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常見的婦女惡性腫瘤之一,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其發病率居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的第一位。近年來中國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也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為例,50-60年代收治的子宮內膜癌與宮頸癌之比為1:41.5;70年代為1:21.2;80年代為1:7.1;而近幾年來二者幾乎相近。子宮內膜癌好發於絕經後婦女,但絕經前甚至更為年輕婦女也可患此病。

基本信息

概述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
更年期後卵巢分泌雌激素減少,而腎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增多並在體內轉化成低活性雌酮,其長期作用於子宮內膜可使之增生及惡變。外源性雌激素也是誘因之一。腫瘤的生長方式有兩型:①瀰漫型。癌瘤侵及全部內膜,呈息肉狀或菜花狀,質軟、脆,有出血及壞死。②局灶型。常位於宮底及宮角,呈局限性息肉樣生長,易較早發生肌層侵犯。顯微鏡下病理分型:腺癌占80%以上;腺角化癌占11%~20%;腺鱗癌占7%,惡性度高;透明細胞癌及乳頭狀漿液性均少見,預後差。

臨床分4期,Ⅰ期癌限於子宮體,早期病變限於子宮內膜,無肌層浸潤;Ⅱ期病變累及宮頸;Ⅲ期癌侵及子宮以外的卵巢、卵管等或有淋巴結轉移;Ⅳ期癌已侵犯膀胱、腸管及遠處的等臟器。本病的轉移途徑主要為淋巴轉移,其次是局部蔓延;血行播散多在晚期。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

主要的臨床症狀是不規則陰道出血。絕經出血為本病特徵。絕經前表現為月經量多,經期延長,勞累用力後有少量陰道出血。其次為陰道排液量增多,水樣或血水樣。病程晚期可有貧血、消瘦、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等。診斷根據病史、臨床檢查及子宮內膜病理檢查等。分段診斷性刮宮是主要的確診方法,即操作時先刮頸管再探宮腔刮取子宮內膜,標本分別做病理切片檢查。該病須與月經失調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其他惡性腫瘤、輸卵管癌、老年性陰道炎相鑑別。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輔以放射治療化療孕酮類抗雌激素製劑等。

起源於子宮內膜腺體的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絕大多數為腺癌。為女性生殖器三大惡性腫瘤之一,高發年齡為58~61歲,約占女性癌症總數的7%,占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近年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與宮頸癌比較,已趨於接近甚至超過。

發病機制

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I型)的發病可能與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長期作用下,發生子宮內膜增生,繼而癌變有關。85%~9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屬於此型。該類型內膜癌的特點是:1.患者較年輕,多在絕經前後,甚至在生育年齡發病;2.常伴肥胖,絕經延遲,合併一系列內分泌代謝紊亂,包括高血糖、高脂血症,以及與此相關的高血壓等疾病;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三者常並存於子宮內膜癌患者,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又稱“子宮內膜癌三聯征”;3.患者可有長期服用雌激素而未用孕激素拮抗,或者有長期服用他莫西芬等藥物的病史;4.同時患有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腫瘤等;5.年輕患者常合併多囊卵巢綜合症、無排卵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該型子宮內膜癌細胞分化較好,肌層浸潤表淺,一般診斷時分期較早,預後較好。
非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II型)發病與雌激素無明確關係,可能與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變有關,據研究,p53抑癌基因的突變是其最重要的特徵之一。患者多為老年體瘦患者,無上述內分泌代謝紊亂的表現,腫瘤細胞分化差,病理學類型多為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或分化很差的癌肉瘤或未分化癌等類型,多數可見深肌層浸潤及脈管受侵,診斷時多期別晚,對孕激素無反應,預後很差。

病因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的真正發病原因迄今不明,但其發病的危險因素卻長期被人們注意。其危險因素有:
一、肥胖 脂肪過多將增加雌激素的儲存,以及增加血漿中雄烯二酮轉化為雌酮。這種游離的具有活性雌酮增加,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子,或促癌因子。
二、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或耐糖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比正常人增加2.8倍。
三、高血壓 內膜癌伴高血壓者較多。
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三者並存於子宮內膜癌患者,稱為“宮內膜的三聯征”或“宮內膜癌綜合徵”。三者可能與高脂飲食有關,而高脂飲食與子宮內膜癌有直接關係。
四、月經失調 宮內膜癌患者,月經紊亂、量多者,比正常婦女高3倍。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血管與腺模式圖
五、初潮早與絕經遲 12歲以前比12歲以後初潮者,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多60%。宮內膜癌的絕輕年齡較正常婦女遲6年。
六、孕產次 宮內膜癌發生於多產、未產、不孕症者較多。
七、多囊卵巢綜合徵 表現為不排卵,而使子宮內膜處於高水平的、持續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調節和周期性的子宮內膜剝脫,而發生增生改變。
八、卵巢腫瘤 分泌較高水平雌激素的顆粒細胞癌、卵泡膜細胞瘤等,可致月經不調,絕經後出血及子宮內膜增生和內膜癌。
九、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可為內膜癌發展的一個階段或無此階段。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視為子宮內膜原位癌。
十、外源性雌激素 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具有高度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其危險與劑量大小、服用時間長短,及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間是否停藥,以及病人特點等有關。停藥後危險性在灰降低,但危險性仍繼續古幾年。目前,雌激素與內膜癌之間的因果關係已有充分的證據。

