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庵

白頭庵

白頭庵始建於宋,明清朝重修;歷代香火旺盛,經聲不絕,鐘鼓繞夜,呈莊嚴殊勝肅穆氛圍。坐落於台懷鎮以南十公里處的清水河東岸白頭庵村,與白雲寺、石佛寺、佛母洞毗鄰。

基本信息

歷史記載

山西省白頭庵山西省白頭庵
據五台山佛教文化史書《清涼山志》記載:過去有位白首童顏的比丘尼行腳至此,忽見此處種種瑞像,神異的表現很多,令她不可思議。此後終止行腳,在此築寺念佛,並將修築的寺廟取名“白頭庵”,後來此人不知去向。
明代著名詩人性善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幡然一老叟,來自無何有。手攜紫節黎,飄飄鶴隨後。兩鬢帶秋霜,未疑年多壽。隱顯翠微中,樵牧傳之久。乞食向人間,結庵倚山阜。紫氣擁崖巔,丹砂煮星斗。乘攆入蓬萊,相尋不相遇。提詩細諮詢,遣蹤果非謬”。

發展沿革

由於歷史原因,白頭庵古剎,不幸毀於戰火。
一九九九年九月悲智師和妹妹悲慧師一起入住白頭庵,肩擔起了復興古剎之重任。二〇〇四年七月妹妹悲慧師自知時至往生,悲智師在條件極其困苦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邊修復寺院,邊開展正常的佛教生活。悲智師常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出家不修道,披毛帶角還”。
二〇〇六年九月,五台山白頭庵在政府的關懷和四眾弟子的努力下,被正式認定為宗教活動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