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鶴

白頭鶴

白頭鶴亦稱鍋鶴、玄鶴、修女鶴,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是數量較多、較常見的一種鶴。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皮書,是中國一類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頭鶴白頭鶴
白頭鶴是大型涉禽。全長約100厘米,體重可達3.7千克,翼寬1.87米。體羽主要為暗石板灰色,並綴有褐色。兩眼前方、額和前頂都有密集的黑色剛毛;頭頂皮膚裸露部為朱紅色;頭部其餘部分及頸部的三分之二為白色。飛羽灰黑色,次級和三級飛羽延長彎曲成弓狀,尾羽黑色。嘴黃綠色,腳灰黑色。

習性

棲息於河口、湖泊及沼澤濕地,食魚類、甲殼類、多足類、軟體動物、昆蟲以及小麥、莎草科植物等。主要在中國長江下游各省和日本越冬,遷徙時經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和朝鮮半島。

繁殖

白頭鶴白頭鶴
白頭鶴在蘇聯西伯利亞的維柳伊河 流域及烏蘇里江流域的比金河一帶繁殖。據文獻記載,有少量的白頭鶴在中國滿洲里一帶和松花江流域繁殖,但末發現巢和卵。

白頭鶴在廣闊的生滿苔蘚的沼澤地營巢,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產卵,6月初孵化。喬治•阿其波爾德博士(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研究了白頭鶴的行為,發現其配偶儀式為婚舞與對唱。雄鶴叫聲為兩長一短,雌鶴為一長一短。在對唱時張開三級飛羽,頭頸反覆伸長,這種鶴每巢產兩枚卵。孵化主要由雌鶴擔任,雄鶴只在早晚替雌鶴孵40分鐘至1小時。5月下旬小鶴相續孵出,叨殼經24小時,雛鶴重85~93.5克,孵出3天雛鶴可離巢30米活動,雄鶴帶一隻散步,雌鶴照看巢內的另一隻。第五天兩隻雛鶴可跟雙親離巢走250米,第7天能在6平方公里範圍內覓食。8月下旬到9月底離開繁殖地南遷。

白頭鶴在繁殖地吃大量的山酸果蔓,特別是沼澤中的一種植物越桔,對白鶴胃檢還有蚊的幼蟲和絨狀水生植物。夏天還吃昆蟲、蛙和鯢,但主食物仍為植物性食物。在越冬地主要吃稻、小麥、大麥等穀物,也吃軟體動物和昆蟲。白頭鶴有時與灰鶴在同一地區營巢,又共同遷徙,儘管有生態隔離現象,仍可見到雜交。1965年在日本出水市白頭鶴越冬地,看到1隻雄性灰鶴和1隻雌性白頭鶴雜交,據1968~1975年連續8年的觀察,它們已有7批雜交後代。

分布

白頭鶴繁殖於西伯利亞北部及中國東北,在日本南部及中國東部越冬。

中國分布

主要分布省份: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福建、江西、河南、湖北、貴州、雲南。

分布區域:升金湖、豫北黃河故道濕地、草海、會山、北戴河、洪河、涼水、興凱湖、龍感湖、沉湖濕地、東洞庭湖、查乾湖、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向海、興隆沙鄱陽湖鳳凰山鴨綠江口濱海濕地、雙台河口、達里諾爾鳥類、達賚湖、科爾沁、榮成天鵝湖、南洞庭湖濕地、黃河三角洲、菜子湖、瓦埠湖、萬子湖。 

致危因素

棲息地破壞: 濕地受到破壞,人類活動破壞了其棲息環境。

物種保護

瀕危信息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 生效年代:1997
IUCN瀕危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1996
IUCN瀕危等級:VU C1 生效年代: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一級 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生效年代:1996

生存狀況

野生數量7000多隻,已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皮書,是中國一類保護動物。

保護措施

已採取措施

列入瀕危名錄:數量稀少,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和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對瀕危野生雉類進行本地調查和生態生物學研究是對瀕危雉類實施有效保護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其中包括棲息地現狀調查、種群數量調查、繁殖生態調查、取食生態調查、種群生存力分析和行為學研究等。

