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紋腹小鴞

縱紋腹小鴞

縱紋腹小鴞(讀音:zòng wén fù xiǎo xiāo),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鳥類,分布於印度、緬甸、中南半島和伊朗等地,在中國僅分布於四川的寶興和雅江等地。體長20-27.5厘米。捕食昆蟲、蚯蚓、兩棲動物以及小型的鳥類和哺乳動物。繁殖期一般為5-7月。

基本信息

簡介

縱紋腹小鴞縱紋腹小鴞
拼音:zòngwénfùxiǎoxiāo.是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之一,為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

形態特徵

縱紋腹小鴞縱紋腹小鴞
縱紋腹小鴞體長20一26厘米。面盤和領翎不明顯,也沒有耳簇羽。上體為沙褐色或灰褐色,並散布有白色的斑點。下體為棕白色而有褐色縱紋,腹部的中央到肛周以及覆腿羽均為白色,跗跖和趾則均被有棕白色羽毛。虹膜黃色,嘴黃綠色,爪黑褐色。

分布狀況

縱紋腹小鴞縱紋腹小鴞
縱紋腹小鴞在國外分布於歐洲、非洲東北部、亞洲西部和中部、俄羅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錫金、不丹、蒙古和朝鮮等地。在我國分布於新疆、四川、西藏、甘肅、青海、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南、廣西、貴州、陝西、寧夏等地。

生活習性

繼續努力啊,我們還很餓呢:飢腸轆轆的幼鳥盼著母親早點回來。繼續努力啊,我們還很餓呢:飢腸轆轆的幼鳥盼著母親早點回來。
縱紋腹小鴞在各地均為留鳥,棲息於低山丘陵、林緣灌叢和平原森林地帶,也出現在農田、荒漠和村莊附近的樹林中。主要在白天活動,常在大樹頂端和電線桿上休息。飛行迅速,主要通過等待和快速追擊來捕獵食物。叫聲多變,主要是一種哀婉的聲音,在短暫的間歇中不斷反覆,此外還常有一種尖叫聲。食物主要是鼠類和鞘翅目昆蟲,也吃小鳥、蜥蜴、蛙等小型動物。在追捕獵物的時候,不僅同其他猛禽一樣從空中襲擊,而且還會利用一雙善於奔跑的雙腿去追擊。

繁殖方式

起的鳥兒有食吃:一隻雌性縱紋腹小鴞正在努力把一條蚯蚓從地下拽出來。起的鳥兒有食吃:一隻雌性縱紋腹小鴞正在努力把一條蚯蚓從地下拽出來。
繁殖期為5—7月。雄鳥和雌鳥在黃昏和拂曉時的鳴聲增多,活動增強,相互追逐、嬉戲。雄鳥用伸頸聳羽,左右擺動等方式來炫耀雌鳥。通常營巢於懸崖的縫隙、岩洞、廢棄建築物的洞穴等處,有時也在樹洞或自己挖掘的洞穴中營巢。每窩產2—8枚,通常為3—5枚。卵的顏色為白色。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為28一29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後雙目緊閉,勉強抬頭,側身橫躺,全身具有黃白色的絨羽,頭大、頸細,嘴峰為肉青色,需要親鳥餵養45—50天才能飛翔。

生態及捕食行為

結合野外考察及部分室內實驗,縱紋腹小鴞(Athene noctua Plumipes)在陝西歧山縣最適生境為有稀樹、土台或溝壑的開闊田野。種群密度冬季(1~2月)0.4對/10hm2,夏季(6月)2.1對/10hm2越冬期,晝伏夜出,主要捕食鼠類(占66.7%);繁殖期,晝夜活動,主要捕食昆蟲類(占62%~96.9%)。解剖學特徵與陸棲捕食行為高度適應。體色擬態效果及無聲飛行更為有利捕食過程。平均日食量49.7g。估計全年可捕鼠238隻、昆蟲580餘只。還報導了小自動情交配到後期換羽等一系列繁殖行為過程。

其他信息

橫斑腹小鴞體長20厘米左右。面盤不明顯,沒有耳羽簇,皺領也不顯著。跗跖和趾被羽。上體為灰褐色至棕褐色,具白色斑點,尤以頭頂較為細密,眉紋和兩眼之間為白色,後頸具不完整的白色翎領。下體為灰色,沒有條紋,兩脅具橫斑,所以得名,但腹的中部為純白色,沒有斑。虹膜金黃色。嘴角綠色,嘴峰有時較暗,有時較黃,蠟膜綠色或綠褐色,腳黃綠色,鉛綠色或暗黃色。

橫斑腹小鴞棲息於低山、丘陵、平原、農田和村寨附近的疏林及灌木林中,也出現於花園、果園和村鎮的附近。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也吃小鳥和小型哺乳動物,如鼠類、蝙蝠等。

相關描述

縱紋腹小鴞是袖珍的貓頭鷹,比起貓頭鷹家族中的巨無霸——雕鴞來說,縱紋腹小鴞簡直就是一個小不點。

攝影師拍到了縱紋腹小鴞母親從地里拔蚯蚓的有趣過程:

1.一隻雌性縱紋腹小鴞正在努力把一條蚯蚓從地下拽出來。 就要成功了:這隻縱紋腹小鴞用盡渾身力氣,使勁往外拽蟲子。 蟲子彈了出來:經過幾分鐘的苦苦僵持,最終這隻小鳥成功把蚯蚓從地里拽出來。

2.繼續努力啊,我們還很餓呢:飢腸轆轆的幼鳥盼著母親早點回來。

每一位辛勤養育後代的母親都知道,要想讓一群飢餓的孩子快樂起來並不容易。這隻身為人母的縱紋腹小鴞也不例外,為了養活3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貫晝伏夜出的它也不得不選擇在白天出去覓食。但是身高只有7英寸(17.78厘米)的它,要把食物帶回家,經常會遇到很大困難。

