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兀鷲

白背兀鷲

白背兀鷲也稱擬兀鷲,為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鷹科兀鷲屬的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孟加拉國。中國國家重點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為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白背兀鷲 白背兀鷲
白背兀鷲是中型兀鷲的一種,為亞洲僅有,其爪不鋒利,不能活捉獵物,頭部和頸部全部裸露,這是它突出的特徵。以動物屍體為食,通常生活在離人類居住區較近的地方。

物種特徵

白背兀鷲 白背兀鷲
白背兀鷲也叫擬兀鷲,是大型猛禽,體長83—89厘米。虹膜黃褐色或淡褐色,暗鉛色或鉛綠色,嘴峰為灰色或黃白色,蠟膜為亮角黑色,腳和趾鉛綠色或鉛灰色到幾乎黑色。灰色的頭部和頸部幾乎完全裸露,僅呈斑塊狀地綴有少量稀疏的、成斑狀的,甚至細的像頭髮一樣的淡黃色髮狀羽,後頸的基部具有長而呈絨毛狀的污白色簇羽,下背、腰部、腿的內側覆羽為白色,其餘體羽均為黑色,是它與眾不同的特點之一。站立時明顯可以看見裸露的頭頸、白色的下背、腰和覆腿羽以及頸部白色絨羽狀的簇羽同黑色的身體形成明顯對照,飛翔時黑色的下體和黑色的飛羽同白色的翼下覆羽亦形成明顯而強烈的對比,無論飛行或站立時都容易識別。

叫聲:叫聲為“咔,咔”。

分布

白背兀鷲 白背兀鷲
國外:白背兀鷲在國外分布於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

國內:在中國僅記錄於雲南景洪,為留鳥,極為罕見。

行為

白背兀鷲 白背兀鷲
白背兀鷲棲息於開闊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冬季也常到小鎮和村莊附近活動,多單獨在空中翱翔或滑翔,在地上或岩坡上吃食時常成小群。白天活動,晚上在樹上休息。飛行速度一般是每小時50至55公里,最快速度能達到每小時90公里。飛行的高度能達2700多米。叫聲似沙啞的抱怨聲,見到屍體時發出尖厲叫聲。

捕食

白背兀鷲 白背兀鷲
主要以動物屍體為食。常單獨在開闊的低地上空飛翔搜尋食物,偶爾也上到1500米的荒山裸岩地區尋找動物屍體,發現屍體後,本來分散尋找食物的個體很快就聚集了起來,一邊尖叫著,一邊爭搶,很快屍體便被啄食一空,當地上僅剩下一堆骨頭的時候才又各自散開。通常不吃活的動物,除非在特殊情況下,一般也不主動攻擊人和動物,在食物貧乏和飢餓的時候,也吃蛙、蜥蜴、鳥、小型哺乳動物和大的昆蟲。

生長繁殖

繁殖期為11月到翌年3月。通常營巢於小鎮或村莊附近樹林中高大的樹上,很少在開闊的農田地區樹上營巢。常若干對在一起營巢,彼此離得很近,一個巢緊挨著另一巢,曾在一棵大樹上發現有15個巢,以及在一小塊叢林內發現了30—40個巢。有時每對也單獨營巢。在無外界干擾和破壞的情況下,巢可以多年使用。

每窩產卵1枚,偶爾2枚,卵白色,通常沒有斑,有時被有紅褐色或紅色斑。由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45—52天。雛烏為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共同餵養大約90天左右離巢。

種群現狀

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欽太子雪山,山峰海拔高度多在5000米左右。有保存較完好的高山針葉林為主的寒帶原始森林。氣候垂直差異很大,呈典型立體氣候特徵。保護區內有擬兀鷲。

雲南德欽縣城東的白茫雪山自然保護區,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寒帶原始林區,也是雲南省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也有擬兀鷲。

保護等級

1.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

3.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

1988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農業部令第1號發布,自1989年1月14日施行。

野生動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七條關於“經營利用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應當繳納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的規定,陸生野生動物(以下簡稱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收費辦法規定如: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獵捕、出售、收購、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其產品的,必須按《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和《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定,嚴格履行申報審批手續。

捕捉、獵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申請特許獵捕證,每核發一份特許獵捕證,收取工本費5元;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申請馴養繁殖許可證,每核發一份馴養繁殖許可證,收取工本費10元;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申請狩獵證,每核發一份狩獵證,收取工本費5元。

