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共和國,簡稱突尼西亞,位於非洲大陸最北端,北部和東部面臨地中海,隔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相望,扼地中海東西航運的要衝,東南與利比亞為鄰,西與阿爾及利亞接壤。突尼西亞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集中了海灘、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國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突尼西亞地處地中海地區的中央,擁有長達1300公里的海岸線。2011年年初一次命名為茉莉花的革命爆發,最後成功推翻本·阿里的政權,並且在阿拉伯世界引發連鎖反應。2014年1月26日晚(當地時間),突尼西亞過渡政府總理馬赫迪·朱馬正式向總統馬爾祖基提交了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突尼西亞制憲議會通過了新憲法,1月27日,新憲法正式簽署。2014年11月23日,採用新憲法後的第一次正規總統選舉舉行,突尼西亞呼聲黨候選人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當選。2016年10月28日,突尼西亞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從2017年至2019年。

基本信息

地理

環境氣候

162155平方公里。位於非洲北端,西與阿爾及利亞為鄰。東南與利比亞接壤,北、東臨地中海,隔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相望。地形複雜。北部多山,中西部為低地和台地;東北部為沿海平原,南部為沙漠。最高峰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米。境內水系不發達。最大河流邁傑爾達河,流域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中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熱帶大陸性沙漠氣候。八月為最熱月,日均溫21℃—33℃;1月為最冷月,日均溫6℃—14℃。

自然資源

主要有磷酸鹽、石油、天然氣、鐵、鋁、鋅等。已探明儲量:磷酸鹽20億噸,石油7000萬噸,天然氣615億立方米,鐵礦石2500萬噸。

人口

突尼西亞全國人口10,732,900(2012年估計),有9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餘為柏柏爾人。人口增長率年均不足1%。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伊斯蘭教為國教,主要是遜尼派;少數人信奉天主教、猶太教。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24個省,下設262個縣,260個市鎮。
省 Governorate E2002 面積(k㎡) 省會 CE2003
卡夫Kef 281,900 4,965 卡夫 Kef
馬赫迪耶Mahdia 376,400 2,966 馬赫迪耶 Mahdia
莫納斯提爾Monastir 429,100 1,019 莫納斯提爾 Monastir
卡塞林Kasserine 424,800 8,066 卡塞林 Kasserine
凱魯萬Kairouan 571,000 6,712 凱魯萬 Kairouan 117,700
阿里亞納Ariana 382,600 1,558 阿里亞納Ariana 217,100 (突尼西亞)
巴賈 Béja 320,200 3,558 巴賈 Béja
比澤太 Bizerte 527,600 3,685 比澤太 Bizerte 113,400
本阿魯斯Ben Arous 467,200 761 本阿魯斯 Ben Arous
堅杜巴 Jendouba 430,100 3,102 堅杜巴 Jendouba
梅德寧 Médenine 432,000 8,588 梅德寧 Médenine
馬努巴 Manouba 327,000 (艾爾亞奈) 馬努巴 Manouba
納布勒Nabeul 649,900 2,788 納布勒 Nabeul
加貝斯Gabès 337,700 7,175 加貝斯 Gabès 110,200
加夫薩Gafsa 333,400 8,990 加夫薩 Gafsa
凱比里 Kébili 144,200 22,084 凱比里 Kébili
斯法克斯Sfax 832,500 7,545 斯法克斯 Sfax 270,700
西迪布茲德 Sidi Bouzid 404,100 6,994 西迪布茲德 Sidi Bouzid
希里亞奈 Siliana 258,100 4,631 希里亞奈 Siliana
蘇塞Sousse 510,000 2,621 蘇塞 Sousse 155,900
泰塔溫 Tataouine 150,500 38,889 泰塔溫 Tataouine
托澤爾Tozeur 98,500 4,719 托澤爾 Tozeur
突尼西亞 Tunis 933,700 346 突尼西亞 Tunis 699,700 (1,660,300)
宰格萬 Zaghouan 157,300 2,768 宰格萬 Zaghouan
突尼西亞 Tunisia 9,779,800 163,610 突尼西亞 Tunis

國教

伊斯蘭教是突尼西亞的國教,突尼西亞的凱萬、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被稱為伊斯蘭教的四大聖地。伊斯蘭教在突尼西亞人民的生活中有著深刻的影響。共和國總統的宗教信仰必須是伊斯蘭教,在履行職務前,要向“萬能的真主”宣誓。

首都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首都

突尼西亞首都突尼西亞市(Tunis)位於突東北部,臨地中海南岸的突尼西亞灣。市郊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有人口208萬(2001)。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在突尼西亞海邊建立迦太基城,並發展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奴隸制的迦太基帝國,當其盛時,突尼西亞是迦太基城近郊的一個海濱村鎮。迦太基城後被羅馬人焚毀。公元698年,倭馬亞王朝總督諾馬拉下令拆除迦太基殘餘城牆和建築物,在今突尼西亞城地址建麥地納城,並興建港口、船塢,令居民遷移至此。在當時成為僅次於凱魯萬城的第二大城。強盛的哈夫斯王朝(1230-1574年)時期,正式定都突尼西亞城,並大興土木,修建巴爾多宮殿,擴建扎古旺-迦太基水渠工程,把水引入皇宮和居民區,整修阿拉伯市場,建立政府區“卡斯巴”,文化藝術亦相應發展。突尼西亞城一時成為馬格里布地區的文化中心。1937年遭法國殖民者占領,1957年突尼西亞共和國成立後,定為首都。

突尼西亞城的市區由民族傳統的舊城麥地納和歐化的新城組成。舊城麥地納還保持著古色古香的阿拉伯東方色彩。舊城牆雖已不存,但有近十座城門保存尚好,其中有新舊城相接的海門,以及舊城與郊區相接的蘇卡門等。“卡斯巴”區是總理府和執政黨黨部所在地。新城又稱“低城”,位於麥地納通向海邊的低洼地帶。1881年以後,法國殖民統治時期開始興建。市中心繁華熱鬧的街道是布爾吉巴大街,兩旁綠樹濃蔭,書亭、花攤點綴其間;大街東頭是共和國廣場,這裡矗立著布爾吉巴總統的銅像;西頭為獨立廣場,有突尼西亞古代名歷史學家卡爾敦的銅像。市中心迤東不遠是火車站和海港;往北,有市內風景區貝爾維黛公園。東北郊則有著名古蹟迦太基城遺址、民族傳統建築形式的西迪·布·賽義德鎮、馬爾薩海濱浴場和通向大海的門戶古萊特港等。富麗堂皇的總統府瀕臨地中海,座落在咖太基城遺址旁。西郊3公里處有巴爾多古皇宮,如今是國民議會和巴爾多國家博物館所在地。西北郊是大學城。南郊和西南郊是工業區。著名的古羅馬水渠渡槽從西郊農業區通過。突尼西亞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且靠近歐洲,經常成為國際會議的一個中心,1979年以來,阿拉伯聯盟總部遷來這裡。