症狀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

早期症狀
1.症狀極早期無明顯症狀,以後出現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疼痛等。
(1)陰道流血:主要表現為絕經後陰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絕經者可表現為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
(2)陰道排液:多為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合併感染則有膿血性排液,惡臭。因陰道排液異常就診者約占25%。
(3)下腹疼痛及其他:若癌腫累及宮頸內口,可引起宮腔積膿,出現下腹脹痛及痙攣樣疼痛,晚期浸潤周圍組織或壓迫神經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現貧血、消瘦及惡病質等相應症狀。
2.體徵早期子宮內膜癌婦科檢查可無異常發現。晚期可有子宮明顯增大,合併宮腔積膿時可有明顯觸痛,宮頸管內偶有癌組織脫出,觸之易出血。癌灶浸潤周圍組織時,子宮固定或在宮旁捫及不規則結節狀物。
根據以上症狀,再進行輔助檢查,是否為子宮內膜癌多可確診。因此婦女應隨時注意自己月經的變化,注意陰道分泌物的性狀;一旦出現症狀,及早到醫院檢查。
(一)子宮出血:絕經期前後的不規則陰道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狀,常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為大量出血。不僅較年輕或近絕經期患者易誤認為月經不調,不及時就診,即使醫生亦往往疏忽。個別也有月經周期延遲者,但表現不規律。在絕經後患者多表現為持續或間斷性陰道出血。子宮內膜癌患者一般無接觸性出血。晚期出血中可雜有爛肉樣組織。
(二)陰道排液:因腺癌生長於宮腔內,感染機會較宮頸癌少,故在初期可能僅有少量血性白帶,但後斯發生感染、壞死,則有大量惡臭的膿血樣液體排出。有時排液可夾雜癌組織的小碎片。倘若宮頸腔積膿,引起發燒、腹痛、白細胞增多。一般情況也迅速惡化。
(三)疼痛:由於癌腫及其出血與排液的瘀積,刺激子宮不規則收縮而引起陣發性疼痛,約占10~46%。這種症狀多半發生在晚期。如癌組織穿透漿膜或侵蝕宮旁結締組織、膀胱、直或壓迫其他組織也可引起疼痛,往往呈頑固性和進行性加重;且多從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
(四)其他:晚期患者自己可觸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宮或/及鄰近組織器官可致該側下肢腫痛,或壓迫輸尿管引起該側腎盂輸尿管積水或致腎臟萎縮;或出現貧血、消瘦、發熱、惡液質等全身衰竭表現。

檢查

子宮內膜癌正常增生的子宮內膜
一、B超檢查 子宮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癌在宮腔大小、位置、肌層浸潤程度、腫瘤是否穿破子宮漿膜或是否累及宮頸管等有一定意義,其診斷符合率達79.3~81.82%.有報導,對45歲以上病人檢查,並與宮腔鏡檢及活檢對照,超聲的準確率約為87%。另外,謝陽桂等行B超檢查參照UICC分期方法,根據腫瘤部位、肌浸、宮旁及鄰近器官受累情況,與手術探查和病理對照,其分期符合率達92.9%。B超為檢查對患者無創作性及放射性損害,故它是子宮內膜癌的常規檢查之一。尤其在了解肌層浸潤及臨床分期方面,有一定參考價值。
二、診斷性刮宮 刮宮檢查為確診不可缺少的方法。不僅要明確是否為癌,還應明確癌的生長部位。如果為宮頸腺癌誤診為子宮內膜癌,而按一般子宮切除處理,顯然不妥;若為子宮內膜癌而誤作子宮頸腺癌處理,也非所宜。但鏡檢並不能區別子宮頸腺癌或子宮內膜癌。因此需要作分段診刮。先用小刮匙刮取宮頸管內組織,再進入喧囂腔刮取子宮兩側角及宮體前後壁組織,分別瓶裝標明,送作病理檢查。如內口遇害有阻力時可稍事擴張宮頸至5號。分段刮宮常在刮頸管時稍過深,將宮腔內容物誤認為是宮頸管癌者;或子宮內膜癌垂入頸管,誤認為是頸管癌或子宮體癌累及頸管;或原為宮頸管癌,癌組織過多,當小刮匙進入宮腔時,帶入一點宮頸癌組織而誤認宮頸癌變已達宮腔。各種情況皆表示病變已較晚,皆應按宮頸癌手術範圍處理為妥。
三、宮腔鏡檢查 由於纖維光源的套用及膨宮劑的改時,這種很早停滯的技術近年再度發展。CO2氣體膨宮,視野清晰,要備有流量計裝置下,使用很安全。宮腔鏡不僅可觀察宮腔,而且又能觀察頸管,尤其是顯微宮腔,而且又能觀察頸管,尤其是顯微宮腔鏡的套用,觀察能更加細緻。而近年研製的接觸性宮腔鏡,不需膨宮使檢查更加簡便和安全。宮腔鏡下既可觀察癌腫部位、大小、界限是局限性或彌散性,是外生型或內生型,及宮頸管有否受累等;對可疑病變行活檢,有助於發現較小的或早期病變。宮腔鏡檢查診斷內膜癌的準確性為94%,子宮內膜上皮瘤為92%。如果採用直接活檢則準確率呆達100%。鏡檢時注意防止出血,感染、穿孔等併發症。

轉移與擴散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
內膜癌生長較緩慢,局限在內膜的時間較長,但也有極少數發展較快。轉移途徑主要為直接蔓延、淋巴轉移,晚期有血行轉移。
1.直接蔓延 初起時癌灶沿子宮內膜蔓延生長,向上經宮角至輸卵管,向下至宮頸管,並繼續蔓延至陰道。也可經肌層浸潤至子宮漿膜面而延至輸卵管卵巢。並可廣泛種植在盆腔腹膜、直腸子宮陷凹及大網膜
2.淋巴轉移 為內膜癌的主要轉移途徑。當癌腫浸潤至深肌層,或擴散到宮頸管,或癌組織分化不良時,易發生淋巴轉移。其轉移途徑與癌灶生長部位有關。宮底部的癌灶沿闊韌帶上部的淋巴管網,經骨盆漏斗韌帶至卵巢。向上至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子宮角部癌灶沿圓韌帶至腹股溝淋巴結。子宮下段及宮頸管的癌灶與宮頸癌的淋巴轉移途徑相同,可至宮旁、髂內、髂外、髂總淋巴結。子宮後壁癌灶可沿宮骶韌帶擴散到直腸淋巴結。內膜癌也可向子宮前方擴散到膀胱,通過逆行引流到陰道前壁。
3.血行轉移 較少見。晚期經血行轉移至肺、肝、骨等處。

