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大裂谷

攀西大裂谷

攀西大裂谷位於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的結合部,由四川涼山的冕寧縣至雲南的元謀縣呈南北走向,長300餘公里,主體為四川的西昌至攀枝花段,故得名“攀西大裂谷”,也叫“攀西裂谷”或“攀西古裂谷”。

地理位置

攀西大裂谷一景攀西大裂谷一景

攀西大裂谷位於中國川滇交界處的南高原橫斷山脈,是經過3億7千萬年的長時間的構造運動形成的。攀西大裂谷是與東非大裂谷並列的地質構造區,地球上極為罕見。特殊、複雜的地質背景成就了奇偉險峻的錦屏山。錦屏地區山勢陡峭,裸露的山體較多,形成微型峽谷,谷底空間狹小。

形成

大約在6億多年前,中國大陸還是因古海洋的存在而分離成幾大古陸板塊,其中的揚子古陸從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板塊分離向北漂移,緩慢與北半球的古陸合攏。在隨後數億年間幾大古陸板塊拼合對接過程中,位於揚子古陸西緣的部分逐漸與悄然隆起的古特斯洋板塊(即後來的青藏古陸)拼接,並伴隨著地球深部地幔熾熱岩漿的上涌,同時與古陸基底岩層產生強烈的熱結晶作用。一個地球上罕見的成礦地質帶——攀西大裂谷就這樣誕生了。

礦產

 攀西大裂谷 攀西大裂谷

攀西裂谷中的礦產資源是在久遠地殼構造運動中,地球內部的岩漿向外噴涌與岩層形成熱結晶現象時生成的,這裡礦產資源以種類多、儲量大而出名,共發現了近百種礦產資源,其中的儲量達到300億噸,可供開採200餘年,而石墨的儲量也達到了兩千多萬噸。

生態

包括地質生態資源和民族民俗生態資源,其中地質生態資源主要表現在這裡獨特的地貌和未受外界較大影響的原生態地質情況,包括天坑、地漏、溶洞、石林、溫泉暗河等獨特的地貌;而民族民俗生態資源則主要是說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因地理環境的原因與外界隔離,保存了大量原生態、甚至是古代的生活習俗和社會形態,尤以彝族表現最為明顯,在解放前,這裡的彝族仍然處於奴隸制社會形態。

景色

 攀西大裂谷 攀西大裂谷

攀西大裂谷由原始森林,高山風光、天坑地漏和彝家風情等組成。被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

這裡群山綿綿,峰迴路轉間,時而黃土高坡,時而叢林密布,茶花萬朵,地質地貌變化極大。一位資深的地質學者曾說“此地山川地貌堪與九寨黃龍媲美”。在鹽邊岩口、窪落一帶3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擁有1000餘個直徑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積較大的約5000餘平方米,深度約30多米,小的面積約400餘平方米,深度不一。
一號天洞格外引人注目。在200多米的峭壁之下,向豎洞投石10秒後,方聽得訇然水聲,約有155米深,其周圍5個大小不等的溶洞,如靈澤洞,洞中的岩溶景觀別致新穎,有“觀音殿”、“羅漢群”、“駱駝峰”、“獅子山”、“羅漢群”等。

民俗風情富有彝族民族文化的色彩,這裡群山高聳入雲,居住著熱情、純樸、善良的彝族人民,原始的自然風貌遠離都市的喧囂而未受到人為的破壞,古樸的民俗民風一直延續而流傳至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