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老城

突尼西亞老城

突尼西亞老城(突尼西亞)1979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位於突尼西亞首都突尼西亞城,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格,建城己有1300多年歷史。 在北非伊斯蘭城市中,突尼西亞老城是城市建築規範的典範之一。197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突尼西亞老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概述

突尼西亞老城突尼西亞老城

突尼西亞,“圖納”是阿拉伯語“檄攬”之意。清真寺建於公元732年,面積5000平方米。誦經大廳內有184根石柱,這些石柱都是從迎太基遺址上拆遷後運來的。清真寺內有15箇中殿,能容納2000人同時祈禱,此外還有一座高達44米的宣禮塔。 這個清真寺曾是全國政治、宗教和教育中心,也是阿拉伯世界最早的最高宗教學府之一,來自突尼西亞國內各地、馬格里布地區和西班牙的學生紛紛來此求學,突尼西亞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伊本,赫勒敦於1331年出生在距清真寺150米處的地方,即現今的杜爾拜特•貝伊街33號,並曾在寺中念書。現在,清真寺仍是舉行盛大宗教儀式的地方。每年齋月的26、27日夜晚——“命運之夜”,總統、總理、議長、黨政高級官員和宗教長名們郡來 此參加祈禱儀式。

沙漠玫瑰沙漠玫瑰

基本簡介

突尼西亞老城突尼西亞老城

突尼西亞老城在北非伊斯蘭城市中,突尼西亞老城是城市建築規劃的典範之一。老城位於城市的西南面,主要是穆斯林居住區。老城還保留著古老的阿拉伯色彩,塗飾成白色的矮屋、分隔瀉湖與西部城堡的高地、曲折蜿蜒的小巷,這些是麥地那的主要標誌。舊城牆雖已不存,但還有近10座城門保存良好,其中有新城與舊城相接的海門、舊城與郊區相連的蘇卡門等。人們說舊城區是突尼西亞市的心臟,而舊城區的心臟,則是宰圖納大清真寺

文化特色

突尼西亞的集市一瞥突尼西亞的集市一瞥

每條小巷還分類,生產經營特定的商品,保持著封建分散的小作坊生產方式。比如銅器巷、金銀手飾巷、皮革巷等,周圍的小攤點和副食店還出售種類繁多的食品:從各類穀物、乾果、無花果乾、椰棗、醃製食品到鹹橄欖、乳酪等等。走在這個阿拉伯古城裡,好像來到了《一千零一夜》里的場景,你會驚嘆它保存歷史遺蹟的信念和水平,因為這裡只有古老的商鋪、民居和手工作坊,幾乎看不到現代建築,即便是手工作坊里發出的“鏘鏘”聲和藝人們的現場演示也充滿著濃郁的阿拉伯風土氣息,要是懂點阿拉伯語,估計連吆喝聲都和幾百年前的一樣吧!

老建築的話,似乎還不足以突出老城的價值,正是這個生動鮮活的阿拉伯集市才為麥地那贏得了更多的讚譽,走進依舊保留傳統生活方式的麥地那,就像穿梭於一座阿拉伯文化博物館,水煙、大餅、香料,賣頭巾大袍的商鋪、伊斯蘭風格的木門,居民們行色匆匆地趕往清真寺,才感覺真正接近當地人生活節奏的脈動,那些生活細節,竟與阿拉伯傳說中的描寫別無二致。難怪外國人到了這裡,都會饒有興趣把鏡頭對準這些手工藝作坊里的人們,還有就是路邊休閒的突尼西亞人,看著他們在咖啡館裡喝茶,抽水煙,消磨時光,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突尼西亞老城旅遊,漫步在時光中!突尼西亞老城旅遊,漫步在時光中!

世界文化遺產原因分析

麥地納老城之所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原因有二:一是保留了幾百年前城市景觀,歷史上突尼西亞市的歷史比迦太基城還要悠久,從前是一個小鎮,迦太基的毀滅是突尼西亞市重建的決定性因素,之後的不久,這裡修建了許多港口設施。在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占領阿非里加地區後,突尼西亞市在圖內什(Tunes)遺址上建成全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凱魯萬。在894-905年短暫的阿格拉比特王朝統治時期,突尼西亞是阿非里加的首府。在隨後的公元909―1057,法蒂瑪王朝和日裡德(Zirid)王朝統治時期,分別移都馬赫迪亞和凱魯萬,公元1160年,阿爾毛阿韋斯(Almohaves)(信奉什葉派教義的柏柏爾人首領)又定都突尼西亞。 1228―1574年間,突尼西亞是哈夫斯的首府,它是從阿爾毛阿韋斯分離出來的馬格里布王朝。在這一時期,突尼西亞發展到歷史顛峰。當在1574年統治被奧斯曼土耳其王朝取代後,突尼西亞喪失了作為首府的地位。由於商社的存在和在海上進行掠奪(後者在這一時期達到高潮),突尼西亞進入了一段經濟繁榮期。在17和18世紀海珊王朝的統治下,集中進行了建築工程建設,形成的城市景觀保留至今,直至1881年法國攻占。老城城市結構的和諧統一令人矚目,在北非穆斯林城市中,是城市規劃最協調均勻的典範之一,反映出精湛的阿拉伯建築藝術

阿拉伯建築藝術
阿拉伯建築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