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鷹

雀鷹

雀鷹(學名:)屬小型猛禽,體長30-41厘米。雌較雄略大,翅闊而圓,尾較長。雄鳥上體暗灰色,雌鳥灰褐色,頭後雜有少許白色。下體白色或淡灰白色,雄鳥具細密的紅褐色橫斑,雌鳥具褐色橫斑。尾具4-5道黑褐色橫斑,飛翔時翼後緣略為突出,翼下飛羽具數道黑褐色橫帶,通常快速鼓動兩翅飛一陣後接著又滑翔一會。棲息於針葉林、混交林、闊葉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日出性。常單獨生活。或飛翔於空中,或棲於樹上和電柱上。以雀形目小鳥、昆蟲和鼠類為食,也捕食鴿形目鳥類和榛雞等小的雞形目鳥類,有時亦捕食野兔、蛇、昆蟲幼蟲。分布於歐亞大陸,往南到非洲西北部,往東到伊朗、印度和中國及日本。越冬在地中海、阿拉伯、印度、緬甸、泰國及東南亞國家。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雀鷹 雀鷹

雀鷹雄鳥上體鼠灰色或暗灰色,頭頂、枕和後頸較暗,前額微綴棕色,後頸羽基白色,常顯露於外,其餘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暗灰色,尾上覆羽羽端有時綴有白色;尾羽灰褐色,具灰白色端斑和較寬的黑褐色次端斑;另外還具4-5道黑褐色橫斑;初級飛羽暗褐色,內翈白色而具黑褐色橫斑;其中第五枚初級飛羽內翈具缺刻,第六枚初級飛羽外翈具缺刻;次級飛羽外翈青灰色,內翈白色而具暗褐色橫斑;翅上覆羽暗灰色,眼先灰色,具黑色剛毛,有的具白色眉紋,頭側和臉棕色,具暗色羽乾紋。下體白色,頦和喉部滿布以褐色羽乾細紋;胸、腹和兩脅具紅褐色或暗褐色細橫斑;尾下覆羽亦為白色,常綴不甚明顯的淡灰褐色斑紋,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或乳白色,具暗褐色或棕褐色細橫斑;尾羽下面亦具4-5道黑褐色橫帶。

雌鳥體型較雄鳥為大。上體灰褐色,前額乳白色或綴有淡棕黃色,頭頂至後頸灰褐色或鼠灰色,具有較多羽基顯露出來的白斑,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灰褐色或褐色,尾上覆羽通常具白色羽尖,尾羽和飛羽暗褐色,頭側和臉乳白色,微沾淡棕黃色,並綴有細的暗褐色縱紋。下體乳白色,頦和喉部具較寬的暗褐色縱紋,胸、腹和兩脅以及覆腿羽均具暗褐色橫斑,其餘似雄鳥。

幼鳥頭頂至後頸栗褐色,枕和後頸羽基灰白色,背至尾上覆羽暗褐色,各羽均具赤褐色羽緣,翅和尾似雌鳥。喉黃白色,具黑褐色羽乾紋,胸具斑點狀縱紋,胸以下具黃褐色或褐色橫斑。其餘似成鳥。

虹膜橙黃色,嘴暗鉛灰色、尖端黑色、基部黃綠色,蠟膜黃色或黃綠色,腳和趾橙黃色,爪黑色。

體重♂130-170g,♀193-300g;體長♂310-350mm,♀360-410mm;嘴峰♂11-13mm,♀12-15mm;翅長♂205-255mm,♀240-260mm;尾♂150-197mm,♀145-223mm;跗蹠♂51-63mm,♀58-73mm。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雀鷹棲息於針葉林、混交林、闊葉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冬季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山腳平原、農田地邊、以及村莊附近,尤其喜歡在林緣、河谷,採伐跡地的次生林和農田附近的小塊叢林地帶活動。喜在高山幼樹上築巢。

生活習性

遷徙

雀鷹部分留鳥部分遷徙。春季於4-5月遷到繁殖地,秋季於10-11月離開繁殖地。

習性

日出性。常單獨生活。或飛翔於空中,或棲於樹上和電柱上。飛翔時先兩翅快速鼓動飛翔一陣後,接著滑翔,二者互動進行。飛行有力而靈巧,能巧妙的在樹叢間穿行飛翔。雀鷹喜歡從棲處或“伏擊”飛行中捕食。它的的飛行能力很強,速度極快,每小時可達數百公里。飛行有力而靈巧,能巧妙地在樹叢之間穿梭飛翔。通常快速鼓動兩翅飛翔一陣後,接著又滑翔一會。