高危因素

一、長期持續的受到雌激素刺激使到內膜不斷增厚,增加了細胞惡化的機會,這類患者可能是因為卵巢出了問題,如長了些會產生此類激素的腫瘤,又或者患上多囊性卵巢,以致排卵中止及閉經,內分泌起了變化及雌激素過多。
二、長期服用單一雌激素的藥物,而沒有附加孕激素類的藥來配合。
三、患者一般也較肥,並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未婚或不育者患上的機會也稍高一些。
3.如以上所說,如果服用的“荷爾蒙”只有雌激素,而服用者的子宮還在體內的話,那么長期來說是會增加患癌的機會,可是如果子宮已被切除了,那就不必擔心,如子宮還在的話,那么雌激素及孕激素應該兩者並用。
4.治療主要是以手術為主,放射及化療為副。手術主要是把全子宮加雙側的卵巢等切除,有時也加上淋巴腺清除術。

診斷

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和體徵,常提示臨床醫生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確診內膜癌的依據是組織病理學檢查。
1.病史和臨床表現:對於絕經後陰道出血、圍絕經期異常出血或排液的患者,必須首先排除內膜癌和宮頸癌後才能按照良性疾病處理。對具有如下高危因素的患者尤應高度重視:(1)有子宮內膜癌發病高危因素者,如伴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的患者,多囊卵巢綜合症、不育,絕經延遲者;(2)有長期套用雌激素、他莫西芬或有其他雌激素增高的疾病史者;(3)有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家族史者。
2.診斷有關的檢查包括:
(1)B超檢查:B超檢查可以了解子宮大小、子宮內膜厚度、有無回聲不均或宮腔內贅生物,有無肌層浸潤及其程度等,其診斷符合率達80%以上。由於子宮內膜癌患者肥胖者甚多,因此經陰道超聲比經腹部超聲更具優勢。由於B超檢查方便及無創,因此成為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常規的檢查,也是初步篩查的方法。
(2)分段診刮:是確診子宮內膜癌最常用、最有價值的方法。不僅可以明確是否為癌,子宮內膜癌是否累及宮頸管,還可鑑別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頸腺癌,從而指導臨床治療。對於圍絕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的患者,分段診刮還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分段診刮的標本需要分別標記送病理學檢查,以便確診或排除子宮內膜癌。
(3)宮腔鏡檢查:宮腔鏡下可直接觀察宮腔及宮頸管有無癌灶存在,癌灶部位、大小、病變範圍,及宮頸管有否受累等;直視下對可疑病變取材活檢,有助於發現較小的或較早期的病變,減少了對子宮內膜癌的漏診率。宮腔鏡直視下活檢準確率接近100%。宮腔鏡檢查和分段診刮均有發生出血、感染、子宮穿孔、宮頸裂傷、人流綜合反應等併發症,宮腔鏡檢查尚有發生水中毒等風險。對於宮腔鏡檢查是否可導致子宮內膜癌播散尚有爭議,目前大部分研究認為宮腔鏡檢查不會影響子宮內膜癌的預後。
(4)細胞學檢查:可通過宮腔刷、宮腔吸引塗片等方法獲取子宮內膜標本,診斷子宮內膜癌,但其陽性率低,不推薦常規套用。
(5)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可較清晰地顯示子宮內膜癌的病灶大小、範圍,肌層浸潤以及盆腔與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從而較準確估計腫瘤分期。CT對於軟組織的解析度略低於MRI,因此在具有條件的醫院,套用MRI術前評估者較多。
(6)腫瘤標誌物CA125在早期內膜癌患者中一般無升高,有子宮外轉移者,CA125可明顯升高,並可作為該患者的腫瘤標誌物,檢測病情進展和治療效果。

鑑別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按上述步驟診斷,一般並不困難,但有時也可與其他疾病混淆,以至延誤診斷。應與以下情況鑑別:
一、絕經後出血 首先應警惕是否為惡性腫瘤,儘管隨年代的進展,絕經後出血中惡性腫瘤的比例已大大下降。如Knitis等報導,40年代絕經後陰道流血中惡性疾病占 60~80%,70年代隆至25~40%,80年代又降至6~7%。國內蘇應寬等報導,60年代惡性疾病占76.2%,內膜癌占惡性病12.9%.80年代末,黃荷鳳等報導,惡性病症占22.7%,而內膜癌占惡性病例的45.5%,宮頸癌占43.6%。鄭英等報導,惡性疾病占24.9% (良性占73.3%),居絕經後出血的第2位。
從絕經年限看,絕經5年占14%,絕經5~15年者占68.3%。可見,在惡性腫瘤中隨年代的進展,子宮內膜癌有上升的趨勢。黃荷鳳的報導甚至超過了宮頸癌。絕經後出血情況與癌變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出血量可能很少,出血次數也不多而癌病變可能已經比較明顯。所以應仔細做婦科檢查,查清陰道宮頸子宮體附屬檔案有無異常情況存在。由於可能有兩種以上病變同時存在,如存在老年性陰道炎同時有子宮內膜癌,所以決不能因已發現一種病變而忽視進一步檢查。除細胞學檢查外,分段診刮是不可缺少的診查步驟,因為診斷性刮宮術的子宮內膜癌確診率高達95%。國內程維雅報導,10年448例絕經後子宮出血的診刮子宮內膜,其中內膜癌占11.4%(51例),羅啟東等報導為8.7%。文獻報導為1.7~46.6%不等,一般均在15%以下。
二、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更年期常發生月經紊亂,尤其子宮出血較頻發者,不論子宮大小是否正常,必須首先做診刮,明確性質後再進行治療。子宮內膜癌可要生在生育期甚至生育早期婦女。山東省立醫院曾不一子宮內膜癌患者,年僅26歲,月經過多3年,按功能性子宮出血治療無效,最後診刮證實為子宮內膜癌。所以年輕婦女子宮不規則流血治療2~3個月無效者,也應進行診刮辨明情況。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
三、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多見於生育年齡婦女。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重度在組織形態上,有時很難與分化良好的腺癌鑑別。通常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病理上可表現為灶性,有壓扁的正常上皮,細胞分化較好,或可見鱗狀上皮化生,肥漿染荷花色,無壞死浸潤等表現。而子宮內膜腺癌的癌細胞核大,染色質增多,深染,細胞分化不好,核分裂多,胞漿少,常常發生壞死及浸潤現象。
而與分化良好的早期內膜腺癌鑑別:
①不典型增生者常常有完整的表面上皮,而腺癌則沒有,故如見到較完整的或壓扁的表面上皮可排除內膜腺癌。此外,內膜腺癌常有壞死出血現象;
藥物治療反應不同,不典型增生者,用藥劑量偏小即奏效較慢,持續性長,一旦停藥可能很快復發;
③年齡:年輕者多考慮不典型增生,挑戰者者多考慮內膜腺癌之可能。
四、子宮黏膜下骨瘤或內膜息肉 多表現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或出血同時可伴有陰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臨床表現與內膜癌十分相似。但通過探宮腔,分段刮宮,子宮碘油造影,或宮腔鏡檢查可做出鑑別診斷。
五、子宮頸管癌 與內膜癌一樣,同樣表現不規則陰道流血及排液增多。如病理檢查為鱗癌則考慮來源於宮頸。如為腺癌則鑑定其來源會有困難,如能找到粘液腺體,則原發於頸管的可能性較大。日本Okudaira等指出,在浸潤性宮頸腺癌組織中,癌胚抗原(CEA)的陽性表達率很高,因此,作CEA免疫組織染色,有助於宮頸腺癌與宮內膜的鑑別。
六、原發性輸卵管癌 陰道排液、陰道流血和下腹痛,陰道塗片可能找到癌細胞而和內膜癌相似。而輸卵管癌宮內膜活檢陰性,宮旁可捫及腫物,有別於內膜癌。如包塊小而觸診不表者,可通過腹腔鏡檢查確診。
七、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合併宮腔積膿 常表現為陰道排出膿液、血性或膿血性排液,子宮多增大變軟。通過B起檢查而後擴張宮癌組織,只見炎性浸潤組織。子宮積膿常與子宮頸管癌或子宮內膜癌並存,鑑別時必須注意。