歷史沿革

公元前9世紀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西亞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城,後發展為奴隸制強國。

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

公元5-6世紀先後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占領。

703年被阿拉伯人穆斯林征服。

13世紀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西亞國家。

1574年淪為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的屬地。

1881年,成為法國保護領地。

1956年3月20日,法國承認突尼西亞獨立。

1957年7月25日,突制憲會議通過決議,廢黜國王,宣布成立突尼西亞共和國,布爾吉巴任第一任總統。

1975年經議會批准,布成為終身總統。

1987年11月7日,總理本·阿里發動不流血政變,廢黜布,長期任總統。

2010年底至2011年初,突發生大規模騷亂,發生革命(代號“茉莉花”),政局陷入動盪,本·阿里於2011年1月14日流亡沙特。

2014年1月26日晚(當地時間),突尼西亞過渡政府總理馬赫迪·朱馬正式向總統馬爾祖基提交了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

突尼西亞制憲議會通過了新憲法,1月27日,新憲法正式簽署。

2014年11月23日,採用新憲法後的第一次正規總統選舉舉行,突尼西亞呼聲黨候選人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當選。

2016年10月28日,突尼西亞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從2017年至2019年。

政治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

1959年6月1日,制憲議會通過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規定突是自由、獨立的主權國家,實行共和制政體。1975年3月,通過憲法修改草案,宣布布爾吉巴為共和國終身總統。1988年7月,通過憲法修正案,刪改“終身總統”等8項條款,增加了“競選議員年齡”,“總統職位空缺時由議長擔任臨時總統職務”等內容。1998年10月通過修改憲法和選舉法,降低總統候選人的參選年齡,擴大參選範圍。總統任期五年,可連任兩屆。2002年5月,舉行獨立後首次全民公決,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對總統連任次數的限制,並將總統候選人的年齡上限增至75歲。此外,新憲法還增加了民主和法制的內容。議會原為一院制,設國民議會。2002年憲法修正案改為兩院制,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國民議會任期五年,下設七個常設委員會。議會監督政府工作並有權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1989年4月,突尼西亞舉行總統和立法選舉,本·阿里當選總統,執政黨憲政民主聯盟獲全部議席。1994年,本·阿里蟬聯總統,突產生獨立以來首屆憲盟占壓倒多數的多黨議會。1999年10月,突舉行獨立後首次多黨參加的總統選舉,本·阿里以高票再度蟬聯總統,立法選舉與此同時進行,增加了反對黨的議席,憲盟仍獲得絕大多數席位。本·阿里總統執政十多年來,對內推行“以穩定求發展,以發展促穩定”的基本國策,不斷鞏固憲盟地位,逐步推進政治多元化,使突政局長期保持穩定,經濟持續發展。對外奉行中立、睦鄰、不結盟外交政策。2005年7月,突舉行首次參議員選舉,成立參議院。8月,本·阿里總統改組內閣和憲盟領導層。目前,突政局穩定,本·阿里執政地位穩固。2006年,本·阿里推出大赦、提高工資、減免稅收等一系列措施,爭取民心,鞏固執政基礎。同時,在保持憲政民主聯盟執政地位的基礎上推進有控制的多黨民主進程,引導反對黨參政、議政,逐步擴大新聞自由,減輕西方國家在民主、人權方面的壓力。目前,突政局穩定,本·阿里執政地位進一步鞏固。憲政民主聯盟及突社會各界已開始為本·阿里2009年競選連任造勢。

2010年12月17日,突尼西亞南部一大學生抗議城管沒收攤位而自焚身亡。隨後民眾抗議“暴力執法”並與國民衛隊發生流血衝突,造成多人傷亡。2011年1月,騷亂繼續擴大,14日總統本·阿里宣布解散政府並流亡沙特。2011年1月17日,突尼西亞內政部長艾哈邁德·弗里阿通過國家電視台宣布,近期衝突造成78人死亡,94人受傷,其中有部分安全部隊人員喪生。

憲法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改革

1959年6月1日,制憲議會通過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規定突是自由、獨立的主權國家,實行共和制政體。1975年3月,通過憲法修改草案,宣布布爾吉巴為共和國終身總統。1988年7月,通過憲法修正案,刪改“終身總統”等8項條款,增加了“競選議員年齡”,“總統職位空缺時由議長擔任臨時總統職務”等內容。1998年10月通過修改憲法和選舉法,降低總統候選人的參選年齡,擴大參選範圍。總統任期五年,可連任兩屆。2002年5月,舉行獨立後首次全民公決,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對總統連任次數的限制,並將總統候選人的年齡上限增至75歲,為本·阿里競選連任2004年及之後的總統職位掃除了法律障礙。此外,新憲法還增加了民主和法制的內容。

議會

原為一院制,稱國民議會。2002年憲法修正案改為兩院制,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眾議院是突最高立法機構,任期五年,下設8個委員會。議會監督政府工作並有權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2004年10月,突立法選舉產生了第11屆議會,憲政民主聯盟獲189議席中的152席,反對黨獲37席。上屆議長福阿德·邁巴扎蟬聯議長。2005年10月,邁巴扎在年度例會中再度當選議長。2005年7月,突舉行首次參議員選舉,成立參議院,參議員任期6年。8月,阿卜杜拉·卡拉勒(Abdallah Kallel)當選為參議院議長。

