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動物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脊索動物門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高級的一個亞門,因大多數都具有代替脊索、由脊椎連線組成的脊柱而得名。並以此區別於無脊椎動物。亦稱有頭動物(Craniata)。包括所有體內具有脊椎骨的動物。

基本信息

概述

脊椎動物亞門動物脊椎動物亞門動物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也稱椎動物亞門。包括所有體內具有脊椎骨的動物。

脊椎動物除了具有脊索動物門的三項基本特徵:脊索、背神經管、鰓裂外,還有幾方面進步性的特徵。體內出現了由許多塊脊椎骨連線而成的脊柱,它代替了脊索,成為新的支持身體的中軸和保護脊髓的器官。在低等脊椎動物,脊索仍保留著作為支持結構,但出現了雛形脊椎骨,而在多數脊椎動物,則只在胚胎時期有脊索,以後就被脊柱所代替了,脊索逐漸退縮,僅留殘餘或完全退化。

脊椎動物身體多呈兩側對稱,分頭、軀幹和尾三部分,陸生者具有頸部,使頭部更為靈活。軀幹具有附肢(鰭或四肢)。主要骨骼由肌肉包圍,用以支持身體和便於肌肉活動。體外常著生齒、角、鱗、毛、羽、蹄、爪等。身體各器官高度紛華,腦位於頭部,中樞神經位背側,循環系統在腹側,出現了能收縮的心臟。消化道分為胃、腸等。原始的水生種類用腮呼吸,陸生種類用肺呼吸。

門類特點

脊椎動物亞門動物脊椎動物亞門動物

脊椎動物出現了嗅、視、聽等集中的感官。背神經管分化成腦和脊髓,腦進一步分化為大腦、間腦、中腦、小腦和延腦。發達和集中的神經中樞是脊椎動物重要的進步性特點。有了腦和感官,再加上保護它們的頭骨,就構成了明顯的頭部。因此,本亞門又稱有頭類(Craniata)。循環系統出現了位於消化道腹側的心臟,作為強有力的唧筒,推動血液循環。排泄系統出現了集中的腎臟,代替了分節排列的腎管,能更有效地排出代謝廢物。脊椎動物還出現了成對的附肢,即水生動物的偶鰭和陸生動物的四肢,這就大大提高了運動的能力。

門類

脊椎動物亞門動物脊椎動物亞門動物

本亞門包括現存的約39000種,分屬於7綱:圓口綱軟骨魚綱硬骨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哺乳綱。體形左右對稱,一般分為頭、軀幹和尾三部分。軀幹部多具有成對附肢,水棲動物成為胸鰭、腹鰭,陸棲動物成為前肢、後肢。體內具有1條由許多脊椎骨連線而成的脊柱,頭骨發達。中樞神經系統在身體背側,心臟在腹側,與無脊椎動物的正相反。繁殖有3種類型:卵生卵胎生胎生

主要特徵

兩棲綱:蚓螈兩棲綱:蚓螈

(1)圓口綱(Cyclostomata):無頜,又稱無頜類(Agnatha);無成對 脊椎動物亞門動物舉例 附肢。脊索終生存在,並出現雛形脊椎骨。

(2)魚綱(Pisces):又分為軟骨魚亞綱(Chondrichthyes)硬骨魚亞綱(Osteichthyes) 和 輻鰭魚亞綱 (Actinopterygii)前者出現上下頜,體被盾鱗,出現成對的鰭,鰓裂直接開口於體外;後者骨骼一般為硬骨,體被硬鱗、圓鱗或櫛鱗,鰓裂不直接開口於體表。

(3)兩棲綱(Amphibia):由水上陸的過渡種類,幼體魚形,以呼吸,成體出現5指(趾)型四肢,皮膚裸露,以肺和皮膚呼吸。與其他更高等脊椎動物共稱為四足類(Tetrapoda)。

(4)爬行綱(Reptilia):完全陸生。皮膚乾燥,被以角質鱗、角質骨片或骨板。肺呼吸。胚胎髮育中出現羊膜,與鳥類、哺乳類共稱為羊膜類(Amniotes)。其他各綱脊椎動物稱為無羊膜動物(Anomniotes)。

(5)鳥綱(Aves):全身被羽,前肢變為翼,適應空中飛翔生活。血液循環為完全雙循環,恆溫,卵生。與哺乳類共稱為恆溫動物(Endotherm)。其他脊椎動物均為變溫動物(Ectotherm)。

(6)哺乳綱(Mammalia):體外被毛,恆溫,胎生(單孔類除外),哺乳(具乳腺)。

形態結構

爬行綱白鏈蛇爬行綱白鏈蛇

本亞門動物儘管形態結構彼此懸殊、生活方式千差萬別,但均有屬於脊索動物的共同特徵:在胚胎髮育早期出現脊索、神經管,咽頭具鰓裂。

①出現了明顯的頭部,中樞神經系統成管狀,前端擴大為腦,其後方分化出脊髓;

②大多數種類的脊索只見於發育早期(圓口綱、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例外),以後即為由單個的脊椎骨連線而成的脊柱所代替;

③原生水生動物用鰓呼吸,次生水生動物和陸棲動物只在胚胎期出現鰓裂,成體則用肺呼吸;

④除圓口綱外,都具備上、下頜;

⑤循環系統較完善,出現能收縮的心臟,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提高生理機能;

⑥用構造複雜的腎臟代替簡單的腎管,提高排泄機能,使由新陳代謝產生的大量廢物能更有效地排出體外;