食性

雀鷹主要以鳥、昆蟲和鼠類等為食,也捕鳩鴿類和鶉雞類等體形稍大的鳥類和野兔、蛇等。雀鷹發現地面上的獵物後,就急飛直下,突然撲向獵物,用銳利的爪捕獵,然後再飛回棲息的樹上,用爪按住獵獲物,用嘴嘶裂吞食。攻擊雞類等體形較大的獵物時,常採取反覆進攻的手段,有時第一、二次僅能使獵物受到輕傷或散落一些羽毛,但在多次打擊下,也難免被擊垮,失去抵抗能力,成為雀鷹的“盤中餐”。在雀鷹的食物中,有5%是昆蟲,15%是鳥類,80%是鼠類,因此堪稱是鷹類中的捕鼠能手。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吉布地、埃及、愛沙尼亞、衣索比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肯亞、韓國、朝鮮、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爾他、茅利塔尼亞、摩爾多瓦、摩納哥、蒙古、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尼日、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聖馬利諾、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西班牙、蘇丹、瑞典、瑞士、敘利亞、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葉門。

旅鳥:汶萊、查德、法羅群島、甘比亞、冰島、馬來西亞、馬里、索馬里、南非、斯里蘭卡、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西撒哈拉。

雀鷹分布圖 雀鷹分布圖

雀鷹繁殖於歐亞大陸,往南到非洲西北部,往東到伊朗、印度、日本和中國北方;越冬地在地中海、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以及中國長江以南。亞洲亞種在中國繁殖於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遼寧、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和新疆,越冬於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和海南島。遷徙期間經過河北、山東、寧夏、內蒙古、廣東、福建和台灣;喜馬拉雅亞種主要繁殖或留居於青海、四川北部和西藏,越冬於雲南西北部和西部。

雀鷹亞洲亞種( Accipiter nisus nisosimilis )繁殖於中國東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南遷至中國東南部及中部以及台灣島和海南島。雀鷹喜馬拉雅山亞種( Accipiter nisus melaschistos)繁殖於中國甘肅中部以南至四川西部及西藏南部至雲南北部;冬季南遷至中國西南。為常見森林鳥類。

繁殖方式

雀鷹春季於4-5月遷到繁殖地,秋季於10-11月離開繁殖地。雀鷹每年5月間進入繁殖期,此時雄鳥叫聲頻繁,十分洪亮,經常在空中邊飛邊叫。雄鳥和雌鳥有時在林地上空盤鏇,有時穿梭於樹林之間,互相追逐、嬉戲。交尾大多在針葉樹或者闊葉樹平伸的樹枝上進行,通常是雌鳥在枝頭站立,伸頸扭頭,一邊象四周觀望,一邊注視著雌鳥的動態,並且不時地鳴叫幾聲。然後雄鳥來到它的身邊,跳在雌鳥的背上,同時將雙翅張開,保持平衡,雌鳥則將尾羽上翹,雙方尾羽左右擺動,發出歡快的叫聲,完成交尾。交尾之後,雄鳥飛到另外一個樹枝上,抖動身體,疏鬆全身的羽毛;雌鳥有時停留在原地,有時尾隨雄鳥而去。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森林中的樹上,距地高4-14米。巢通常放在靠近樹幹的枝叉上。常在中等大小的椴樹、紅松樹或落葉松等闊葉或針葉樹上營巢,有時也利用其他鳥巢經補充和修理而成。巢區和巢均較固定,常多年利用。巢呈碟形,主要由枯樹枝構成,內墊有雲杉小枝和械樹、衛茅等新鮮樹葉。每窩產卵通常3-4枚,偶爾有多至5枚和6枚甚至7枚和少至2枚的,通常間隔1天產1枚卵。卵呈橢圓形或近圓形,鴨蛋清色、光滑無斑,大小為29.8×38.6毫米,重17-18克。雌鳥孵卵,雄鳥偶爾亦參與孵卵活動,孵化期32-35天。雛鳥晚成性,經過24-30天的巢期生活,雛鳥即具飛翔能力和離巢。

亞種分化

雀鷹(6亞種)
中文名稱拉丁學名
1. 雀鷹指名亞種 Accipiter nisus nisus
2.雀鷹亞洲亞種Accipiter nisus nisosimilis
3.雀鷹喜馬拉雅山亞種Accipiter nisus melaschistos
4.雀鷹地中海亞種Accipiter nisus wolterstorffi
5.雀鷹大西洋亞種Accipiter nisus grant
6.雀鷹非洲亞種Accipiter nisus punicus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雀鷹的分布廣泛,數量較多,特別是捕食大量的鼠類和害蟲,對於農業、林業和牧業均十分有益,對維持生態平衡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雀鷹可馴養為狩獵禽。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註:雀鷹圖冊網址 )