政府

2013年3月13日,突新過渡政府宣布成立,主要成員有:總理阿里·拉哈耶德(ALILARAYEDH)、國防部長拉希德·薩巴赫(RASHIDSABBAGH)、法務部長拉納迪爾·本·阿穆(NADHIRBENAMMOU)、外交部長奧斯曼·賈蘭迪(OTHMANEJARANDI)、內政部長洛特菲·本·傑杜(LOTFIBENJEDDOU)、財政部長伊里亞斯·法赫法赫(ILYESFAKHFAKH)、工業部長邁赫迪·朱馬(MEHDIJOMAA)、社會事務部長哈里勒·扎維亞(KHALILZAOUIA)、衛生部長阿卜杜拉提夫·邁克(ABDELLATIFMEKKI)、交通部長阿卜杜勒卡里姆·哈魯尼(ABDELKARIMHAROUNI)、教育部長薩利姆·拉比亞德(SALEMLABYADH)、商業與手工業部長阿卜杜勒瓦哈卜·馬塔爾(ABDELWAHEBMAATAR)、青年和體育部長塔里格·迪亞布(TAREKDHIAB)、信息和通信技術部長蒙吉·馬爾祖克(MONGIMARZOUK)、宗教事務部長努爾丁·哈德米(NOUREDDINEELKHADMI)、文化部長邁赫迪·馬布魯克(MEHDIMABROUK)、農業部長穆罕默德·本·薩利姆(MOHAMEDBENSALEM)、旅遊部長(JAMELGHAMRA)、裝備與環境部長穆罕默德·塞勒曼(MOHAMEDSALMANE)。

司法機構

最高司法委員會是突尼西亞司法系統最高機構,總統和法務部長分別擔任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委員會行使對法官任命、晉升、調動和紀律處分的職能。總統根據委員會的建議任命法官。全國有1個最高法院,10個抗訴法院,24個一審法院,83個地方法庭。每省設有1個一審法院。每個法院下轄若干民事、刑事法庭。此外,在政府成員犯有叛國罪時將專門成立高等法院。最高法院院長為馬卜魯克·本·穆薩(Mabrouk Ben Moussa)。突無獨立的檢察院,在司法和人權部內設檢察機構,現任總檢察長為穆罕默德·萊吉米(Mohamed El-Ladjmi),但在每個法院均設有檢察機構。

政黨

突於1981年4月開始實行多黨制,現有9個合法政黨,主要有:憲政民主聯盟社會民主運動人民團結黨民主統一聯盟革新運動自由社會黨民主進步黨爭取工作與自由民主的論壇綠黨

憲政民主聯盟(Rassemblement Constitutionnel Democratique/ RCD):執政黨。1934年3月由首任總統布爾吉巴創立。原名新憲政黨,1964年改為社會主義憲政黨,1988年2月改為現名。現有黨員200多萬,基層支部約8390個。以民主、開放為政治路線,主張實行國家、集體、私人三種所有制並存的經濟體制,強調法制治國。對外堅持不結盟政策,主張在互相尊重和互利的基礎上與各國發展關係。2007年6月憲盟召開七中會,再次呼籲本·阿里作為憲盟候選人參加2009年總統大選,努力實施“十一五”計畫,強化憲盟組織建設。主席為本·阿里總統(1988年7月當選)。2005年8月哈迪·穆赫尼(Hedi M'henni)被任命為憲盟總書記。在2004年10月立法選舉中獲得152個議席。

社會民主運動(Mouvement des Democrates Socialistes/ MDS):1978年6月創立,1983年11月獲合法地位。主張開放民主,實行多黨制、輪流執政,反對使用暴力。約有黨員3萬人。全國委員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現任全國委員會主席蒙塞夫·西亞拉(Moncef Siala),總書記伊斯梅爾·布拉西亞(Ismail Boulahya)。在2004年10月立法選舉中獲得14席。

人民團結黨(Parti de L'Unite Populaire/ PUP):1973年成立,由人民團結運動本·薩拉赫派分裂而來。主張政治多元化,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維護突尼西亞的穩定。1983年取得合法地位。總書記穆罕默德·布希哈(Mohamed Bouchiha)。在2004年10月立法選舉中獲得11席。

民主統一聯盟(Union Democratique Unioniste/UDU):1988年11月創建並獲合法地位。主張在民主範圍內,為阿拉伯團結而努力。總書記艾哈邁德·易努布利(Ahmed Inoubli)。在2004年10月立法選舉中獲得7個議席。

革新運動(Mouvement de la Renovation):前身是突尼西亞共產黨,1922年成立,1963年被取締,1981年恢複合法地位,1993年4月改為現名。更名後宣布放棄共產主義,但堅持社會主義信念,反對自由化經濟和私有化。向各種進步力量和左派開放。黨員1000多名。總書記穆罕默德·哈爾邁勒(Mohamed Harmel)。在2004年的立法選舉中獲3個席位。

自由社會黨(Parti Social Liberal/ PSL):1988年6月成立,1988年9月獲得合法地位。原名為進步社會黨,1993年10月黨的“一大”改為現名。主張多元化、自由化和私有化,黨的主席是穆尼爾·貝吉(Mounir El Beji)。在2004年的立法選舉中獲2個席位。

民主進步黨(Parti Democratique Progressiste):1983年12月成立。1988年9月獲得合法地位。原名為社會進步聯盟,2001年6月黨的“三大”改為現名。主張進行全面政治改革,建立多元化政治體制和進步理想同阿拉伯-伊斯蘭屬性相結合的社會主義。總書記艾哈邁德·納吉布·沙比(Ahmed Nejib Chebbi)。

爭取工作與自由民主的論壇(Forum democratique pour le travail et la Liberte/ FDTL):1994年創建,2002年獲得合法地位,為左翼政黨。主張建立現代民主制度,保證司法獨立、輪流執政和尊重人民的自由選擇。總書記穆斯塔法·本·加法爾(Mustapha Ben Jaafar)。

爭取進步綠黨(Parti Vert pour le Progres):2006年成立並獲得合法地位。以非左非右的姿態登上突政壇。主張保護環境、自由主義、泛阿拉伯主義、社會主義等。總書記吉蒙·卡馬西。

重要人物

總統

蒙塞夫·馬爾祖基。1945年7月生於納布爾省。1973獲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81-2000年任突蘇斯大學醫學教授。1980年加入突人權聯盟,1989年當選聯盟主席。2001年任保衛共和大會黨主席。長期流亡法國,致力於反對本·阿里政權。2011年1月返突。12月馬當選突總統。曾於上世紀70年代隨突尼西亞醫療代表團訪華。

總理

馬迪·朱馬。1962年4月21日出生。曾經擔任突尼西亞的工業部長,並於2013年12月時被任命為突尼西亞總理。

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外交

關於國際形勢:當前國際形勢極為錯綜複雜,應採取全面的處理方法,從根本上解決絕望、貧窮與被邊緣化等問題。要始終促進不同文化、文明和宗教間的對話。

關於聯合國改革:突認為聯合國是國與國對話的理想機制,主張加強聯合國的作用。贊同對包括安理會在內的聯合國進行改革,認為改革應是全面、長期的,應關注發展問題和增加開發中國家代表性,並提高聯合國的工作效率。突支持擴大安理會的組成,使其更具代表性,更加民主和透明,但不應僅憑一次表決改變安理會的現狀。安理會應順應全球化發展,充分反映各國對國際安全、發展、貧窮和疾病問題的關注。