它在加的夫附近找到一隻蚯蚓,但是花了幾分鐘時間,它仍然無法把獵物從地下拽出來。然而這位母親並沒放棄,它死死叼著蚯蚓的一頭不放,使出渾身力氣往外拽,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它最終把可憐的蚯蚓帶回了家,給飢餓的孩子們充飢。它的巢築在附近一面乾燥的石牆裡。一隻幸運的小傢伙直接從媽媽嘴裡搶到食物,整個將蚯蚓吞下了肚。

亞種

亞種orientalis分布在新疆西部的喀什及天山地區;

ludlowi分布於西藏西部、南部及東部;impasta分布於青海、甘肅及四川,

plumipes由甘肅西南部以東至山東,北至大興安嶺。它在各地都是留鳥,並且十分地常見。

瀕危野生動物

銀帶魚
皇領蜂鳥
鉤喙蜂鳥
彩毛腿蜂鳥
四川哲羅魚
瘦小齒蒙
中澳粗尾鼠
白胸狐蝠
紅嘴官鳥
帶斑傘鳥
綠彩蛙
火冠蜂鳥
佩里輝尾蜂鳥
西太平洋卡洛島狐蝠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叉扇尾蜂鳥
金色曼蛙
綠喉毛腿蜂鳥
鹿羚
棉頂狨
馬島草鴞
西里伯斯野水牛
紅頭咬鵑
短角水牛
考布利牛
雙色獠狨
智利駝鹿
佛氏黃額長尾鸚鵡
普通鴞
喀拉米豚鹿
草原猯豬
白耳狨
褐漁鴞
辛氏蜥
獺狸貓
金狐蝠
楔尾綠鳩
瑪利安娜狐蝠
澳洲短頸龜
婆羅洲孔雀雉
愛德華雉
鳴官鳥
黑胸鳴官鳥
蒙面彩蛙
角官鳥
東方白背禿鷹
白腿小隼
西班牙帝雕
金色箭毒蛙
黃冠葉猴
錫爾河擬鏟鱘
林鵰
欖蠵龜
納吉夫陸龜
沙漠袋貂
大䴉
紅面吼猴
柴棺龜
蘇拉威西葉龜
巴拉望龜
大鼻羚
細角瞪羚
黑冠黃雀
白胸繡眼鳥
魯克氏仙鶲
科茲美鶇鳥
斑嘴犀鳥
紫喉輝尾蜂鳥
波斯鱘
金線䰾
長鬚鯨
雙辮八色鶇
綠喉蜂虎
鶴嘴翠鳥
猛鴞
長尾林鴞
烏林鴞
褐林鴞
黃嘴角鴞
縱紋角鴞
恆河江豚
鷹鴞
黃腳漁鴞
阿薩密兔
花頭鵂鶹
斑頭鵂鶹
林鵰鴞
烏鵰鴞
塔那河紅疣猴
縱紋腹小鴞
短耳鴞
草鴞
松雀鷹
黑冠鵑隼
棕翅鵟鷹
紅腿小隼
紅腳隼
猛隼
鷹鵰
漁鵰
靴隼鵰
白腹海鵰
捲毛蜘蛛猴
白腹鷂
烏灰鷂
白頭鷂
大鵟
印度鱉
菲律賓果蝠
短鼻大袋鼠
黑頭白䴉
黑䴉
尖尾兔袋鼠
條紋袋狸
菲律賓鱷
原麝
湄公河大鯰
庫氏硨磲
穗須原鯉
奧利諾科鱷
虹雉
太平洋鱘
紋背鱉
倉鴞
栗鴞
小鴉鵑
褐翅鴉鵑
花頭鸚鵡
紅帶箭毒蛙
紫紅頭鸚鵡
大紫胸鸚鵡
短尾鸚鵡
紅翅綠鳩
黃腳綠鳩
灰頭綠鳩
紅頂綠鳩
厚嘴綠鳩
橙胸綠鳩
針尾綠鳩
斑尾鵑鳩
棕頭鵑鳩
山皇鳩
綠皇鳩
小鷗
猞猁
星叢龜
印度陸龜
馬來西亞巨龜
百色閉殼龜
黃額閉殼龜
黑星額蜂鳥
栗腹蜂鳥
深藍吸蜜鸚鵡
窩瑪蟒
黃耳長尾鸚鵡
角鸚鵡
紅藍吸蜜鸚鵡
藍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
灰綠金剛鸚鵡
紅冠亞馬遜鸚哥
帝鸚鵡
紅肛鳳頭鸚鵡
細嘴杓鷸
羅德哈威秧雞
白翅冠雉
白翼木鴨
夏威夷鴨
馬島麻斑鴨
藍岩鬣蜥
紐西蘭海燕
螺角山羊
爪哇野牛
侏儒野豬
安第斯山貓
長島長尾狸貓
達爾文狐
地龜
領角鴞
毛腿漁鴞
鵰鴞
白背兀鷲
雀鷹
蒼鷹
密蘇里鏟鱘
細嘴松雞
紅領綠鸚鵡
金肩鸚鵡
朱鷺
紅犁足蛙
蘇眉魚
褐耳鷹
白頭䴉鸛
斑羚
古巴鱷
金斑喙鳳蝶
達氏鱘
巨蜥
四川山鷓鴣
光面狐猴
鬣羚

鴞形目的鳥類(三)

鴞形目Strigiformes有2科27屬205種。夜行猛禽。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無副羽,間或留存。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營巢於樹洞或岩隙中。雛鳥晚成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