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攀枝花,四川省地級市,地處中國西南川滇結合部,位於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連麗江、大理;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屬浸蝕、剝蝕中山丘陵、山原峽谷地貌;夏季長,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全市總面積7440.398平方千米,下轄3個區、2個縣;2017年戶籍人口109.44萬人。攀枝花市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譽;攀枝花是萬里長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礱江在此交匯;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門戶,是四川通往南亞、東南亞的最近點;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亞熱帶水果生產基地,盛產芒果、枇杷、蓮霧、石榴、草莓、櫻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鮮果不斷。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7年,攀枝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44.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16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745.02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362.07億元,增長8%。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城市由來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攀枝花位於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壩村,形成於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前後,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樹,遂稱“攀枝花村”。

“攀枝花”村名最早見諸地圖,是1940年4月出版的《川康邊政資料輯要》中的《寧屬各縣(鹽邊縣)概況資料輯要》。同年6月,國民政府經濟部資源委員會於1939年6月在成都設立的川康銅業管理處地質勘測隊的地質學家湯克成,在鹽邊縣攀枝花村附近調查,於1942年提交《西康省鹽邊縣攀枝花及倒馬坎鐵礦地質報告》,這是官方第一次獲得發現攀枝花及倒馬坎鐵礦的信息。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開始了我國第一次地質普查工作,攀枝花礦區成為普查勘探重點,普查找到了康滇地軸中段釩鈦磁鐵礦呈帶狀分布的規律,確認攀枝花及其周圍地區是一個巨型鐵礦,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

1956年2月27日下午,地質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何長工代表地質部就全國地質普查情況向毛主席作了匯報,其中提到了“四川鹽邊攀枝花”、“攀枝花式鐵礦(含鈦釩磁鐵礦)”。同年3月,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向毛主席匯報工作時提出,在金沙江畔攀枝花找到了大型鐵礦。“攀枝花”由此進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戰略視野。

1958年3月21日,毛主席在成都會議上籤發冶金工業部部長王鶴壽關於《鋼鐵工業的發展速度能否構想更快一些》的報告,批准了開發攀枝花的構想。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區。4月22日,為了便於保密,國務院下發《關於攀枝花特區更名問題的批覆》,同意將攀枝花特區改名為“渡口市”。3月4日,毛澤東主席在冶金部部長呂東、攀枝花特區總指揮徐馳呈送的《加強攀枝花工業區建設的報告》上批示:“此件很好。”由此,攀枝花市將這一天定為“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日”,亦即攀枝花建市紀念日。

1987年1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

建置沿革

•隋朝之前

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

考古發現證明,攀枝花是人類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除鄰近地區已發現的“元謀人”、“蝴蝶人”遺蹟外,在攀枝花市內發現了距今約1.8萬年~1.2萬年前的回龍洞古人類遺址。

攀枝花也是原始人類南北遷徙、東西交往的走廊。這裡的人類活動,最早見於文字的有:《史記·黃帝本紀》關於黃帝次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礱江下游及其與金沙江匯合後的一段河道),並生帝顓頊的神話;《尚書·周書·牧誓》關於居住在這一帶地方的髳、微、濮人參加武王伐紂的傳說。

按《禹貢》分區,市境古屬梁州。周代,地隨梁州併入雍州。

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史記正義》說:“蠶叢(蜀)國破,子孫居姚嶲間(包括市境一帶地方)。”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秦惠文王派蜀守張若取笮及其江南地,最早在這裡設定過郡、縣,“至漢興而罷”。

漢元帝六年(前129年),武帝劉徹派司馬相如招撫嶲夷,“西至沫(大渡河)、若水,橋孫水(安寧河),以通邛、笮”。西夷歸附後,漢朝又曾在這裡“置一都尉,十餘縣,屬蜀(郡)”(《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秦代和漢元光年間兩次於此設定的政區,轄有市境。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攀西至雲南楚雄境內,設定了越嶲郡及下屬的15縣。

三國蜀漢,將大笮併入定笮,又割越嶲郡之姑復縣、蜻蛉縣入益州下新置的雲南郡建制。市境除江北中部地改屬定笮縣外,余仍舊制。遂由原一郡七縣之地,變為兩郡七縣之境。

至西晉,三絳併入會無,姑復併入遂久。又以益州過大,分其原轄的南中四郡,另立寧州,雲南郡轉隸於寧州。之後,寧州廢而復置,並劃越嶲郡由其管轄。市境江北東部地改屬會無縣,江北西部地轉隸遂久縣,由益州兩郡六縣屬地改為寧州兩郡五縣轄境。

公元420年,劉裕代晉,在南方建立劉宋王朝。其版圖包括益、寧兩州。益州越嶲郡治所由會無徙還邛都。撤銷了平樂郡及其屬縣,又分姑復縣為東姑復、西姑復兩縣。今市境除河西地重屬邛都,大坪及江北西部地隸於東姑復縣外,其餘未變;為益、寧兩州,越嶲、雲南、興寧3郡,邛都、會無、定笮、蜻蛉、東姑復5縣的轄地。

劉宋末期,益州越嶲郡境內“蠻僚恃險,乍服乍叛”(《太平寰宇記》引《十道志》),屬縣均廢;寧州各地,以爨氏為首的南中大姓,又“恃遠擅命”,“自王蠻方”(《南齊書·州郡志》、《爨世家》)。到南齊統治時(479年),僅設越嵩僚郡,下無屬縣。南梁建立不久,北魏王國於天監十三年(514年)一度派兵侵入益、寧兩州,但鏇即北撤。梁派肖紀為益州刺史,“在蜀十七年,南開寧州、越嶲”(《資治通鑑·梁紀》),置嶲州,又於市境河西地及德昌境置西瀘縣,到梁簡文帝大寶(550~551年)後復為爨氏所據。