治療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
一、手術治療 手術可明確病灶範圍,正確進行臨床分期,以正確決定手術範圍。Ⅰ期者通常作筋膜外全子宮切除加雙側附屬檔案切除術;Ⅱ期者則作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加雙側盆腔淋巴結清掃術。Ⅲ、Ⅳ期者,凡有手術可能則先手術,儘量切除病灶,縮小瘤體,術後輔以放療孕激素治療。否則,宜先行孕激素、放療或/及化療待有手術可能時再手術。術後仍需輔以其他治療。
二、放射治療 腺癌對放療敏感度不高,單純放療效果不佳。但對老年患者或合併有嚴重內科疾患不能接受手術治療或禁忌手術時,放療仍不失為一種有一定療效的治療。放療包括腔內及體外照兩種。腔內照射,目前多採用137CS、60CO等,鐳已基本廢棄。體外照射多用60CO直線加速器等
三、孕激素治療 多用於手術或放療後復發或轉移的病例,也用於腺癌分化好、早期、年輕、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孕激類藥物作為綜合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值得推薦。孕激素還可降低術後陰道復發率,故還可廣泛地套用手術後或放療後的輔助治療。
四、化療 多用於晚期或復發轉移患者。有條件能進行癌組織PR、ER測定者,當受體陽性時首選孕激素治療;當受體陰性時,則更多採用化療。無條件測定受體時,癌細胞分化良好,應選用孕激素,分化不付款不遠千里選化療。
五、抗雌激素藥物治療 三苯氧胺(tamoxifen)為一種非甾體類抗雌激素藥物,本身有輕微雄激素作用。它與雌二醇競爭雌激素受體(ER),占據受體而起抗雌激素的作用。服本藥後,腫瘤內PR上升,有利於孕激素治療。通常用晚期病例、術後復發或轉移者。可單用(孕激素治療無效)或懷孕激素,或與化療藥物合併套用。

發病率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B超)

在歐洲子宮內膜癌占子宮癌腫的10~25%,美洲為20~25%,日本為3~8%,中國為0.99~9.9%。據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美國、西德發病率為3.38~45.8/10萬,而印度、日本則為1.7~1.8/10萬;上海某居民區普查,宮頸癌發病率為11.3/10萬,子宮內膜癌為0.85/10萬,二者之比為13.3∶1.Parson報告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在40歲的婦女為10/10萬,50歲者為40/10萬,60歲者為85/10萬。
在子宮癌腫中,宮頸癌由三十年前的75.4%下降到40%,而子宮內膜癌則由20.3%上升到46.3%,亦即子宮頸癌與子宮內膜癌發生率之比已由3.6∶1上升到1∶1.5。大多數西方國家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在過去四十年中保持穩定,但1970年起發病率明顯上升,每年10%,告10年內增加了13%。山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從1960年到1965年收治的宮頸癌與子宮內膜癌之比為30∶1,而1970~1975年則上升為19∶1。美國統計,在4900萬39歲以上婦女中,有7萬(1~4%)發展成為子宮內膜癌。
近年來報導子宮內膜癌發病年齡有推遲趨勢,平均年齡為57.6±2.1歲,40歲以下者2.5~5%;發病年齡平均比宮頸癌遲8年。Brady報導1940~1959年平均發病年齡為57.5歲,1959~1961年則上升到59歲,1965~1967年則上升為62.7歲。四川醫學院陳毅男報導,149例子宮內膜癌的發病年齡為22~73歲,小於40歲者11例,占7.4%;50~64歲者97例,占64.1%;絕經以後發病80例,占5.37%。國內根據4個醫院(天津、上海、北京、廣州)600例子宮內膜癌的統計:50~60歲占71%,高峰年齡為55~59歲,40歲以下和70歲以上較少,各占6.1%及1.2%。山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統計1960~1975年64例子宮內膜癌,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72歲,平均年齡58歲。
上列調查統計資料雖年代、環境、數量不一,但大致可從不同角度反映子宮內膜癌在發率病與發病年齡方面的增長趨勢。