非法經營利用野生動物或其產品的,除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給予處罰外,還必須按本辦法規定收費標準的二至五倍補收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

捕捉、獵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收費標準: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擬兀鷲900元/只。

飼養管理

綜述

擬兀鷲的飼養在中國北方已籠養,一般雞籠就可以。擬兀鷲分布在中國南北各地均屬留鳥,生活在一定區域,從不遷徙。在多數產區的擬兀鷲,夏棲高坡地,秋冬季節移至平原或山麓丘陵地帶。以植物種子、果類及昆蟲為食。北京郊區的擬兀鷲每年11-次年3月為繁殖期。在灌叢凹地營巢,巢甚簡陋,略墊枯草落葉等,即開始產卵孵化,每巢1-2卵,卵橢圓形,卵殼橄欖褐色而光滑。據有關資料表明,其肉質富含高蛋白質而脂肪含量低,是國際消費市場重要食品。其羽色艷麗,可供裝飾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又因擬兀鷲的適應性強,近百年來,國際間很多山林及狩獵場內爭相移殖放養,故人工養殖發展較快,歐美很多國家每年人工養殖擬兀鷲數以百萬計,營利非常可觀。中國近年已開始擬兀鷲的人工養殖,但其規模及產量目前尚難與國外相比。人工養殖擬兀鷲,需有一定的籠網設備,否則便會逃失。

擬兀鷲其籠網孔洞以小型害獸不能進入為準。場地宜高燥排水良好。籠網附近最好能有高大的落葉喬木,以便暑熱夏天遮蔭。具體面積每百平方米籠網,飼養成年擬兀鷲30-40隻。籠網高度2.5-3.5米。籠內設足夠的棲架及掩蔽物,有利其求偶爭鬥的躲避之需。除繁殖期外,雌雄雉宜分群飼養。

人工飼養

飼養中的擬兀鷲,適應能力很強,它可以耐過暑熱的夏季30℃以上的高溫,並能安全度過-35℃的寒冬。在寒冬積雪的環境中,可以翻開積雪從雪層以下尋覓食物。人工飼養的擬兀鷲的飼料可參照家雞飼料供給。但因擬兀鷲仍屬初馴階段,較適於取食粒狀飼料,故其混合精料宜壓制為顆粒飼料為佳。飼養中的擬兀鷲,每年11月中旬開始交配產卵,11月-次年3月為交配產卵盛期。每隻雌鳥年產卵1-2枚。飼養得當的擬兀鷲,約10個月齡開始成熟繁殖。此時雄雉面頰裸露皮膚異常紅艷豐滿,雄鳥間開始爭鬥,勝者獲得同雌鳥交配的機會。1周歲的雌雉產卵較量低,一般年產卵1枚左右,2-3歲後的雌鳥產卵量可達2枚。繁殖期到來前4周,雌雄雉合群飼養以利配種,一般雌雄比例可按4:5-5:1。

擬兀鷲種卵的收集及貯存環境同於家雞種卵,其種卵貯存時間以不超過7天為佳。多數養殖場均採用電熱孵卵器孵卵。據中國資料其1-20天孵化溫度37-37.5℃,相對濕度65%-70%;21-24天孵化溫度降至37℃,相對濕度70%孵化效果最佳。孵出的雛鳥健康活潑,雛羽豐滿,臍部收縮完好,育雛成活率高。擬兀鷲孵化期23-24天。

雛鳥初生後24小時開食飲水,育雛環境溫度保持35-36℃;以後可酌情降低環境溫度,至35-40日齡,育雛溫度可維持25-30℃。飼料1-3日齡,每天飼餵煮熟的全蛋8次;4-10日齡,餵雛鳥混合精料配以熟雞蛋各半,並配以少量青綠飼料,每天6-8次;11-20日齡,餵給雛鳥混合精料及青綠飼料,每天6次。30日齡後可放至露天運動場飼養,但需預防風雨、低溫等不利因素的影響。120-140日齡,開始雌雄雛分群飼養,有利於健康成長。