北魏分裂為東、西兩個政權後,西魏王國乘南梁內戰,肖紀東下爭帝之機,於承聖元年(552年)派兵侵入益、寧及嶲州部分地方,雖有“西南夷感懷允洽”(《彰德尉遲迥廟碑》)的說法,但並未能實際控制爨氏占據的今市境一帶區域。北周建朝後,經過保定四年(564年)、天和三年(568年)兩次軍事征討,才占領了越嶲地方。在定笮境置定笮鎮,大坪及江北中部地歸其節制,河西地曾先後為其所設的嚴州平樂郡、宣化郡可泉縣轄境。除此,河東地、江北東部地、江北西部地,以及江南地,仍為爨氏所據。

•隋朝至元

炳草崗大橋夜景 炳草崗大橋夜景

隋初,仍置嚴州,鏇改稱西寧州、嶲州,復為越嶲郡。廢北周所設嚴州五郡,另置五縣為越嶲郡屬縣。市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歸定笮鎮節制,河西地屬可泉縣,河東地及江北東部地為新置的會川縣轄區。江北西部地及江南地,仍為爨氏控制。

唐朝大力經略西南,改越嶲郡為嶲州,置都督府,再改州為郡,依舊都督府。越嶲郡共領九縣,市境河西地為西瀘縣境,河東地為會川縣轄區,江北東部地隸於和集縣,大坪、江北中、西部地在一度為牢州及松外、尋聲縣境域後,改屬於昌明縣。唐以越嶲為基地,政治招撫和軍事征伐並用,恢復寧州,改稱為郎州、戎州,又設姚州於弄棟川,並皆置都督府。市境江南地,初屬西濮州的蜻蛉縣轄地,後為西利(微)州十部縣境域,並轉隸於姚州。

唐天寶九年(750年),南詔地方割據政權占領姚州,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年),又進據嶲州,今米易,當時名諾賧,隸於會川都督府清寧郡。鹽邊縣境內有松外城,是劍川節度香城郡的轄區。江北西部地是劍川節度善巨郡的境域。江南地則屬弄棟節度控制區。之後,繼南詔統治這裡的大長和、大天興(興源)、大義寧地方割據政權,基本上沿襲這種建置。

五代後晉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市境河西地為巴翠部、落蘭部領地,隸於建昌府。河東及江北東部地為絳部活動區域,屬會川府境。大坪及江北中西部地,有如庫部,是善巨郡地。

宋朝,蒙古汗國(元朝前身)滅大理段氏政權,在憲宗四年(南宋寶佑二年,1254年)占領今攀西地區。

元代建朝後,在此置羅羅斯宣慰司和都元帥府,下領路、州(府)、縣,隸於雲南行中書省。市境河西地屬定昌路(後並為德昌路)普濟州、威龍州境。河東地屬會川路武安州轄區。江北東部地屬黎溪州。江北中部及大坪地,屬柏興府潤鹽縣轄區。江北西部地,隸於麗江路軍民宣慰司北勝府。江南地為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都元帥府所屬的大理路姚州大姚縣轄區。

•明至民國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罷羅羅斯宣慰司,將其地由雲南劃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轄。在此另置四川行都指揮使司,下領五衛、八所、四長官司。市境河西地屬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的普濟、威龍兩州(後改長官司)轄區。河東地是會川衛守御迷易千戶所領地。江北東部地屬黎溪州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為鹽井衛打沖河守衛中左所(後分為五)和馬喇長官司的轄區。江北西部地,是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北勝直隸州境域。江南地則是屬雲南姚安府姚州大姚縣轄地。市境至此分屬於川、滇兩大政區。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後,清政府才實際控制這一帶地方。雍正六年(1728年),在此置寧遠府,隸於四川行省,並設西昌、冕寧、鹽源、昭覺縣和會理州,為府的下屬政區。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守御迷易千戶所為巡檢司,併入會理州。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從鹽源縣分置阿所拉巡檢司。宣統元年(1909年),升為鹽邊廳,直隸寧遠府。故市境河西地為西昌縣屬之普濟、威龍兩長官司領地,河東地為會理州迷易巡檢司境,江北東部地為會理州轄區,原大坪及江北中部地,是鹽邊廳的境域。雲南行省方面,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並永北直隸廳所屬的舊衙坪、華榮莊兩經歷署為榮坪縣,後改為華坪縣。市境江北西部地為華坪縣轄區,江南地是大姚縣的北境。

進入民國,市境仍分屬川滇兩省。1912年,改迷易為會理分州,1913年,改會理州為縣,1920年,改迷易為會理分縣(米易古稱“迷昜”。據傳,曾有一位捐官剛上任時,錯將衙門駐地“迷昜”念成“迷易”,後來以訛傳訛,老百姓逐漸把“迷昜”當作“迷易”)。1913年,鹽邊廳升為縣,在大姚北境設苴卻行政委員。1929年,在苴卻行政區設永仁縣。1935年,改寧遠府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區。1939年,市境金沙江以北、巴關河以東地,隨第十八行政督察區劃入新建立的西康省,為其第三行政督察區屬地。1941年,置德昌設治局,1945年升為縣。市境河西地由西昌縣屬轉為德昌縣轄,河東及江北東部地為會理縣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是鹽邊縣區域。以上屬於西康省轄區。江北西部地為華坪縣境,江南地由大姚縣境轉為永仁縣轄地,由雲南省管轄。