關於不同文明對話:突支持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間的對話,促進世界安全與和平。突將繼續在伊斯蘭會議組織框架內,宣揚溫和與中庸的原則,擯除暴力和極端主義。

關於恐怖主義:突譴責恐怖主義,認為反恐必須標本兼治,消除其產生的深層原因。西方國家須幫助開發中國家加快發展,縮小與開發中國家的貧富差距。倡議召開在聯合國主導下的國際會議,建立"國際反恐行為準則",澄清恐怖主義概念,避免把恐怖主義同伊斯蘭教和反抗侵略、爭取民族權利的鬥爭相混淆。

關於民主與人權問題:突認為,實現民主與人權價值應以尊重國際關係中的平等原則為前提,特別是應尊重國家主權,互不干涉內政。各國人民有權根據其社會、經濟、歷史背景和民族特性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發展道路,而不是照搬外部模式。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每個國家不可被剝奪的權利。對開發中國家而言,發展經濟是人權的基本保障。

關於中東問題:突堅定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支持巴人民建立獨立巴勒斯坦國的合法權利,積極評價巴有關各方達成《麥加協定》,希望能有助於結束巴內部衝突。譴責以色列政府在阿克薩清真寺周圍的挖掘活動,呼籲國際社會促以當局立即停止此類活動。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和有影響力的各方、特別是四方委員會,在國際法和有關決議基礎上,為實現中東地區持久、公正和全面的和平繼續努力。

關於伊拉克問題:突希望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通過實現和解,結束流血衝突和恢復穩定,為國家重建和復興創造良好環境。突對在宰牲節處決伊前總統薩達姆深表遺憾,認為這是對穆斯林感情的嚴重傷害。

關於黎巴嫩問題:突呼籲為黎重建加強協調和努力,敦促黎各派通過對話和諒解,實現黎政局穩定和國家統一。

外交

突對外奉行中立、睦鄰、不結盟的政策,表現出溫和、務實、平衡的特點。強調突的阿拉伯、伊斯蘭及非洲屬性,積極倡導馬格里布國家聯合,重點發展同歐盟和美國的關係,與歐盟簽署了聯繫國協定。突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謀求發揮自身獨特影響。主張和平解決地區爭端,呼籲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減免開發中國家的債務,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迄今為止,突與世界138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同中國關係1964年1月10日,突尼西亞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同法國的關係:突法關係較深,經濟合作密切。法國在突外貿和外資中居首位,也是突旅遊業的主要客源。突對法貿易占其貿易總額的27%左右,至2006年底,法在突企業總數已逾1150家,占突外企總數的40%。突是人均接受法國對外援助最多的國家,法每年向突提供約1億歐元的援貸款。突海外僑民近一半旅居法國,2005年底在法僑民為50萬人。法在突有僑民2.1萬人。法是突軍事裝備的主要來源國之一,每年為突培訓近百名中級軍官,兩國經常舉行聯合軍事演習。2006年5月,格努希總理訪法,雙方在多領域簽訂多項協定,涉及貸款總額達9000萬歐元。2007年2月,格努希總理赴法參加第24屆法非首腦會議;5月,法國參議長蓬斯萊訪突7月,法國總統薩科齊訪突。

同美國的關係:突美於1799年建交,關係密切。1981年突美成立軍事委員會。1987年本·阿里任總統後,兩度訪美,美迅速予其政治和經濟上的支持。美幾任總統或國務卿也曾訪突。美較重視突對馬格里布地區穩定的作用。2006年2月,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突;3月,美負責中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韋爾訪突;4月,國防部長馬爾堅訪美,出席突-美第21次軍事混委會;5月,美副國務卿佐立克訪突。2007年,突外長阿卜杜拉訪美。
同歐盟國家的關係:歐盟是突最大貿易夥伴和投資方。突同歐盟貿易占其對外貿易總額的80%。1995年7月,突同歐盟正式簽署了“歐洲-地中海國家聯繫國協定”,擬在2008年建立突歐自由貿易區。1995年至今,突在突-歐合作框架內獲得31億突尼西亞第納爾的贈、貸款。2006年2月,突眾議長邁巴扎訪匈牙利,捷克總理帛琉貝克訪突;7月,馬爾他總統阿達米訪突;10月,義大利總理普羅迪訪突;12月,眾議長邁巴扎訪問歐洲議會。2007年2月,波蘭眾議長尤萊克訪突;3月,格努希總理赴葡萄牙共同主持兩國總理級高層會議。

突尼西亞李鵬會見突尼西亞外長

同馬格里布國家的關係:突積極推動馬格里布聯盟建設,重視睦鄰友好,以維護周邊安全。突與地區各國高層互訪頻繁,並建有高級別混委會。2006年2月,阿總理烏葉海亞訪突,與突總理共同主持突-阿第15次高級混委會,同月,格努希總理訪摩、毛;5月,毛國家元首瓦爾、摩參議長奧卡沙分別訪突;7月,利總人委秘書馬哈姆迪赴突主持突-利第19次高級後續委員會會議;9月,格努希總理赴摩主持突摩第13次高級混委會;12月,格努希總理訪利。2007年2月,格努希總理訪利,主持突-利第20次高級混委會會議;4月,突參議長卡拉勒訪阿。

同其它阿拉伯國家的關係:突堅持相互尊重國家主權、不干涉內政、睦鄰友好、通過談判解決阿拉伯國家間分歧的原則,同所有阿拉伯國家發展友好關係。突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收復被占領土,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國家的正義事業,巴解政治部現仍設在突。突同情伊拉克人民因制裁所遭受的苦難,向伊提供了部分人道主義援助。2006年3月,格努希總理赴蘇丹出席阿盟第18次首腦會議;4月,敘利亞總理奧特里訪突,與突總理共同主持突-敘第7次高級混委會;5月和8月,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訪突;11月,卡達埃米爾哈馬德訪突。2007年3月,格努希總理赴沙特參加第19屆阿盟首腦會議;4月,格努希總理赴敘利亞共同主持突-敘高級混委會;6月,格努希總理訪問約旦和埃及。