預防措施

一、因病因不明,目前尚不能預防其發生,對可疑患者應做全面細緻的檢查。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對絕經後出血,更年期月經紊亂應注意排除癌病的可能,對年輕婦女月經過多而治療2~3個月無效者,應做細胞學檢查及子宮內膜和頸管內膜檢查,廣泛開展防癌普查工作。尤對有高危因素者,普查更有意義。已證實為內膜腺瘤樣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變者,根據患者情況宜行全子宮切除術。
二、嚴格掌握雌激素的適應症,併合理使用。對更年期及絕經後婦女更應慎用。應爰時間不宜過長,量不宜大;並應嚴密觀察反應。
三、手術治療中應注意防止癌細胞擴散或直接種植,以致未能治癒,促使復發。應採取的預防措施,詳見前病理、轉移途徑直接蔓延項。
四、治療後應定期隨診。

危險因素

1、開展防癌宣傳普查,加強衛生醫學知識、教育有更年期異常出血、陰道排液、合併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的婦女,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早期診斷。

2、治療癌前病史,對子宮內膜有增長生過長,特別是有不典型增生患者,應積極給予治療,嚴密隨診。療效不好者及時手術切除子宮。若患者已有子女,或無生育希望或年齡較大者,可不必保守治療。直接切除子宮。

3、有婦科良性疾病時,最好不採用放療,以免誘發腫瘤。

4、嚴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指征,更年期婦女使用雌激素進行替代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同時套用孕激素以定期轉化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癌的四大危害

危害一:導致絕經延遲
根據臨床統計,其結論證明,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絕經年齡較正常婦女遲六年。
危害二:引發月經失調
這是很顯然的,幾乎所有的子宮疾病都會導致月經失調,而子宮內膜癌更是尤為突出,子宮內膜癌患者出現月經紊亂實是司空見慣之事,量多者可比正常婦女高三倍。
危害三:發生多囊卵巢綜合症
子宮內膜癌患者,常有不排卵現象發生,直接促使子宮內膜處於高水平、持續性的雌激素作用之下,多囊卵巢綜合症便接踵而至。
危害四:催生卵巢腫瘤
子宮內膜癌患者一般都分泌有較高水平雌激素的顆粒細胞癌或卵泡膜細胞瘤,又進一步致使月經不調及子宮內膜增生。

中醫治子宮內膜癌分四型

子宮內膜癌在中醫古代醫籍中與“崩漏”、“五色帶”、“症積”的描述相似。是由脾肝腎三髒功能失調,濕熱瘀毒,蘊結胞宮,或肝氣鬱結,氣滯血瘀,經絡阻塞,日久積於腹中所致。中醫將子宮內膜癌分血熱型、氣虛型、血瘀型、腎虛型四型對症治療。 

中醫分四型治療子宮內膜癌:

1.血熱型主證

這一類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陰道突然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胸脅脹滿,心煩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則:平肝清熱,佐以止血。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柴胡,白朮,當歸,白芍,茯苓,薄荷,丹皮,山梔,益母草,血餘炭,甘草。

2.氣虛型主證

暴崩下血或淋漓不淨,色淡質清,面色蒼白,肢倦神疲,氣短懶言。舌質淡或舌邊有齒印,苔薄潤,脈緩弱無力。

治則:益氣健脾,固攝止血。

治療氣虛型子宮內膜癌的方藥:益元煎加減。

人參,黃芪,灸甘草,白朮,升麻,艾葉,阿膠(烊化)。

3.血瘀型主證

時崩時止,淋漓不淨,或突然量多,夾有瘀塊,少腹疼痛拒按。舌質紫黯,或邊有瘐點,苔薄,脈沉澀或弦細。

治則:活血行瘀,理氣止痛。

治療血瘀型子宮內膜癌的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川芎,赤芍,柴胡,延胡,沒藥,甘草。

4.腎虛型主證

陰道出血,量多少不一,色鮮紅,頭暈目眩,耳鳴心悸,五心煩熱,兩顴紅赤,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則:育陰滋腎,固沖止血。

治療這一類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常用方左歸丸加減

熟地,淮山藥,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鹿角膠,(烊化),女貞子,旱蓮草,仙鶴草,血餘炭,棕櫚炭。

對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原則是扶正與祛邪並用。早期以清熱利濕,行氣活血,兼以扶正固本調理脾肝腎三髒,固護沖任;晚期宜扶正為主,兼祛邪抑瘤,改變患者的虛弱狀態,更可以零毒抑瘤為主,誘導細胞的分化和凋亡,使抑瘤而不傷正。總之,治療時當根據邪正盛衰的輕重,權衡扶正與祛邪的用藥比例。

子宮內膜癌中藥治療

中藥如何治療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在早期術後可以配合中藥治療,中藥起到調理的作用,能達到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的效果。婦科專家介紹說,子宮內膜癌患者一般體質較差,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其他的感染。中藥是根據病人的狀況進行配伍的,能夠隨時根據患者病情的改變進行調節,以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

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病灶局限,症狀較輕,在行手術及放化療手術後,配合中醫中成藥可幫助手術後患者恢復體質,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增強放化療的抗腫瘤作用。子宮內膜癌發展到中後期時病情多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擴散轉移,可有效的控制轉移病灶的腫瘤細胞進一步擴散,改善轉移病灶的症狀,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子宮內膜癌的中醫治療也是子宮內膜癌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主要適用於中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放化療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其可有效的殺滅抑制癌細胞,從而有效的控制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病情。不但如此,子宮內膜癌的中醫治療還可針對患者身體素質進行對症處理,從而有效的增強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效果,提高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生活水平,延長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生命。

治療子宮內膜癌的常用中藥有:

活血化瘀藥,如丹參、紅花、桃仁、三棱、莪術等等;

清熱解毒藥,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澤蘭等等;

健脾補益藥,如白朮、茯苓、人參、山藥等等;