•解放之後

大田會議會址 大田會議會址

解放後,1951年在會理、德昌部分地區,建立迷易縣,次年更名為米易縣,隸於西康省西昌專區(因米易氣候獨特,物產豐富,尤其盛產大米,且一年三熟,“迷易”最後演變為現今的“米易”)。1955年,西康省撤銷,會理、米易及鹽邊等縣,隨西昌專區重隸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屬雲南省麗江專區華坪縣,江南地屬楚雄專區永仁縣。1958年,合永勝、華坪兩縣為永華縣,永仁縣併入大姚縣,市境兩地亦隨之改屬。1961年,重新恢復華坪縣及永仁縣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隸華坪,江南地仍屬永仁。這種隸屬關係,一直繼續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1965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關於成立渡口工業區政府的請示》,建議在渡口工業區黨委統一領導下,成立一個工業區人民政府。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成立攀枝花特區人民委員會的批覆》,即成立攀枝花特區人民委員會,實行政企合一。3月20日,攀枝花特區人民委員會正式成立。4月22日,國務院批覆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的請示,同意將攀枝花特區對外改稱渡口市,劃定區域範圍總面積1411.96平方公里,地跨金沙江兩岸。

1965年設市時,將雲南省永仁縣原轄仁和區的18個公社、大田區的9個公社、麗江專區華坪縣大興區的7個公社、三陽區的3個公社和四川省西昌專區鹽邊縣同德區和務本區各2個公社,會理縣紅格區的新民、安寧2個公社劃入,經渡口市人民委員會決定,將以上劃入的43個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個區。

1973年2月,經省委批准決定撤銷大田、大河、玉泉、金江4個區建制,另行組建了東區、西區和郊區。東區所轄炳草崗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設在此處。

1974年10月,國務院批覆,將雲南省永仁縣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澗、大麻塘、小石橋3個生產隊)和大龍潭公社,劃歸渡口市郊區管轄。

1978年7月,省革委批覆同意將會理縣紅格區所屬的紅格、新九、猛新3個公社,和愛公社的4個生產大隊,劃歸渡口市郊區管轄。同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原屬西昌專區的米易、鹽邊兩縣劃歸渡口市。

1981年8月7日,郊區更名為仁和區。

1987年1月23日,為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

行政區劃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攀枝花市轄3區2縣(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16個街道辦事處,21個建制鎮,23個鄉。

縣區面積(km2)
東區167.225大渡口街道、炳草崗街道、南山街道、向陽村街道、弄弄坪街道、棗子坪街道、長壽路街道、密地街道、瓜子坪街道、銀江鎮
西區123.955清香坪街道、玉泉街道、河門口街道、陶家渡街道、摩梭河街道、大寶鼎街道、格里坪鎮
仁和區1727.07大河中路街道、仁和鎮、平地鎮、大田鎮、福田鎮、同德鎮、金江鎮、布德鎮、前進鎮、大龍潭彝族鄉、啊喇彝族鄉、總發鄉、太平鄉、務本鄉、中壩鄉
米易縣2152.695攀蓮鎮、丙谷鎮、得石鎮、撒蓮鎮、埡口鎮、普威鎮、白馬鎮、草場鄉、麻隴彝族鄉、新山傈僳族鄉、灣丘彝族鄉、白坡彝族鄉
鹽邊縣3269.453桐子林鎮、紅格鎮、漁門鎮、永興鎮、益民鄉、新九鄉、和愛彝族鄉、紅果彝族鄉、鱤魚彝族鄉、共和鄉、國勝鄉、紅寶苗族彝族鄉、惠民鄉、箐河傈僳族鄉、溫泉彝族鄉、格薩拉彝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攀枝花市衛星圖片 攀枝花市衛星圖片

攀枝花市是中國四川省直轄市,位於中國西南川滇交界部,北緯26°05′~27°21′,東經101°08′~102°15′,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於此。

東、北面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會理、德昌、鹽源3縣接壤,西、南面與雲南省的寧蒗、華坪、永仁3縣交界。

北距成都614千米,南接昆明273千米,是四川省通往南亞、東南亞沿邊、沿海口岸的主要通道。

地形地貌

攀枝花市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屬浸蝕、剝蝕中山丘陵、山原峽谷地貌,山高谷深、盆地交錯分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脈走向近於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可分為平壩、台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和山原6類,以低中山和中山為主,占全市面積的88.38%。市域最高海拔4195.5米(鹽邊縣柏林山穿洞子),最低海拔937米(仁和區平地鎮師莊)。

水文特徵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攀枝花市屬金沙江、雅礱江兩大水系,雅礱江於境內倮果匯入金沙江,主要支流有安寧河、鱤魚河、大河、藤橋河等。全市流域面大於5 平方千米的河流有95 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500平方千米的6 條,100~500 平方千米的26 條,50~100 平方千米的18 條,5~50 平方千米的45 條。全市水資源量1144.18 億立方米,其中:當地水資源量42.18 億立方米,過境水資源量1102億立方米。攀枝花市境內金沙江、雅礱江及其支流,目前已開發裝機707.4 萬千瓦,其中二灘水電站330 萬千瓦、觀音岩水電站300 萬千瓦(壩址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和麗江市華坪縣境內)、桐子林水電站60 萬千瓦、鹽邊縣小水電站8.8 萬千瓦,米易縣小水電站8.6 萬千瓦;正在開發裝機95 萬千瓦,其中金沙水電站56萬千瓦、銀江水電站39 萬千瓦。

氣候環境

攀枝花 攀枝花

攀枝花市是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小島,具有四季不分明,而乾雨季分明;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蒸發量大,氣候垂直差異顯著等特徵。

攀枝花市所處的河谷地區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9℃~21℃之間,全年無冬,最冷月的月平均氣溫也在11℃以上。6月為全年月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在26℃左右。這裡雲量少,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長達2300~2700小時。年總降雨量820~1100毫米之間,分乾、雨兩季,降水量高度集中在雨季(6~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

從河谷到高山具有南亞熱帶至溫帶的多種氣候類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氣候垂直變化大的真實描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因此,四季都是旅遊的好季節,特別適宜冬季避寒旅遊。

