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是最大的信天翁,翅膀展開可以有三米寬。成年鳥可達11公斤。它也是唯一白色身體的信天翁,只在頭頸泛淡黃色。它擁有白背,翅膀外半部是黑色,藍尖粉紅色的嘴,淡藍色的腿腳。年輕的鳥是棕黑色,成長期間逐漸發白。短尾信天翁主要吃海面的魚卵,蝦和烏賊,一般在清晨或日落的時間進食。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短尾信天翁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全長約92厘米,身重7—8千克。全身白色,頭頂、枕沾橙黃色,翅、肩和尾灰褐色,內側翼上覆羽白色。外形似海鷗。頭大;嘴長而強,由許多角質片覆蓋,上嘴先端屈曲向下;鼻成管狀;頸短;體軀粗壯結實;尾短;翅狹而特大,長達55厘米以上。

成鳥:體大(長:89厘米,翼展:216厘米),背白色,飛行時腳遠伸出黑色尾後。體羽的漸變過程從幼鳥的深褐色至亞成鳥的淺色腹部,並具翼上白斑及背部鱗狀斑紋。成鳥為太平洋上唯一的體白色信天翁,其頸背略帶黃色。

幼鳥及亞成鳥:色型階段有可能與體型較小的黑腳信天翁相混淆,其區別在嘴淺粉色,腳偏藍,嘴基無白色。 虹膜-褐色;嘴-粉紅,嘴端偏藍;腳-藍灰。

叫聲:於海上通常無聲。

生物習性

短尾信天翁短尾信天翁

飲食習性

短尾信天翁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進行覓食活動,特別是在繁殖期間。

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水面上漂浮的小魚、小型軟體動物和其他海洋無脊椎動物,有時也吃船上仍下來的動物內臟等,特別是捕鯨船和漁船上仍下的廢棄物。它們即不能在空中飛翔時捕獲獵物,也不能潛入水下捕食,覓食活動都是在水面上進行。

生活習性

短尾信天翁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特別喜好在海闊天空中自由翱翔,駕御長風、藉助風力翱翔的技巧非常高超。它的翅膀長而窄,能適應海洋的多變氣流,展開雙翼,可以在空中停留幾個小時而不用扇動翅膀,聽憑強風吹送。翱翔的動力來源,主要是上升氣流所產生的動能,尤其是海洋上空的不穩定上升氣流。一般利用順風和下落飛行來加快速度,接近海面的時候再轉方向,並且乘與波峰摩擦而減弱的迎風而上升,飛上天空,如此反覆飛翔。有時,它們在滔天大浪之上,1小時橫掃60海里,忽而衝上雲天,忽而又俯衝下來,在空中繞的圓圈直徑足有1海里長,甚至能在暴風雨中前進無阻。如果說,有什麼鳥是以風為生的,那就是信天翁。除了繁殖期以外,它們幾乎終日翱翔或棲息在大海上,就是休息時也多在海面上,隨波逐流。

在海洋表面棲息,善於滑翔飛行,偶爾跟隨船隻。常在遠洋空中翱翔,終日不倦,不怕暴風。叫聲洪亮。腳短,在陸地上活動時顯得十分笨拙。食物以軟體動物為主,如魚類、烏賊磷蝦等,一般在清晨或日落的時間進食。警覺性較高,孤獨而安靜,單獨或成對活動。

短尾信天翁沒有亞種分化,通常居留在位於亞洲的西太平洋一帶,在大洋中的島嶼上繁殖。非繁殖期則四處遊蕩,從北太平洋的堪察加半島白令海阿拉斯加附近的海域,往南沿中國海岸到福建、台灣以及沿北美洲西部海岸到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等地。中國已經記錄到短尾信天翁的地點主要有山東煙臺、福建沿海和台灣台中等,在澎湖列島和釣魚台群島等地還能見到它們繁殖。

短尾信天翁平時多為單只或成對活動,在冬季或在食物特別豐富的地方才偶而能見到比較小的群體。它們會游泳,但不潛水。在海面上需要靠兩翅的急劇拍打才能起飛,在陸地上則根本無法起飛,常常要爬到懸崖邊或者高坡上,再向下跳,才能飛起來。它們的性情比較警覺,孤獨而安靜,除了繁殖期外很少鳴叫,也不象其他種類的信天翁那樣常常追逐海洋上行駛的船隻。