主要方法

一是就地保護,在它們的原產地建立自然保護區,有效地保護其賴以生存的環境,使它們在自然狀態下休養生息,恢復發展。

二是遷地保護,通過人工馴養和繁殖,擴大瀕危雉類的種群數量,保存瀕危物種的基因,形成人工種源。在適宜的條件下,將人工繁殖群體釋放到該物種的原分布區內,使之重新適應野外環境並存活下來的再引入工作,是恢復和擴大瀕危物種的野外自然種群的另一個重要途徑。

三是嚴格控制野生雉類的濫捕亂獵和市場交易。

四是對當地居民進行素質教育和野生動物保護宣傳。

生活月曆

白頭鶴白頭鶴
1月,白頭鶴在日本的鹿兒島、中國的長江中下游、韓國的順天灣越冬。這時是統計數量的好時機。全球白頭鶴的總數量為7100隻的結果,就是通過在越冬地數量調查得出來的。其中80% 以上的個體集中在鹿兒島。
2月,已經有北遷的衝動,開始為回到繁殖地做準備。白頭鶴的婚配是一雌一雄制。雖然它們在越冬地也是形影不離,但沒有在越冬地交配的記錄。偶爾的舞蹈和不同家庭的成員相互驅逐,維繫著穩定的配偶關係。
3月,陸續離開越冬地,經過朝鮮半島、華北、東北等地,並在遼寧獾子洞、吉林莫莫格等重要停歇地短暫休息、恢復體力。此時,成鳥依舊帶領著上一年繁殖出來的幼年個體。他們面臨著偷獵、農藥等威脅。
4月,參與繁殖的白頭鶴到達繁殖地,開始占據領域、驅逐其他同類個體(包括被成鳥帶回繁殖地的上一年的幼鳥)、交配、築巢、產卵;不參與繁殖的亞成體組成大小不等的群體,在繁殖地邊緣或遷徙路線上的合適地點遊蕩。
5月,繁殖對以孵卵為主要任務,月底陸續有小鳥出殼。當第一隻雛鳥出殼後,常有烏鴉前來“賀喜”。烏鴉們的真正目的是撿食帶有尿囊的卵殼。當然,如果成鳥的警戒度不夠,說不定會有“順手牽羊”的事情發生。
白頭鶴白頭鶴
6月,幼鳥跟隨父母學習採食、躲避敵害等生存本領。這是幼鳥損失最嚴重的月份。天敵、災害性天氣、人為干擾甚至捕捉都能夠造成幼鳥傷亡。一般情況,每隻成鳥負責帶領一隻幼鳥。它們相距不遠,相互照應。
7月,食物非常豐富,幼鳥迅速生長,到月底體型可接近成鳥。它們整日隨著親鳥活動。當危險來臨時,親鳥用高亢的鳴叫聲示警並飛向空中。幼鳥還是以隱藏、躲避等方式來應對險情。
8月,飛羽基本長齊,在成鳥的引導下,幼鳥開始練習飛行。此時,成鳥常常在遠離幼鳥1公里以外,用叫聲召喚幼鳥。每當幼鳥飛來時,都能夠發現有更多的食物。就這樣,不斷地強化,幼鳥的飛行本領越來越強。
9月,幼鳥已經能夠飛行一定的距離,上一年的亞成體和親鳥及當年的幼鳥開始混群,在天氣適宜時練習編隊飛行,漸漸離開繁殖地。
10月,開始在黑龍江林甸等重要遷徙停歇地集群。在大約1個月的時間裡,以當地農作物的種子、草籽等為食。最大的集群可達2000隻。白天分散成10~50隻的小群活動。家庭痕跡明顯。
11月,與春季相比,秋季的遷徙顯得漫不經心。哪裡濕地周邊有玉米地就在那裡停留。與農民一同“搶收”莊稼。本月,多數個體都能夠到達越冬地。有些個體,偶爾飛到台灣、雲南以及日本南端北緯27°的“父島”。
12月,最拖沓的個體也已經來到了越冬地。在越冬地,它們的活動範圍很小,而且多集成大群,面臨著嚴寒和疾病的威脅。當地採取投放穀物等方法來幫助這些白頭鶴順利越冬。這使得它們越來越有依賴性。

鶴形目百科

鶴形目(Gruiformes)鳥類體型大小差別很大,有最大型的飛禽,也有很小型的種類。鶴形目有12科,其中有些科分布非常廣泛,多數科則局限於狹小的地區。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