攀枝花市月平均氣溫、降雨、降雨日數統計表(單位:溫度為℃、雨量為mm、降雨日數為天)。

(根據1981~2010年最新30年氣候資料)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平均氣溫13.61721.224.525.626.125.324.822.820.316.11320.9
平均降水量5.43.57.613.156.3140.4218.4181.1136.159.515.61.7838.7
平均降雨日數1.51.62.23.79.114.018.415.113.69.53.91.093.9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攀枝花市已探明鐵礦(主要是釩鈦磁鐵礦)71.8億噸,占四川省探明鐵礦資源儲量的72.3%,是中國四大鐵礦區之一;伴生鈦資源儲量占全國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釩資源儲量占全國的63%,居世界第三。探明石墨資源儲量全國第三。經過多年開發利用,截止2015年末,全市釩鈦磁鐵礦保有資源儲量66.4億噸,其中伴生鈦礦(TiO2)4.3億噸,伴生釩礦(V2O5)1020.3萬噸;鈷查明資源儲量2.7萬噸,此外還伴生有鉻、鎵、鈧、鎳、銅、鉛、鋅、錳、鉑等多種稀貴金屬;非金屬礦產中,煤炭保有資源儲量3.4億噸,晶質石墨保有資源儲量1555.2萬噸,苴卻石保有資源儲量2077.5萬噸,溶劑石灰岩保有資源儲量3.4億噸,冶金白雲岩保有資源儲量4743.5萬噸,耐火粘土保有資源儲量1209.8萬噸,硅藻土保有資源儲量1355.6萬噸,花崗石保有資源儲量8120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塊菌 塊菌

攀枝花境內生息繁衍的陸生野生動物(不含昆蟲)有500餘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有50餘種。植物190餘科、900餘屬、2300餘種,其中,2.7億年前遺留下來的,被生物學家譽為“植物活化石”的38.5萬餘株天然攀枝花蘇鐵林,是世界迄今為止發現的緯度最北、面積最大、株數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原始蘇鐵林。因成片生長,年年開花,雌雄競放,舉世稱奇,與恐龍、熊貓並稱“巴蜀三寶”。  

特色農產品

攀枝花特色農產品 攀枝花特色農產品

攀枝花農業表現出鮮明的熱帶、南亞熱帶特色,具有產品珍稀、品質優良、上市錯季、效益突出等特點。建成全省設施規模最大的冬春喜溫蔬菜基地、全國“緯度最北、海拔最高、品質最優、成熟最晚”的芒果基地,還出產蓮霧、火龍果、鳳梨釋迦等熱帶珍稀水果。

攀枝花晚熟芒果、早春枇杷等優質水果和以番茄、四季豆、苦瓜、茄子、辣椒為主的早春蔬菜享譽成都、重慶及周邊城市,遠銷北上廣等大城市。“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大田石榴”、“紅格臍橙”等登記註冊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攀枝花”牌商標已進行國際註冊,獲得GAP(全球良好農業規範)認證。“攀枝花芒果”獲評“2011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入選“2016年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

人口民族

人口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2015年末戶籍總人口110.6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76萬人,非農業人口58.89萬人;男性人口56.43萬人,女性人口54.23萬人。當年出生人口10238人,當年死亡人口651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31‰。年末常住人口123.25萬人,城鎮化率為64.74%,比上年提高0.71個百分點。全年辦理結婚登記10064對,離婚登記4344對。

2016年末戶籍總人口110.5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2.57萬人,非農業人口57.99萬人。當年出生人口11260人,當年死亡人口662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1‰。年末常住人口123.56萬人,城鎮化率為65.34%,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全年辦理結婚登記9437對,離婚登記4307對。

民族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攀枝花共有42個民族,其中漢族占全市人口的85.6%,少數民族占全市人口的14.4%,41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占全市人口的11.7%,其次是傈僳族、回族、苗族、傣族、納西族、滿族、白族、土家族等。

政治

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雲
攀枝花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王波
攀枝花市人大主任 黃正富
攀枝花市政協主席李群林
市委副書記虞平
市委常委 沈鈞 張敏 謝曉東 江海 謝忠華 吳成鋼 劉海 李力生 黃岳槐 劉文彬
信息截止到2017年6月18日

經濟

綜述

2017年,攀枝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44.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16億元,增長4.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9%,拉動經濟成長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745.02億元,增長7.2%,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65.2%,拉動經濟成長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62.07億元,增長8%,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2.9%,拉動經濟成長2.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2584元,增長7.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4:69.0:27.6調整為3.4:65.2:31.6。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65.91億元,增長7.6%,占GDP的比重為49.5%,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為50.4%。
2017年,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2.18億元,增長7.5%;西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97億元,增長7.1%;仁和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42億元,增長7.6%;米易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91億元,增長7.7%;鹽邊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9.77億元,增長7.2%。

第一產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88億元,增長8.1%。其中:農業產值40.79億元,增長12.8%;林業產值1.01億元,增長7.8%;牧業產值18.96億元,增長1.9%;漁業產值4.24億元,下降4.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47億元,增長7.8%。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36萬公頃,增長2.6%;油料播種面積0.24萬公頃,下降0.2%;菸葉播種面積0.63萬公頃,下降16.6%;蔬菜播種面積1.5萬公頃,增長4.2%。
全年糧食總產量23.51萬噸,增長2.6%;油料產量0.37萬噸,下降0.2%;菸葉產量1.33萬噸,下降14.7%;蔬菜產量78.9萬噸,增長5.5%;水果類產量29.3萬噸,增長8.8%。肉類總產量5.49萬噸,增長2.4%;豬肉產量4萬噸,增長2.7%;牛肉產量0.33萬噸,增長1.2%;羊肉產量0.49萬噸,增長1.5%。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756公頃,封山育林面積180公頃,育苗面積28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1.79%。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達68.98萬千瓦,增長6.1%;機耕負擔面積52.29公頃,下降 6.3%;年末有效灌溉面積39.62公頃,排灌機械保有量6140台。