有些人認為癌症耗陰傷津厲害,可以滋陰。還有一些中草藥對癌症有一定的特別的療效,如石見穿等等。

子宮內膜癌的中藥治療原則:

(一)辨證治療

1.子宮內膜癌病人大多存在子宮體增大,臨床上首先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這主要是因為肝鬱氣滯,血瘀不行,沖任失調。治宜疏肝解郁、行氣散結,化瘀止血。方選香棱桂苓丸加減

2.子宮內膜癌病人晚期以腹痛、帶下量多為主要症狀,這主要是因為肝腎陰虛,瘀毒內結,帶脈失約。治宜滋陰清熱,除濕止帶,化瘀止痛。方選清經湯加減。

(二)辨證分型治療

1.證候:陰道不規則出血,色黯紅,有血塊,量多,帶下赤白相同,質粘碉,氣味腥臭,小腹脹痛,胸脹痞滿,心煩口乾,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絳,舌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散結,清熱解毒。方藥:桂枝茯苓丸加減。

2.脾虛型

證候:陰道不規則流血,色淡質稀,帶下赤白相間,粘膩稀薄似淘米泔水,腥臭難聞,伴腰酸神疲,心悸氣短,下腹墜痛,納呆,多夢,大便溏,舌質淡紅,舌苔白膩,脈沉細。

治法:健脾益氣,利濕止帶。方藥:完帶湯加減。

子宮內膜癌術後飲食注意事項

子宮內膜癌術後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1)宜吃薊菜、甜瓜、菱、薏米、薜荔果、烏梅、牛蒡菜、牡蠣、甲魚、海馬。

(2)出血宜吃魚翅、海參、鮫魚、黑木耳、香菇、蘑菇、淡菜、蠶豆。

(3)水腫宜吃鱘魚、石蓴、赤豆、玉蜀黍、鯉魚、鯪魚、泥鰍、蛤、胰魚、鴨肉、萵苣、椰子漿

(4)腰痛宜吃蓮子、核桃肉、薏米、韭菜、梅子、栗子、芋艿、甲魚、海蜇、蜂乳、鱟、梭子蟹。

(5)白帶多宜吃烏賊、淡菜、文蛤、蟶子、牡蠣、龜、海蜇、羊胰、雀、豇豆、白果、胡桃、蓮子、芡實、芹菜。

(6)防治化療、放療副作用的食物:豆腐、豬肝、青魚、鯽魚、墨魚、鴨、牛肉、田雞、山楂、烏梅、綠豆、無花果。

另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以免術後復發:

1、飲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蝦、蟹、鰻魚、鹹魚、黑魚等發物。

2、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3、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4、多食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 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

5、飲食定時定量,不能暴飲暴食。

6、堅持低脂肪飲食,多吃瘦肉、雞蛋、綠色蔬菜、水果等。

7、多吃五穀雜糧如玉米、豆類等。

8、常吃富有營養的乾果類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

9、忌食辛辣、酒類、冰凍等食品。

疾病預後

子宮內膜癌的預後較佳。其預後與腫瘤臨床期別、病理類型、組織分段經和肌層浸潤程度、治療的充分與否,及期淋巴結有否轉移、腹腔有無癌細胞、癌腫ER、PR水平高低,甚至與患者年齡等因素有關。而且,有關因素是相互關聯的。

飲食介紹

子宮內膜癌飲食有哪些?要治療癌症還得從改善自身的體質開始,從源頭上餓死癌細胞。多吃鹼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體質,同時補充人體必須的有機營養物質,這樣才能在餓死癌細胞的同時,恢復自身的免疫力。 子宮內膜癌飲食有哪些?

子宮內膜癌飲食1、弱鹼性食品: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 洋蔥、豆腐等。

子宮內膜癌飲食2、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子宮內膜癌飲食3、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子宮內膜癌飲食4、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子宮內膜癌飲食5、中鹼性食品:蘿蔔乾、大豆、紅蘿蔔、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子宮內膜癌飲食6、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海帶芽、海帶,檸檬等。

子宮內膜癌飲食7、飲綠茶可預防子宮內膜癌。一項專項調研顯示,飲茶特別是飲綠茶,對於子宮內膜癌可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只是這一預防作用可能僅僅局限於絕經前的女性。調研結果顯示,飲茶者特別是飲綠茶者比未飲用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降低。而且飲茶次數越多,患子宮內膜癌危險性降低得越明顯。每周飲茶7次及7次以上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降低約20%。

子宮內膜癌的危害

子宮內膜癌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以下的5點。

1、不孕不育:約有50%左右內異症患者伴有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約30-40%患內異症。內異症患有不孕,常因病變造成盆腔腫塊、粘連、輸卵管堵塞卵泡發育不好或排卵障礙等因素引起。

2、子宮內膜異位性痛經:內異症的臨床特徵為漸進性痛經,是常見而突出的特徵,多為繼發性,即自發生內膜異位開始,患者訴說以往月經來潮時並無疼痛,而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出現痛經,可發生在月經前、月經時及月經後。

3、直腸刺激症狀:進行性加劇的周期性直腸刺激症狀罕見於其他婦科疾病,是診斷本症最有價值的症侯。直腸、肛門、外陰部墜脹、墜痛、里急後重感和大便次數增多。當病變逐漸加重時,症狀日趨明顯,而經後症狀消失。

4、子宮內膜異位性的月經不調:內異症患者常有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等現象,說明患者有卵巢功能障礙表現。月經不調可作診斷參考,但在鑑別診斷中並無價值。  