瀕危野生動物

銀帶魚
皇領蜂鳥
鉤喙蜂鳥
彩毛腿蜂鳥
四川哲羅魚
瘦小齒蒙
中澳粗尾鼠
白胸狐蝠
紅嘴官鳥
帶斑傘鳥
綠彩蛙
火冠蜂鳥
佩里輝尾蜂鳥
西太平洋卡洛島狐蝠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叉扇尾蜂鳥
金色曼蛙
綠喉毛腿蜂鳥
鹿羚
棉頂狨
馬島草鴞
西里伯斯野水牛
紅頭咬鵑
短角水牛
考布利牛
雙色獠狨
智利駝鹿
佛氏黃額長尾鸚鵡
普通鴞
喀拉米豚鹿
草原猯豬
白耳狨
褐漁鴞
辛氏蜥
獺狸貓
金狐蝠
楔尾綠鳩
瑪利安娜狐蝠
澳洲短頸龜
婆羅洲孔雀雉
愛德華雉
鳴官鳥
黑胸鳴官鳥
蒙面彩蛙
角官鳥
東方白背禿鷹
白腿小隼
西班牙帝雕
金色箭毒蛙
黃冠葉猴
錫爾河擬鏟鱘
林鵰
欖蠵龜
納吉夫陸龜
沙漠袋貂
大䴉
紅面吼猴
柴棺龜
蘇拉威西葉龜
巴拉望龜
大鼻羚
細角瞪羚
黑冠黃雀
白胸繡眼鳥
魯克氏仙鶲
科茲美鶇鳥
斑嘴犀鳥
紫喉輝尾蜂鳥
波斯鱘
金線䰾
長鬚鯨
雙辮八色鶇
綠喉蜂虎
鶴嘴翠鳥
猛鴞
長尾林鴞
烏林鴞
褐林鴞
黃嘴角鴞
縱紋角鴞
恆河江豚
鷹鴞
黃腳漁鴞
阿薩密兔
花頭鵂鶹
斑頭鵂鶹
林鵰鴞
烏鵰鴞
塔那河紅疣猴
縱紋腹小鴞
短耳鴞
草鴞
松雀鷹
黑冠鵑隼
棕翅鵟鷹
紅腿小隼
紅腳隼
猛隼
鷹鵰
漁鵰
靴隼鵰
白腹海鵰
捲毛蜘蛛猴
白腹鷂
烏灰鷂
白頭鷂
大鵟
印度鱉
菲律賓果蝠
短鼻大袋鼠
黑頭白䴉
黑䴉
尖尾兔袋鼠
條紋袋狸
菲律賓鱷
原麝
湄公河大鯰
庫氏硨磲
穗須原鯉
奧利諾科鱷
虹雉
太平洋鱘
紋背鱉
倉鴞
栗鴞
小鴉鵑
褐翅鴉鵑
花頭鸚鵡
紅帶箭毒蛙
紫紅頭鸚鵡
大紫胸鸚鵡
短尾鸚鵡
紅翅綠鳩
黃腳綠鳩
灰頭綠鳩
紅頂綠鳩
厚嘴綠鳩
橙胸綠鳩
針尾綠鳩
斑尾鵑鳩
棕頭鵑鳩
山皇鳩
綠皇鳩
小鷗
猞猁
星叢龜
印度陸龜
馬來西亞巨龜
百色閉殼龜
黃額閉殼龜
黑星額蜂鳥
栗腹蜂鳥
深藍吸蜜鸚鵡
窩瑪蟒
黃耳長尾鸚鵡
角鸚鵡
紅藍吸蜜鸚鵡
藍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
灰綠金剛鸚鵡
紅冠亞馬遜鸚哥
帝鸚鵡
紅肛鳳頭鸚鵡
細嘴杓鷸
羅德哈威秧雞
白翅冠雉
白翼木鴨
夏威夷鴨
馬島麻斑鴨
藍岩鬣蜥
紐西蘭海燕
螺角山羊
爪哇野牛
侏儒野豬
安第斯山貓
長島長尾狸貓
達爾文狐
地龜
領角鴞
毛腿漁鴞
鵰鴞
白背兀鷲
雀鷹
蒼鷹
密蘇里鏟鱘
細嘴松雞
紅領綠鸚鵡
金肩鸚鵡
朱鷺
紅犁足蛙
蘇眉魚
褐耳鷹
白頭䴉鸛
斑羚
古巴鱷
金斑喙鳳蝶
達氏鱘
巨蜥
四川山鷓鴣
光面狐猴
鬣羚

隼形目百科(一)

隼形目(學名:Falconiformes)包括鴞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