第二產業

攀枝花含釩鋼軌行銷全國走向世界 攀枝花含釩鋼軌行銷全國走向世界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06.11億元,增長7.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61.7%。年末規上工業企業324戶,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7.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26.7億元,增長21.9%、主營業務成本1540.7億元,增長24.1%、銷售費用25.4億元,增長0.6%、資產合計2283.6億元,增長3.1%。

2017 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單位 絕對數 同比累計±%
鐵礦石(原) 萬噸 7961 -1.9
鐵精礦 萬噸 1109 -5.0
成品糖 8004 -4.9
啤酒 千升 38008 -1.5
水泥 萬噸 340 12.7
生鐵 萬噸 597 6.3
粗鋼 萬噸 590 13.2
鋼材 萬噸 536 18.0
萬塊 71206 6.6
焦炭 萬噸 441 -11.8
發電量 萬千瓦時 2041435 -0.1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45.86億元,比上年增長6%。年末資質等級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90個,實現總產值217.8億元,增長9.7%。

第三產業

攀枝花東協國際商貿城 攀枝花東協國際商貿城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41億元,增長11.2%。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23.01億元,增長11.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40億元,增長11.6%。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306.41億元,增長11.0%;餐飲收入46.0億元,增長12.3%。
全年旅遊總收入279.31億元,增長15.1%。接待旅遊總人數2317.69萬人次,增長12.4%。全市共有名勝風景區和文物保護區20個,星級飯店、賓館17個。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5.28億元,增長7%,其中,民間投資299.68億元,增長14.8%。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8.78億元,增長35.7%;第二產業投資240.65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投資465.85億元,增長7.8%。從結構看,基礎設施投資273.78億元,增長22.4%;產業投資239.58億元,增長4.8%;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159.16億元,下降6.4%;房地產開發投資59.96億元,增長9%。
全年房屋施工面積699.91萬平方米,下降2.4%;房屋竣工面積46.17萬平方米,下降61.6%;商品房銷售面積175.58萬平方米,增長38.9%;商品房待售面積30.36萬平方米,下降19.5%。

對外經濟

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63.19億元,增長16.7%,其中:國內省外到位資金362.23億元,增長3.7%;省內到位資金300.96億元,增長37.4%。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26.24億元,增長89.3%。其中,出口總額11.21億元,增長22.8%;進口總額15.04元,增長217.2%。

財政、稅收、金融和保險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59億元,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6.84億元,增長12.1%。
全年國稅組織收入57.38億元,增長47.6%,其中,稅收收入57.66億元,增長46.9%;增值稅48.64億元,增長53.0%;消費稅1.32億元,增長6.1%。地稅組織收入32.66億元,下降13%,其中,稅收收入28.90億元,下降15.8%;營業稅收入0.45億元,下降92.6%。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981.36億元,比年初增加42.78億元,增長4.6%。其中,住戶存款餘額575.92億元,比年初增加52.93億元,增長10.1%。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795.54億元,比年初增加56.91億元,增長7.7%。
年末共有保險公司18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5.91億元,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8.26億元,人壽保險保費收入17.64億元。保險賠款支出10.60億元,其中,財產保險賠款支出3.84億元,人壽保險賠款支出6.76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攀枝花市二小 攀枝花市二小

全市擁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普通中等學校58所,中等專業學校7所,國小64所,幼稚園210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25128人;普通中等學校在校生77208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生64829人;國小在校生71068人;幼兒在園兒童數31355人。專任教師總數12247人,其中,普通中等學校專任教師5708人,國小專任教師501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98%,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5.75%,國小教師學歷合格率100%。

高等教育學校:攀枝花學院、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攀枝花廣播電視大學。

省一級示範高中:攀枝花市第三高級中學校、攀枝花市第七高級中學校。

省二級示範高中: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學、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學、四川省米易中學校、攀枝花大河中學。

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攀枝花建築工程學校。

科技事業

科技攻關 科技攻關

全年各項專利申請數2339項。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422.71億元;安排科技項目1611項,其中,安排高新技術項目512個,當年新上高新技術項目222個;各類科技項目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獎82項,其中省部級獎20項;科技新增經濟效益18.56億元。

全市擁有國內專業技術人員69870人,其中,具有中級職稱以上人員27600人,農業技術人員756人。

文化事業

全市擁有博物館和展覽館3個;文化(藝術)館50個,其中,文化站44個;劇場影院7個;公共圖書館6個,藏書總量96.76萬冊。鄉鎮廣播電視站43個,351個行政自然村全部開通廣播和電視。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89%,比上年下降0.37個百分點;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攀枝花市標誌性文化建築——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占地59畝, 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總投資3.2億元,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展陳最全、藏品最為豐富的三線主題博物館,也是四川省兩家“國字號”冠名的博物館之一。該館入選國家文物局2016年全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主題展覽,是全國12個、四川省唯一入選的展陳項目。

苴卻硯特色產業地標——中國苴卻硯博物館,占地面積為0.4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0.44萬平方米,總投資0.32億元,現有藏品1886件,是國內唯一的以苴卻硯藝術為主題打造的博物館。

醫療事業

花城醫院效果圖 花城醫院效果圖

攀枝花市有醫療衛生計生機構1064個,已建成國家三級醫療保健機構6所、二級醫院9所;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6所、婦幼保健機構6所、衛生計生監督機構6所、醫學科學研究機構2所、采供血機構1所。全市衛生計生人員1268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039人。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0097張,其中:醫院8729 張,基層醫療機構1151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17張。每千人口床位8.19 張,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8.15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3.18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3.54人。人均擁有床位、衛技人員、執業(助理)醫師和護士數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擁有醫院、衛生院7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婦幼保健站6個。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7741人,其中:執業醫師2572人,註冊護師、護士3773人。年末衛生機構床位數9867張,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41‰,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9.92%。