5、性交疼痛:當存在於陰道穹窿部異位子宮內膜結節、直腸凹陷結節或粘連,或卵巢粘連在盆底時,均可產生性交痛。

臨床表現

(一)子宮出血:絕經期前後的不規則陰道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症狀,子宮內膜癌症狀常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為大量出血。不僅較年輕或近絕經期患者易誤認為月經不調,不及時就診,即使醫生亦往往疏忽。個別也有月經周期延遲者,但表現不規律。在絕經後患者多表現為持續或間斷性陰道出血。子宮內膜癌患者一般無接觸性出血。晚期出血中可雜有爛肉樣組織。
(二)陰道排液:因腺癌生長於宮腔內,感染機會較宮頸癌少,故在初期可能僅有少量血性白帶,但後斯發生感染、壞死,則有大量惡臭的膿血樣液體排出。子宮內膜癌症狀有時排液可夾雜癌組織的小碎片。倘若宮頸腔積膿,引起發燒、腹痛、白細胞增多。一般情況也迅速惡化。
(三)疼痛:由於癌腫及其出血與排液的瘀積,刺激子宮不規則收縮而引起陣發性疼痛,約占10~46%。這種子宮內膜癌的症狀多半發生在晚期。如癌組織穿透漿膜或侵蝕宮旁結締組織、膀胱、直或壓迫其他組織也可引起疼痛,往往呈頑固性和進行性加重;且多從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
(四)其他:晚期患者自己可觸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宮或/及鄰近組織器官可致該側下肢腫痛,或壓迫輸尿管引起該側腎盂輸尿管積水或致腎臟萎縮;子宮內膜癌症狀或出現貧血、消瘦、發熱、惡液質等全身衰竭表現

子宮內膜癌晚期症狀

子宮內膜癌是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體腺癌,原發於子宮體部,是起源於子宮內膜的惡性腫瘤,子宮內層細胞的非正常性生長。子宮內膜癌通常發生在大於50歲的婦女,引起子宮內膜癌的最常見原因是,在人體內與黃體激素相比,雌激素過多。子宮內膜癌有哪些症狀及如何治療?

1、陰道排液

因腺癌生長於宮腔內,感染機會較宮頸癌少,故在初期可能僅有少量血性白帶,但後斯發生感染、壞死,則有大量惡臭的膿血樣液體排出。有時排液可夾雜癌組織的小碎片。倘若宮頸腔積膿,引起發燒、腹痛、白細胞增多。一般情況也迅速惡化。

2、子宮出血

絕經期前後的不規則陰道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狀,常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為大量出血。不僅較年輕或近絕經期患者易誤認為月經不調,不及時就診,即使醫生亦往往疏忽。個別也有月經周期延遲者,但表現不規律。在絕經後患者多表現為持續或間斷性陰道出血。子宮內膜癌患者一般無接觸性出血。晚期出血中可雜有爛肉樣組織。

3、疼痛

由於癌腫及其出血與排液的瘀積,刺激子宮不規則收縮而引起陣發性疼痛,約占10~46%。這種症狀多半發生在晚期。如癌組織穿透漿膜或侵蝕宮旁結締組織、膀胱、直或壓迫其他組織也可引起疼痛,往往呈頑固性和進行性加重;且多從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

4、其他

晚期患者自己可觸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宮或、及鄰近組織器官可致該側下肢腫痛,或壓迫輸尿管引起該側腎盂輸尿管積水或致腎臟萎縮;或出現貧血、消瘦、發熱、惡液質等全身衰竭表現。

根據以上症狀,再進行輔助檢查,一旦出現症狀,要積極的進行治療。那么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哪?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化療、中醫中藥治療等。

早期子宮內膜癌採取手術治療治癒的幾率大,外科手術切除子宮、子宮頸、卵巢和輸卵管。如果癌症已經轉移,醫生可能還要切除骨盆淋巴結,並結合術後中醫中藥調理治療,但是手術治療有一定的適應症和禁忌症,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承受能力和腫瘤大小部位和發展情況來決定。

放射治療年老體弱及有嚴重內科合併症不能耐手術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術者,包括腔內及體外照射。抗癌化學藥物治療對晚期不能手術或放療及治療後復發病例,可用5-氟脲嘧啶(5-Fu)、環磷醯胺(CTX)、絲裂黴素(MMC)、阿黴素(BDR)、順鉑(DDP)等聯合化療有一定效果。

不論是手術切除還是放化療之後,都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身體損傷,所以一般在手術治療和放化療前後給以患者中藥治療,以提高患者的自身抵抗力,幫助殺死癌細胞。用於子宮內膜癌治療的常用中藥有珍香膠囊、複方斑蝥膠囊、鴉膽子油口服液、華蟾素口服液、消癌平片等。此外,子宮內膜癌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痛苦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精神負擔。所以,周圍的人包括醫護人員和家屬都要給患者以信心和安慰,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分期

Ⅰ期 

Ⅰa期:腫瘤局限於子宮內膜。

Ⅰb期:腫瘤浸潤深度≤1/2肌層。

Ⅰc期:腫瘤浸潤深度>1/2肌層。

Ⅱ期

Ⅱa期:僅宮頸黏膜腺體受累。

Ⅱb期:宮頸間質受累。

Ⅲ期

Ⅲa期:腫瘤累及漿膜和(或)附屬檔案和(或)腹腔細胞學陽性。

Ⅲb期:陰道轉移。

Ⅲc期:盆腔淋巴結和(或)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

Ⅳ期

Ⅳa期:腫瘤侵及膀胱或直腸黏膜。

Ⅳb期:遠處轉移,包括腹腔內和(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九種可以抗癌的食物

一、魚:因魚類含有ω3脂肪酸,可降低膽固醇,降低血管內的血小板凝集,減少冠狀動脈阻塞及心肌梗塞機率,動物實驗發現可抑大腸癌。

二、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芥菜、高麗菜、白菜、綠花椰菜等,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能對抗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此外,這些蔬菜還含有「引朵類」及「含硫有機化合物」,前者有預防乳癌的功能,後者能在體內產生許多酵素,解除致癌毒素危害。

三、黃豆:黃豆中含「異黃酮類物質」,對預防部份癌症的發生有幫助。而醫學研究證實,每天吃進60公克的黃豆,血中抗癌有效濃度足以抑制一半的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的生長。

四、五穀雜糧:五穀雜糧含豐富「皂角」,能解除腸道中致癌物質的活性,豐富的纖維質已確定有防止腸癌發生的功效。

五、含硒、硫等有機化合物的蔬菜:蔥、蒜含豐富的硫、硒及「磺烯丙基半胱氨酸」,能幫助肝臟解毒及防止肝癌發生。根據美國大規模研究顯示,大蒜除能預防心臟病外,也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生;每周吃3瓣蒜頭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不吃的人少三分之一。