瀕危野生動物

銀帶魚
皇領蜂鳥
鉤喙蜂鳥
彩毛腿蜂鳥
四川哲羅魚
瘦小齒蒙
中澳粗尾鼠
白胸狐蝠
紅嘴官鳥
帶斑傘鳥
綠彩蛙
火冠蜂鳥
佩里輝尾蜂鳥
西太平洋卡洛島狐蝠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叉扇尾蜂鳥
金色曼蛙
綠喉毛腿蜂鳥
鹿羚
棉頂狨
馬島草鴞
西里伯斯野水牛
紅頭咬鵑
短角水牛
考布利牛
雙色獠狨
智利駝鹿
佛氏黃額長尾鸚鵡
普通鴞
喀拉米豚鹿
草原猯豬
白耳狨
褐漁鴞
辛氏蜥
獺狸貓
金狐蝠
楔尾綠鳩
瑪利安娜狐蝠
澳洲短頸龜
婆羅洲孔雀雉
愛德華雉
鳴官鳥
黑胸鳴官鳥
蒙面彩蛙
角官鳥
東方白背禿鷹
白腿小隼
西班牙帝雕
金色箭毒蛙
黃冠葉猴
錫爾河擬鏟鱘
林鵰
欖蠵龜
納吉夫陸龜
沙漠袋貂
大䴉
紅面吼猴
柴棺龜
蘇拉威西葉龜
巴拉望龜
大鼻羚
細角瞪羚
黑冠黃雀
白胸繡眼鳥
魯克氏仙鶲
科茲美鶇鳥
斑嘴犀鳥
紫喉輝尾蜂鳥
波斯鱘
金線䰾
長鬚鯨
雙辮八色鶇
綠喉蜂虎
鶴嘴翠鳥
猛鴞
長尾林鴞
烏林鴞
褐林鴞
黃嘴角鴞
縱紋角鴞
恆河江豚
鷹鴞
黃腳漁鴞
阿薩密兔
花頭鵂鶹
斑頭鵂鶹
林鵰鴞
烏鵰鴞
塔那河紅疣猴
縱紋腹小鴞
短耳鴞
草鴞
松雀鷹
黑冠鵑隼
棕翅鵟鷹
紅腿小隼
紅腳隼
猛隼
鷹鵰
漁鵰
靴隼鵰
白腹海鵰
捲毛蜘蛛猴
白腹鷂
烏灰鷂
白頭鷂
大鵟
印度鱉
菲律賓果蝠
短鼻大袋鼠
黑頭白䴉
黑䴉
尖尾兔袋鼠
條紋袋狸
菲律賓鱷
原麝
湄公河大鯰
庫氏硨磲
穗須原鯉
奧利諾科鱷
虹雉
太平洋鱘
紋背鱉
倉鴞
栗鴞
小鴉鵑
褐翅鴉鵑
花頭鸚鵡
紅帶箭毒蛙
紫紅頭鸚鵡
大紫胸鸚鵡
短尾鸚鵡
紅翅綠鳩
黃腳綠鳩
灰頭綠鳩
紅頂綠鳩
厚嘴綠鳩
橙胸綠鳩
針尾綠鳩
斑尾鵑鳩
棕頭鵑鳩
山皇鳩
綠皇鳩
小鷗
猞猁
星叢龜
印度陸龜
馬來西亞巨龜
百色閉殼龜
黃額閉殼龜
黑星額蜂鳥
栗腹蜂鳥
深藍吸蜜鸚鵡
窩瑪蟒
黃耳長尾鸚鵡
角鸚鵡
紅藍吸蜜鸚鵡
藍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
灰綠金剛鸚鵡
紅冠亞馬遜鸚哥
帝鸚鵡
紅肛鳳頭鸚鵡
細嘴杓鷸
羅德哈威秧雞
白翅冠雉
白翼木鴨
夏威夷鴨
馬島麻斑鴨
藍岩鬣蜥
紐西蘭海燕
螺角山羊
爪哇野牛
侏儒野豬
安第斯山貓
長島長尾狸貓
達爾文狐
地龜
領角鴞
毛腿漁鴞
鵰鴞
白背兀鷲
雀鷹
蒼鷹
密蘇里鏟鱘
細嘴松雞
紅領綠鸚鵡
金肩鸚鵡
朱鷺
紅犁足蛙
蘇眉魚
褐耳鷹
白頭䴉鸛
斑羚
古巴鱷
金斑喙鳳蝶
達氏鱘
巨蜥
四川山鷓鴣
光面狐猴
鬣羚

隼形目百科(二)

隼形目(學名:Falconiformes)包括鴞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