體育事業

攀枝花體育事業 攀枝花體育事業

2015年,攀枝花市擁有大型綜合體育場(館)8個,各級體育社會團體56個 ,全民健身路徑715條,全民健身輔導站261個。全市各類運動隊奪得全國比賽金牌10枚,省級比賽金牌32枚、銀牌32枚、銅牌36枚。全年舉辦了45次全民健身活動,參加活動人數達4萬人次。

全市擁有體育場(館)8個,各級體育社會團體33個,全民健身路徑434條,社會體育指導站204個。全市各類運動隊奪得省級比賽金牌55枚、銀牌51枚、銅牌37枚。全年舉辦了150次全民健身活動,參加活動人數10萬人。

城市建設

攀枝花市仁和區城區 攀枝花市仁和區城區

攀枝花市是川滇交界毗鄰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具有南亞熱帶風光的宜居城市。整個城市以沿金沙江的東西向和仁和大河的南北向為發展軸線,並以機場為中心城市綠核,形成由江南片區、江北片區、城西片區和城東片區組成的組團式“陽光花城”。2015 年,全市常住城鎮人口 80 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74.08 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3017.54 公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33.26平方米。在城市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質量等方面形成了與現代化大城市指標體系一致的發展格局,城市建設步入科學有序發展的快車道。

環境保護

天藍、水清、城美 天藍、水清、城美

2015 年,攀枝花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98.9%,4 天輕微污染,位列全省第三。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臭氧、一氧化碳6 項因子開展自動監測, AQI 指數範圍為28~114,六項污染物年均濃度均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為四川省五個達標城市之一。金沙江攀枝花段、雅礱江攀枝花段水質優,水質類別為Ⅰ類;重點湖庫水質所有斷面水質優,水質類別均為Ⅱ類。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均值為51.6dB(A),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標準。

2015 年,全市完成義務植樹248.11 萬株,落實484.2 萬畝森林資源管護任務,鞏固歷年退耕還林成果27.5萬畝。

社會保障

社區康養護理中心 社區康養護理中心

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35.05平方米;95.6%的城鎮居民家庭擁有自有房屋產權; 93%的城鎮居民家庭住進單元房。

全市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43.17萬人,減少2.5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60.49萬人,減少2.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9.53萬人,減少1.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0.95萬人,增加0.19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1.26萬人,增加0.2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比上年增長0.09個百分點。

全市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1306人,減少3641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5112人,減少4825人;社會救濟對象人數79922人(包括五保、城保、農保戶)。全市擁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80個,床位7099張;社會福利院6個,床位數870張;敬老院24個,床位數2431張。

人民生活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60元,增長8.2%。其中:工資性收入20601元,增長7.2%;經營淨收入3219元,增長22.1%;財產性收入1891元,增長16.4%;轉移淨收入7148元,增長3.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745元,增長4.5%,其中,食品菸酒支出7416元,增長4.8%;衣著支出1384元,增長3.8%;居住支出3160元,增長6.7%;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1496元,增長4.9%;醫療保健支出2922元,增長4.4%;交通和通信支出2363元,增長6.6%;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1414元,與上年持平。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5.7%。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7元,增長9.3%。其中,工資性收入4529元,增長4.5%;經營淨收入8157元,增長12.0%;財產淨收入372元,增長23.9%;轉移淨收入999元,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092元,增長12.0%。其中,食品菸酒支出4200元,增長14.1%;衣著支出570元,增長5.0%;居住支出2206元,增長14.8%;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622元,增長6.8%;交通和通信支出1443元,增長3.2%;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962元,增長24.9%;醫療保健支出960元,增長8.9%;其他商品及服務129元,增長2.3%。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7.9%。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1.7%,其中:食品菸酒類價格上漲3.2%,衣著類上漲1.2%,居住類下降2.1%,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5%,交通和通信類上漲3.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2%,醫療保健類上漲1.4%,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2.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增長2.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6%。

環境保護

全市“五創聯動”取得新成效,生態城市創建取得階段性的成果,80%的縣(區)達到生態縣(區)建設標準。64項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指標全部達標,已申報創建國家園林城市。40項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指標全部達標。第二輪國家衛生城市複審工作如期完成。“陽光花城·康養勝地”品牌效應進一步凸顯,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榮獲2016中國智慧城市創新獎。全市單位GDP能耗下降9.76%,降幅居全省第二;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100%,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蓋率60%。

安全生產

全年發生工礦企業生產事故28起,死亡人數30人,安全事故死亡51人,工傷事故死亡人數30人。

通訊和郵電

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2.14億元,其中,電信業務主營收入9.75億元,郵政業務主營收入2.39億元。年末擁有郵電局(所)68處;全年報刊發行量2624.71萬份;函件48.72萬份;快遞業務量1030.99萬件。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1.61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數118.86萬戶,其中,3G行動電話用戶數22.59萬戶;國際網際網路用戶數37萬戶。

交通運輸

全市等級公路3288.16公里,高速公路19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旅客運輸量2267萬人次,客運周轉量65082萬人公里,貨物運輸量9179萬噸,貨物周轉量533839萬噸公里。全市機動車保有量23.71萬輛,其中,汽車15.15萬輛,私人汽車13.28萬輛;機車8.50萬輛;營運車輛1.65萬輛,出租汽車1597輛。

境內鐵路營運里程181.6公里,與上年持平;境內火車站個數17個;全年完成鐵路客運量161.89萬人次,鐵路貨運量1908.02萬噸。水路旅客周轉量1028萬人公里,水路貨運周轉量1110萬噸公里。

航空

攀枝花保全營機場 攀枝花保全營機場

攀枝花保全營機場目前開通了4條航班線路,分別為攀枝花—成都,攀枝花—重慶—北京,攀枝花—深圳,攀枝花—武漢—上海。

攀枝花—成都航線:川航每天一班,國航每天一班。

攀枝花—重慶—北京航線:川航每周一、三、五、七各一班。攀枝花—深圳航線:深航每天一班。

攀枝花—武漢—上海航線:2016年12月22日開通,東航執飛,首月每周一班,擬定通航一個月後每周二、四、六各一班。

2018年8月11日攀枝花至西安的航線正式通航。航線開通後,攀枝花到西安僅需2.5小時。

鐵路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主要鐵路線:成昆鐵路、成昆鐵路複線(建設中)、成昆線渡口支線(攀枝花至格里坪)

