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爪隼

黃爪隼

黃爪隼棲息於開闊的荒山曠野、荒漠、草地、林緣、河谷,以及村莊附近和農田地邊的叢林地帶,在天山地區甚至可以棲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特別喜歡在荒山岩石地帶和有稀疏樹木的荒原地區活動。

基本信息

黃爪隼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別名黃腳鷹,隼形目,隼科。棲息於曠野荒漠草地、河谷疏林及準規帶,以甲蟲等昆蟲為主食,也食鼠類,陰和小型鳥類。在天山地區甚至可以棲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特別喜歡在荒山岩石地帶和有稀疏樹木的荒原地區活動。黃爪隼體長約305毫米,雄鳥頭、頸和翅上覆羽鉛灰色;尾羽淡藍色,具寬闊黑色次端班和近白色端斑。雌鳥下體具寬闊縱紋和狹窄縱斑。嘴藍灰色;跗跖和趾淡黃色,爪淡白色。

物種信息

黃爪隼黃爪隼
中文學名:黃爪隼
中文目名:隼形目
中文科名:隼科
中文屬名:隼屬
同物異名:FalconaumanniFleischer,1818, Falcocenchrisvar.pekinensisSwinhoe,1870
拉丁文目名:Falconiformes
拉丁文科名:Falconidae
拉丁文屬名:Falco
拉丁文種名:naumanni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Fleischer,1818
英文俗名:LesserKestrel

習性

黃爪隼棲息於開闊的荒山曠野、荒漠、草地、林緣、河谷,以及村莊附近和農田地邊的叢林地帶,在天山地區甚至可以棲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特別喜歡在荒山岩石地帶和有稀疏樹木的荒原地區活動。性情極為極活躍,大膽而嘈雜,多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常在空中飛行,並頻繁地進行滑翔。叫聲尖銳。主要以蝗蟲蚱蜢、甲蟲、蟋蟀、叩頭蟲、金龜子等大型昆蟲為食,也吃齧齒動物、蜥蜴、蛙、小型鳥類等脊椎動物。通常在空中捕食昆蟲。有時也在地上捕食。
叫聲:高叫聲似紅隼但較快,似kikikiki…也作粗喘氣聲chay-chay-chay。幼鳥尖叫如紅隼

形態

黃爪隼黃爪隼
小型猛禽,體長29一32厘米,體重124—225克。雄鳥雌鳥及幼鳥體色有差異。雄鳥前額、眼先棕黃色,頭頂、後頸、頸側、頭側為淡藍灰色,耳羽具棕黃色羽乾紋。背、肩磚紅色或棕黃色,無斑;頦、喉粉紅白色或皮黃色,尾淡藍灰色,具有一道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雌鳥前額為污白色,具纖細的黑色羽乾紋;眼上有一條白色眉紋;頭、頸、肩、背及翅上覆羽棕黃色或淡栗色,具9-10道黑色橫斑和寬的黑色次端斑及白色端斑。幼鳥和雌鳥相似,但上體縱紋和橫斑粗著,上覆飛淡棕色;中央尾羽藍灰色,僅具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外側尾棕色,具黑褐色橫斑。虹膜暗褐色,嘴藍灰色,跗和趾淡黃色,爪淡白色。

分布

黃爪隼在國外繁殖於非洲北部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歐洲南部的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巴爾幹半島各國以及波蘭南部,亞洲中部和蒙古等地,越冬於非洲其他地區、亞洲西部的伊朗阿拉伯半島、印度緬甸。在中國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山東河南四川雲南甘肅新疆等地。
黃爪隼較為罕見,在吉林、遼寧、河北、北京、新疆等地為夏候鳥,在雲南為冬候鳥。通常3月末至4月中旬遷到北方的繁殖地,10月末至11月初離開繁殖地。它也是遷徙旅程最遠的猛禽之一。

繁殖

繁殖期為5一7月。營巢于山區河谷懸崖峭壁上的凹陷處、岩石頂端的岩洞或碎石中,也有在大樹洞中營巢的。通常每窩產卵4一5枚,偶爾有多至7枚和少至3枚的。卵的顏色為白色或淺黃色,被有磚紅色或紅褐色斑點。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化,但以雌鳥為主,雄鳥僅在白天偶爾替換雌鳥。孵化期為28一29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後主要由雄鳥覓食飼喂,大約經過26一28天的巢期生活後,雛鳥即能飛翔和離巢。

性別識別

黃爪隼黃爪隼
雄鳥、雌鳥及幼鳥體色有差異。雄鳥前額、眼先棕黃色,頭頂、後頸、頸側、頭側為淡藍灰色,耳羽具棕黃色羽乾紋。背、肩磚紅色或棕黃色,無斑;頦、喉粉紅白色或皮黃色,尾淡藍灰色,具有一道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

雌鳥前額為污白色,具纖細的黑色羽乾紋;眼上有一條白色眉紋;頭、頸、肩、背及翅上覆羽棕黃色或淡栗色,具9-10道黑色橫斑和寬的黑色次端斑及白色端斑。幼鳥和雌鳥相似,但上體縱紋和橫斑粗著,腰和尾上覆飛淡棕色;中央尾羽藍灰色,僅具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外側尾羽棕色,具黑褐色橫斑。虹膜暗褐色,嘴藍灰色,淡黃色,爪淡白色。

瀕危等級

黃爪隼黃爪隼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I
生效年代:1997
IUCN瀕危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1996
IUCN瀕危等級:VUA1bce+2bce
生效年代: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

相關詞條

隼形目百科(二)

隼形目(學名:Falconiformes)包括鴞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