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學名:Mergus squamatus)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主要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簡介

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有著“鳥類中的大熊貓”之稱,與華南虎滇金絲猴、大熊貓齊名,屬於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中華秋沙鴨作為鴨科動物,卻一反常態的喜歡上樹,築巢的樹洞距離地面一般超過10米,奇特的習性讓它顯得尤為神秘。

英國人於1864年在我國採到一個雄性幼鴨標本,並將其定名為“中華秋沙鴨”,這種鳥類一般主要在中國東北以及西伯利亞等地方繁殖,冬季到長江以南越冬。中華秋沙鴨屬於比揚子鱷還稀少的國際瀕危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聯合會早已將中華秋沙鴨,列入瀕危物種和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

外形特徵

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

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他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體形稍小於綠頭鴨。雄性成鳥頭和頸的上半部黑色,具綠色金屬反光,冠羽長,黑色,上背黑色,下背、腰與尾上覆羽都是白色,翅有白色翼鏡。頭頂的長羽後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

下體白色,體側有黑色鱗狀斑,雌鳥的頭棕褐色,上體藍色,下體白色。

雄鳥

體大(58厘米),嘴長而窄近紅色的,其尖端具鉤。黑色的頭部具厚實的羽冠。兩脅羽片白色而羽緣及羽軸黑色形成特徵性鱗狀紋。腳紅色。胸白而別於紅胸秋沙鴨,體側具鱗狀紋有異於普通秋沙鴨

雌鳥
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
色暗而多灰色,與紅胸秋沙鴨的區別在於體側具同軸而灰色寬黑色窄的帶狀圖案。

虹膜-褐色;嘴-橘黃色;腳-橘黃色。

分布範圍

棲息地

在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

中華秋沙鴨分布圖中華秋沙鴨分布圖

繁殖地

繁殖在中國東北;遷徙經於東北的沿海,偶在華中、西南、華東、華南和台灣越冬。

越冬地

中國的江蘇沿海,洞庭湖,貴州平塘,都勻,掌布,台灣屏東。日本及朝鮮;偶見於東南亞

生活習性

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
出沒於林區內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性機警,稍有驚動就昂首縮頸不動,隨即起飛或急劇游至隱蔽處。常成3—5隻小群活動,有時和鴛鴦混在一起。覓食多在緩流深水處,捕到魚後先銜出水面而行吞食。主食魚類,此外還食石蠶科的蛾及甲蟲等。

通常,中華秋沙鴨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動,只在遷徙前才集成大的群體。春季遷徙到長白山後,它們很快就由集群狀態分散開,以家族和雌雄配對的方式活動,家族和家族之間通常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亞成體和沒參與繁殖的個體會選擇水流相對平緩的河段棲息,而已經成功配對的成體則會選擇距離他們的巢位不遠的河段活動,通常岸邊有很多粗壯的老齡闊葉樹。它們很少鳴叫,不像綠頭鴨和斑嘴鴨那樣喧鬧。它們的身體具有更好的流線型結構,因此飛行速度要比其他鴨科動物迅速。

生長繁殖

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在樹上營巢,把巢建在粗壯的活體闊葉樹的樹洞裡,樹洞距離地面一般都超過10米。中華秋沙鴨的雛鳥在剛剛孵化出來的一兩天之內,要從樹洞裡跳出來,然後快速進到水中,所以通常中華秋沙鴨選擇距離水體較近的樹營巢。對於中華秋沙鴨來說,水裡要比陸地安全得多。

中華秋沙鴨在溪流中交配。交配前雄鴨圍繞雌鴨遊動嬉戲,當雌鴨靠近時雄鴨猛撲到雌鴨背上進行交尾。4月初到4月中旬產卵,通常1天產1枚,產最後1枚時常間隔1天。年產1窩,每窩產卵10枚左右。卵為長橢圓形,淺灰藍色,遍布不規則的銹斑,鈍端尤為明顯。雌鴨在產完最後1枚卵後開始孵卵,孵卵期內每日坐巢時間很長,除中午出巢約1小時外,其餘時間都在孵卵,孵卵期為28-35天。

雛鳥出巢時,由親鳥帶領跳出洞口,進入水中,成家族群活動。

該鳥人工繁殖較困難,應嚴禁捕捉,以保護野生繁殖種群。孵化期間,雌鴨的活動比較有規律。它每天外出覓食2~3次,每次外出覓食的時間大約1個小時左右。晴天並且氣溫較高時,成鴨外出覓食的次數多,覓食時間也要稍微長一些。陰天或氣溫較低時,尋食的次數減少,覓食時間也稍短一些。

種群現狀

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Mergus squamatus)在中國廣有越冬記錄,但分布點零散,且多為小群或零星個體,很少在同一地見到10隻以上的個體記錄。1989-1990年冬季水鳥調查共記錄28隻,其中江蘇鹽城6隻、高寶湖17隻、洞庭湖4隻、丹東1隻;1990-1991年共記錄20隻,其中蘭州4隻、江蘇灘涂12隻、洞庭湖4隻,可見在越冬地數量十分稀少。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個別地點雖發現有中華秋沙鴨的越冬群體,但缺少持續性觀察結果。

21世紀初在贛東北的弋陽、婺源相繼發現中華秋沙鴨的較大越冬群,總數量至少超過100隻,且數量和分布地點相對保持穩定。兩地記錄到的最大數量分別超過該種全球總量的1%。

2004年3月,吉林省集安市境內的鴨綠江上發現8隻中華秋沙鴨。黑龍江省共有170隻左右.其種群數量保持較穩定。

保護區

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

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
1999年冬季。在信江清湖段發現了這一珍禽,一次發現多達數百隻。經省有關專家論證。基本確定清湖段為中華秋沙鴨的越冬地之一,也是迄今在我國南方發現的秋沙鴨最大種群越冬地。2000年8月,弋陽縣政府已成立了“弋陽縣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使之成為弋江縣城景區又一個難得的生態旅遊觀光點。

碧水中華保護區

黑龍江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境內,地處我國東北東部山地小興安嶺山脈的東南段——永翠河流域的中段,距帶嶺鎮9公里。保護區地理坐標為E128°47'12〞-128°58'35〞,N47°4'52〞-47°9'46〞。總面積為2535公頃。  

黑龍江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於1997年5月經伊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市級自然保護區,同年11月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稀有種。

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一之一級保育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瀕危(EN)。

相關報導

2013年1月,一隻受傷的中華秋沙鴨,落單在雅安市蘆山縣大川鎮時被發現,當地林業部門對其外傷進行處理,待傷勢穩定後,將其送往碧峰峽自然保護區進一步治療。這隻中華秋沙鴨因受到過度驚嚇,未能存活下來。

動物的世界5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這些動物吧!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