規劃攀枝花到雲南昭通的昭攀麗鐵路,以及經過西昌到宜賓的宜西鐵路,可以通過該鐵路運輸鋼鐵產品到四川盆地南部的宜賓,再通過宜賓港運輸將大大節約運輸成本。

始發列車

K118/7 (空調快速)攀枝花-北京西

T8870/69 (空調特快) 攀枝花-成都

K9484/3(空調快速) 攀枝花-成都

K9472/69/70/71 (空調快速)攀枝花-隆昌(經成渝線)

K9458/7(空調快速)攀枝花-重慶

6161/2(普快) 攀枝花-昆明

5634/3(普客)攀枝花-普雄

途經列車

K113/4(空調快速)成都-昆明  K145/6(空調快速)成都-昆明

K165/6(空調快速)西安-昆明  K1504/1/2/3(空調快速)烏魯木齊-昆明

高速公路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G5京昆高速公路成都至攀枝花、攀枝花至昆明已全線開通。攀枝花北距成都614公里,駕車至西昌、成都分別僅需不到3個小時及6個多小時;南至昆明273公里,駕車至武定、昆明分別僅需2個半小時及3個小時左右。

麗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已經通車。

建設中的攀大高速公路將拉近攀枝花同滇西北的距離。

長途客車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攀枝花市目前具備完善的客運站場及客運班線,現有市汽車客運中心、鹽邊縣汽車客運站、米易縣汽車客運站三個公路客運站場,運行有至重慶、巴中、瀘州、遂寧、南充、麗江、瑞麗、香格里拉、騰衝等大中城市的線路,提供客車附搭小件快運服務。

文化藝術

攀枝花仁和區2013年燈會 攀枝花仁和區2013年燈會

青銅時代的代表性文化遺存是各種類型的青銅製品。在攀枝花市所轄鹽邊縣、米易縣和仁和區,先後收集到近20件青銅器。它們多數出土地點明確,為古代墓葬之隨葬品。發現的青銅器大都是生產、生活中的實用器物,可分3大類,兵器類有銅劍、銅矛、銅戈、銅鉞,工具類有銅斧、銅刀、銅鋤,裝飾品類僅見銅手鐲,其中兵器數量最多。青銅器的冶銅鑄制工藝成熟、紋飾特徵突出,顯露出十分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器形90%與滇西地區青銅器類似,文化面貌一致,表明活動在攀枝花境內的山地民族同滇西主體民族系同一民族集團成員。少數有明顯蜀文化特徵的青銅器,系受蜀文化影響產生的仿製品。這批距今兩千多年(相當於中原戰國~西漢時期)的青銅文化遺存,確立了攀枝花青銅時代歷史。文化內涵出現不同文化因素交匯現象,反映了古代滇西與蜀地民族長期存在的經濟、文化交往,也是滇、蜀古道溝通的重要例證。因此,在金沙江中游青銅文化研究上有著重要作用。

飲食文化

攀枝花小吃類主要以四川味道為主,在當地人氣最高的當屬羊肉米線,純羊肉熬制的高湯煮出的米線,再加上豆瓣、花椒、小米辣等佐料,味道獨特極具代表性.

攀枝花由於靠近雲南在這裡米線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於麵條,大街小巷的小吃店都有米線賣,鹽邊卷粉,牛肉米線、肥腸米線、雜醬米線等別具攀枝花本地特色;各種四川知名小吃都可以在攀枝花吃到。

中餐類

鹽邊菜基本上代表了攀枝花本地飲食特色,油炸爬沙蟲、油炸蜂蛹、乾巴牛肉、坨坨肉、二灘銀魚烘蛋、養生蕎麥耙、 都是鹽邊菜中最具代表特色的菜品。推薦酒樓:“大笮風酒樓” “小宋餐館” “宋艷華餐廳” “得天獨厚酒樓”。

火鍋類

攀枝花雖然在地緣上更偏向雲南,但是口味確是地地道道的四川味。80%的火鍋連鎖知名品牌都在攀枝花開有分店。攀枝花本土的“地攤老火鍋”以攀枝花人自己的火鍋的優勢,在市內擁有多家分店,並將分店開到了省外。是攀枝花火鍋業的驕傲。

燒烤類

攀枝花作為一座移民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匯集攀枝花這塊不毛之地,也成為多種飲食文化的融合之地,市內各種各樣口味的燒烤店分為法式口味燒烤、巴西口味燒烤、韓國口味燒烤以及本地的鹽邊燒烤,特別是本地特色的鹽邊燒烤為無數市民、食客以及酒友提供了休閒、聊天、會友的好去處。鹽邊燒烤菜品中土豆小腸、鹽邊烤魚、雙脆、西紅柿牛肉湯等成為特色菜品,冬至前後的仁和烤竹籤羊肉也為市民喜愛。

旅遊資源

攀枝花市先後獲評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自駕游目的地試點城市,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被納入中國大香格里拉旅遊推廣聯盟,是大香格里拉和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

“花是一座城,城市一朵花”、“陽光花城 康養勝地”、“孝敬爸媽,請帶到攀枝花”等城市宣傳語正廣為傳誦。這裡有高峽平湖的水墨二灘,有神奇療養保健功效的紅格氡溫泉,有絢麗索瑪花海的格薩拉,有萬畝三角梅怒放的阿署達花舞人間,有米易國家級皮划艇競訓基地,有鐫刻三線建設歷史記憶的大工業,還有42個民族積澱的多元文化。每年舉辦歡樂陽光節、米易迷昜燈會、索瑪花節、芒果節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是田園休閒度假的上佳之選,是戶外運動健身的理想之地,更是陽光生態康養的旅遊勝地。