經濟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

農業為主,但糧食不能自給。工業以石油磷酸鹽開採、製造業和加工工業為主。旅遊業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1986年,突經濟實行“結構調整計畫”,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1995年突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後,突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企業升級改造和私有化步伐,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金融領域改革,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多年來,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GDP年均增長約5%。近年來,突移動通訊、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和高科技產業等領域發展迅速。2006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名列世界第30位,居非洲、阿拉伯國家之首。突在全世界155國勞動環境領域排行榜上名列58位,領先義大利、中國埃及等。貧困率下降至4%以下。至2006年底,外國在突共有2803家外資企業。2007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名列世界第29位,仍居非洲、阿拉伯國家之首。2007年1月,突完成審議關於2007-2011年“十一五”發展計畫總體發展模式和政策。目前突經濟面臨主要問題是國內市場狹小,資源匱乏,過分依賴歐盟。

各大行業

工礦業:主要有以磷酸鹽為原料的化工業和石油開採業。2005年原油產量為340.4萬噸,天然氣產量為23.44億立方米,磷酸鹽376萬噸(2004年),鐵礦石16.4萬噸(2003年),鋅6.6萬噸(2003年)。紡織業在輕工業中居首位,產值為10.76億第納爾。自1986年起,紡織、皮革產品出口額已超過化肥、原油。2005年工業總產值為59.74億第納爾,工業增長率為2.5%。(資料來源:2006年經濟季評國別報告)

農業:全國可耕地面積900萬公頃,已耕地500萬公頃,其中7%為水澆地,約34.5萬公頃。由於鹽鹼化、沙漠化等因素,每年約有2萬公頃耕地流失。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13-16%,2005年農業和漁業總產值為25.31億第納爾,增長率為5%。全國勞動力的35%從事農業。正常年景糧食自給率60%。2005年糧食產量為210萬噸。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橄欖油

突尼西亞是橄欖油主要生產國之一,產量占世界橄欖油總產量的4-9%,橄欖油成為突主要的出口創匯農產品。全國種植橄欖6200萬株,占地162.5萬公頃。2005年產橄欖油22萬噸,產柑橘26.2萬噸,椰棗11.3萬噸。全國有天然和人工牧場29萬公頃。2003年牛、羊、山羊存欄數分別為41.5萬頭、392.4萬隻和80.1萬隻。2005年肉類總產量為11.78萬噸,鮮奶產量92萬噸,魚產量10.8萬噸。(資料來源:2006年經濟季評國別報告)

旅遊業: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突第一大外匯來源。2006年旅遊收入為27.51億第納爾,同比增長6.3%;接待遊客654.91萬人次,同比增長2.7%。2005年,全國約800家旅館擁有23萬張床位,居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前列。直接或間接從事旅遊業人員達3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3.6%,解決了12%的勞動力就業問題。旅遊設施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帶,有五大旅遊中心,蘇斯“康達維”中心是全國最大的旅遊基地。突尼西亞市、蘇斯、莫納斯提爾、崩角和傑爾巴島是著名的旅遊區。(資料來源:2006年經濟季評國別報告)

金融貿易

財政金融:2007年財政預算收支基本平衡,均為144.6億第納爾,比2006年增長1.8%。至2006年底,外匯儲備66.48億美元,外債率為49.1%。2005年外債總額為161億美元。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石油產業

對外貿易:1986年以來,突推行貿易自由化政策,迄今自由進口的商品額占進口總額的85%,自由出口的商品額占出口總額的95%。突主要出口產品是紡織品、電機設備、石油製品、機械、橄欖油、、毛皮製品、化肥、化學製品等。2004年紡織品仍居突出口首位,出口額為33.33億美元,占出口總額達37.2%。進口產品主要是紡織品、機械、電氣設備、石油製品、車輛及鋼鐵、穀物等。

外國資本:2006年,突共獲外國直接投資達11.57億第納爾,比上年增長33.1%。主要來自歐盟、美國和阿拉伯國家。至2006年底,突共吸納外國直接投資(能源除外)累計達112.13億第納爾,提供27.4萬個就業崗位。

外國援助:“九五”期間(1997-2001年),突共獲外國提供的各類援款132.17億第納爾,其中,外國投資36.37億第納爾,贈款3.77億第納爾,各類貸款92.04億第納爾。2004年獲得外國官方發展援助5.39億美元。2005年僑匯收入10.09億美元。(資料來源:2006年經濟季評國別報告)

交通

鐵路:總長2190多公里,其中軌距1米的窄軌鐵路占1713公里,余為軌距1.44米的鐵路。國營鐵路公司擁有機車136輛,貨車皮5267節。2003年客運總量為3570萬人次,貨運量為21.74億噸/公里。

公路:總長2萬公里。2003年公路客運量6.92億人次,貨運量11.84萬噸。陸路運輸目前占突尼西亞貨運總量的50%,客運總量的90%。1997年突開始修建2500公里公路和2000公里農用道路。至2005年底,突擁有各類機動車輛110萬輛。

海運:有30個港口,其中8個為大型商業港口,一個為石油轉運港。有兩支船隊,總噸位22.4萬噸。主要港口是突尼西亞-古萊特、比塞大、布爾基巴、斯法克斯、加貝斯、蘇斯、扎爾西斯、拉迪斯及斯基拉港等,2003年客運總量52.9萬人次。

空運:有兩個國營航空公司,主要是突尼西亞航空公司。全國共有91架各型號客機。突與國內外44個城市通航。年客運總量為1200萬人次。2003年突尼西亞航空公司客運量790萬人次,較上年下降2.1%。全國有7個國際機場:突尼西亞-迦太基、莫納斯蒂爾-卡奈斯、傑爾巴-扎爾齊斯、斯法克斯-蒂納、杜澤爾-內夫塔、塔巴卡-11.7和加夫薩-蓋斯爾。

生活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自20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實行對基本食品實施物價補貼的社會福利政策。90年代後,政府開始縮小補貼範圍,減少補貼費用,分期提高基本食品價格,同時採取措施,保護困難戶和低工資收入者的購買力。2004年突最低工資收入為218.19第納爾(每周48小時)和189.8第納爾(每周40小時)。2001年全國78%的人擁有自己的住房,74%的居民享受醫療保險,8%的居民持有免費醫療證。2006年,社會保障覆蓋率達90.4%。