六、含維生素C的食物:維生素C可減少體內自由基對細胞基因的傷害,避免細胞癌化,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包括葡萄柚、柑橘、檸檬、文旦等。

七、紅色蔬果:西紅柿、木瓜、洋香瓜、番薯等都富含胡蘿蔔素,攝食後能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達到保護眼睛及抗細胞氧化壓力的目的。研究還發現,多攝取胡蘿蔔素能抑制攝護腺癌發生。

八、茶和紅酒:紅酒是連葡萄皮一起發酵,可保存葡萄皮中珍貴的抗氧化劑,防止自由基對人體的侵害。目前已知人體細胞氧化產生的自由基會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腦中風及癌症。研究顯示,每日喝一小杯紅酒可減少這些疾病的發生率,但過量反會增加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死亡率。此外,茶和紅酒都含有黃酮類物質,對部份癌症具有預防效果。

九、菜葉:綠花菜、花椰菜、甘藍菜和菠菜含豐富葉酸,能提高血中甲硫胺酸的量,具有防癌作用

子宮肌瘤飲食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1、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2、常吃富有營養的乾果類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

3、多食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 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

4、飲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蝦、蟹、鰻魚、鹹魚、黑魚等發物。

5、飲食定時定量,不能暴飲暴食。

6、堅持低脂肪飲食,多吃瘦肉、雞蛋、綠色蔬菜、水果等。

7、多吃五穀雜糧如玉米、豆類等。

8、忌食辛辣、酒類、冰凍等食品。

9、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另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以免術後復發:

1、飲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蝦、蟹、鰻魚、鹹魚、黑魚等發物。

2、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3、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4、多食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

5、飲食定時定量,不能暴飲暴食。

6、堅持低脂肪飲食,多吃瘦肉、雞蛋、綠色蔬菜、水果等。

7、多吃五穀雜糧如玉米、豆類等。

8、常吃富有營養的乾果類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

9、忌食辛辣、酒類、冰凍等食品。

自我檢查

一、子宮肌瘤症狀是自查子宮肌瘤的關鍵

自查子宮肌瘤,從症狀開始。常見的症狀有月經不調,白帶量多,有分泌物,腹部有腫塊等。

二、自摸腫塊

清晨,空腹平臥於床,略彎雙膝,放鬆腹部,用雙手在下腹部按觸,由輕淺到重深,腫物是可以發現的。

三、查看白帶

正常白帶是少量略顯粘稠的白色分泌物,隨著月經周期會有輕微變化,但膿性、血性、水樣白帶等都是不正常的。

四、感覺疼痛

下腹部、腰背部或骶尾部等疼痛,都要引起注意。因為有時候,疼痛就是腫瘤的自我暴露,如腫瘤發生蒂扭轉、破裂或變性等,都會引起腹部疼痛。

五、觀察月經

月經增多、絕經後出血或接觸性出血等,常常由於宮頸或宮體發生腫瘤所致,所以,除正常月經以外的出血,都要究其原因,以備對症診治。月經不調是女性自查子宮肌瘤最有效的方法。

疾病預防

1、開展防癌宣傳普查,加強衛生醫學知識、教育有更年期異常出血、陰道排液、合併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的婦女,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早期診斷。
2、治療癌前病史,對子宮內膜有增長生過長,特別是有不典型增生患者,應積極給予治療,嚴密隨診。療效不好者及時手術切除子宮。若患者已有子女,或無生育希望或年齡較大者,可不必保守治療。直接切除子宮。
3、有婦科良性疾病時,最好不採用放療,以免誘發腫瘤。
4、嚴格掌握雌激素使用的指征,更年期婦女使用雌激素進行替代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同時套用孕激素以定期轉化子宮內膜。
5、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應有密切隨訪或監測:子宮內膜癌患者在治療後應密切定期隨訪,爭取及早發現有無復發,約75%~95%復發是在術後2~3年內。常規隨訪應包括詳細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狀)、盆腔的檢查、陰道細胞學塗片、X光胸片、血清CA125檢測及血常規、血化學檢查等,必要時可作CT及MRI檢查。一般術後2~3年內每3月隨訪1次,3年後可每6個月1次,5年後1年1次。95%復發病例均可經臨床檢查、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及血清CA125檢查發現。

婦科疾病

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即為婦科疾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但由於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且久治不愈,給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單純性外陰炎| 外陰結核 | 外陰-陰道-牙齦綜合徵| 外陰痛|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癤病 | 外陰丹毒 | 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 環狀外陰炎 | 外陰前庭炎綜合徵| 外陰潰瘍| 外陰克羅恩病| 外陰黏膜白斑| 外陰瘙癢症| 外陰白化病| 外陰接觸性皮炎| 外陰血吸蟲病 | 外陰蟯蟲病| 外陰阿米巴病| 外陰皮膚脂溢性皮炎| 外陰皮脂溢性角化病| 乾性粟粒疹綜合徵| 外陰濕疹| 外陰神經性皮炎| 外陰銀屑病| 外陰黑色棘皮症| 外陰天皰瘡| 外陰卡波西肉瘤| 陰道上皮內瘤樣變|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 結核性陰道炎| 過敏性陰道炎 | 蟯蟲性陰道炎 | 陰道螞蟥叮吸| 陰道血吸蟲病| 陰道美麗筒線蟲病| 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復發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卵巢黃體囊腫破裂| 卵巢朱古力囊腫破裂 | 卵巢腫瘤破裂 | 化膿性盆腔血栓靜脈炎| 特納氏綜合徵| 子宮肌瘤| 卵巢囊腫| 月經失調 | 白帶異常| 外陰炎 | 尿路感染| 宮頸炎| 滴蟲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 非特異性陰道炎| 老年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 子宮內膜癌| 尿道炎| 乳腺炎| 絨毛膜癌| 乳腺增生| 陰道痙攣|腺肌症| 副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