生長繁殖

短尾信天翁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成大群在北太平洋海島上繁殖。每年的10—12月,是短尾信天翁的繁殖季節。在偏僻而孤立的島嶼的岩石上,成年的雄鳥和雌鳥紛紛而至,它們扇動美麗的翅膀,同時“咯咯”鳴叫不已。短尾信天翁的求偶方式顯得十分文雅,通過頻頻的接觸,盡力達到相互的了解,經過靦腆的“求婚”儀式之後,一對信天翁便結成伴侶。

短尾信天翁的巢非常簡陋,主要是利用在地面上的窪地,用枯草、苔蘚和泥土築成。巢可以多年使用,但每次繁殖之前雄雌親鳥都要精心修理一番,因而巢常常變得越來越龐大。每產僅1卵。卵近白色。孵卵期為2—3個月。雌雄共同孵卵和育雛。雛為晚成性。幼鳥全褐。短尾信天翁可以活到40—60年。它們可以在海上飛5年之後才回到它出生的島嶼陸地。配對為終身,一般在6歲時開始。“新房”修築完畢,雌鳥便產下1枚略顯粗糙的白色的卵,在卵的鈍端,有時還綴以一些紅色的斑點。雄雌親鳥輪流承擔抱窩孵化的工作,直到雛鳥破殼而出。

短尾信天翁的孵化期也是鳥類中最長的,可能需要75—82天。在親鳥的腹部有一個由皮膚摺疊而形成的“孵化器”,可以把卵夾在其中,既穩妥,又保暖,所以雖然產卵的數目很少,但孵化的成功率卻比較高。

短尾信天翁的育雛期也是鳥類中最長的,在漫長的冬天裡,親鳥需要精心地養育後代,用自己吞下後,經過初步消化又反芻出來的食物來飼餵雛鳥。雛鳥出生時身上都披著淡淡的絨毛,絨毛脫掉後成為長著一層捲曲濃毛的幼鳥。待到幼鳥身體長得越來越結實,全身開始變得光滑雪白的時候,雄雌親鳥就雙雙飛去,只留下幼鳥們依靠消耗體內儲存的脂肪過冬。

短尾信天翁的幼鳥具有一個特殊的本領,它們未消化的油脂和殘存物,冷卻後形成大量粉紅色的,由甘油三酯和脂類組成的,像鯨臘一樣的“胃油”,集中在胃上皮細胞的外面。每當它們受到攻擊時,就將這種“胃油”噴射出去,趕走天敵。這種“胃油”還可以補充尾部的尾脂腺,用來清潔羽毛。大約經過270多天以後,幼鳥可以獨立學會用強有力的翅膀乘風起飛,然後就勇敢地飛到大海上空去生活了。不過,它的性成熟過程也是鳥類中最長的,大約需要9—12年。

分布範圍

短尾信天翁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是北太平洋海鳥,特別稀少。分布於中國沿海各省,福建、台灣、山東。種群數量甚稀少。繁殖在台灣北部釣魚島赤尾嶼,過去也見於澎湖列島。有記錄遷徙時見於山東,在東部沿海有記錄。

曾繁殖於澎湖列島。1887年到1932年之間,人類為它們的白色羽毛過分獵捕,曾經降低到50隻鳥。1960年代開始保護之後,恢復到500-1000左右,其中大約180隻成年。那時所有的短尾信天翁都只在日本一個偏僻的小火山島Torishima。這個島上是活火山,曾經在1902年爆發,殺死所有當地的居民,把很多在島上的信天翁巢埋在岩漿下面。日本動物保護學家為信天翁在島上種草,也開始計畫如何幫助它們移居到日本所屬小笠原群島的婿島

2002年,在另外釣魚島附屬島嶼的北小島南小島發現、確定它們在那裡繁殖。

1940年代,一對年輕的短尾信天翁曾經在美國中島出現,直到1960年還見到。曾經發現有一對在中島下了一個蛋,但是沒有孵出小鳥。到1980年代,美國加州也開始見到短尾信天翁。

物種保護

瀕危原因

短尾信天翁短尾信天翁
為獲取其羽毛而過度獵捕;

人類用來捕捉魚類的釣魚線,加起來長達130多公里,上面有成千上萬安著誘餌的,短尾信天翁在追捕魚類時,常誤被勾住而被淹死;

海洋污染,影響了其棲息地,食物減少。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國紅皮書等級:e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