全國衛生系統共有各類醫務人員和職工4萬人,2004年全國平均每1200人有一名醫生,平均每6500人有一名牙醫,平均每330人有一名護士。醫療設施分公立醫院、私人醫院和個人診所,以公立醫院為主,共176所,有17269張床位,私人醫院有床位1800張,另有衛生站1050個。全國有21%的家庭擁有汽車,90%的家庭擁有電視機,82%的家庭擁有冰櫃,34%的家庭擁有洗衣機,6%的家庭擁有空調,36%的家庭擁有固定電話,55%的人擁有手機,90%的家庭享有飲用水和供電。2004年人口增長率為1.21%,人均壽命73歲,嬰兒死亡率2.1%。2005年,突貧困率為3.9%,貧困家庭8萬戶。

軍事

1956年建立國民軍,1959年建立海軍和空軍。總統為武裝部隊總司令。1975年起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一年。總兵力約4萬人。陸軍3.1萬人,包括3個機械化步兵旅、1個撒哈拉旅、1個特種部隊群和8個團,擁有各類坦克和裝甲車405輛、炮482門、飛彈156枚(具)。海軍5000人,擁有各類艦艇40艘。空軍4500人,有各型軍用飛機70餘架,直升飛機80架。有國民警衛隊約4萬人。軍事裝備主要來自法國美國義大利

2005年國防預算為5.63億第納爾,占國家預算總額的4.3%,同比增長2.7%。2001年美國軍事援助為450萬美元。

教育

實行基礎義務免費教育制(至16歲),從1989/1990學年起,將過去的國小6年、國中3年合併為9年一貫制基礎教育。全國近1/4的人口在各級學校學習。國小入學率99%,大學入學率為31.7%。2004年文盲率為22.9%,國小、中、高等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分別為35%、32%、8%。2005年有中國小5821所,中國小生226.7萬。各類大專院校178所,學生36.6萬,其中大學共16所:宰敦大學(伊斯蘭高等學府)、突尼西亞大學突尼西亞瑪納爾大學迦太基11.7大學瑪努巴大學中部大學斯法克斯南方大學等。16所大學現有在校生共30萬。

文化

新聞出版

主要報刊有:《復興報》《自由報》《新聞報》。主要周刊有《現實》等。突尼西亞非洲通訊社( Tunis Afrique Presse)簡稱突通社,創建於1961年1月,為國家通訊社。現有記者、編輯200餘人。在巴黎波恩紐約布魯塞爾阿爾及爾拉巴特開羅科威特達喀爾等地派有常駐記者,抄收40多家通訊社新聞,在國內有130多家新聞訂戶。

突尼西亞廣播電視總署:1990年成立,國營,統管全國廣播和電視工作,下設主席辦、辦公廳、電視總局和廣播總局。突尼西亞國家廣播電台於1936年首播,現有三個全國性頻道對外廣播,一個為國內頻道,每天24小時以阿文廣播;一個為國際頻道,每天18小時,以法、德、意、英和西語對外播音;還有一個青年頻道,1995年11月開播。此外還有5個地方台。突尼西亞國家電視台於1966年6月1日起開播,現分一台(阿文)和二台(法文),還有突尼西亞7台和青年台。突直接轉播義大利國家電視台和法國商業電視台節目。1991年始設有線電視台轉播法國有線電視台節目。

飲食文化

突尼西亞主食為麵食,麵包、大餅和米飯很受喜愛。當地人口味清淡,若家中有客人來訪時一般以烤全羊待客。烤全羊以整隻羊掏空後填入米飯、杏仁、松子、葡萄乾、橄欖、肉丁等在炭火上烤制而成,獨具異域特色。此外,當地還有諸多特色美食,如被稱為突尼西亞國菜的古斯古斯,魚雜燴,牛油火腿蛋糕,瓦罐羊肉、油炸蛋三角等都是難得一品的好滋味。突尼西亞人一般在餐畢之後,會上些許橄欖、椰棗、西瓜、香蕉、桃等水果和一些甜品。突尼西亞人不好飲酒,當地飲料多是果汁、咖啡等。

突尼西亞人的日常飲食主要是健康的地中海食品。很久以前,突尼西亞人就開始使用硬質小麥、小麥、粗粒小麥粉和橄欖油來料理食物。一家典型的突尼西亞風味餐廳會在客人看選單的同時首先提供橄欖食品吸Harissa辣椒醬,是一種有紅胡椒及咖喱醬調味製成的辣椒醬,用來蘸麵包吃。第一道菜往往是用香料熬成的Chorba魷魚湯,或到處可見的突尼西亞菜餚。

突尼西亞特色食品主要有:磚形雞蛋、燕麥粉、Mechouia、酒(如馬貢酒、加州葡萄酒、梅根酒和SidiSaad、黑珍珠、柯蒂亞克)“考斯考斯”(COUSCOUS)、橄欖、椰棗、布利克。

習俗與禁忌

傳統習俗

伊斯蘭教對突尼西亞人的生活影響頗大,多數突尼西亞婦女都有深居簡出,戴面紗的習俗。伊斯蘭教徒每天要在中午、下午、黃昏和夜晚各禮拜一次。每星期五的午後,還要到清真寺舉行一次集體“三麻拜”。禮拜時,他們將伊斯蘭教曆太陽年的1、7、11、12月視為“神運載月”。在這四個月中,禁止一切激烈活動。

斗羊比賽:突尼西亞最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如今,突尼西亞人利用斗羊比賽發展旅遊業,招攬外國遊客前來觀看。1975年突尼西亞專門成立了斗羊全國聯合會,制定出一套比賽規則,使這項活動正規化。

撒哈拉聯歡節(DouzInternationalSaharaFestival):每年12月份在撒哈拉沙漠邊緣的杜茲鎮舉行,開幕式富有特色,身披盔甲的壯士,橫槍立馬在前開路,100峰駱駝組成的佇列緊隨其後,最後面是身著民族服裝,表演民族舞蹈的婦女和兒童的行列。開幕式結束後,獨特的駱駝賽跑斗駱駝等精彩表演相繼開始,逐漸把聯歡活動推向高潮。入夜人們圍坐在篝火旁,一邊觀賞阿拉伯舞蹈,一邊品嘗烤羊肉的味道。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撒哈拉聯歡節

