大開通》《石門頌》《楊淮表記》和《石門銘》,被列入日本中小學生的教科書。

歷史沿革

西漢至南宋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公元前206年 沛公劉邦被西楚霸王項羽分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古漢台相傳為其駐蹕之地。

西漢高祖九年(前198年)漢中太守田叔,築古漢台。

南宋築天漢樓,即後來的望江樓。

明清時代

明弘治十六年(1503)漢中知府周東新建洗心亭。

清康熙十年(1671)漢中知府鍾琇修建喜雨亭。

康熙二十六年(1687)漢中知府藤天綬重修古漢台。

康熙三十五年(1696)著名學者王漁洋游古漢台,並寫成《漢台》一詩。

康熙三十七年(1698)漢中知府陳邦器整修古漢台,在其東北隅建成清暉亭。

乾隆初年漢中知府朱閒聖重修東廊射圃。

乾隆三十二年(1767)漢中知府王時薰整修清暉亭,並立碑記之。

嘉慶十九年(1814)著名愛國人士李星沅任漢中知府。

嘉慶年間漢中知府嚴如熤修成一草亭。

道光三年(1823)王志沂、盧紳游古漢台,王志沂寫成《漢南遊草》一書。

道光七年(1827)陝西巡撫林則徐遊覽古漢台,並吟成《漢台》一詩。

道光二十六年(1846)漢中知府段大章重葺堂東廳。

道光年間漢中知府段大章修建鏡吾池、枕松舫。

同治十年(1871)漢中知府劉堃重修正屋配廳。

民國期間

民國二年(1913)陝西觀察使南兆豐整修古漢台。

民國七年(1918)漢中道尹張士秀重修望江樓。

民國十四年(1925)漢中道尹阮貞豫整修古漢台,新建竹林閣,聚集漢中書畫名流,極盛一時。

民國十五年(1926)漢中道尹阮貞豫創建淑行初級女子學校、正蒙初級男學校和國文專修科學校等。

民國十八年(1929)漢中名宿劉次楓(宗向)在古漢台建立漢中聯合縣立圖書館。

民國二十一年(1932)陝南特委在古漢台活動,望江樓和東華廳是當時重要場所。

民國年間漢中著名畫家牛秩階寓居古漢台。

新中國成立以後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1957年9月1日漢中市黨史辦在古漢台舉辦革命歷史文物展覽。

1958年漢中市博物館開始啟動。

1959年11月25日漢中市博物館掛牌,正式對外辦公。

1965年春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著名書法家舒同來館視察,並欣然題寫了“望江樓”等。

1970年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原地興建石門水庫,將以“石門漢魏十三品”為代表的著名摩崖石刻鑿移至古漢台保護。

1978年5月23日漢中市博物館正式向全社會開放。

1981年石門漢魏十三品陳列室建成並對外開放。

7月北院鐵樹開花,一時成為漢中旅遊觀光的熱點。

1982年11月5日國家文化部部長黃鎮、蘭州軍區司令員杜義德視察博物館,並為石門十三品題詞“國之瑰寶”。

1983年8月10日國務院副總理萬里、李鵬來館視察。

9月第一屆褒斜道石門研究會召開。

10月國務院副總理陳慕華來館視察。

1984年10月國家領導人楊靜仁來館視察。

10月15日漢中市褒斜石門研究會會刊《石門》(內部刊物)創刊號面世。

1985年3月日本著名書法家種穀扇舟先生來館參觀,並欣然題字“漢中石門,日本之師”。

10月郭榮章著《石門摩崖石研究-石門十三品研究專輯》,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2月褒斜古棧道陳列室竣工。

5月17日至20日第二屆褒斜道石門研究會召開。

1986年4月1日日本著名漢學家、書法家中田勇次朗一行45人參觀我館。

9月20日《石門》第2期出版。

10月27日日本書道代表團一行86人來館參觀。

12月15日漢中市人民政府公布古漢台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4月郭榮章主編的《石門漢魏十三品》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4月14日《石門》第3期問世。

4月20日-23日第三屆褒斜道石門研究會舉行。其論文集為《古道論叢》(《成都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褒斜道石門及其石刻研究會論文選集”)

1989年9月王世鏜《稿決集字》一書,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面向社會公開發行。

10月13日 全國人大委員長喬石來館視察。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1990年10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李瑞環來館視察。

1991年7月1日 日本出雲市市長岩國哲人率團參觀古漢台。

1992年元月 古漢台北大門仿古建築群竣工。

4月20日 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古漢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2月21日 陝西省委副書記劉榮惠視察古漢台。

郭榮章主編《漢三頌專輯》,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5月16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烏斯基長緬爾斯克市市長一行參觀古漢台。