⑦除圓口綱外,水生動物具偶鰭,陸生動物具成對的附肢。所以本亞門動物仍比半索動物門、尾索動物亞門頭索動物亞門動物的結構都高級。

外部結構

哺乳綱大熊貓哺乳綱大熊貓

一.出現了方骨質的脊柱。骨骼系統進一步複雜和完善。(代替脊索,成為支持身體的新中軸)支持。

脊柱代替了脊索的作用,同時脊柱對脊髓又起著保護的作用,脊柱在前端發展成頭骨,形成頭顱,更有效地保護著感覺器官――眼睛,聽覺器官――耳,以及中樞N――腦。胸廓――保護著心臟,肺等重要器官。

二.有了明顯的頭部,脊椎動物又稱“有頭類”。

有了頭,意味著N管高度分化。到了脊椎動物,其N管分化為:腦,眼,耳,鼻,脊髓等結構,這就大大加強了動物個體對外界刺激的感應能力。

三.出現了上下頜(除圓口綱),這是脊椎動物才有的,又稱 “有頜類”。“頜”有何用?頜是用支持口部的結構,有了頜,使動物的報信由被動變為主動,也加強了動物的消化吸收功能。

內部結構

軟骨魚綱中的弓鮫軟骨魚綱中的弓鮫

一.有了完善的循環系統。出現了真正的心臟。會搏動,有複雜的血管系統,多數種類的多氧血與缺氧血分開流動。能使動物體保持旺盛的代謝活動。

二.複雜的腎臟了簡單的腎管(重要的排泄器官)提高了排泄系統的機能。能使新陳代謝產生的大量廢物更有效地排出體外。

三.水生種類用鰓呼吸,陸生種類用肺呼吸。有了肺,更有效地利用空氣中的氧所,滿足動物體對氧氣的需求(O23-9毫升/升水 O2210毫升/升空氣 >H2O 20倍)。

四.運動器官出現了成對的附肢(除圓口類):

水生種類:胸鰭,腹鰭(2對)

陸生種類:前肢,後肢(2對)

人類:手,腳(2對)

魚:揮鰭擊水

鳥類:可以展翅高飛

獸類:可以疾足賓士

成對附肢的運動,大大地擴大了脊椎動物的生活範圍,並提高了攝食,求偶和避敵的能力。海陸空,草原森林,雪山,平原,江河,湖泊,均有脊椎動物生存。

本亞門包括:圓口綱、軟骨魚綱、硬骨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各綱的特徵雖然有顯著差別,但組成軀體的器官系統及其功能基本一致。根據功能的不同,脊椎動物的器官系統一般可分為:皮膚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排泄系統、泄殖系統、內分泌系統、感覺器官。

下屬分類

硬骨魚綱硬骨魚綱

脊椎動物身體多呈兩側對稱,分頭、軀幹和尾三部分,陸生者具有頸部,使頭部更為靈活。軀幹具有附肢(鰭或四肢)。主要骨骼由肌肉包圍,用以支持身體和便於肌肉活動。體外常著生齒、角、鱗、毛、羽、蹄、爪等。身體各器官高度紛華,腦位於頭部,中樞神經位背側,循環系統在腹側,出現了能收縮的心臟。消化道分為胃、腸等。原始的水生種類用腮呼吸,陸生種類用肺呼吸。

古脊椎動物由於數量眾多,種類龐雜,其分類與現代生物學並不完全一致。一般根據生態及體形等特點,分為三十八個綱。

無頜超綱(Agnatha)
頭甲魚型綱(Cephalaspidemorphi)
頭甲魚亞綱(Cephalaspida)*
缺甲魚亞綱(Anaspida)*
盔甲魚亞綱(Galseaspida)*
七鰓鰻亞綱(Petromyzonida)
盲鰻亞綱(Myxinoidea) 
鰭甲魚型綱(Pteraspidomorphi)*
鰭甲魚亞綱(Pteraspida)*
腔鱗魚亞綱(Coelolepida)*
有頜超綱(Gnatha)
盾皮魚綱(Placodermi)*
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
板鰓亞綱(Elasmobranchii)
全頭亞綱(Holocephali)
棘魚綱(Acanthodii)*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輻鰭魚亞綱(Actinopterygii) 
總鰭魚亞綱(Crossopterygii)
臂鰭魚亞綱(Brachiopterygii)
肺魚亞綱(Dipneusti)
兩棲綱(Amphibia)
迷齒亞綱(Labyrinthodontia)*
殼椎亞綱(Lepospondyli)*
滑體亞綱(Lissamphibia)
爬行綱(Reptilia)
無孔亞綱(Anapsida)
下孔亞綱(Synapsida)*
調孔亞綱(Euryapsida)*
有鱗亞綱(Lepidosauria)
初龍亞綱(Archosauria)
鳥綱(Aves)
古鳥亞綱(Archaeornithes)
今鳥亞綱(Neornithes) 
哺乳綱(Mammalia)
原獸亞綱(Prototheria)
後獸亞綱(Metatheria)
真獸亞綱(Theria)

脊索動物門

脊索動物門動物界最高等的一門動物,脊索動物門下分 3個亞門,12綱(其中1綱已絕滅)。
尾索動物亞門尾海鞘綱 | 海鞘綱 | 海樽綱
頭索動物亞門頭索綱
脊椎動物亞門盾皮魚綱(已滅絕) | 圓口綱 | 軟骨魚綱 | 硬骨魚綱 | 兩棲綱 | 爬行綱 | 鳥綱 | 哺乳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