姓氏:突尼西亞人的姓名十分有趣,有的帶有歷史色彩,有的富於政治色彩,有的名字在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地區重複現象非常嚴重,還有不少有影響的名字在現代人群中已經消失了。突尼西亞人的姓名一般由三部分或者四部分組成,前面為本人的名字,中間為父親的名字,後面是祖父的名字。許多姓名的組成明顯反映出是借用歷史名人的名字或者是借用古代將領的名字,不少人的姓名借用著名政治人物,如埃及前總統納賽爾執政時期,不少人叫“納賽爾”。有很多人的姓名帶有明顯的政治含義,如朱姆胡利亞(共和國)、蘇穆德(抵抗運動)、尼達爾(鬥爭)、莎利婭(革命者)、尼卡巴(工會)等。突尼西亞人的姓名重複現象隨處可見,例如在首都突尼西亞市叫“馬赫拉斯”這個名字的人很多,在莫納斯帝爾族中叫做“梅茲利”的人很多,在蘇斯族中叫做“布拉維”的人很多等。從兒童的姓名結構來看,出生在父親是突尼西亞人而母親是歐洲人的家庭中的孩子,大多姓名的第一個字母是“阿”、“哈”、“卡”等;女孩子叫做“法帖梅”、“宰奈白”、“阿依莎”的比較多等。有雙名的突尼西亞人也非常多,例如“阿卜杜勒.克利姆”、“穆罕默德.薩迪克”等。

禁忌

1、突尼西亞是伊斯蘭教國家,禁食豬肉、忌諱談“”字,參觀清真寺博物館時,不可穿露背裝短褲高跟鞋等,應尊重當地宗教風俗。

2、不要與當地人過多談論政治宗教等話題,不可在政府或警察部門門口照相。

3、突尼西亞人很好客,但忌諱飯前直接提及公事。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平時左手總乾骯髒、下賤的活,是不潔淨的,右手才為潔淨高貴之手,所以,待客遞接物品都以右手為禮貌,用左手很不禮貌,甚至有污辱人的意思。

4、忌諱別人打聽、詢問自己的工資情況,認為這樣做是不禮貌的。

5、突尼西亞人喜歡送禮,但他們對初次見面就送禮的作法是很看不慣的,認為這樣做有行賄的6、企圖。忌用酒作禮品。忌諱數字“13”,認為“13”是不吉利的和厄運的象徵。

7、突尼西亞人,尤其是商店的服務人員,特別不願聽到對方說他們賣的東西“太貴”一類的話語。

8、突尼西亞人在飲食烹調方法上,不喜歡紅燴帶汁的菜;對沒熟透的菜也不適應。

各種禮儀

社交禮儀
突尼西亞人遇見初次相識的外國朋友,多以握手的方式進行問候致意,以先生、夫人、女士和小姐稱呼對方。如果遇見自己所熟悉的外國朋友,不僅熱情握手致意,還要熱烈擁抱表示友好情誼,並且要反覆3次親吻對方的面頰,問候的話語一串接著一串,稱呼對方為兄弟、朋友。遇見年長者或者有身份、有地位的外來客人,總是畢恭畢敬地站立,右手握拳,高高舉起,前後晃動,稱呼對方大叔、大嬸或者閣下,使用敬語問候。如果客人為了表示感謝,主動伸出手,突尼西亞人才會伸出手來,相互熱情握手。

突尼西亞女性一般不主動面見外來客人,如果在特定的環境裡、特定的時間裡與外來客人不期而遇,她們多以點頭微笑、彎腰鞠躬的方式向客人表示歡迎和敬意。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開放,突尼西亞的那些思想比較開放的年輕女性,在社會交往活動場所里,也常常主動同男性客人打招呼,並主動伸出手同那些男士們握手。突尼西亞是世界上惟一允許婦女提出離婚訴訟的伊斯蘭教國家。

傳統禮儀
在突尼西亞各地區迄今仍然流行著一些傳統的獨特的待客禮儀。在南部許多地區,流行著採用潑水迎嘉賓的習俗。每逢客人到訪,尤其是第一次到訪的客人,一家男女老少簇擁著客人來到河邊、溪畔、湖岸或者水塘旁,請客人洗洗臉,漱漱口,主人親自用手捧著水澆在客人的臉上,有時還會澆濕客人的衣服,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客人則應當顯得非常高興,如果是欣喜若狂的樣子那就更好,並要向主人一家一再表示感謝的心情。在斯佩米德人居住的地方,客人到訪,迎進廳室,相互問候,主人隨即拿出一白一黑兩條小蛇,放進客人的衣袋裡,白蛇表示歡迎,黑蛇表示友好。客人不可表現出任何的恐懼或者厭煩,應當充分理解主人的一番好意,高高興興地表示感謝,否則有可能弄得主人不開心或者生氣。在南部的沙漠綠洲地區,貴客被迎進門,引導客人入座後,主人拿出一隻盛著新鮮駱駝奶的大碗,賓主輪流接過碗喝上幾口,然後請客人飲加糖的濃茶3杯,接著進行熱情友好的談話,這在當地是最高的待客禮儀。

用餐禮儀
突尼西亞人十分熱情好客,常以椰棗、烤肉和傳統的民族菜“考斯考斯”款待客人。在招待重要外賓時,主人往往上一隻或幾隻烤全羊。突尼西亞人待人非常實在,客人吃得越多,主人會越是高興,說明自己準備的食品都非常適合客人口味。在用餐時他們有邊吃邊談的習慣,而且在飯後習慣要洗手,接著喝茶聊天。在突尼西亞人家中做客時,客人不可有意無意地讚美某一件物品,也不可眼盯著某一樣東西看個沒完,否則一旦主人發現,就會當場相送,客人不收,主人會很生氣。按伊斯蘭教教規,突尼西亞人忌食豬肉、也忌諱酒,許多人不吸菸。

商務禮儀
冬天前往突尼西亞,宜穿保守式樣西裝。拜訪政府機關及大公司必須先約會,持用有阿拉伯文法文英文對照的名片最好。大多數突尼西亞商人說法語或義大利語。銷售姿態宜低。大多數商業接特活動一般是在幾個大旅館內進行,有時突尼西亞人會邀請客戶到家中進餐。

突尼西亞的伊斯蘭教商人是相當西化的,與其他鄰近伊斯蘭教國家的人不同。隨著時代的變遷,他們的穿著變化很大,男人大都是西裝,身穿奇裝異服的摩登女屢見不鮮。贈送給突尼西亞人的禮物最好是糖果茶葉、布料、鮮花一類。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最宜訪問,聖誕節前後兩周及復活節前後數日不宜前往。7、8月多休假。每逢伊斯蘭教基督教日教及齋月商業活動很少。

公共場所禮儀
在大街上遇見朋友,寒暄交談時不應站在馬路中間妨礙行人或車輛的通行;詢址問路時要用請求的口氣,事後要向對方誠懇致謝;當他人向自己問路時應當熱情指點,若不知情則應當表示歉意;要注意自覺維護環境衛生,不可隨地吐痰,不可亂扔果皮;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禮讓機動車和行人,要注意遵守交通規則。