11月1日-6日第四屆蜀道及石門石刻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日本古代交通、書道第一行28人參加。會後出版《文博》1994年第2期中日古代交通研究專號、《文博》1995年第2期蜀道及石門石刻研究專號。

1995年11月28日漢中市標誌性古建築-望江樓的落架大修竣工。

1996年10月桂蔭堂開始施工,次年8月完工。

1997年10月4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等來館視察,並題寫了“漢中文明之花”。

1998年元月21日陝西省委書記李建國來館視察,題字“漢石永嘉”。

4月18日當代中國書法碑廊建成,著名書法家啟功、朱守道題名。

10月2日陝西政協副主席蔡竹林視察文物保護與開發利用情況。

10月18日-20日 紀念《石門頌》鐫刻1850周年國際臨書展暨學術研討會召開。

1999年6月14日-16日 陝西省文博宣教工作研討會在館召開。

12月30日 漢中市迎千禧年慶祝活動在館舉辦。

在桂蔭堂舉辦了“著名抗金將領彭杲墓出土文物界”、蔣允健先生“漢中民俗畫展”。

2001年元月4日—6日 在陳家營省建十公司建設工地搶救性清理了一座南宋墓,先後出土87件珍貴文物。

3月 張寶德主編《古漢台勝跡》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問世。

7月18日 城固寶山史前陶瓷學術研討會在我館召開,數十位專家學者參加。

9月15日 新華社香港分社原社長周南來館參觀。

9月 劉長源著《漢中古史考論》一書,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10月1日 漢中漢代史跡陳列室和改造後的石門漢魏十三品陳列室對外開放。

2002年元月 郭榮章編著《石門石刻大全》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發行。8日,市文化文物局等舉辦該書首發式。10日,著名考古學家石興邦指導博物館工作。

3月6日—7日 省文物簽定委員會呼林貴、劉合心一行6人來館簽定館藏文物。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4月4日 比利時王國安特衛普省政府代表團來館參觀。

5日 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呂濟民來館指導工作。

9月28日 褒斜古棧道陳列室、漢中革命史跡陳列室對外開放。

11月10日 省旅遊局對我館申報AAA景點工作進行初評。

2004年

4月9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

2005年

3月 被授予“巾幗文明崗”

4月20日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

6月 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余秋雨來館參觀

2006年

3月 授予“共建文明示範旅遊景點”

3月5日 授予“誠信維權先進單位”

6月22日 國務院副總理曾培 炎來我館視察

11月 《博物館之友》創刊

2007年

3月 被授予“青年文明號”

4月27日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徐才厚前來館視察工作

5月12日 著名作曲家呂遠來館參觀

5月16日至5月18日 召開棧道歷史研究與3S技術套用國際學術研討會

5月24日 敬一丹來館參觀

6月10日 中紀委書記、政治局常委吳官正視察

11月5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 林視察

2008年

元月 5日 為期20天的“西安韓繼宗先生篆書藝術展”在隆重舉行

4月23日 國家旅遊局紀檢組、監察局局長胥立平一行指導工作

4月24日 廣西賀州市 八步區黨政代表團參觀

4月26日 澳大利亞奧本市市長林麗華一行參觀

5月 被授予市級“平安單位”

5月 6日 榮獲省級“文明單位”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5月19日 在為大地震災區罹難者默哀結束後,全館職工積極踴躍,為災區捐款總計6573元。

6月16日 新華社秘書長張錦參觀

6月19日 5·12汶川大地震,漢中震感明顯,馮歲平館長帶隊慰問略陽江神廟和靈崖寺文管所

7月15日 水利部副部長矯勇一行參觀

7月16日 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孫光奇一行參觀

7月18日 重慶江津政協主席一行參觀

7月22日 博物館宣教部講解員代表漢中市參加陝西省文物系統博物館講解員大賽,並獲得二等獎和優秀獎。

8月 《棧道歷史研究與3S技術套用》一書出版

8月 9日 “慶奧運國際美術大展”在我館舉行

10月 2008《博物館之友》出版

11月 《2007石門——漢中文化遺產研究出版》出版

11月18日 “中國石門十三品學術研討會暨漢中市博物館建館五十周年慶典”活動隆重舉行

11月26日 漢王劉邦的故鄉——江蘇豐縣代表團一行參觀交流

12月12日 館長馮歲平應邀為“山西省第二屆博物館館長培訓班”講授《中小型博物館的科學研究與對外交流》

12月19日 建館五十周年系列活動——全國名家書畫展、漢中中小學生有獎徵文比賽作品展

2009年

1月2日 陝西省紀委監察廳副廳長岳崇前來參觀指導

1月7日至元月13日省 舉行我館首屆冬季運動會

1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參觀

1月12日 中央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檢查指導組一行前來館參觀指導

1月13日 推出《何挺警、張敏之先生捐贈書畫作品展》

1月22日 與區書協聯合開展“迎新春贈春聯”活動

1月23日 被授予“省級衛生示範單位”