1、格薩拉生態旅遊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旅遊度假區、省級生態旅遊區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位於攀枝花市西北部,距市區約110公里,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天然園林、高山草甸、濕地、天坑地漏、天然石林、地下溶洞等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景區內有萬畝盤松、杜鵑花海、彝族風情和天坑地漏“四絕”,被譽為“夢幻般的童話世界,詩一樣的美麗天堂”,有“小香格里拉”之稱,建有太古影視城,是影視劇攝製組攝取外景的理想場地。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2、二灘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二灘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鹽邊縣城旁,距市區20餘公里,地處成都—峨眉山—西昌—攀枝花—昆明旅遊熱線上。景區內山奇、水秀、林幽,有“山似三峽、水勝灕江”之譽。雄偉壯觀的電站,煙波浩渺的碧湖,四周環列的青翠群山,莽莽的原始森林,構成一幅超凡脫俗的天然水墨山水畫,宛若人間仙境,素有“百里畫廊,水墨二灘”之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3、米易顓頊龍洞——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位於米易縣白馬鎮,G5京昆高速公路掛榜出口以東約5公里,距離市區約90公里,前臨安寧河,後靠龍肘山,負陰抱陽、背山面水,因顓頊故里而得名。溶洞內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猶如天然氧吧,洞內的鐘乳石、石柱、石筍、石幔、石葡萄等晶瑩剔透、千姿百態,形成水景交融、美輪美奐的洞穴景觀,被譽為“中華奇洞”。

4、紅格溫泉旅遊度假區——中國特色小鎮、省級旅遊度假區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紅格溫泉旅遊度假區位於攀枝花市鹽邊縣紅格鎮,距市中心30公里,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度假區群山環抱,陽光明媚,氣候宜人。紅格溫泉富含配置合理的 60 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水溫高達57°C,是國內少有的優質氡溫泉。芒果、荔枝、桂圓、臍橙等水果四季常新,成排的棕櫚、橡皮樹隨風搖曳,盛開的紫荊花、三角梅團花簇錦,是一個集溫泉沐浴、運動休閒、生態保健於一體的旅遊休閒度假勝地。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5、大笮風旅遊基地——國家AA級旅遊景區

大笮風旅遊基地位於鹽邊縣柏林山旁,距市區約90公里,是集生態旅遊、觀光農業體驗、休閒度假、特色餐飲為一體的景區。該景區以柏林山麓萬畝茶山的秀美山色為依託,充分挖掘“笮山若水”蘊含的山水文化與茶文化,使遊客欣賞茶園秀麗風光的同時,品味茶文化的真諦,是融自然性、文化性、趣味性與參與性於一體的休閒旅遊區。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6、阿署達花舞人間景區——國家AA級旅遊景區

景區位於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占地面積20000餘畝,景區內含陽光會議度假區、民俗風情度假區、花香果園體驗區、山水養生度假區、遊客接待中心區五大功能區域,是以山地陽光運動健身為核心,集康體遊樂、休閒觀光、旅遊度假、生態人居為一體的近郊綜合康養旅遊度假區,萬畝艷麗的三角梅和豐富的果蔬遍布田園山鄉。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7、普達陽光國際康養度假區

度假區位於攀枝花市仁和區大河河畔,與市中心緊密相連,是以陽光康養為核心產業的大型複合型旅遊度假項目,以“旅遊+”模式為平台,將康養產業、酒店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體育休閒、新型農業聚合發展。

8、苴卻硯文化主題街區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位於仁和區岩神山風景區腳下,攀枝花城市景觀大道旁,總計投資5億元人民幣,共占地約95畝,由約19畝的“金海玉石文化街”、約69畝的“金海苴卻硯文化街”以及約7畝的“中國苴卻硯博物館”三部分組成,項目總建築面積9.9萬平方米。旅遊區結合苴卻硯文化和長廊式地理形態,規劃為“一廊三區十大文化景觀”,由仁和區獨有的大河風情長廊串聯起兩個文化旅遊街區及中國苴卻硯文化博物館,讓整個旅遊區形成旅遊觀光與文化消費的良好互動。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9、“枇杷水鄉”芭蕉箐
——國家AA級旅遊景區

位於米易縣丙谷鎮東部,距米易縣城20公里。區內常年平均氣溫19.7攝氏度,光熱資源豐富。馬鞍山水庫(在建)、三岔河、三角塘等七個中小型水庫,如珍珠串聯其間。每年11月到次年4月,萬畝枇杷成熟,暢銷成都、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在景區,遊客可以夏賞荷花、秋摘碩果、乘皮划艇漂流,在享受鄉村休閒漂流暢爽體驗的同時,還可戲水、打水仗,或者來一場真人CS對抗戰。可供300餘人食宿的旅遊新村、農家別墅錯落有致,生態土雞、生態魚、火腿、臘肉、燒烤等當地特色美食等您品嘗。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渡口[四川省攀枝花市舊稱]

10. 陽光康養旅遊

攀枝花地處北緯26度左右,擁有豐富的光熱資源,日平均日照時數保持在8個小時左右,環境相對濕度在55~60%,城區海拔高度為1000~1500米。市域環境綠化度較高,有完善的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健全的醫療保健網路,是輻射周邊區域的醫療衛生高地。久居於此,對哮喘、支氣管炎、高血壓、偏頭痛及冠心病等疾病有顯著的自然療效。每年都有10萬以上的老年人到攀過冬,眾多國家級、省級體育運動隊選擇在此冬訓,被譽為“康養勝地”和“冬訓天堂”。

城市榮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
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全國首批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全國首批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全國創業先進城市 中國十大避寒名城中國自駕游目的地試點城市中國苴卻硯之鄉
中國塊菌之鄉 中國果桑之鄉全國首個全光網城市 寬頻中國示範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