旅遊

飯店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飯店

突尼西亞的旅遊設施完美,全國有大大小小的星級度假飯店幾萬家,四星級酒店有200多家。大多數酒店裡都有自己別致的風格,如酒店內的中心游泳池、花壇或海水浴場。

著名餐館(餐廳名稱特色/服務地址所在地)

1、達俄傑:經營突尼西亞傳統美食,位於突尼西亞城阿拉伯人麥地那聚集中心。

2、好時光:經營突尼西亞傳統美食,距離突尼西亞城中心20分鐘車程,在西迪.布.撒以德地區。

3、伊薩拉亞:就餐環境舒適,窗外可觀看突尼西亞海灣的美麗風景,在突尼西亞城文化旅遊中心。

4、美麗藍色:做工精細的魚類及海鮮食物餐廳,距離突尼西亞城中心20分鐘車程,在迦太基地區。

旅館種類
突尼西亞的旅館可分成兩類:一個是歐比吉斯迪強斯國際旅舍(AubergesdeJeunesse)。一個是由政府經營的麥森迪斯強斯旅舍(MaisonsdesJeunes)。歐比吉斯旅舍的每一間旅館各有各的特色。例如在突尼西亞由主教住所改建的旅館,以及在霍德所昆(HoumtSouq)古色古香的大客棧。政府經營的麥森旅舍,全是兵房所改建的建築物,統一價格,最便宜的旅舍是多人一房的合宿,這些地方不適合女性居住。

突尼西亞小地毯

特色商品

突尼西亞的手工藝品製造者們是極富創造力的,他們將傳統與當代潮流結合了起來:吹氣眼鏡,將銀或陶瓷加入到首飾製造中以及珍貴的小裝飾品。

小地毯的手工編織:將傳統的編織手法、圖形以及色彩與娛樂結合起來。

鋼鐵冶煉製品:在突尼西亞的建築業上被廣泛使用,尤其是起源於安達盧西亞的傳統螺鏇形窗戶的烘烤技術,現在已繹被用於家具和裝飾品的製造。雕刻精美的武器架、刺繡精細的馬鞍塗漆木箱,都代表著古代手工藝者的水平。

香水:典型的香水香味包括“茉莉花天竺葵玫瑰精油”等,而那些用來裝香水的精美小瓶子也備受人們喜愛。

傳統手工藝製造品:陶器陶瓷磚,從那布勒來的光滑上釉的土製品,傑魯巴島以及莫克奈的傳統式樣小罐子,塞奈樂和巴奈馬的陶具模型,餐盤,餐碗和黃色銅紙做成的燈籠,帶有東方色彩的凱魯萬的小蝴蝶結小地毯,貝督因文化留下的紡織品,如用於帳篷中的地毯,典型的傑魯巴銀飾等。

主要購物地區

突尼西亞手工業構成了名副其實的文化遺產,受突尼西亞國家手工業局(I’ONAT)和管理。遊客可以在ONAT下屬機構的商場之一、索科帕、集市或紀念品店裡找到所有商品。金銀細工製品主要集中在突尼西亞市或傑爾巴島的集市上。

布爾吉巴大街:被譽為突尼西亞的“香榭麗舍大道”,道路中間是人行道,樹木四季常青,兩旁建築可謂“東西合璧”,銀行、商店坐落其中,這條街值得逛一逛。

突尼西亞伊斯蘭教區:可以購買到首飾、銅盤皮包水煙筒、陶器、布料香料等,還有東方麵點和當地特色水果。

非洲聯盟成員國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貝寧 | 波札那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共和國 | 查德 | 葛摩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剛果共和國 | 象牙海岸 | 吉布地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赤道幾內亞 | 加彭 | 甘比亞 | 加納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肯亞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尼日 | 奈及利亞 | 盧安達 | 西撒哈拉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索馬里 | 南非 | 南蘇丹共和國 | 蘇丹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多哥 | 突尼西亞 | 烏干達 | 尚比亞 | 辛巴威 | 非洲聯盟

比中國富裕的非洲國家

一直以為非洲國家都很窮,長期被瘟疫,饑荒,戰亂所籠罩,豈不知有些非洲國家比中國要富的多.1995年中國人口密度是126人每平方公里,2004年人均GDP為1100美圓。世界排名109。以下這寫非洲國家,全部人均GDP比中國高。

突尼西亞行政區劃

阿拉伯國家首都

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敘利亞、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葉門、科威特、卡達、巴林、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索馬里、吉布地、茅利塔尼亞等亞非國家,總面積約14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總數約1.5億。

地中海聯盟

阿拉伯世界

伊斯蘭會議組織(OIC)

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及觀察員

成員國 阿富汗 |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巴哈馬 | 巴林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白俄羅斯 | 貝里斯 | 貝寧 | 不丹 | 玻利維亞 | 波札那 | 汶萊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高棉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共和國 | 查德 | 智利 | 哥倫比亞 | 葛摩 | 剛果 | 象牙海岸 | 古巴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吉布地 | 多米尼加共和國 | 厄瓜多 | 埃及 | 赤道幾內亞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加彭 | 甘比亞 | 加納 | 格瑞那達 | 瓜地馬拉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蓋亞那 | 宏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亞 | 伊朗 | 牙買加 | 約旦 | 肯亞 | 科威特 | 寮國 | 黎巴嫩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緬甸 | 納米比亞 | 尼泊爾 | 尼加拉瓜 | 尼日 | 奈及利亞 | 朝鮮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馬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秘魯 | 菲律賓 | 卡達 | 盧安達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烏地阿拉伯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馬里 | 南非 | 斯里蘭卡 | 蘇丹 | 蘇利南 | 史瓦濟蘭 | 敘利亞 | 坦尚尼亞 | 泰國 | 東帝汶| 多哥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突尼西亞 | 土庫曼斯坦 | 烏干達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烏茲別克斯坦 | 萬那杜 | 委內瑞拉 | 越南 | 葉門 | 尚比亞 | 辛巴威
觀察員
國家 安提瓜和巴布達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波赫 | 巴西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哥斯大黎加 | 克羅埃西亞 |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加 | 薩爾瓦多 | 哈薩克斯坦 | 吉爾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黑山 | 塞爾維亞 | 烏克蘭 | 烏拉圭
組織 非洲聯盟 | 阿拉伯國家聯盟 | 聯合國

阿拉伯國家聯盟 – 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