2月 被授予“陝西省平安景區”

4月 6日 全國政協副主席黃 孟復來館參觀指導

4月 9日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陳抗甫來館參觀指導

4月 9日 “走三秦看變化”新聞採訪團來館參觀採訪

4月15日 監控設施驗收結束正式啟用

4月28日 馮歲平館長被授予“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5月 《2008石門——漢中文化遺產研究》出版發行

5月 3日 舉行慶祝五四青年節聯歡晚會

5月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館視察

5月12日 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免費向市民開放一天

5月14日 飲馬池遺址公園論證會隆重召開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日,免費向市民開放一天

5月25日 文化部副部長陳曉光來館指導工作

6月 5日 被評為二級博物館

6月13日 中國文化遺產日,舉行了首屆漢台論談學術研討會、文物觸摸、拓片演示、文保知識有獎問答、宣講小分隊深入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宣講等系列活動。

6月15日-19日 全省文物拍賣、文物商店、文物複製企業法律培訓班暨表彰工作會議上,被授予“誠信守法企業”

6月29日 漢台區宣教系統黨工委慶祝建黨88周年暨表彰大會隆重舉行

7月25日 與澳大利亞等初步達成了合作事宜,授予著名科學家、澳大利亞科學工業組織(CSIRO) Daivd Jupp(賈大韋)為漢中市博物館“名譽館員”

7月27日 比利時 特恩豪特市市長一行參觀

7月30日 中央黨校副校長陳寶生參觀

8月24日 馮歲平館長的論文《被誤讀已久的漢代摩崖——以漢《石門頌》為例》入選全國第八屆書學討論會

9月 8日 召開文物庫房項目審計會

9月9日至10日 派專人學習陝西省文物局舉辦的文物資料庫套用管理培訓班

9月13日 創文明城市省檢查組前來館參觀指導工作

9月17日 成立安全穩控領導小組迎雙節

9月20日 舉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演練

9月25日 首屆錢幣收藏展覽隆重舉行

9月28日 商洛市創衛考察團來我館考察參觀

10月1日— 迎國慶推出館藏字畫珍品展——墨香流韻

10月3日 慶國慶迎中秋賞月聯歡晚會

10月16日 我館兩名講解員被評為“2009年十佳優秀講解員”

10月26日 第七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學術研討會專家來我館指導

10月30日 中央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巡視組來我館檢查工作

11月18-19日 舉辦首屆“漢中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

12月 3日 陝西省文物局紀檢組長張自鳴一行檢查安全工作

12月13日中省綜治辦領導一行檢查“平安景區”創建工作

機構設定

漢中博物館下設九個部室:

辦公室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宣教部

保衛部

保管部

財務室

漢中歷史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文化產業部

複製部

基建部

旅遊指南

開放時間

夏季:上午8:00-下午18:00

冬季:上午8:30-下午17:30

(每周一閉館維護)

門票資費

免費開放。

相關服務

1.講解接待:每批次50元;語音導覽每次20元(如需接收器另加2元);

2.設有遊客服務中心供遊客休息;

3.在館門口設有觸控螢幕,供遊客查閱本館信息;

4.館區建有三星級廁所,供遊客免費使用。

歷史文化

漢中博物館漢中博物館

漢中博物館位於漢中市內古漢台原址之上,是遊客遊覽漢中必參觀並且最重要的一個景點,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漢台是劉邦漢中封漢王時的行宮,又名“七星台”。是人工夯土修建的具有秦漢宮廷模式的高台建築,坐北朝南,面積達14000多平方米,被人們視為“漢中開漢業”的象徵之地。

館內所藏文物十分豐富,並配有大量照片及模型。館藏文物達12000多件,開闢有褒斜古棧道、石門十三品、漢中漢代史跡、宋代文物、館藏古書畫、漢中革命史跡和宗教造像藝術等陳列室,另有“百年滄桑”漢中老照片、中國南北二銘聯展等臨時展覽。“石門十三品陳列館”中收藏的摩崖石刻堪稱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古漢台位於漢中市東南部,又名七星台,相傳是漢高祖劉邦在漢中稱漢王時所建的府邸,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上有望江樓,高約17米,登樓可以眺望漢中市全貌,此樓歷代多有損毀,現存為民國4年重建。

古漢台現為漢中市博物館所在地,館內珍藏有歷代碑刻、拓片、書畫等珍貴文物1萬多件,其中尤以石門十三品最具盛名,有“國之魂寶”之寓,被日本書道界稱為“漢中石門,日本之師”;其中曹操的“袞雪”,張良的“玉盆”,鄭子真的“石虎”蒼勁渾樸,運筆流暢,《石門頌》、《石門銘》自古被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楷模。這些珍貴的文物都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漢中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